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海市蜃楼 - 尾 声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高津雅志所犯的三件杀人案一时震动了媒体。舞鹤的梶川老人被杀案、从彩虹桥推落多田真弓的案子、交给浅冈茂有毒胶囊并致其死地的毒杀案,这三宗谋杀案的手法虽然并不特别,可它们之间的关联、背景故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尤其是罪犯高津在与T药科大学校长千金举行结婚典礼的前一天被捕,这可是非常轰动的事。
  电视节目连日来对这个话题大肆炒作。不管怎样,它牵涉到时装界的顶尖品牌公司“干濑”的公子、校长的千金等人,不但影响面广而且影响程度很深。
  可是,只有浅见的家人、干濑父子、梶川优子以及大江町的高宫明美等人知道案子侦破的背后有浅见光彦的积极参与。
  “少爷,这样的特大新闻,您为什么不写呢?”须美子很为他鸣不平。
  “我的宗旨是不把他人的不幸作为衣食之源。”
  说得有点冠冕堂皇,但这是浅见的真心话。案子发生后,那些电视、周刊杂志的记者们装出正义者的面孔围着被害人和凶手,就像饿狼要吞噬猎物一样。看到他们的丑态,浅见有些感慨,竟然做得出这样的事。自己如果也有那股拼命劲的话,或许……可是他不愿那么做。
  案子终于落下帷幕,不久人们也不再关心这件事了。而此时,浅见却将香烟的余灰当作祭奠的线香,独自凭吊着死去的人。
  七月初,西日本的梅雨季节结束了。浅见遵守与《旅行与历史》主编藤田的约定,去大分县姬岛采访。虽然是坐他讨厌的飞机旅行,但往返都很舒服,所以他心情愉快,觉得坐飞机也不坏,以后即使改变不坐飞机的宗旨也行。
  刚到家就收到梶川优子的来信,在客套的季节问候之后,她告诉浅见,当从电视和报纸上看到T药科大学教授高津被捕的消息时,她很惊讶。
  “一天以后,舞鹤东警察署的今峰来我家详细介绍了情况。据说还是由您侦破了整个案子,真了不起啊!今峰笑着说,虽然他干了二十几年的刑警。可完全丧失了自信,真想辞职不干了。
  六月三十日,在重新开始上班之前,我去给爷爷扫墓,告诉他案子破了。七月一日,我又去了鱼津多田的墓。
  多田真弓是鱼津人。我感觉我们有种不可思议的缘分,她一定从小就站在沙滩上看海市蜃楼。想到这,我不禁掉下了眼泪。
  今年可能不会有海市蜃楼了。从秋天到冬天,富山正是有美味可吃的时候,我想带您去很多地方,请一定来啊!”
  浅见的脑海里又浮现出有海市蜃楼出现的四月的鱼津海岸风景。在仍然寒冷的北陆地区的海面,春天的阳光明媚地升起,远处水平线上出现黑黑的暖流似的幻影。
  从被夹杂着雪花的季风封锁的严冬中苏醒过来,当看到预告着春天来临的海市蜃楼时,鱼津人想到什么了呢?
  什么时候离开这个海边城市,踏上寻找梦之城堡的旅途——处于天真年龄的多田真弓是这么想的吧。
  浅见写了两张明信片,一张寄给梶川优子,另一张给大江町的高宫明美。她们两人都在博物馆工作,现在浅见才发现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她们是那么坚强,能看到自己出生的这片土地的美好,并在那深深扎根生活。
  “最近一定去拜访。”
  在每张明信片的末尾,他都加上这句话,他也真的准备这么做。
  (全文完)
或许您还会喜欢: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理智与情感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 [点击阅读]
琥珀望远镜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猛兽们从深邃的山谷走来看着熟睡中的少女——威廉?布莱克紧挨着雪线有一个杜鹃花遮蔽的山谷,山谷里哗啦啦地流淌着一条乳白色的雪水融化而成的小溪,鸽子和红雀在巨大的松树间飞翔,在岩石和其下簇拥着的又直又硬的树叶间半遮半掩着一个洞。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生活在别处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吕新雨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点击阅读]
田园交响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 [点击阅读]
男人这东西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对于性,少男们由于难以抑制自己而感到不安;与此同时,他们又抱有尝试性爱的愿望。因此,他们的实情是:置身于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情感的夹缝中苦苦思索,闷闷不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成长为响当当的人是极其不易的。在此,我们所说的“响当当的人”指的是无论在肉体还是在精神方面都健康且成熟的男人和女人。在成人之前,人,无一例外要逾越形形色色的障碍、壁垒。 [点击阅读]
畸形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大战末期,我在埃及认识了苏菲亚-里奥奈兹。她在当地领事馆某部门担任一个相当高的管理职位。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正式场会里,不久我便了解到她那令她登上那个职位的办事效率,尽管她还很年轻(当时她才二十二岁)。除了外貌让人看来极为顺眼之外,她还拥有清晰的头脑和令我觉得非常愉快的一本正经的幽默感。她是一个令人觉得特别容易交谈的对象,我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偶尔跳跳舞,过得非常愉快。 [点击阅读]
癌症楼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0
摘要:肖韦宏瑞典皇家学院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从而使前苏联与西方之间继“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冷战的局面。从那时以来,索尔仁尼琴也由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为“流亡作家”,其创作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引人注目。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点击阅读]
白发鬼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诡怪的开场白此刻,在我面前,这所监狱里的心地善良的囚犯教诲师,正笑容可掬地等待着我开始讲述我的冗长的故事;在我旁边,教诲师委托的熟练的速记员已削好铅笔,正期待我开口。我要从现在起,按照善良的教诲师的劝告,一天讲一点,连日讲述我的不可思议的经历。教诲师说他想让人把我的口述速记下来,以后编成一部书出版。我也希望能那样。因为我的经历怪诞离奇,简直是世人做梦都想不到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