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1Q84 book3 - 《1Q84 BOOK3》读后感——想要諾貝爾嗎,村上?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nbs;只是一些零落的感觉。
  1.
  因為Orwell的《1984》,因為与邪教组织对应的暗示,绰头给力了,大家都一窝蜂的扑过去。彷彿读1Q84才是正经事。但是,那裡头真的呈现了对日本宗教现况的关怀吗?感觉不论是园子温的《爱之剥脱》、盐田明彦的《金丝雀》,大江的《空翻》等作品,都有差不多,甚至更好的探讨。1Q84 在我眼中是个爱情故事。我对爱情的主题没意见。爱情故事与浅薄言情之间没有等号。但那种掛羊头卖狗肉的感觉太强烈,那羊头也招来太多的报导和关注,令我心中有点不是味儿。
  像《地下铁事件》和《约束的场所》那般,拋弃作家的自我,一字一句的去作一些纪录功夫,我觉得那还更好一点。对许多人都是。
  2.
  细节的开展太多,冗长到我不耐烦。牛河是个又丑又没人爱的孤独精但有他的黏著天赋,深绘里是个胸脯又圆又大没阴毛的十七岁美少女而且给内射了,这个我知道,村上你实在不用说那麼多次。oint taken。不如说点别的,不如与读者一起潜进更深的海底?但村上你却只顾看沙滩上的泳装女郎的样子,真是too bad。

  第三集裡,牛河的调查部份,不紧张不刺激不精彩。尽是些读者都知道的事的再确认。每个章节的尾段都加一点牛河的个人咏嘆就收了档。村上你毕竟不是写推理的料!青豆呢,NHK,与Tamaru讲电话,小东西,週而復始。我直想把她的小东西打掉,只要让我再看到那重音的黑点。
  第一二集还好,好像在等待甚麼爆发,海面泛起不止息也意味深长的骚动。但结果第三集给我看到的是,那一切只是人工泳池的翻波特技。那裡头是甚麼都没有的。不给你看不是因為有甚麼隐秘。而是因為那裡头实在是甚麼都没有。
  整体没有批判,只有故弄玄虚。没有潜深,只有囉嗦。
  3.
  在《世界末日冷酷异境》裡,村上用了两条平行线的结构敍事,说了一个揉合科幻、极权、性*与爱的作品。村上自言那是他最满意的作品。然后呢?他好像不得不要重访这个光辉岁月。在《海边的卡夫卡》和《1Q84》也重施故技,再把他的拿手绝活,诸如人物描写、对话构成的功夫等一一罗列。但是野心好像太明显了点。
  耐人寻味的对话,我觉得钱德勒才是高手。畸零人物的描写,卡夫卡才是王道。村上从那裡吸取了太多的养份。这是显而易见的。

  回想起来十一年前的《人造卫星情人》和八年前的《神的孩子全跳舞》我都觉得他在转变,在慢慢的收窄、浓缩、磨棱去角。那裡头有写得神秘又恰如其份的段落。有片刻间的描述,悠扬贴服又教人捉不紧,丝毫没有说道教理的意向。直到《黑夜之后》,我觉得那是很舒服的作品。我当时觉得,村上能留在这裡也不赖。这所有都是"Love conquers all" 的作品,但来得贴服而精緻得多。他当时在访问裡说:要专心向下一代说话。但这个,我在《海》和《1》裡,我看不到。尤其《1Q84》裡的爱情,那个结尾,令我无法释怀。
  我好像看到,他想写出一些磅礡、有时代价值、也是他风格与母题集大成的作品。但对一些一直有读他作品的读者,诸如我,来讲,看到的是自我沉溺。那种“呀我失去了乜乜乜乜”、“哪裡都去不了”、“阴茎硬如奇蹟”的状态,一直縈绕不去。似乎多年来没有太多新的发见与超越。
  村上骨子裡根本是很自我的人。感觉要他把自己张开到那麼开阔的领域有点力不从心。觉得他写短篇、写片段、写感觉更好。写一篇巨著好像可以令人无憾,但写出来不好,那不是带来更大的遗憾麼。

  4.
  对村上的谩骂,带有一点恨铁不成钢的心境。觉得他早期的作品最好看,是因為他没有考虑太多,轻鬆又有餘裕的写。《听风的歌》出版时他说,并不写得那麼出力,都得到这样的迴响。他知道自己可以写的更好。到了《1Q84》,感觉他那麼的给力,又那麼的喫力。读著都感到那绷紧。就如无线的剧集,公仔画出了肠,他们费心要甚麼效果、引甚麼经、据甚麼典,我都看在眼裡的那种感觉。
  诺贝尔,村上,你想要吗?曾经,在我初中时,我读了所有你的书。然后知道有个叫大江健三郎的人,说你的作品太简单又太浅薄。我立时去看看那人甚麼料子。而且那是个拿了诺贝尔奖的老头。然后我长大了,正如你老了,我再回看你的作品,怎说呢,我觉得,大江所言甚是。
  忘记诺贝尔、忘记《1Q84》,我们重新开始吧,好不好。
或许您还会喜欢:
最后致意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我从笔记本的记载里发现,那是一八九二年三月底之前的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我们正坐着吃午饭,福尔摩斯接到了一份电报,并随手给了回电。他一语未发,但是看来心中有事,因为他随后站在炉火前面,脸上现出沉思的神色,抽着烟斗,不时瞧着那份电报。突然他转过身来对着我,眼里显出诡秘的神色。“华生,我想,我们必须把你看作是一位文学家,"他说。“怪诞这个词你怎么解释的?”“奇怪——异常,"我回答。 [点击阅读]
歌剧魅影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歌剧魅影作者:卡斯顿·勒鲁引子:这本奇书异著讲述的是作者如何追踪调查,最后终于证实歌剧幽灵并非子虚乌有的经过。歌剧幽灵的确存在,而非如人们长期以来所臆测的只是艺术家的奇想,剧院经理的迷信,或者是芭蕾舞团女演员、她们的老母亲、剧院女工、衣帽间和门房职员这些人凭空捏造的谣传。是的,它也曾有血有肉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只是个影子而已。 [点击阅读]
此夜绵绵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终了也就是开始”……这句话我常常听见人家说。听起来挺不错的——但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假如有这么一处地方,一个人可以用手指头指下去说道:“那天一切一切都是打从这开始的吗?就在这么个时候,这么个地点,有了这么回事吗?”或许,我的遭遇开始时,在“乔治与孽龙”公司的墙上,见到了那份贴着的出售海报,说要拍卖高贵邸宅“古堡”,列出了面积多少公顷、多少平方米的细目,还有“古堡”极其理想的图片, [点击阅读]
死亡绿皮书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碍…”美也子不知不觉地小声叫了起来(这本书,好像在哪里见过!)。这是专门陈列古典文学、学术专著之类的书架。进书店的时候,虽说多少带有一线期待,可是会有这样心如雀跃的感觉,却是万万没有想到。美也子每次出门旅行的时候,都要去当地的书店逛逛。地方上的书店,几乎全部都只卖新版的书刊杂志和图书。 [点击阅读]
消失的地平线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烟头的火光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也渐渐感觉到一种幻灭般的失落:老同学又相聚在一起,发现彼此之间比原来想象的少了许多共同语言,这使得我们有一些难过。现在卢瑟福在写小说,而维兰德在使馆当秘书。维兰德刚刚在特贝霍夫饭店请我们吃饭,我觉得气氛并不热烈,席间,他都保持着作为一个外交官在类似场合必须具有的镇静。 [点击阅读]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苹果蠹蛾的道路没关系,没关系,我对我说,没关系。——维涅狄克特埃洛费耶夫苹果蠹蛾的道路一只蚂蚁在抬一只死苍蝇。它不看路,将苍蝇掉了个过儿,然后爬了回去。苍蝇比蚂蚁的个头儿要大三倍。阿迪娜抽回胳膊肘儿,她不想封住苍蝇的路。阿迪娜的膝盖旁有一块沥青在闪亮,它在阳光下沸腾了。她用手沾了一下。手的后面顿时拉出一根沥青丝,在空气中变硬,折断。这只蚂蚁有一个大头针的头,太阳在里面根本没有地方燃烧。它在灼。 [点击阅读]
猫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再把地图拿来给我看一看,悦子。”站在拐角处向左右两侧张望的哥哥说。我从提包皮中取出一张已经被翻看得满是皱纹的纸片。“说得倒轻巧,很不容易!牧村这家伙画的地图,怎么这么差劲!”哥哥一边嘟嚷着,一边用手背抹去额头顶的汗。就在这时,右边路程走过来一个人。这是一个穿着淡青色衬衫。夹着一半公文包皮的青年男子。 [点击阅读]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神秘的西塔福特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_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
秘密花园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玛丽·伦诺克斯被送到米瑟斯韦特庄园她舅舅那里,每个人都说没见过这么别扭的小孩。确实是这样。她的脸蛋瘦削,身材单薄,头发细薄,一脸不高兴。她的头发是黄色的,脸色也是黄的,因为她在印度出生,不是生这病就是得那病。她父亲在英国政府有个职务,他自己也总是生病。她母亲是个大美人,只关心宴会,想着和社交人物一起寻欢作乐。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