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钙广告”旺销了肉骨头——外部性
前几年在营养保健品市场上,风行“人体补钙”,各种各样的补钙品琳琅满目,报纸杂志和电视广播里也充斥着补钙的广告。当“补钙大战”如火如荼、难分高下的时候,人们却吃惊地发现:由于竞争商家太多,营养品销量并不见得有多好,倒是农贸市场里的肉骨头大为旺销。原来,根据“吃什么补什么”的老话,吃肉骨头也是相当补钙的。特别是猪的脚筒骨,骨髓多,味道好,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供给有限导致了价格上涨,最后它甚至逼平了肋条肉。与此同时,饭店里的骨头煲汤也备受欢迎。直到这时,那些在媒体上花大钱做广告的厂商才发现,自己为他人作了免费宣传。
在经济学上,一个经济主体在自己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对他人产生了影响,这种现象就叫做“外部性”。外部性有好有坏。好的影响就叫“正外部性”,或者“外部经济性”,不好的影响就叫“负外部性”,或者“外部不经济性”。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著名生物学家、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开创人童第周,他刻苦读书的故事写入过语文课本。少年时,除了上课,他还在路灯和厕所的灯光下抓紧时间刻苦读书,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实现了“一定要争气”的志向。我国古人匡衡“凿壁借光”、发奋读书的故事想必也有很多人知道。如果以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童第周在路灯下学习、匡衡的借光读书就是一种典型的外部性现象,而且,是“正外部性”,因为那些灯光对读书人产生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然而,生活中同样存在着“负外部性”。某小区附近因为常有偷盗现象发生,家家户户纷纷将自家门窗装上了防盗门和钢条笼子,结果路人从街上经过,抬头望去满目全是黑灰铁条,整个小区简直就是一堆监狱牢房,大杀风景,这就是负外部性了。有个地方在架桥时,对山体进行爆破作业,不料附近有一个养牛场,许多怀孕的母牛听到爆炸后受到惊吓,整夜整夜地不敢休息,结果纷纷流产,造成了经济损失,这也是负外部性。
许多事物都有着“一分为二”的特点,同样,许多活动也兼有正和负两种外部性。比如商场促销时放着好听的歌曲,如果音量适中,顾客就会觉得这是一种享受;然而音量开得震耳欲聋,顾客们就会心烦意乱。在这里,音乐随着音量的变化,表现出两种正负外部性。
上面举的例子都具有这样一种特点:外部性并不是在相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换中发生的。如果说个体所付出的成本和得到的收益可以称做个体成本和个体收益,那么个体的活动给他人带来的额外成本或者额外收益,就构成了社会成本(负外部性)和社会收益(正外部性)。比如对于公共物品,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以无偿享受,可以说它们是社会收益的特例。而最典型的社会成本便是污染问题。有的工厂浓烟滚滚,粉尘弥漫,有的工厂把污水直接排入河流,造成鱼虾死亡,农作物歉收,人们健康受到威胁,这就是极其严重的负外部性了。
一般说来,外部性并非当事的经济主体的本意,即他本来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这么做,并非有意要帮助别人,或者损害别人,只是这种行为产生的效果影响了别人。比如上面提到的“凿壁借光”,在这个过程中邻家并没有多付出什么,而可以借光读书、得到收益的匡衡也不必为之付费。但是,假设本来该熄灯入睡,却因为邻家的灯光干扰而造成失眠,那么灯光就具有负外部性了。
外部性的广泛存在使得人们在做事时不能只考虑自己,也要考虑他人。有时候对于某些正外部性可以设法加以利用。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商场里开设餐馆。当一家大型商场建成以后,它周围小吃店的生意相对就要好起来。这时商场往往会在顶层开设餐馆,使得顾客在购物的同时顺势上楼吃饭,这种做法就将正外部性“内部化”了。这也可以用来理解现在流行的多元化经营,在其项目之间就常常会有正外部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负外部性,我们最好及时避免。当损害到他人利益的时候,就可能会引起诉讼纠纷;当影响的是公共利益时,法律就要对其进行直接干预。对于负外部性,尤其要防微杜渐。这是因为,当负外部性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造成的问题将很难在朝夕之间得到解决。以环境污染为例,经过多年的污染积聚,现在已经出现了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等严重问题,已经极大地威胁到人类文明,在这样的局面下,尤为需要法律来约束人类的行为,严格减少负外部性的发生,以保护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
目录 上页 下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