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 - 第三章 立志要当小说家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另外,听说您在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的时候,曾为不知该选择帕斯卡②还是萨特③而感到困惑。
  在大学三年级时需要选择论文的主题,最初我打算写帕斯卡。刚开始进入法国文学专业时,为我们教授法语文典的前田阳一先生是世界级的帕斯卡专家。在选择论文主题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没有多少宗教式热情,因而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真正读懂帕斯卡的。做了这番反省之后,便选择了让-保罗·萨特,论文的主题是《关于萨特的想象力》。萨特曾围绕想象力写了两篇哲学论文,第一篇不很长,对想象力做了充满哲学趣味的论述。第二篇则是广为人知的雄辩之著《想象的能力》,好像被译为想象力,我非常热忱地读了这本书。当时,我自己也认为想象力存在各种形态:人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凭借直感而面向神的能力,更有实际上通过思考而创造出原本并不存在的东西,进而改变现实的那种思考想象力,而这一切确实是人们最为珍贵的东西。然后,我便尝试着对萨特的《想象的能力》这篇哲学论文以及由《不惑之年》所构成的《自由之路》第一部的意象群进行分析并将其联系起来。
  ——难道,您从不曾立志走上学者之路?

  就像刚才已经说过的那样,从很早的时候起,我就断了念想,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学者,因为周围的同学都很优秀,老师们也都是具有压倒优势的精英,自己是难以企及的。渡边一夫先生自不必说,还有杉捷夫、小林正、井上究一郎、川口笃、山田爵、朝仓季雄……他们的课我全都听过,觉得他们都是优秀的老师,自己无法与他们中的任何一位相比较……
  现在,我清晰地觉悟到,在自己的生涯里,从不曾由衷地想要去作学问,这是我要在这里确切表明的问题之一。我只是邂逅了渡边一夫先生的专著,决定要在景仰“渡边一夫”这个大人物的虔诚中生活下去。但是,自己却没能作为刚入门的学者向先生的学问那边走去,我既没有那种能力也没有耐力。因此,我只希望踏踏实实地实现“大江健三郎”其人的人生。这就是我急急走上小说家之路的原因。不过,在实现小说家的自我人生的同时,我也一直在告诫自己,不要忘了仰视那座高山。更为坦率地说,我意识到了“不行,自己甚至都无法成为那些优秀学者的微缩型,根本就不是那种类型的人!”我就是在这种状态之下度过了两年时光。可自己又确实心存依恋,对于是否报考研究生院而迟疑不决。就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悄悄写起了小说,但不是此前那种游戏式的写作。至于小说的“文体”,在仔细阅读和比对渡边先生翻译的皮埃尔·加斯卡尔①的译著和原著后,我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日语文体。

  我这个人呀,从孩童时代起,就在并不了解自己能力的情况下却选择了前面的人生道路,其后仍不断重复着这样的选择。而且,当自己必须面临另一种选择时,也会毅然决然地予以接受。虽说是不得已而为之,却也会勇气十足地干下去(笑)。在我曾读过的、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那部作品中,有这么一段情节——当哈克怀疑朋友背叛了自己时,就会毅然决然地说:“那么好吧,就让我下地狱去吧1在我的心目中,这句话早已成为一句座右铭,当自己被迫面对某种艰难的抉择时,就会选择艰难一方,而且绝不后悔,义无反顾,同时在心里对自己说:“好吧,就让我下地狱去吧1总之,当时我决心去当小说家,决定今后将潜心创作小说,不再向做学问那条道路发展,便前往渡边先生处要求撤回报考研究生院的申请书。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呀?先生又说了些什么?
  那是我留了一级之后、二十四岁那一年。尽管已经获得了芥川奖,却并没有要以文学立身于世的积极想法,觉得今后继续写作小说,与此前作为学生而一直干着的打工大致相同,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由职业者②的工作。那时我有一种想法,认为自己从学者之路上掉了队。必须进行抉择的时候终于来临了,我前往渡边先生那里,向先生报告“我不考研究生院了,想和朋友的妹妹结婚”。先生显现出不快的神情,他想了一会儿后便问道:“对方是一位漂亮的姑娘吧?”

  ——您与夫人当时已经相约结婚了吗?究竟是怎样的原委呀?
  在考大学那一年经伊丹介绍相识,其后便书信往来,一年里有两三次约会。不过,在那个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对于我们的婚事,伊丹表明了自己的反对态度。
  就我自身来说,虽然已经得到芥川奖,却从没有考虑要去选择一个像样的未来,尽管我也觉察到,大学毕业后就这样作为小说家生活下去,与获得稳定的生活手段是全然不同的。而且,当时我还有一个冒险之心——创作出一部谁也不曾写过的小说。因此,我认为伊丹反对我们结婚也是很自然的。不过,渡边先生却说了句“就以写小说为生吧”。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眼前是突兀林立的岩石群。多摩河上游的这片布满岩石的区域,地势险峻,令垂钓者望而却步。几年前,曾发现一女子被人推下悬崖赤裸裸地嵌陷在岩石缝中。岩石区怪石嶙峋、地势凶险,当初,调查现场的警官也是费尽周折才踏进这片岩石区域的。一个少女划破清澈的溪流浮出水面。十四五岁的样子,赤身倮体,一丝不挂。望着眼前的情景,垂钓者的两颊不由得痉挛起来。直到方才为止,在不断敲打、吞噬着岩石的激流中还不曾出现过任何物体。 [点击阅读]
他们来到巴格达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克罗斯毕上尉从银行里走出来,好象刚刚兑换完支票,发现自己存折上的钱比估计的还要多一些,因此满面春风,喜气溢于形色。克罗斯毕上尉看上去很自鸣得意,他就是这样一种人。他五短身材,粗壮结实,脸色红润,蓄着很短的带军人风度的小胡子,走起路来有点摇晃,衣着稍许有点惹人注目。他爱听有趣的故事,人们都很喜欢他。他愉快乐观,普普通通,待人和善,尚未结婚,没有什么超凡拔群之处。在东方,象克罗斯毕这样的人很多。 [点击阅读]
伯特伦旅馆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在西郊地区中心,有一些小巷子,除了经验丰富的出租车司机以外,几乎没什么人知道。出租车司机们能胸有成竹地在里面游弋自如,然后得意洋洋地到达帕克巷、伯克利广场或南奥德利大巷。如果你从帕克大街拐上一条不知名的路,左右再拐几次弯,你就会发现自己到了一条安静的街道上,伯特伦旅馆就在你的右手边。伯特伦旅馆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战争期间,它左右两边的房屋全都毁于一旦,但它却毫无损伤。 [点击阅读]
低地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站台上,火车喷着蒸气,亲人们追着它跑过来。每一步,他们都高高扬起胳膊,挥舞。一个年轻的男人站在车窗后。窗玻璃的下沿到他的腋下。他在胸前持着一束白色碎花,神情呆滞。一个年轻女人把一个脸色苍白的孩子从火车站拽出去。女人是个驼背。火车开进战争。我啪的一声关掉电视。父亲躺在房间正中的棺材里。房间四壁挂满照片,看不到墙。一张照片中,父亲扶着一把椅子,他只有椅子的一半高。他穿着长袍,弯腿站着,腿上满是肉褶子。 [点击阅读]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结局(1)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字叫爱迪的人,故事从结尾处爱迪死在阳光下开始。从结尾开始讲一个故事,似乎颇为奇怪。但是,所有的结尾亦是开端。我们只是当时不知道而已。爱迪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小时,像大部分其它时间一样,是在“红宝石码头”——壮观的灰色大海边上的一个游乐场里度过的。 [点击阅读]
你好忧愁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这种感情以烦恼而又甘甜的滋味在我心头索绕不去,对于它,我犹豫不决,不知冠之以忧愁这个庄重而优美的名字是否合适。这是一种如此全面,如此利己的感觉,以至我几乎为它感到羞耻,而忧愁在我看来总显得可敬。我不熟悉这种感觉,不过我还熟悉烦恼,遗憾,还稍稍地感受过内疚。今日,有什么东西像一层轻柔的、使人难受的丝绸在我身上围拢,把我与别人隔开。那年夏天,我对岁。我非常快乐。“别人”指的是我父亲和他的情妇艾尔莎。 [点击阅读]
偷影子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拥有幸福的幻影。——莎士比亚爱情里最需要的,是想象力。每个人必须用尽全力和全部的想象力来形塑对方,并丝毫不向现实低头。那么,当双方的幻想相遇……就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景象了。——罗曼·加里(RomainGary)我害怕黑夜,害怕夜影中不请自来的形影,它们在帏幔的褶皱里、在卧室的壁纸上舞动,再随时间消散。但只要我一回忆童年,它们便会再度现身,可怕又充满威胁性。 [点击阅读]
再次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昆虫的天地卡弥尼树的枝丫,悬曳着露水打湿的坚韧的蛛丝。花园曲径的两旁,星散着小小的棕色蚁垤。上午,下午,我穿行其间,忽然发现素馨花枝绽开了花苞,达迦尔树缀满了洁白的花朵。地球上,人的家庭看起来很小,其实不然。昆虫的巢穴何尝不是如此哩。它们不易看清,却处于一切创造的中心。世世代代,它们有许多的忧虑,许多的难处,许多的需求——构成了漫长的历史。 [点击阅读]
冤家,一个爱情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赫尔曼·布罗德翻了个身,睁开一只眼睛。他睡得稀里糊涂,拿不准自己是在美国,在齐甫凯夫还是在德国难民营里。他甚至想象自己正躲在利普斯克的草料棚里。有时,这几处地方在他心里混在一起。他知道自己是在布鲁克林,可是他能听到纳粹分子的哈喝声。他们用刺刀乱捅,想把他吓出来,他拚命往草料棚深处钻。刺刀尖都碰到了他的脑袋。需要有个果断的动作才能完全清醒过来。 [点击阅读]
刺猬的优雅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马克思(开场白)1.播种欲望的人马克思彻底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平时从不跟我讲话的小帕利埃今天早上如此向我宣布。安托万帕利埃,这个古老工业家族的继承者,他的父亲是我八个雇主之一。他是资产阶级大财团打的最后的饱嗝——特别而毫无杂质——此时,他正为自己的发现而洋洋得意,条件反射似的向我阐述起他的大道理,甚至没有考虑到我是否能听得懂,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