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呼啸山庄 - 《呼啸山庄》读后感·毁灭与希望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是唯一的人,命中注定,无人过问,也无人流泪哀悼……十八年后仍然无依无靠,一如在我诞生那天同样的寂寞。”
  ——艾米莉•勃朗特
  这是艾米莉•勃朗特少女时期写下的诗,很有些自述的味道。体味其中的绝望,仿佛就能明白,她为什么会写下《呼啸山庄》这样的故事、为什么会塑造希刺克利夫和凯瑟琳这样的男女主角了。也许他们就是她的一部分:拥有强烈的情感,却不得不压抑地活着;向往生命的自由境界,却最终被生活的苦难倾轧。
  对于苦难,她有了思考。她以一个敏感女性*的细腻触觉,观察这个世界,并感受生活赋予人们的东西。然而她绝望了,我想,她不是绝望于自身的痛苦,而是绝望于——“痛苦”这种东西在人世间的永恒存在。“对社会与人的绝望构成了现代主义的全部特征” ,艾米莉•勃朗特的文字里,已经能咀嚼出20世纪现代主义作品才有的思想内涵。
  这个热情又压抑的小女人,将其对苦难的全部感受,埋在她的小说里。于是《呼啸山庄》承载了她的思考、绝望、疑问……或者,还有一点点希望?——《呼啸山庄》读后感
  《呼》是一个-阴-暗扭曲的故事。充斥全篇的暴风雨、雷电、荒原,还有男女主角的生命轨迹,都使人压抑且惊叹。《呼啸山庄》里,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人物的快乐与悲伤仿佛就融合在里头。这些自然的力量象征了缠绕两个家族的所有恩怨和痛苦情绪。而暴风雨正是人物始终难以平静的内心世界,那正如暴风雨一般不安。斗转星移,四季变幻,又预示着时间的流淌和生命的无可奈何。这种象征的手法,是一种对现实的抽象,也是作者对自己作品中许多无法直接表达出来的思想的诠释。这部作品的边边角角,再一次隐隐约约,闪过20世纪现代主义的身影。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处于不同程度的痛苦之中,可以说,是有情皆孽,无人不冤。
  男主角希刺克利夫和女主角凯瑟琳,几乎是一个人的两种表达。他们都有一种近乎疯狂的自由天性*,想用自己的手,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那样放纵的活着,让生命恣意流淌。于是在那么一个世界里,他们是另类,是“无礼的恶魔”和“粗野的丫头”。正是这一处相同的人生观,——《呼啸山庄》读后感——让他们相爱。

  然而,完全的自由,这也许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境界吧。人,总之是要被什么东西束缚着的,更何况,还要活在这个世上,还要在人群中生活。
  凯瑟琳一边疯狂地爱着,一边劝阻着自己,她很现实地明白自己除了爱情还不能失去别的什么。爱他,却不会嫁给他,《呼啸山庄》里有着冷冰冰的真实。对于爱情,它不像《傲慢与偏见》和《简爱》那样超尘脱俗,而是把现实的人的现实的想法,直接拿来放在我们眼前。凯瑟琳的选择,是真实得可怕的选择。我一边难以置信,一边理解了她的不得已。在她心里,和林顿在一起,对大家都有好处……
  然而我不知道可不可以有别的理解,我小时候第一次看这本书时,一直固执地认为——她不愿嫁给希刺克利夫,除了社会地位和其他现实原因以外,更主要是因为,她认为两个人都像烈火一般,靠得太近会烧死对方,太相爱,也太相似了,愈是心里真正在意的,愈是要远远逃开——这种想法也许真的很牵强,但我直到现在还有些这么认为。
  又或者原因是,在她烈火燎原的生命中,林顿的世界是她不曾接触过的和风细雨。那个世界,有着英国传统社会最推崇的礼仪与教养,人们在华丽的包装下过着精致的生活,自以为是地高尚着。
  自幼失怙的凯瑟琳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世界,她为它所吸引了,因为她毕竟也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虽然她的家庭因为种种原因混乱不堪,使她早早脱离了这种生活。
  希刺克利夫对林顿的世界,反而能看得更透彻一些。在那个躲在林顿家偷看的晚上,他曾经对女仆耐丽说:“我们真瞧不起他们!你几时见我想要凯瑟琳要的东西来着,或是发现我们又哭又叫,在地上打滚,一间屋子一边一个,这样子玩法?就是再让我活一千次,我也不要拿我在这儿的地位和埃德加在画眉田庄的地位交换——就是让我有特权把约瑟夫从最高的屋尖上扔下来,而且在房子前面涂上辛德雷的血,我也不干!”

  希刺克利夫真正明白那种生活是苍白的,伪善的。被礼仪与教养包装着长大的林顿,一直被普遍认为是温柔善良的人,我却从他第一次出场便莫名感觉到他有种自私的残酷,也许这种残酷正是被上流社会所谓的“道德标准”冶炼出来的。这些上流社会的绅士,高雅,自命不凡,因为自身有文化有教养,竟然以为自己有权利瞧不起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机会得到这些的人。难道一个人有知识和教养的最终目的就是瞧不起别人?林顿和他的妹妹伊莎贝拉,表面上都是温柔有教养的公子小姐,其实,他们已经被满是标准规矩的上流社会异化了,不懂得何谓人性*,何谓悲悯,只知道以自我为中心地活着。
  凯瑟琳嫁给林顿之后,我相信她的天性*是抵触这种生存态度的。当希刺克利夫回来后展开了一系列报复行动时,凯瑟琳最终爆发式地认为自己被生活折磨过了头。也许她并不后悔,她只是绝望,因为无论她做什么努力,都驱逐不了她和她爱的人所受的苦难。她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刺克厉夫的悲痛,而且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并且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思想的中心。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给消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将成为一个极陌生的地方。”
  因此我不愿用背叛这个词形容她或许显得愚蠢的努力,,——《呼啸山庄》读后感——因为她始终没有背离两个人共同的美好追求,只是尽自己所能地想要改变所爱之人身受的痛苦命运。我也不愿用误会这个词形容她和希刺克利夫之间发生的事,因为根本没有误会。虽然没有听完那段自白,但希刺克利夫显然一直明白凯瑟琳始终爱着自己。他的离开,应该是因为,发现自己对身受的一切都无能为力,现实如此残酷,自己却什么都改变不了,也什么都要不起。
  出身,遭遇,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他遇到的一切足以让一个正常的灵魂扭曲。他狂暴,这是他曾有过的压抑的反弹。他有强烈的情感,其实谁没有呢,只不过在人与人虚与委蛇的世界里,大家都规避情感,只有他,还有凯瑟琳,宁愿背负骂名,也要试图自由地活着。甚至对于老恩萧的收养,他多半也在感激之余视作折磨——如果没有老恩萧的收养,他也许浑浑噩噩过完一生,无知反而更加快乐,现在,却必须明白自己失去的究竟是什么。哪种生活更残酷?

  那么他想报复的对象又是什么呢?是娶了他所爱的女人的情敌,还是曾经虐待过他的人?我想这些具体的人只是代表,代表那个错待了他,欺侮了他的世界,他所恨的已经不只是具体的某个人了,而是生命中所有他不能逃脱的痛苦。
  因此,他一步步走来,变强,打倒昔日的敌人,却发现仍然无法摆脱所有的痛苦,甚至随着敌人的死去,他恨的东西失去了代言人,他找不到目标了,就像重拳打在了棉花里。他的生命一片荒芜,只有爱与恨留下的印迹还在,不时刺痛他的灵魂。更可怕的是,他突然发觉自己竟然是新一轮的苦难的制造者,那又是否意味着,他自己就是自己所痛恨的东西的新的代表?难道他最后应该报复的人,竟是自己……他仍旧在苦难中挣扎。
  还有林顿兄妹、辛德雷、哈里顿、小凯瑟琳……所有人,谁不是在苦难中挣扎呢?只不过,内容不同,程度不同罢了。那究竟是个什么世界,或者说,这究竟是个什么世界,为什么人们要承受这么多苦难?为什么有的人生来富贵,有的人却又一生坎坷?是冥冥中有人左右了生命,还是我们自身的劣根性*造就了人类社会的多灾多难?
  《呼啸山庄》,这样成功地进行了对人性*多角度地、深刻地挖掘。它讲述了爱情,也展示了爱情中现实而残酷的东西。它刻画了仇恨,也触摸了处于仇恨中的人深层次的悲哀。还有,它也并非一味悲观,而是用最后的晴朗天空,给读者,还有作者自己,预留了一个可喜的前景。,——《呼啸山庄》读后感
  它的悲剧性*思考方式,和象征主义手法,有着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对人性*多重挖掘的萌芽。我个人认为,《呼啸山庄》,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创作的所有小说里,最好的一部。
  如果我说的太夸张了,就请理解成——我最喜欢的一部!
或许您还会喜欢:
等待戈多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这是一部两幕剧。第一幕,主人公流浪汉爱斯特拉冈(简称戈戈),和弗拉基米尔(简称狄狄),出现在一条村路上,四野空荡荡的,只有一棵光秃秃的树。他们自称要等待戈多,可是戈多是谁?他们相约何时见面?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但他们仍然苦苦地等待着。 [点击阅读]
等待野蛮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两个圆圆的小玻璃片架在他眼睛前的环形金属丝上。他是瞎子吗?如果他是个盲人想要掩饰这一点,我倒可以理解。但他并不瞎。那小圆玻璃片是暗色的,从里面看出来并不透明,但他就是能透过这样的玻璃片看过来。他告诉我,这是一种新发明的玩意儿:“它能保护眼睛,不受阳光的炫照,戴上它就不必成天眯缝着眼。也可减少头痛。 [点击阅读]
简爱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0
摘要:《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简·爱》中的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点击阅读]
精灵宝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创新之书一九五一年末,在《魔戒》与《精灵宝钻》已经完稿多时,而大西洋两岸仍迟迟不肯按托尔金的要求将两书同时出版:心焦的托尔金於是写了一封长达万言的信给美国出版商,阐明他创作这整个神话世界的缘起与故事始末:我从早年就对自己所爱之乡土没有属於自己的故事感到悲伤。 [点击阅读]
精神分析引论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序那些想获得精神分析知识的人们所面临的困难很多,尤其是缺乏一本适用的教科书可用以开始他们的研究。这些人从前可在三类课本中进行选择,但由初学者看来,每一类都各有它的缺点。他们可通过弗洛伊德、布里尔、费伦齐和我自己所刊行的大量论文,寻找他们的前进道路,这些论文不是依照任何连贯性的计划来安排的,而且大部分是写给那些对这门学问已有所知的人阅读的。 [点击阅读]
紧急传染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1991年6月12日,这是暮春的一个近似完美的日子。天已破晓,阳光触摸着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美国大部、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在期待着阳光明媚的蓝天、只是气象雷达显示雷暴云团即将来临,估计会从平原伸向田纳西河谷。已经有预报,从白令海峡移动过来的阵雨云可能覆盖阿拉斯加的西沃德半岛。这个6月12日几乎在各个方面都与以往的6月12日没什么两样,只有一个奇怪的迹象除外。 [点击阅读]
紫阳花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这可是一个完全偶然的机会发现的。实在是太偶然了。与其说是一般的偶然,更应该说不是单纯的偶然,而是好几个偶然的因素,巧上加巧碰在一起,就促成了这么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要说是促成,还不如说是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突然出现更准确。那天,川岛省吾也不知道怎么的,竟然会神使鬼差地躺在自己太太的床上休息。通常省吾都不在夫妻俩的主卧房睡觉,他在自己的书房安了一张床,平时基本上都在这张床上休息。 [点击阅读]
红与黑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维里埃算得弗朗什-孔泰最漂亮的小城之一。一幢幢房子,白墙,红瓦,尖顶,展布在一座小山的斜坡上。茁壮的栗树密密匝匝,画出了小山最细微的凹凸。城墙下数百步外,有杜河流过。这城墙早年为西班牙人所建,如今已残破不堪。维里埃北面有高山荫护,那是汝拉山脉的一支。十月乍寒,破碎的威拉峰顶便已盖满了雪,从山上下来的一股激流,穿过小城注入杜河,使大量的木锯转动起来。 [点击阅读]
红字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一群身穿黯色长袍、头戴灰色尖顶高帽.蓄着胡须的男人,混杂着一些蒙着兜头帽或光着脑袋的女人,聚在一所木头大扇子前面。房门是用厚实的橡木做的,上面密密麻麻地钉满大铁钉。新殖民地的开拓者们,不管他们的头脑中起初有什么关于人类品德和幸福的美妙理想,总要在各种实际需要的草创之中,忘不了划出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充当墓地,再则出另一片土地来修建监狱。 [点击阅读]
红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贵志慢慢拉开她背后的拉链,让她的胸部更裸露,在洋装袖于被脱掉时,她还缩着肩协助配台。但,胸罩被拿掉的瞬间,她又不由自主交抱双臂了。虽明知终会被贵志为所欲为,冬子却不希望现在马上被碰触,至少,她要再多保留一些时候。三个月前的六月初,木之内冬子开始发觉在生理期前后有些微异的迹象。身高一百五十五公分、体重四十公斤的她身材瘦弱,对身体本就不太有自信,即使这样,最近几年却也从来没有过什么病痛。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