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吧,不知道有没有记得在王小波的杂文集>里面有举过这么一个例子,当年文革的时候红卫兵在一个叫做黄 金叶的烟盒的包皮装上找出来了蒋介石的头像和很多条反动言论。一本书,它包皮含的信息量再怎么也会比一个烟盒多,这本书你们要挑毛病的话,当然也不少,甚至世 界上没有几本书是完全的真理,因为真理本身就是荒诞的只是片段的经验而已。
好,现在就这本书来说,的确,里面是描写的都是一些家境优越的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但是我觉得,这个书的重点关键在于成长而不是家庭。一个 好的故事,前提就是正确的人物在正确的背景下。当然,你完全可以说我们想看穷人的孩子成长的,我也完全不拦着你们去看各种名人成功传记,但是,这本书的前 提是, 它是一本小说,一本青春小说.它只是在按照作者的理解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青年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成长历程而已。 从某种方面来说,这本书里面提及的事物都从不同的正面或者侧面向读者传达了这个时代,我们这些所谓的80后的孩子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当然我说的是普遍上来 说,至于有人说这本书的爱情是一个败笔,怎么说呢,故事么,我们就还原于故事的本色*,我们只是把它当作故事来对待就可以了。如果一定要那么较真的话,我觉 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书可以绝对符合你们的要求。
还有关于风格,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端青春忧伤期,只不过作者将它发挥的有点过了。 但是我想这个完全是个人风格的问题,有的人喜欢这样写,有的人喜欢那样写,米兰昆德拉写"生命就像是野草。"我们都觉得很经典,但是如果这话是从这本书作 者嘴里面出来,也许大家就不这么认为了吧。至于青春忧伤,有的人习惯用忧郁的,煽情的笔调去描写.有人习惯用调侃的,讽刺的,嘲弄的语言形容.这个是他们 的习惯,就像王小波,写的是属于他的黑色*幽默.李敖写的是恢弘磅礴.王朔是痞子调侃.尼采的是激*情跳跃.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他的煽情。而且作者只是一个年 龄不大的人,阅历经验并不多,对于人生的态度其实都是不确定的,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去挑剔的说:"他真矫情,他真恶心,他以为自己作诗呢...."这样的 话。众所周知,好的作品,好的文学创作一般都要搞上大半辈子,我们没有必要在一个尚且稚嫩的人身上奢求过好的作品出现。
还有一点,我觉得我们要看书,就本着书去评论,不要加上无谓的人身攻击,人家是什么样子什么性*别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可以不理解别人,但是没有权利指责别人。作者看不到,只有我们在这里瞎嚷穷叫唤,实在是没意思的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