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纯真年代 - 第08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纽约,人们普遍认为奥兰斯卡伯爵夫人“红颜已衰”。
  她在纽兰·阿切尔童年时期第一次在这里露面,那时她是个光彩照人的漂亮小姑娘,9到10岁的样子。人们说她“应该让人画像”。她的父母是欧洲大陆的漫游客,经过幼年的漂泊之后,她失去了双亲,被姑妈梅多拉·曼森收养。她也是位漫游客,刚刚要回纽约“定居”。
  可怜的梅多拉一再成为寡妇,经常回来定居(每一次回来住房的档次都要降低一点),并带着一位新丈夫或者新收养的孩子。然而几个月之后,她又总是与丈夫分道扬镰或者与被监护人闹翻,赔本卖掉房子,又动身出去漫游。由于她母亲原姓拉什沃斯,而最后一次的不幸婚姻又把她与疯癫的奇弗斯家族的一个成员联在一起,所以纽约人都十分宽容地看待她的偏执行为。不过,当她带着成了孤儿的小侄女回来的时候,人们还是觉得把那个美丽的小姑娘托付给这样的人很可惜。孩子的父母尽管因爱好旅游令人遗憾,生前却颇有人望。
  人人都对小埃伦·明戈特怀有善意,尽管她那黑黝黝的红脸蛋与密实的髭发使她显得神情愉快,看起来与一个仍在为父母服丧的孩子很不相称。轻视美国人哀悼活动的那些不容改变的规矩,是梅多拉错误的怪癖之一。当她从轮船上出来的时候,家人们见她为其兄戴的黑纱比嫂嫂的短了7英寸,而小埃伦居然穿着深红色美利奴呢,戴着琥珀色珍珠项链,像个吉卜赛弃儿一样,大家都极为震惊。
  然而纽约早已对梅多拉听之任之,只有几位老夫人对埃伦花哨俗气的穿着摇摇头,而另外的亲属却被她红扑扑的脸色与勃勃生气征服了。她是个大胆的、无拘无束的小姑娘,爱问些不相宜的问题,发表早熟的议论,且掌握一些域外的艺术形式,比如跳西班牙披肩舞,伴着吉他唱那不勒斯情歌。在姑妈(她的真名是索利·奇弗斯太太,但她接受教皇所授爵位后恢复了第一任丈夫的姓,自称曼森侯爵夫人,因为在意大利这个姓可以改为曼佐尼)指导下,小姑娘接受的教育虽开支昂贵却很不连贯,其中包皮括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照模特的样子画像”,与职业乐师一起弹钢琴五重奏。
  这样的教育当然是无益的。几年之后,可怜的奇弗斯终于死在疯人院里,他的遗孀(穿着奇特的丧服)又一次收摊搬家,带着埃伦走了。这时埃伦已长成一个又高又瘦的大姑娘,两只眼睛分外引人注意。有一段时间她们音讯全无,后来消息传来,说埃伦嫁给了在杜伊勒利宫舞会上认识的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波兰贵族富翁,据说他在巴黎、尼斯和佛罗伦萨都拥有豪华住宅,在考斯有一艘游艇,在特兰西瓦尼亚还有许多平方英里的猎场。正当人们说得沸沸扬扬之时,她却突然销声匿迹了。又过了几年,梅多拉为第三位丈夫服着丧,又一次穷困潦倒地回到纽约,寻找一所更小的房子。这时,人们不禁纳闷,她那富有的侄女怎么不伸出手来帮帮她。后来又传来了埃伦本人婚姻不幸终结的消息,她自己也要回家,到亲属中求得安息与忘却。

  一周之后,在那次重大宴会的晚上,纽兰·阿切尔看着奥兰斯卡伯爵夫人走进范德卢顿太太的客厅时,想起了这些往事。这是个难得见的场合,他心情有点紧张,担心她将怎样应付。她到得很晚,一只手还未戴手套,正在扣着腕上的手镯,然而她走进汇集了纽约大多数精英的客厅时,并没有流露丝毫的匆忙与窘迫。
  她在客厅中间停住脚步,抿着嘴,两眼含笑地打量着四周。就在这一瞬间,纽兰·阿切尔否定了有关她的容貌的普遍看法。不错,她早年的那种光彩的确已经不见了,那红扑扑的面颊已变成苍白色。她瘦削、憔。淬,看上去比她的年龄稍显老相——她一定快30岁了。然而她身上却散发着一种美的神秘力量,在她毫无做作的举目顾盼之间有一种自信,他觉得那是经过高度训练养成的,并且充满一种自觉的力量。同时,她的举止比在场的大多数夫人小姐都纯朴,许多人(他事后听詹尼说)对她打扮得不够“时新”感到失望——因为“时新”是纽约人最看重的东西。阿切尔沉思,也许是因为她早年的活力已经消失了,她才这样异常地沉静——她的动作、声音、低声细气的语调都异常沉静。纽约人本指望有着这样一段历史的年轻女子声音会是十分洪亮的。
  宴会有点令人提心吊胆。和范德卢顿夫妇一起用餐,本来就不是件轻松事,而与他们一位公爵表亲一起用餐,更不啻是履行一种宗教仪式了。阿切尔愉快地想道,只有一个老纽约,才能看出一位普通公爵与范德卢顿家的公爵之间的细微差异(对纽约而言)。纽约人根本不把到处飘泊的贵族放在眼里,对他们甚至还带有几分不信任的傲慢(斯特拉瑟斯那伙人除外);但是,当他们证明自己和范德卢顿这样的家族有某种关系之后,便能受到老式的真诚热情的接待,这往往使他们大错特错地把这种接待完全归功于自己在《德布利特贵族年鉴》中的地位。正是由于这种差别,年轻人即使在嘲笑他的老纽约的时候依然怀念它。
  范德卢顿夫妇竭尽全力突出这次宴会的重要性。他们把杜拉克·塞沃尔与特利文纳·乔治二世的镀金餐具拿了出来。范德卢顿太太看起来比任何时候都更像一幅卡巴内尔的画像,而阿切尔太太佩戴着她祖母的米珠项链和绿宝石,让她儿子不由得想起了伊莎贝的微型画像。所有的夫人小姐都戴着她们最漂亮的首饰,不过她们的首饰大部分镶嵌得特别老式,成了这所住宅与这一场合独有的特点;被劝来的拉宁小姐戴的是她母亲的浮雕玉,还披了件亚麻色的西班牙披肩。
  奥兰斯卡伯爵夫人是宴会上惟一的年轻女子,然而在阿切尔细细端详那些钻石项链与高耸的驼鸟翎毛中间光滑丰满的老年人的脸庞时,令他感到奇怪的是,她们竞显得不及她成熟。想到造就她那副眼神所付的代价,他不觉有些惊恐。
  坐在女主人有首的圣奥斯特雷公爵自然是今晚的首要人物。然而,如果说奥兰斯卡伯爵夫人没有人们预期的那样突出,那么这位公爵就更不引人注目了。作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他并没有(像最近另一位公爵客人那样)穿着猎装来出席宴会,但是他穿的晚礼服是那样蹩脚,那样寒酸,他那副尊容益发显出衣着的粗陋(躬腰坐着,一把大胡子技散在衬衫前),让人很难看出是出席宴会的打扮。他身材矮小,弯腰曲背,晒得黝黑的皮肤,肥厚的鼻子,小小的眼睛,脸上挂着不变的微笑。他少言寡语,讲话的时候语调特别低,尽管餐桌上的人不时静下来等待聆听他的高见,但除了邻座,他的话谁也听不见。

  餐后男士与女士汇合的时候,公爵径直朝奥兰斯卡伯爵夫人走去。他们在角落里刚一坐下,便热烈交谈起来。两个人似乎谁也没有意识到,公爵应该先向洛弗尔·明戈特太太与黑德利·奇弗斯太太致意,而伯爵夫人则应该与那位和蔼的癔症患者、华盛顿广场的厄本·达戈内特交谈。他为了能与她幸会,甚至不惜打破了1至4月份不外出用餐的常规。两个人一起聊了将近20分钟,然后伯爵夫人站了起来,独自走过宽敞的客厅,在纽兰·阿切尔身边坐了下来。
  一位女士起身离开一位绅士,去找另一位绅士作伴,这在纽约的客厅里是不合常规的。按照礼节,她应该像木偶似地坐在那儿等待,让希望与她交谈的男士一个接一个地到她身边来。但伯爵夫人显然没有意识到违背了任何规矩,她悠然自得地坐在阿切尔身旁沙发的角落里,用最亲切的目光看着他。
  “我想让你对我讲讲梅的事,”她说。
  他没有回答,反而问道:“你以前认识公爵吗?”
  “唔,是的——过去在尼斯时我们每年冬天都和他见面。他很爱赌博——他是我们家的常客。”她直言不讳地说,仿佛在讲:“他喜欢拈花惹草。”过了一会儿她又坦然地补充道:“我觉得他是我见过的最蠢的男人了。”
  这句话令她的同伴异常快活,竟使他忘记了她前一句话使他产生的微震惊。不可否认,会见一位认为范德卢顿家的公爵愚蠢、并敢于发表这一见解的女士,的确令人兴奋。他很想问问她,多听一听她的生活情况——她漫不经心的话语已经很有启发地让他窥见了一斑;然而他又担心触动她伤心的回忆。还没等他想出说什么,她已经转回到她最初的话题上了。
  “梅非常可爱,我发现纽约没有哪个年轻姑娘像她那样漂亮、聪明。你很爱她吧?”
  纽兰·阿切尔红了脸,笑道:“男人对女人的爱能有多深,我对她的爱就有多深。”
  她继续着有所思地打量着他,仿佛不想漏掉他话中的任何一点含义似的。“这么说,你认为还有个极限?”
  “你是说爱的极限?假如有的话,我现在还没有发现呢!”
  她深受感动地说:“啊——那一定是真实的。忠诚的爱情了?”
  “是最最热烈的爱情!”
  “太好了!这爱完全是由你们自己找到的——丝毫不是别人为你们安排的吧?”
  阿切尔奇怪地看着她,面带笑容地问:“难道你忘了——在我们国家,婚姻是不允许由别人安排的?”

  一片潮红升上她的面颊,他立即懊悔自己说过的话。
  “是的,”她回答说,“我忘了。如果有时候我犯了这样的错误,你一定得原谅我。在这儿人们看作是好的事情,在我来的那地方却被当成坏事,可我有时候会忘记这一点。”她低头看着那把羽毛扇,他发现她的双唇在颤抖。
  “非常抱歉,”他冲动地说。“可你知道,你现在是在朋友中间了。”
  “是的——我知道。我走到哪里都有这种感觉。这正是我回家来的原因。我想把其他的事全部忘掉,重新变成一个彻底的美国人,就像明戈特家和韦兰家的人一样,像你和你令人愉快的母亲,以及今晚在这里的所有其他的好人一样。叮,梅来了,你一定是想立即赶到她身边去了,”她又说,但没有动弹,她的目光从门口转回来,落到年轻人的脸上。
  餐后的客人渐渐地挤满了客厅。顺着奥兰斯卡夫人的目光,阿切尔看到梅·韦兰正和母亲一起走进门。身穿银白色服装,头上戴着银白色花朵的花环,那位身材高挑的姑娘看起来就像刚狩猎归来的狄安娜女神。
  “啊,”阿切尔说,“我的竞争者可真多呀;你瞧她已经被包皮围住了。那边正在介绍那位公爵呢。”
  “那就跟我多呆一会儿吧,”奥兰斯卡夫人低声说,并用她的羽毛扇轻轻碰了一下他的膝盖。虽然只是极轻的一碰,但却如爱抚一般令他震颤。
  “好的,我留下,”他用同样的语气说,几乎不知自己在讲什么。但正在这时,范德卢顿先生过来了,后面跟着老厄本·达戈内特先生。伯爵夫人以庄重的微笑与他们招呼,阿切尔觉察到主人对他责备的目光,便起身让出了他的座位。
  奥兰斯卡夫人伸出一只手,仿佛向他告别。
  “那么,明天,5点钟以后——我等你,”她说,然后转身为达戈内特先生让出位置。
  “明天——”阿切尔听见自己重复说,尽管事先没有约定,他们交谈时她也没向他暗示想再见他。
  他走开的时候,看见身材高大、神采奕奕的劳伦斯·莱弗茨,正领着妻子走来准备被引荐给伯爵夫人。他还听见格特鲁德·莱弗茨满脸堆着茫然的笑容高兴地对伯爵夫人说:“我想我们小时候经常一起去舞蹈学校——”在她身后,等着向伯爵夫人通报姓名的人中间,阿切尔注意到还有几对拒绝在洛弗尔·明戈特太太家欢迎她的倔强夫妇。正如阿切尔太太所说的:范德卢顿夫妇只要乐意,他们知道如何教训人。奇怪的是他们乐意的时候却太少了。
  年轻人觉得胳膊被碰了一下。他发现范德卢顿太太穿一身名贵的黑丝绒,戴着家族的钻石首饰,正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亲爱的纽兰,你毫无私心地关照奥兰斯卡夫人,真是太好了。我告诉你表舅亨利,他一定要过来帮忙。”
  他发觉自己茫然微笑着望着她,她仿佛俯就他腼腆的天性似地又补充说:“我从没见过梅像今天这么可爱,公爵认为她是客厅里最漂亮的姑娘。”
或许您还会喜欢:
荒漠甘泉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荒漠甘泉》1月1日“你们要过去得为业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润之地。是耶和华你神所眷顾的,从岁首到年终,耶和华你神的眼目时常看顾那地。”(申十一章十一至十二节)亲爱的读者,今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境界上,前途茫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新年,等待我们经过。谁也不能预知在将来的路程中有什么遭遇,什么变迁,什么需要。 [点击阅读]
莫普拉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1846年①,当我在诺昂写《莫普拉》这部小说时,我记得,我刚刚为夫妇分居进行了辩护。在此之前,我曾同婚姻的弊端作过斗争,由于没有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许让人以为我低估了婚姻的本质;然而在我看来,婚姻的道德原则恰恰是美好不过的——①原文如此,应为1836年。事实上,《莫普拉》这部小说由乔治-桑于1835年夏至1837年春写成,1837年4月至6月发表在《两世界杂志》上,同年出版单行本。 [点击阅读]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一我有十五年不到韦尔洛臬去了。今年秋末,为了到我的老友塞华尔的围场里打猎,我才重新去了一遭。那时候,他已经派人在韦尔洛臬重新盖好了他那座被普鲁士人破坏的古堡。我非常心爱那个地方,世上真有许多美妙的角落,教人看见就得到一种悦目的快感,使我们不由得想亲身领略一下它的美。 [点击阅读]
莫罗博士的岛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1887年2月1日,“虚荣女士”号与一艘弃船相撞而失踪,出事地点大约在南纬1度,西经107度。1888年1月5日,即出事后的第十一个月零四天,我的叔叔爱德华·普伦狄克被一艘小船救起。方位在南纬5度3分,西经1ol度。小船的名字字迹模糊,但据推测应当是失踪的“吐根”号上的。我叔叔是个普通绅士,在卡亚俄码头登上“虚荣女士”号开始海上旅行。出事后人们以为他淹死了。 [点击阅读]
董贝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我敢于大胆地相信,正确地观察人们的性格是一种罕见的才能(或习惯)。根据我的经验,我甚至发现,即使是正确地观察人们的面孔也决不是人们普遍都具有的才能(或习惯)。人们在判断中,两个极为寻常发生的错误就是把羞怯与自大混同——这确实是个很寻常的错误——,以及不了解固执的性格是在与它自身永远不断的斗争中存在的;这两种错误我想都是由于缺乏前一种才能(或习惯)所产生的。 [点击阅读]
葬礼之后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老蓝斯坎伯拖着蹒跚的脚步,一个房间接一个房间地,逐一拉起房里的百叶窗。他那粘湿的双眼,不时地望向窗外,挤出了满脸的皱纹。他们就快要从火葬场回来了。他老迈的脚步加快了些。窗子这么多。“思德比府邸”是一幢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哥德式大建筑。每个房间的窗帘都是豪华锦缎或天鹅绒,有些墙面上仍旧系挂着丝绸,尽管这些都已年久褪色。 [点击阅读]
蒙面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在他面前将信整齐地放成一摞。他拿起最上面的一封,琢磨了一会儿上面的地址,然后用放在早餐桌上的专用裁纸刀将信封背面纵向裁开,将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在里面还有一个信封,用紫色的蜡仔细地封好,上面有“亲启保密”的字样。赫尔充里。波洛那鸡蛋形的脸上的眉毛向上扬了扬。他喃喃道;“耐心点,这就来了!”又一次用上了那把裁纸刀。这一次信封里出来了一封信-字迹颤巍巍的,又长又尖。好些字重重地画上了线。 [点击阅读]
蓝色特快上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将近子夜时分,一个人穿过协和广场(巴黎最大的广场,位于塞纳河右岸,城西北部。译注)。他虽然穿着贵重的皮毛大衣,还是不难使人看出他体弱多病,穷困潦倒。这个人长着一副老鼠的面孔。谁也不会认为这样一个身体虚弱的人在生活中会起什么作用。但正是他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发挥着他的作用。此时此刻,有一使命催他回家。但在回家之前,他还要做一件交易。而那一使命和这一交易是互不相干的。 [点击阅读]
蓝色长廊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男子已经意识朦胧。女子只能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周围的景物,或许刚才猛地受到了撞击,才失去了知觉。这一撞非同小可,驾驶座上已空无一人,车子正缓缓地向路边滑动,挡风玻璃的前端已接近没有护栏的路边。女子双眼模糊,她在潜意识里想到,男子曾经告诉过她这一带的悬崖有两百米深。如果车子照此滑落下去——而此时那位男子却困在副驾驶席上神志不清。 [点击阅读]
藏书房女尸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有些陈腐的词语只属于某些类型的小说。比如情节剧里的“秃头坏男爵”,侦探故事里的“藏书室里的尸体”。多年来我一直试图为人们熟知的主题作一些适当的改变。我为自己订立了条件:书里描写的藏书室必须属于非常正统、传统的那一类,而尸体则必须让人觉得悱恻不定、触目惊心。遵循这些原则,几年来出现在笔记本上的只有短短几行文字。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