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魔都 - 导读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以文字构筑的人生舞台──久生十兰
  曲辰
  先想一下,1902年的时候,《莫格街谋杀案》现世满一甲子,《血字的研究》刚出版十五年,推理小说正处在我们所谓的“光荣时代”;而即便《科学怪人》 与H?G?威尔斯的眾多作品早已出现,但科幻(SF)这一个名词,却还要等到十几年后,才会开张营业,正式成为一个可以标识的文类;尽管爱丽丝当时已经追 著兔子跑到了几十年,《魔戒》则还要四十几年后才会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当时的类型小说,就算已经有了国家的雏形,但国界仍旧尚未议定,各个作家仍在各凭本事地在边界的幽微处插旗封侯,当时的世界太新,万物都没有名字,随手一指即是一片天地。
  在西方如此,在日本,更是这样的状况。(其实中国也是,不过这个姑且略过)
  1902年的时候,明治维新还四十年不到,但整个日本已经朝向急遽的现代化的发展前进,在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接连打败中国与俄国之后,“脱亚入欧”已经 成为日本的集体行动。对当时的日本而言,整个西方的文化体系,就好像生命起源之始的原始浓汤一样,随手一捞,就是一长串的新物种,根本无暇顾及是否是同一 个系谱的存在,只管拼了命地打捞,有多少算多少。
  所以在那个时候出现的日本小说家,往往有着极为强烈的跨领域特色,因为,各种各样的文学类型,是一股脑地冲进日本,每个人就凭着自己的感性,桥接拣选到的元素,咨意而为,诞生出自有其风貌的小说样态。
  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远离东京中心的日本北陆,久生十兰诞生了。
  久生十兰,本名阿部正雄,出生于北海道函馆市,由于两岁时父亲过世,因此,由经营船运业的叔父抚养长大。在就读函馆中学时,遇到学长长谷川海太郎(笔名 林不忘,《丹下左膳》的作者),疑似从此时开始,久生十兰对文学感到兴趣。但真正影响久生十兰的,是他在二十岁时,开始迷上舞台剧,甚至在二十六岁,放弃 稳定的新闻工作,与友人成立了“蝙蝠座”(座为剧团之意),此后,便开啟了他对于舞台剧的狂热,即便晚年由于邀稿量太多,而无暇参与舞台事务,但仍固定会 有剧本发表。

  也就是这样的舞台经验,导致久生十兰的小说中,别有一股与当时流行的“变格派”推理小说不同的况味。
  如果看过江 户川乱步、横沟正史、小栗虫太郎等一系列作家的推理小说的读者,大概可以知道,“变格派”推理小说,基本上相当强调小说中透出来的那股氛围,即使是原本的 谜团与奇妙的气息,最后被理性抽离捏碎,恢复成平时的秩序,那股子婬靡妖异,仍旧会在秩序之下蠢蠢欲动,暗示某种程度上的秩序未完成。但久生十兰不是,他 的小说中的氛围,尽管浓密,但并不会有最后那个强迫抽离,继而回归到日常秩序的过程,而比较像“关上门”,把氛围“关在”某个空间内,尽管你看到表面上的 回归平静,但你知道,在某个地方里,正藏着某个你才见识过的疯狂,而不知何时会被重新释放出来。
  另一方面,久生十兰安放氛围的方法,与其他 作家也不一样,相较于多半“变格派”推理作家热爱让所有的角色全都变成一个样子,尽其所能地堆迭、推挤,让情绪犹如蜂蜜一样,几乎就要从书页间浸渗出来 了,久生十兰的小说比较像:他先把一个充满特殊氛围的空间布置好,然后,把他想要安置的角色丢进去,从旁窥看他们会如何地碰撞、互动,继而成就整篇小说的 高潮。
  就好像他的《魔都》一样,安南国的皇帝在东京消失了,而他的情妇却又在自己住的豪华公寓里坠楼而死,本书的侦探在侦办这两件案件的时 候,却又发现在银座附近的一间名为“巴里”的酒吧里,以瘦得如同灯芯一般的女服务生为中心,有着许多怪人出没,似乎都与安南国王的消失有着关系。这看起来 是标准的推理小说的情节与人物设定,但读这本小说最有趣的地方在于,你很清楚地意识到,其实书中的角色,都有或多或少的疯狂,但这个疯狂,却奇特得无法准 确地传递到他们的行动上,反而是透过城市──也就是东京──显现他们的怪异与夸大,但最后这份怪异与夸大,却折射到城市本身,在久生十兰的渲染之下,书中 的东京,有着奇幻的色彩,就好像本来隐藏在表象之下的魔法与黑暗都被释放了出来,真实与虚构的历史交错纵横,铺陈出一个一踏入就无法回头的修罗城国。

  他笔下的空间也显得特别多样化,除了跨国界的法国、俄国、东南亚之外,也甚至可以穿梭历史的空间,诚如他后期多半着重在时代小说的创作一般,在掌握有着 逆时间的空间形象,他绝对是个高手,被傅博列名于战前捕物小说代表作的《顎十郎捕物帖》当中,每篇小说的空间形象,都跃然纸上,即便那个空间,是一个已经 不存在的,但他还是可以藉由写意的描写,使读者清晰地理解当时的环境。
  于是,空间成为了久生十兰小说中的重点,他让你的视点,挪移在各个场 景之间,就好像是舞台的换场一样,上一秒可能还是人声鼎沸的银座街头,下一秒却变成了巴黎近郊的荒凉乡村,但你又很清楚地知道,舞台上残留着上个场景遗留 下来的某种余韵,只要导演/编剧愿意,随时再一个换景,就能颠覆前面的气氛,你前面以为看到了人性最腐恶的部分,但下一个瞬间,又翻转成迎向春日的晨曦般 的光明,让读者既震惊于目前的剧情发展,又期待未来的各种可能。
  不过,除了如同舞台定场布景换幕的巧妙转换外,久生十兰真正引逗人继续读下去的,其实是在他绝妙的叙事口吻上。

  在捕物小说中,他的叙述如同说书人,在带着点夸张的声音表情中,张扬着市井中的人心;而在奇幻小说中,则是平实、低稳,以一种安心的姿态,说服你相信这 一切,都好像是真实的;在推理小说或有着奇妙之味的小说中,他的口吻则有点疏离、有点不好接近,读者好像隔了一层滤镜,在窥看舞台上的人物。
  是的,随着舞台形式更换叙事声腔,正是久生十兰的一大特点。他的知名短篇《哈姆雷特》,便是这种特色的极佳典范,故事从开场的有着歌德小说风格的紧张语 气,介绍场景以及登场人物,而当主述者要把故事讲给读者听的时候,又转而成为揉合了私小说与推理小说的复式声调,这个声调一直维持到关键事件发生的那个晚 上,忽然间,作者取消了几乎所有动作与描述,只以对话带出紧张感,直到结尾,才恢复了日常性语言,读者才犹如作了一场梦般,回到了日常生活。
  如此绝妙的叙事节奏掌握,其实,与久生十兰一个相当独特的写作方式有关,他写小说的时候,是先口述一遍,记录下来后,在誊稿时再口述一遍,改稿时仍旧以 口述的方式修稿;换句话说,与其说他的小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他的小说是“说”出来的。这点固然是承袭自戏剧界的习惯,但他也因此无意间重新发掘出小 说中原本就有的、却逐渐被铅字埋没的“话语魅力”,也就是“说故事“的传统。
  久生十兰曾经说过:“不管小说或戏剧,其实都是把真实的人生放到观眾眼前”,于是,处于那个小说尚未定型的年代,他用他说故事的技艺,将某个人的人生切片安排布置好,放到舞台上去,引逗我们去观看他人的故事。
  而听故事,正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现代人所欠缺的最后一丝温暖了。
  (撰文者为知名推理评论家、MLR推理文学研究会成员)
或许您还会喜欢:
暗店街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一我的过去,一片朦胧……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当时,我正在等着雨停,——那场雨很大它从我同于特分手的那个时候起,就倾泻下来了。几个小时前,我和于特在事务所①里见了最后一次面,那时,他虽象以往一样在笨重的写字台后面坐着,不过穿着大衣。因此,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将要离去了。我坐在他的对面,坐在通常给顾客预备的皮扶手椅里。 [点击阅读]
暗藏杀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下午两点,卢西塔尼亚号客轮接连被两枚鱼雷击中,正迅速下沉。船员以最快的速度放下救生艇。妇女和儿童排队等着上救生艇。有的妇女绝望地紧紧抱住丈夫,有的孩子拼命地抓住他们的父亲,另外一些妇女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一位女孩独自站在一旁,她很年轻,还不到十八岁。看上去她并不害怕,她看着前方,眼神既严肃又坚定。“请原谅。”旁边一位男人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并使她转过身来。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1:暮色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序幕我从未多想我将如何死去,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我有足够的理由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即使我有想过,也从未想到死亡将如此地降临。我屏息静气地望着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凝视着猎人那深邃的眼眸,而他则以愉快的目光回应我。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死法,死在别人——我钟爱的人的家里。甚至可以说轰轰烈烈。这应该算是死得其所。我知道如果我没有来福克斯的话,此刻也就不必面对死亡。但是,尽管我害怕,也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3:月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潘乔感谢你的耐心、关爱、友谊和幽默感以及心甘情愿在外就餐也感谢我的孩子们,加布、塞斯及艾利感谢你们使我体验了那种人们甘愿随时为之付出生命的爱火与冰①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火,有人说是冰。从我尝过的欲望之果我赞同倾向于火之说。但若它非得两度沉沦,我想我对仇恨了解也够多可以说要是去毁灭,冰也不错,应该也行。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5:午夜阳光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每天的这个时候,我总是祈祷自己可以入睡。高中——或者称为炼狱更为恰当!如果有什么方式能够弥补我的罪过,那恐怕就是我读高中的记录了。这种厌烦感不是我曾经体会过的,每一天看上去都要比前一天更加极度无聊。也许这就是我睡眠的方式——如果说,睡眠的含义就是在变幻的时期内处于呆滞状态的话。我凝视着食堂角落水泥墙上的裂纹,想象着它们所呈现的花纹其实并不存在。 [点击阅读]
最优美的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0
摘要:冬日漫步(1)[美国]亨利·大卫·梭罗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博物学家、散文家、超验现实主义作家。生于美国康科德,毕业于剑桥大学。他是一名虔诚的超验主义信徒,并用毕生的实践来体验这一思想,曾隐居家乡的瓦尔登湖长达两年之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代表作《瓦尔登悍又名《乎散记》,是他隐居生活的真实记录。 [点击阅读]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最先登上月球的人--一、结识卡沃尔先生一、结识卡沃尔先生最近,我在商业投机上遭到了丢人的失败,我把它归咎于我的运气,而不是我的能力。但一个债权人拼命逼我还债,最后,我认为除了写剧本出售外,没别的出路了。于是我来到利姆,租了间小平房,置备了几件家具,便开始舞文弄墨。毫无疑问,如果谁需要清静,那么利姆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这地方在海边,附近还有一大片沼泽。从我工作时挨着的窗户望去,可以看见一片山峰。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明星晚宴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浅见光彦十二月中旬打电话约野泽光子出来,照例把见面地点定在平冢亭。平冢亭位于浅见和野泽两家之间,是平冢神社的茶馆。据说神社供举的神是源义家,至于为什么叫平冢神社,个中缘由浅见也不清楚。浅见的母亲雪江寡妇很喜欢吃平冢亭的饭团,所以母亲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浅见必定会买一些饭团作为礼物带同家。浅见和光子在平冢亭会面,并非出于什么特别的考虑,而且饭团店门前的氛围也不适合表白爱意。对此,光子也心领神会。 [点击阅读]
最后的莫希干人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美国才开始摆脱对英国文学的依附,真正诞生了美国的民族文学。而书写这个文学《独立宣言》的代表人物,是欧文和库柏,他们同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而库柏则是“美国小说的鼻祖”。库柏的长篇小说《间谍》(一八二一),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蜚声世界文坛的小说。他的代表作边疆五部曲《皮裹腿故事集》,影响更为广远;而《最后的莫希干人》则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部。 [点击阅读]
最后致意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我从笔记本的记载里发现,那是一八九二年三月底之前的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我们正坐着吃午饭,福尔摩斯接到了一份电报,并随手给了回电。他一语未发,但是看来心中有事,因为他随后站在炉火前面,脸上现出沉思的神色,抽着烟斗,不时瞧着那份电报。突然他转过身来对着我,眼里显出诡秘的神色。“华生,我想,我们必须把你看作是一位文学家,"他说。“怪诞这个词你怎么解释的?”“奇怪——异常,"我回答。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