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北回归线 - 小说《北回归线》内容简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北回归线》是米勒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也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书。此书以回忆录的形式写就,米勒在书中追忆他同几位作家、艺术家朋友在巴黎度过的一段日子, 旨在通过诸如工作、交谈、宴饮、嫖*妓等超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夸张、变形生活细节描写提示人性*,探究青年人如何在特定环境中将自己造就成艺术家这一传统西 方文学主题。
  抽空看亨利.米勒的小说《北回归线》(他还有一本叫《南回归线》想来是姊妹篇了)。按我一往的习惯先不看什么译者序呀之类的,直接看正文,以免先入为主。
  看不懂。真的看不懂!
  从头到尾的梦游般的疯言呓语,通篇的粗俗语言,无处不在的粗野污秽的性*描写,疯子一样的思维逻辑,随便流淌的结构,意识与现实的混沌不清。
  通览了一遍,不知道所写要说的是什么,反把自己也弄得昏昏然如坠云雾。
  回过头来再看《总译序》(中国人民大学/杨恒达)(1995年2月):
  --亨利.米勒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他最初发表的自传性*三部曲《北回归线》(1934)、黑色*的春天》(1936)、《南回归线》(1939)都是先在法国面世的。由于他的作品中存在露骨的性*描写,英语国家长期拒绝发表他的作品,所以他最初在英语国家默默无闻......
  --......随着对他的其余作品的解禁,亨利 .米勒的名字在美国乃至世界上变得家喻户晓,他被六十年代反正统文化运动的参加者们奉为自由与性*解放的预言家。
  --亨利.米勒受到文学界著名专家、学者、文人的如此赞扬绝不是偶然的,但他的作品有强烈的争议亦是事实......
  --我们首先应该把他看作西方现代文明的批评者......

  为了找回自我,找回家园,亨利.米勒形成了强烈的反叛精神,他的这种反叛精神所采用的方式,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拉伯雷十分相似。拉伯雷以激烈的口气,粗俗污秽的语言,猛烈攻击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经院、哲学院及其支柱巴黎神学院、法院、教会等,这同我们在亨利. 米勒作品中看到的何其相似尔......
  --我们应该把亨利.米勒看作自我的重建者。
  亨利.米勒被人称作是自卢梭以来写出了最好的忏悔作品的人。
  --亨利.米勒在作品中表现渴望回归自然的内在自我,特别注重两个方面。其一,他十分怀念他在布鲁克林的儿童时代与青少年时代,他把儿童、青少年时代的种种经历和体验的回忆同梦境和幻觉结合在一起......其二,他突出了性*的问题,以大量的性*描写来表现人性*受到文明的压抑而爆发出来的发泄式的反映人性*从机器文明中逃回自然、逃回原始世界的强烈愿望。
  --我们还应该把亨利.米勒视为文学上的革新者。
  ......由亨利.米勒开创的这种新型的独特体裁看来,他不仅是一位极力推行先锋派文学主张的革新者,也是各种现代主义手法的集大成者......
  再来看看《痴人说梦》--试论亨利.米勒及其代表作《北回归线》(代译序)(袁洪庚/1993年2月28日于兰州大学)
  “在梦中,人尽可以任凭幻想这匹野马随意四处驰骋,而痴人说梦必然更不顾羞耻、荒诞离奇。从某种意义上讲,《北回归线》便是现代美国文学界痴人、怪人、狂人亨利.米勒的白日梦。”
  --米勒著有七部小说、两部剧本及许多书评、游记、回忆录、书信集和论文集。两部“回归线小说”当属他最著名的作品,而1949--1960年间出版的 “殉色*三部曲”(《性*爱之旅》、《情|欲之网》、《春梦之结》),加上《黑色*的春天》(1936)和《在克利希度过的平静日子》(1956)这两部纪实小说。《马洛西的大石像》与《空调恶梦》是两部游记,文笔生动、流畅,也很受评论家重视。

  --从艺术形式上看,米勒的“回归线小说”......创造了一种新的小说形式--用揶揄、夸张的笔触即兴描写自己一段时间内的全部经历,不论是美还是丑,同时掺进一段段怪诞、冷峻、出人意料的议论。
  --米勒的另一文体特点是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地写幻觉和梦幻,于是现实与幻觉、现实与梦境、现实与虚构往往不留痕迹地结为浑然一休,合读者产生非理性*的直观感、直觉感。
  --换言之,本书属于认真、严肃探讨人生重大问题的“实验小说”......
  --......其实,性*描写只是手段,米勒并不等同于为写性*而写性*的色*情文学作家。他并无意挑逗读者的情|欲--这一点是西方司法部门辨别一部文学作品是否“婬*秽”的标准。六十年代米勒、D.H.劳伦斯及其它一些作家的著作均依据此原则在美国解禁。
  米勒的性*描写是为他的人生哲学及政治观点服务的,充分表现出当代西方人特有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
  --......米勒曾称自己为“文化暴徒”,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痴人、怪人、狂人的米勒及其作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社会和文化领域,其文学价值也非一般名家可比拟。
  ......1991年是米勒的“整日子”--诞生一百周年......
  ......抑或米勒终究有一天也会象爱伦.坡一样,成为超越其社会学价值的文学史上的旷世奇才?

  《序》(阿那依斯.宁)(阿那依斯.宁--1903-1977 美国作家、精神分析专家。生于法国巴黎,后入美国籍。1930-1940居留巴黎期间同亨利.米勒过从甚密)
  “假如真有可能,眼前这本书或许可以叫我们恢复一些基本的胃口。书的主旨似乎是要流露某种激愤悲苦的情绪,而且这种激愤悲苦的情绪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然而书中还表现出狂妄的放纵和疯子似的欢欣,充满活力,趣味横生,有时则几乎沦为狂言呓语。它在极左和极右之间不断来回摆动,留下味同嚼蜡,空洞无物的一段段空白。它已超越乐观和悲观的范畴。作者叫我们最终战栗不已。痛苦已不再有隐秘的藏匿之处”
  ......本书由它自己的线索连接起来,单凭种种事件的发展和演变构成......
  ......如果本书中能诱发出一种能量,能令那些死气沉沉的人大惊失色*、从沉睡中猛醒,那就让我们额手称庆吧,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悲剧恰恰就在于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使它从昏睡中醒来......
  ......本书予以我们的正是血和肉。书中只有酒、食物、笑、欲|望、激*情、好奇心--一些滋养我人最崇高、最虚无缥缈的创作之根基的简单事实,上层结构则被砍去。该书送来一股清风,吹倒了枯朽的树木,它们的根部业已枯萎并且在我们时代的不毛之地中消失。该书触到了这些树根,以后继续向下挖,去发掘地下的道道清泉。(1963)
  看了这一些的序、代序,好象明白了一些,却不知是不是已被牵着了鼻子?
  还需要再慢慢的细读,找到自己的感觉。
或许您还会喜欢:
华莱士人鱼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第一部分序章片麟(19世纪香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是伟大的《物种起源》一书的作者,是提出进化论的旷世奇才。乘坐菲茨·路易船长率领的海军勘探船小猎犬号作环球航行时,他才三十一岁。正是这次航行,使达尔文萌发了进化论的构想。然而,《物种起源》并非进化论的开端。 [点击阅读]
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南回归线》作为亨利·米勒自传式罗曼史的重要作品,主要叙述和描写了亨利·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以及与此有关的种种感想、联想、遐想和幻想。亨利·米勒在书中描写的一次次性*冲动构成了一部性*狂想曲,而他的性*狂想曲又是他批判西方文化、重建自我的非道德化倾向的一部分。 [点击阅读]
卡拉马佐夫兄弟
作者:佚名
章节:94 人气:0
摘要:献给安娜-格里戈里耶芙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卡拉马佐夫兄弟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第十二章第二十四节)第一部第一卷一个家庭的历史第一节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是我县地主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的第三个儿子。 [点击阅读]
印第安酋长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亲爱的读者,你知道,“青角”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无论用在谁身上,这个词都损人、气人到极点,它指的是触角。“青”就是青,“角”就是触角。因此“青角”是个刚到这个国家(指美国),缺乏经验,尚显稚嫩的人,如果他不想惹人嫌,就得小心翼翼地探出他的触角。我当初也是这么一个“青角”。 [点击阅读]
双城记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0
摘要:内容提要1757年12月的一个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梅尼特(Dr.Manette)散步时,突然被厄弗里蒙地侯爵(MarquisSt.Evremonde)兄弟强迫出诊。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色*农妇和一个身受剑伤的少年饮恨而死的惨状,并获悉侯爵兄弟为了片刻婬*乐杀害他们全家的内情。他拒绝侯爵兄弟的重金贿赂,写信向朝廷告发。 [点击阅读]
古拉格群岛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0
摘要:“在专政时代,在处于敌人四面八方包皮围的情况下,我们有时表现出了不应有的温和、不应有的心软”克雷连科:在审理“工业党”案件时的发言第一章逮捕这个神秘的群岛人们是怎样进去的呢?到那里,时时刻刻有飞机飞去,船舶开去,火车隆隆驶去——可是它们上面却没有标明目的地的字样。售票员也好,苏联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的经理人员也好,如果你向他们询问到那里去的票子,他们会感到惊异。 [点击阅读]
叶盘集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地球夕阳西坠,黄昏的祭坛下,地球,接受我双手合十最后的顶礼!女中俊杰,你历来受到英雄的尊崇。你温柔而刚烈,秉性中揉合着男性、女性的迥异气质;以不堪忍受的冲突摇撼人们的生活。你右手擎着斟满琼浆的金钟,左手将其击碎。你的游乐场响彻尖刻的讥嘲。你剥夺英雄们享受高尚生活的权力。你赋于“至善”以无上价值,你不怜悯可怜虫。你在繁茂的枝叶间隐藏了无休无止的拼搏,果实里准备胜利花环。 [点击阅读]
司汤达中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出生在罗马一个显贵门第。我三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尚年轻,立意改嫁,托一个无子女叔父照管我的学习。他高兴地、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收留了我,因为他想利用他的监护人身份,决定把他收养的孤儿,培育成一个忠于神甫的信徒。对于狄法洛将军的历史,知道的人太多了,这里就用不着我赘述。将军死后,神甫们看到法国军队威胁着这个宗教之国,便开始放出风,说有人看到基督和圣母木头塑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吉檀迦利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冰心译1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以新生命来充满。这小小的苇笛,你携带着它逾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在你双手的不朽的按抚下,我的小小的心,消融在无边快乐之中,发出不可言说的词调。你的无穷的赐予只倾入我小小的手里。时代过去了,你还在倾注,而我的手里还有余量待充满。 [点击阅读]
名人传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0
摘要:《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又称三大英雄传。《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