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采桑子 - 醉也无聊 四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四
  被美国人收拾过的老姐夫回到家以后极少走出他的小院,十缸酒没了,五行散没了,三个徒儿也没了,老姐夫一下蔫儿了。惟一不变的只有我,我不在什么“禁入偏院”的限制之列,可以照常地进出偏院。常常地,我看见老姐夫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眼打坐,像被定住了一般,很长时间一动不动,任着太阳向西滑落,任着西墙的影子在他面前一寸寸延长。老姐夫的背景,是低垂的死长虫一样的藤萝和他的那些青花大缸。西风扫过,灰尘弥漫。枯叶盘旋,看着老姐夫那张再变不过颜色的青脸和那瘦得随风倒般的身子骨儿,只让人想起悲壮二字来。老姐夫那些缸,一部分被五格格养了鸡冠花,一部分成了贮水的家什,那时候北平人喝水要由水站的水车送,各家还没有自来水,大宅门儿里也是一样。
  每天上午十点左右,水站的老孟就要给各家送水了,一条灰驴,脏而癞,蔫不溜丢地拉着水车来了。水车是个封闭的大木桶,倒放着,后头有包皮着布的木头塞子,放水的时候把木头塞一拔,水哗的一下就流出来了。老孟用木桶在底下接着,满了一挑就给主家挑进去,也不用打招呼,他完全知道各家的水缸在哪儿,挑满了缸,老盂就会在这家大门口的青砖墙上用粉笔画下“正”(luoqkk注,原书这个符号我打不出,是一竖两个朝下的箭头,按我现在的习惯一般写“正”字,此处暂以此代)的符号,一个“正”是五挑水,月底结账。那时候,北平家家门口墙上都有“正”,这也是当年老北京一景。送水的老孟是山东人,跟我们家的厨子老王是老乡,是老王介绍他从山东出来送水的,所以老孟每回把水送进我们家,都要站住跟老王聊几句。如果是老孟的媳妇才摊出了煎饼,老孟还要用手巾包皮了给老王送几张来。这一切活动当然都在门道里,在看门老张的眼皮底下完成,这使老张很不愉快。其实老张并不是看上了那几张小米面煎饼,是觉得面子上有点儿搁不住。我一向认为山东人直,肠子不会拐弯。就是从老孟送煎饼得出的结论。每当老王和老盂那“咻咻”的山东腔在门道里响起来的时候,看门老张就会表现出讨厌的神情。老孟一走,老张就撇着嘴说,什么玩意儿?房顶上开窗户,上炕认得老婆,下炕认得鞋!老张这是挑了老孟的眼了,老孟只跟老王叙交情,忽略了老张,老张不高兴了。老王说。你也别那样说人家,人家老盂可跟咱们不一样。老张说,他有什么特殊?苦力一个,还不如咱们。老王说,人家是山东邹县人,邹县是什么地方?那儿是孟轲的老家,老孟叫孟宪海,人家在孟子的家谱上排着辈儿呢,了得!老张说,姓孟的亏了他的孟子祖宗呢!老王问怎的亏了。老张说,他不识字,只会在墙上画王八。老王说,他再不识字也是孟圣人的后代,这可谁也改变不了。老张说,你听听他那侉腔……

  老张说老孟说话侉,其实他比谁说话都侉。他是河北唐山西边鸦拱桥人,地道的“老太儿”,张嘴就是“贴饼子孬(熬)小鱼儿”,进北京几十年了,那口音也没变过来。我跟老张的交道打得多,也无意间学了一口唐山话,就是后来演员赵丽蓉、龚汉林演小品说的那种话。五十多年后,跟被誉为“三驾马车”的河北作家关仁山、何申和谈歌在一个学习班学习了不短的时间,为了表示亲切起见,我常用他们的家乡话和他们交谈。我的一口标准唐山话引起了他们的惊奇,问从师何人,我说看门人老张,直引得三个人对老张生出无限的敬重来。
  这是题外话了。
  早晨,在门道里听老张、老王们磨牙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五格格。
  自从发生了“添油法”的事件以后,我的母亲有意冷落了老姐夫两口子,在经济上和他们彻底划清了界限。本来嘛,吃在娘家,住在娘家,还在娘家干吹灯拔蜡的事情,这招儿忒损,是任谁也不能容忍的。母亲的意思是老姐夫应该有眼力见儿,自觉地搬出去,他们家两口子又不是缺吃少穿。他们的钱不比我阿玛的少。但这样的话母亲永远不会明着说出来,大宅门儿的修养限定了母亲将一切交往永远停顿在客气与矜持上,这种性情不知不觉也影响到了我,在我以后的社会交往中,真真地吃了不少大亏。后来在某次研讨会上,有人说这是“贵族风度”,我私下里嘀咕,您怎的就不贵族一回!

  五格格要每天出来给老孟交水钱,为了不跟墙上那些金家的“王八”打乱仗,而亲自交现金。五格格是个很会笼络人的人,她知道老孟的媳妇才由山东老家来,就把自个儿穿不着的衣裳送给老孟媳妇,有时候还送头天晚上在胡同里买来吃不完的羊头肉和搁陈了的硬面饽饽。当然这都是山东吃不到的吃食,老孟很感激。老孟的媳妇也很感激,感激的表达方式是没结没完地给五格格做鞋,那种只有山东人才穿的双粱大洒鞋,大概从武松时代就流传了,十分地结实,十分地古朴,十分地现实,十分地文化,当然更是十分地革命。那时候,穿雕花高跟鞋的五格格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后来,当她明白了这个意义以后,就很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使那些山东洒鞋在她的革命道路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称得上功不可没。
  经历过北京政权变革的老住户都知道,北平的解放是在一个早上突然间的事。应该说,北平的普通平民百姓是在睡梦中就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至于到前门大街敲锣打鼓地欢迎解放军进城,不过是后来的一种仪式。真实的情景是,解放军在此之前就悄悄地进了北平,其中一部分就进到了我们家的院子里,没有声响。也不走动,很有纪律地坐着,以至于我们家除了我们的父母以外,竟然没人知道北平夜里驻进了兵,而且我们家的院子里就有。
  那天,五格格照例到门道去给老孟交水钱,老孟没来,她看见了门里靠南墙台阶上坐着的那些兵。就问他们是干什么的。一个长得眉清目秀的小兵说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命令,要在这里待命。五格格看着那帮穿着不黄不绿的破军装、一脸灰土、一股汗味儿的兵说,你们解放军也忒穷了点儿,大概是从当兵就没发过饷吧?那些兵们不知是听不懂五格格的京腔,还是不屑于回答,都没有吱声,倒是那小兵细声细语地说,大姐,您不知道,我们是在城外休整好了才进来的,我们要给北平人民一个崭新的好印象。
  小兵这一句“大姐”。一下缩短了我们家这位金枝玉叶和革命的距离,在五格格的人生经历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五格格亲切地问小兵叫什么名字,小兵说他叫王存;问是哪里人,王存说是陕西紫阳人;又问读没读过书,王存说在部队扫盲班识了几个字。五格格说,那你一定是班长了?王存说他是连长。五格格当下就惊奇地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个孩子一样的“连长”,觉得十分地不可思议。五格格把那些兵往屋里让,人家哪里肯进;五格格又嗔着老张没给人家沏壶香片,说客人上了门不管茶,显得金家人不懂规矩。老张说,缸里的水空了,老孟从今往后是再不会送水来了。五格格问为什么,老张说老孟早扔下驴跑了。五格格说,他跑什么呢?老张说,小地方人,小家子气,见了兵就害怕,怕拉他的夫。

  解放军的连长王存,土归土,却很机敏,在旁边听了这些话,当下就派了几个兵,让老张带着到水站去给我们家挑水。那些兵挑水都很在行,三两下,就把我们家的缸都挑满了,不光给我们家挑,还给胡同里的所有住户挑,完全是义务,不像老盂还要往各家的墙上画王八。一时间,在戏楼胡同显出了军民鱼水情的融融气氛。那良好感觉是北平市民对解放军的最初认识,是对革命的最初理解和体味,所以说王存这个人是个很不简单的。
  我在当时虽然还是个孩子,也深深为王连长和他的兵所感染,跑前跑后,小狗一样地混杂其中,为群众做好事。
  五格格为表示她的感激之情,抱来了她的红漆大点心盒子,将里头的奶油点心一块块往那些兵们手里塞。那些兵不要,推不过去,就在手里捧着,离去的时候,五格格的奶油点心一块不少地在台阶上站了一排……
  感动得五格格直掉眼泪。
  五格格是个感情型的人,也是个接受新事物很快的人,受了解放军的感动,她先是参加了欢庆解放的腰鼓队,又参加了南下工作团,没有“遍生毛羽”,却鸟儿一样飞出了金家大院。
  外头风云这么变幻,我的老姐夫竟然一点儿无动于衷。解放军们在台阶上坐着的时候,老姐夫也在西墙下坐着;五格格走出了北平,他还在西墙下坐着,为找回他让美国人给散了的元气而努力。
  这实在是一种功夫。
或许您还会喜欢:
经典小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1409 人气:2
摘要:目录页■蒋廷松《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6年第6期通俗文学-超短小说一天,我陪乡长到县城找西郭局长办事。到西郭局长家时,他儿子小西郭也在,这小西郭是前不久被西郭局长安排到咱芳塘乡工作的。西郭局长见我们上门,递烟、敬茶、让坐,挺热情。小西郭呢,望着我们便是傻乎乎地笑。我们与西郭局长谈话时,小西郭便小心翼翼地往乡长的脸上“呼呼”地吹气。我想,他大约是在替乡长吹灰尘吧。 [点击阅读]
中国在梁庄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姦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中国在梁庄》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 [点击阅读]
五个苹果折腾地球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4
摘要:这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狗年的一天,使它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它的果实把地球折腾得喘不过气来。现在是春天的午夜。一个飞碟在夜色的掩护下接近地球,飞碟上的外星人是路过地球,想休息一会儿。“下边是一座苹果园,着陆比较合适。”担任观察的宇宙人对机长说。“同意在苹果园着陆。”机长发令。飞碟缓慢地在那闷果树旁着陆。飞碟舱门打开了,几个宇宙人走出飞碟,在果园里活动筋骨,呼吸空气。 [点击阅读]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我从一些人的世界路过,一些人从我的世界路过。陆陆续续写了许多睡前故事,都是深夜完成的。它们像寄存在站台的行李,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朋友的,不需要领取,于是融化成路途的足迹。但我觉得它们很漂亮。一旦融化,便和无限的蓝天白云不分彼此,如同书签,值得夹在时间的罅隙里,偶尔回头看看就好。其实这本书中,一部分连短篇都算不上,充其量是随笔,甚至是涂鸦。 [点击阅读]
厚黑学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最初的厚黑学并不像后来流传的各种版本,也没有所谓的厚黑经和厚黑传习录,而是一篇文言文体的文章,其中不少句式都是套用的儒家经典的句式,由此也可看出李宗吾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时,传统文化的基因没有完全消除贻尽。这篇文言文体在李宗吾所有文章为唯一一篇,以后的各种厚黑学著作以及1949年之后坊间各种粗制滥造的厚黑学,均以此为蓝本,兹抄录如下:“吾自读书识字以来,见古之享大名膺厚实者,心窃异之。 [点击阅读]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
鬼车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4
摘要:这已经是苗我白近几天第4次在深夜3点钟被楼下的汽车报警器的鸣叫声吵醒了。他怒不可遏。从30岁起,苗我白的夜间睡眠改为一次性的:醒了当夜就再也睡不着,不管几点醒。这个毛病已经困扰苗我白6年。为了能睡一个完整的觉,苗我白每天下午从5点起就停止饮水,以防夜间膀胱骚扰大脑。和苗我白睡在一张床上的,是他的妻子鲍蕊。鲍蕊不是苗我白的原配妻子。苗我白的第一任妻子是崔文然,那是苗我白的至爱。 [点击阅读]
国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画家李明溪看球赛的时候突然大笑起来,怎么也止不住。朱怀镜说他是不是疯了。平时李明溪在朱怀镜眼里跟疯子也没什么两样。当时朱怀镜并没有想到李明溪这狂放的笑声会无意间改变他的命运。那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举行的一次表演赛,并不怎么隆重,门票却难得到手。李明溪也不是球迷,总是成天躲在美术学院那间小小画室里涂涂抹抹。所谓画室也就是他自己的蜗居。那天他突然想起很久没有见到朱怀镜了,就挂了电话去。 [点击阅读]
骚动之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鹰在头顶威严郑重地巡视了两圈,忽然一紧翅尖,以极其轻盈优雅的样子滑上峰顶,飘过黝森森的山林梢头,沉没到湖泊似的深邃清澈的天空中了。谷地上,那只天真灵秀的小布鸽,还在扑楞着翅膀,发出惊惧凄婉的呼救。“真他妈倒霉!”一丛枝叶张扬的山桃树后,跳起一个三十五六岁的男子,不胜遗憾的目光朝着鹰去的方向望了几望,侧转身子,向旁边的一方草地,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手势。草地极小,处在乱石棘棵之中。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