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大西洋底来的人 - 第十三部 神气的孢子 第一章 海洋迷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海鲸号潜艇的化验室里,伊丽莎白玛莉博士和米勒博士正在对一种新发现的海洋植物进行观察。
  伊丽莎白博士在实验室中央的大桌子上,把这种植物的组织切成薄片,进行染色。
  米勒博士在靠窗的一台电子显微镜面前,全神贯注地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他左手缓慢地转动着显微镜的旋钮,右手不时地用多功能电子笔在一本米黄色记录本上做着记录。
  这种多功能电子笔,大小和普通钢笔一样。但是,它有许多独特的功能。比如,它不用灌墨水,当它的笔尖同涂着种特殊原料的米黄色纸张接触时,就能书写出深蓝色的字。这种笔还是一个具有计时(年、月、日、星期、时、分、秒、上午、下午)和演算8位数功能的电子计算机。它的电源由一种象纸一样落的超薄型太阳能电池供给。别看这张纸型电他只有绿豆那么大小,它却可以连续使用八千八百个小时。这就是说,这种电子笔可以一分钟也不停地书写整整一年。电用完后,只要把电池放在阳光下照射一小时就可以继续使用一年。如果你打开照明开关,透明的笔尖部位就发出柔和的白光,可以在黑暗中做纪录。

  米勒,休息一下吧!伊丽莎白看了一下实验桌左角上的液晶数字显示电子表。表面上显示的数字是:3-40-45。这就是说,她和米勒已经连续工作了三小时四十分零四十五秒了。
  可是米勒博土仍然聚精会神地伏在显微镜上,对于伊丽莎白的提醒,他根本没听见。
  伊丽莎白打心眼里钦佩米勒这种专心致志的工作精神,她不愿意打断他的工作。但是,贾志伟主任已经不止一次向她交代,一定要在生活上关心这位保持着诗人一样浪漫色彩的海洋生物学博士。千万不能把他累坏了,因为这位博士一工作起来就会把吃饭、睡说和休息忘得一干二净。
  据说有一次,米勒博士把自己锁在实验室里做一项实验,四个小时、八个小时、十二个小时他不停顿地工作,任凭别人怎么叫他,他不但不开门,而且连理都不理。
  就这样,他一连三天三夜没有离开实验室,这一下可把他的上级给急坏了。主任命令几个小伙子,硬把实验室的门撬开,不管二七二十一,像绑架一样,强迫这位不要命的博士回宿舍睡觉。打那以后,人们就绪他起了个外号不要命的海洋迷!

  要说米勒博士是个海洋迷,那可一点不假。
  生在美国东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米勒,从小就被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迷住了。每逢星期日或学校放假时,他总是先把作业做完,然后一个人跑到海边的岩石上,两只小手托着腮帮子,凝神注视着波涛翻腾的大海。在他幼小购心灵上,大海是美丽而又神秘的。他常常向父亲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大海有多大?、大海有多深?、人能够在海底生活吗?米勒的父亲为儿子的好学和善于思考,感到高兴。
  他经常从书店给小米勒买来许多有关海洋的书刊。这样一来,米勒脑子里的海洋如识越来越丰富,米勒对海洋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学校老师喜爱地管小米勒叫小海洋。
  米勒十五岁那年,参加了一年一度的美国青少年科学人才选拔赛。他的应试题是:到海洋去生活。他认为,占地球面积十分之七的海洋,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人类应该,而且可以搬到海洋去生活。他的大胆设想和科学论据,博得了选拔赛委员会的许多教授的高度赞赏,他赢得了选拔塞的一等奖。同年,米勒还赢得了被称为中学生诺贝尔奖金的威斯汀豪斯奖学金一等奖。

  一年后,才十六岁的米勒,以超群的学习成绩,提前一年中学毕业。三年后,米勒又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一年获得了大学文凭。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他就获得了博士学位,这时候,他才二十岁!
  米勒成功的秘诀,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学习时勤奋思考,工作时全神贯注。米勒是这样说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就拿眼前来说吧,由于他精神高度集中,尽管伊丽莎白叫了他两次,他却压根儿就没有听见。
  伊丽莎白想起贾志伟的关照,就地到米勒面前,轻轻地拉了一下米勒的衣袖说:米勒,该休息一下了,你已经连续工作五个小时啦!
  米勒博士抬起头笑了笑好,过一会儿再休息,好吗?
  不行,现在就休息!伊丽莎白语气温和,但很坚决。
  好吧,休息十分钟,这回你该满意了吧2米勒边说边放下了他那支多功能电子笔。
  着把你没办法!难怪人家说你是不要命的海洋迷。伊丽莎白笑着说。
或许您还会喜欢:
猜火车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4
摘要:欧文·威尔士,苏格兰著名作家,曾凭借《猜火车》一书被称为“药物时代的桂冠诗人”。这本书因为真实描绘苏格兰地区的下层人民生活而成名,其在1996年改编成电影,更是成为经典。一九五八年出生于爱丁堡雷斯市,他是个广受赞誉的苏格兰小说家,《猜火车》是他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作品。 [点击阅读]
恶意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事件之章野野口修的笔记一事情发生在四月十六日、星期二。那天下午三点半我从家里出发,前往日高邦彦的住处。日高家距离我住的地方仅隔一站电车的路程,到达车站改搭巴士,再走上一小段路的时间,大约二十分钟到了。平常就算没什么事,我也常到日高家走走,不过那天却是有特别的事要办。这么说好了,要是错过那天,我就再也见不到他了。 [点击阅读]
苏菲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话说我对哲学产生兴趣是在研一时的自然辩证法课堂上。那是位颇为娘娘腔的老教授,本行研究人脑和意识,业余时间教授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史。不像其他政治课老师只晓得照本宣科,这老头有相当牛逼的学术基础,从古希腊哲学的朴素唯物主义,讲到近现代一系列科学危机,一贯而至,娓娓道来,一面精彩轻松的讲解着各种科学定律,一面逐步揭开科学背后的思辨踪影;当然作为一位老右愤, [点击阅读]
午夜凶铃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19月5日晚上10点49分横滨数栋14层公寓和三溪园住宅区的北端紧紧相邻,这些新建的公寓已经有很多人入住。每一栋公寓有将近100户住家,算是人口相当密集了。但是,公寓里的住户们不相往来,彼此也不认识,只有在夜里窗子透出灯光时,才让人意识到这里有人居住。在南边,工厂的照明灯投射在漆黑的海面上,静静地拉出一道长影。工厂的外墙上交缠着无数管线,令人联想到人体内错综复杂的血管。 [点击阅读]
幻夜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昏暗的工厂里,机床的黑影排成一排。那样子让雅也想到夜晚的墓地。不过,老爸要进入的坟墓并没有如此气派。黑影们看上去就像失去了主人的忠实奴仆。它们也许正和雅也怀着同样的心情,静静地迎接这个夜晚。雅也把盛着酒的茶碗送到嘴边。茶碗的边缘有个小缺口,正好碰在嘴唇上。喝干后,他叹了口气。旁边伸过一个酒瓶,把酒倒入他的空茶碗里。“以后在各方面都会有困难,但不要气馁,加把劲儿吧。“舅舅俊郎说。 [点击阅读]
五十度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67 人气:2
摘要:E L James is a TV executive, wife, and mother of two, based in West London. Since early childhood, she dreamt of writing stories that readers would fall in love with, but put those dreams on hold to focus on her family and her career. She finally plucked up the courage to put pen to paper with her first novel, Fifty Shades of Grey. [点击阅读]
源氏物语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所以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日本是个充满矛盾的国家,在歧视女性*的传统大行其道的同时,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偏又出自一位女性*之手,《源氏物语》全书,仅百万字,涉及三代历时七十余年,书中人物有四百多位。 [点击阅读]
龙纹身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这事每年都会发生,几乎成了惯例,而今天是他八十二岁生日。当花照例送达时,他拆开包皮装纸,拿起话筒打电话给退休后便搬到达拉纳省锡利扬湖的侦查警司莫瑞尔。他们不只同年,还是同日生,在这种情况下可说是一种讽刺。这位老警官正端着咖啡,坐等电话。“东西到了。”“今年是什么花?”“不知道是哪一种,我得去问人。是白色的。”“没有信吧,我猜。”“只有花。框也和去年一样,自己做的。”“邮戳呢?”“斯德哥尔摩。 [点击阅读]
双城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点击阅读]
大侦探十二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3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的住所基本上是现代化装饰,闪亮着克罗米光泽。几把安乐椅尽管铺着舒服的垫子,外形轮廓却是方方正正的,很不协调。赫尔克里·波洛坐在其中一把椅子上——干净利落地坐在椅子正中间。对面一张椅子上坐着万灵学院院士伯顿博士,他正在有滋有味地呷着波洛敬的一杯“穆顿·罗德希尔德”牌葡萄酒。伯顿博士可没有什么干净可言。他胖胖的身材,邋里邋遢。乱蓬蓬的白发下面那张红润而慈祥的脸微笑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