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经典小小说 - 姑婆和猫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梁红芳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5期通俗文学-市井小说
  年过七旬的姑婆独自住在一套老房子里。叔公8年前过世后,姑婆就一个人生活。
  姑婆有儿有女,都较孝顺,但姑婆喜欢清静,愿意一个人在自己的天地里。姑婆精力还好,每天买菜做饭东摸摸西看看,一个人过日子家务事也多得做不完。
  姑婆喜欢一个人过的另一个原因是她耳朵背,已接近失聪,在子女家住着时子女跟她说话都得大音量高八度,而且还要凑近耳朵处喊,这种说话方式让不明原因的邻居听起来就有些像“文革”时期的“批斗会”,暗地里还会误生感叹,觉得世风日下做子女的怎么能对老母亲如此说话。姑婆因为耳背所以在听话时常常皱眉低头一脸严肃,那样子就更像个“被批斗”的对象。
  其实邻居们没看到另一个画面:姑婆一旦听懂了即刻就会扬起头来,多皱的脸上笑容灿烂得像秋天的菊花。但姑婆因为耳背说话的声音也很大,在外人听来这一家人就像天天在吵架。
  说的费劲,听的费力,所以做子女的就随了老人的愿,只是隔三岔五提着东西去老房子尽点孝心。
  姑婆并不孤单,她身边还有一个活物,一只波斯猫。猫很漂亮,眼睛一黄一绿,还是“乌云盖雪”。
  姑婆喜欢养猫,前些年曾经养过十几只猫,每当姑婆上街买菜回来时,那些猫就像追星族一样围着她,用不同声部的交响唱出“欢迎曲”,这时候姑婆一脸幸福,仿佛部落酋长在检阅着一群生机勃勃的部族。后来姑婆年纪大了,顾不过来,将“追星族”一一送给亲朋,家里就剩下了一只波斯猫。再后来那只波斯猫失踪的故事就让人听了心酸,故事又跟我父亲有关。
  父亲是姑婆从小帮忙带大的,因为想着姑婆一个人生活且耳朵又聋, 放心不下就时常去看望。
  那天父亲又去到姑婆家,看到一把小木椅有只椅脚松动了,就动手修理。拉开厨柜底部的大抽屉找出工具,叮叮当当忙活一阵,修好后关上抽屉就告辞了。
  有些近视且又粗心大意的父亲压根想不到,那只好奇而顽皮的波斯猫已被关在抽屉里。
  接下来就是姑婆找猫,朝夕相处的猫伴儿不见了,姑婆急得像丢了魂似到处找,屋里屋外边找边叫唤,但四处找遍不见猫的踪影。
  一连5天她都在找,猫食换了5次,但没有猫来吃。其实她的每一声呼唤,猫都听见了,她呼唤一声猫就在抽屉里应答一声,她在哭,而猫也在抽屉里哭,但是姑婆听不见。姑婆生活在一个没有杂音的世界里。当她在屋里伤心得老泪纵横时,猫也在呼唤着她,叫累了就用爪子抓刨抽屉内壁,姑婆仍然听不见。姑婆当然也想不到,猫就在屋子里,就在她身边的抽屉里。姑婆生活在一个寂静的世界里。
  5天过去了,姑婆不再唤猫,她对找到猫已经绝望了,而猫也不再出声,也许它对能否走出抽屉也绝望了。
  第六天时,表姑来了,表姑是姑婆的小女儿,见母亲在流泪,问明究竟就在屋里找寻,忽然听到抽屉里有轻细的响动,拉开抽屉一看,波斯猫在里面静静地躺着,已气若游丝瘦得皮包骨,只有一双忧伤的大眼睛还活着。
  表妹把猫抱到兽医站,输了液用滴管喂了点牛奶,那猫竟奇迹般地活回来了。更奇的是那猫自此不再会叫,也许它把一生的叫声都用完了,它彻底哑了。姑婆并不知道猫已经哑了,猫张口“叫”时,姑婆认为那猫是有声音的。
  不久前我去看过姑婆。姑婆抱着那只猫,坐在父亲修理过的小木椅上,看不出那是一个聋人和一只哑猫。阳光从窗口斜泼进屋里,老房子就显得宁静而温暖,一眼看去,相依相偎的老人和猫像一幅油画。
或许您还会喜欢:
包氏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一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点击阅读]
千年一叹
作者:佚名
章节:99 人气:0
摘要: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我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目的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刁饰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 [点击阅读]
呼兰河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作者:茅盾1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0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
喊山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太行大峡谷走到这里开始瘦了,瘦得只剩下一道细细的梁,从远处望去拖拽着大半个天,绕着几丝儿云,像一头抽干了力气的骡子,肋骨一条条挂出来,挂了几户人家。这梁上的几户人家,平常说话面对不上面要喊,喊比走要快。一个在对面喊,一个在这边答。隔着一条几十米直陡上下的沟声音到传得很远。 [点击阅读]
围城
作者:钱钟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不敢来评的,只记录一些感受罢了。注:较长,请选择性*阅读。吃葡萄的人八年前,我上高三,正在为高考没日没夜的做模拟试题。前一天做完的卷子,第二天上课时语文老师会讲其中的一两道试题。某天他讲了一道阅读理解题,题目是:有两种人吃葡萄的人,第一种人从每串里最好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好的一颗;第二种人从每串里最坏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一颗, [点击阅读]
坚硬如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以革命的名义等我死过之后,安静下来,我会重新思考我的一生,言论、行为和我行走的姿势及对那鸡屎狗粪的爱情的破解。那儿是一片温柔之乡,是思考的上好去处。思考在那儿如柳絮飘落样轻柔美丽,灿若桃花。可眼下,他们以革命的名义,已经把执行枪决的枪口对准了我和红梅的后脑。死亡卡住了我思考的咽喉,我只能雄赳赳,赴刑场,迎着枪弹去;气昂昂,笑生死,跨过阴阳桥。临刑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无所愁。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天使街23号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幕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去。天空中的暮霭,只残留一片灰褐色*的微光,照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映出光明最后的告别。阵阵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天使街23号的方向游荡。整个天使街笼罩在浓密的树-阴-下,显得无比的萧条和凄凉。一个消瘦的身影呆呆地蜷缩在神秘井边,一动不动。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树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成一体,大地慢慢被爬上半空的月亮映上了银灰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