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莫罗博士的岛 - 第一章 在“维茵夫人”号的救生艇上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对于“维茵夫人”号轮船失事已经报道的那些,我不打算再补充什么了。大家都知道,“维茵夫人”号是在驶离卡拉奥后的第十天,撞上了一艘漂流在海上的弃船而失事的。十八天后,载着七名遇难水手的“维茵夫人”号最大的备用艇,被皇家海军炮舰“山桃”号救了起来。他们的艰难历程,几乎像可怕的美杜莎①轶事那样为大家熟知了,然而,对于“维茵夫人”号事件的公开报道,现在我必须再增述另外一段同样可怕,而且肯定要更为离奇得多的经历。直到目前为止,人们都认为救生艇上的四名水手都已经死了。其实,并非如此。对此断言,我有最好的证据——这四个人中的一个就是我。
  【①美杜莎:希脂神话中的蛇发女怪之。凡直视其目光者,即被化为石头,后柏修斯借在镜中看到的影像将她的首级斩下,成了杀死女怪的英雄。】
  但是,首先我必须说明,在救生艇上从来就不曾有过四个人,实际上只有三个。根据一八八七年三月十七日的《每日新闻》报道,“被船长看见跳上那只小船”的康斯顿斯,并没有赶上我们。这对我们来说是幸运的;对他来说则是不幸的。在被撞得粉碎的第一斜桅的支索下,他从缠乱了的绳索中滑下来,正当他松开手的时候,几根小绳子缠任了他的后脚跟,一时间,他头朝下倒栽葱似地吊在那里,随后跌了下来,正撞在漂浮着的沉船碎木或桁桅上。我们奋力向他划去,但他再没有冒上来。

  我说他没有赶上我们,对我们来说是幸运的,实际上我几乎还可以说,这对他自己也是幸运的。因为警报是那么突然,轮船简直没有应付灾难的任何准备——在救生艇上,我们只有一小杯水,一些泡湿了的饼干。我们以为轮船备用艇上的食物和水会多一些(看来并非如此)。我们竭力向他们呼叫,他们准是没能听到我们的喊声,到了第二天早晨细雨止住的时候——直到过了中午,天才放晴——我们连他们的影子也看不见了。因为小船前后颠簸摇动,我们没法站起身来环顾四方。大海波涛汹涌,我们费尽力气拨准船头向他们的方向划去。这时和我一起风雨同舟逃离灾难的另外两个人,一个名叫海尔莫,和我一样是船客,另外一个是个不知姓名的水手,矮矮的个子,强健的体格,说起话来结结巴巴的。
  我们随浪漂流,肚中饥饿,淡水也都喝光了,在此后的整整八天中,难以忍受的干渴折磨着我们。第二天以后,大海渐渐地平息下来,变得象镜子一样,一般的读者简直没法想像这整整八天的苦难历程。在读者的脑海里根本没有——这对他是十分幸运的——可以凭借想像的类似的记忆。第一天过后,我们彼此默默无言,各自躺在船上,凝视着水天相连的远方,或者用日益憔悴、越来越显得大了的双眼,注视被痛苦和虚弱蚕食着的同伴。太阳也变得残酷无情。第四天头上,淡水喝光了,我们已经想入非非,并且都用眼神表达了不可思议的想法。但是据我回忆,直到第六天,海尔莫才说出了盘据在我们脑中的那个此时此地唯一的办法。我记得,我们的嗓音干涩而又微弱,只好彼此凑在一起,尽量少说话。我拼命反对这个建议,宁愿凿沉小船,大家一起葬身于尾随我们的鲨鱼之腹。可是海尔莫说,假如他的建议被采纳,我们就有能喝的东西了,那个水手也同意他的意见。

  可是我拒绝抽签。夜里,水手和海尔莫嘀咕了半天,我坐在船头,手里紧握着折迭式小刀——尽管我实在怀疑我是不是还有力量去格斗。次日清晨,我同意了海尔莫的建议。我们都出了各自的小铜币,以决定谁是那个倒霉的人。
  水手中签子,可是他在我们之中是最强壮的,他不愿服从这次抽签的决定,用拳猛击海尔莫。他们扭打在一起,几乎站了起来。我沿着船舷向他们爬去,想抓住水手的腿以助海尔莫一臂之力。可是那个水手在小船的摇晃之中踉跄地绊了一下,两人一下跌倒在船舷的边缘,一起滚落到海里去了。他们就像石头一样地沉了下去。我记得当时我对此大笑不止,可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芙。这笑声就像是个什么外来的东西一下子抓住了我。
  在船里的一块坐板上,我不知躺了多久,考虑着,假如我有气力、我就喝海水,并且使我自己发狂,好快些死去。尽管我躺在那里,我还是看见一艘帆船从天边向我驶来,朦胧中那好像是幅图画,可是这已经丝毫也引不起我什么兴致了。我的恩绪一定是一直处在错乱之中,可我还是清清楚楚地记得发生的这一切。我记得,我的头随着海浪摆来摆去。天水边际漂浮的那只帆船,一会儿浮上浪峰,一会儿沉入浪谷。但是我还同样清晰地记得,我坚信我是死了,我想,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他们来得太晚了,要是稍稍来早一点,就可以把我活着抓到了。

  我觉得经过了下知多么漫长的时间,我躺在那里,头枕在小船的坐板上,注视着那只浮浮沉沉的纵帆船从海里漂了过来。这是一只船头和船尾都装配着索具的双桅小船。它一直在广阔的海域中来回反复抢风调向,这时小船正在迎风航进。当时我就根本没有想起要呼叫那只小船,在看到小船的舷侧之后,我就迷迷糊糊地什么也记不清楚了,直到我发现自己是在船尾的一间小船舱里。我恍惚地记得被举了起来,抬到舷门,还恍惚记得一副满脸雀斑的大圆脸,周围都是红头发,在舷墙之上凝视着我。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支离破碎的印像,好像是一张黑脸,用他那奇特的眼睛紧紧地靠近我的眼睛,可我以为那一定是个恶梦,直到我又一次遇见了他。我好像还记得什么东西从我的牙缝里灌了进来。这就是我能想起的一切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美索不达米亚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本书记载的是大约四年前发生的事。本人以为目前的情况已经发展到必须将实情公诸于世的阶段,曾经有一些最狂妄、最可笑的谣传,都说重要的证据已经让人扣留了。另外还有诸如此类很无聊的话。那些曲解的报道尤其在美国报纸上出现得更多。实际情况的记述最好不是出自考察团团员的手笔。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大家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假定他的记述是有偏见的。因此,我便建议爱咪-列瑟兰小姐担任这项任务。她显然是担任这工作的适当人选。 [点击阅读]
群山回唱
作者:佚名
章节:80 人气:0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哈里斯和法拉,他们是我双眼的努雷①;也献给我父亲,他或会为此骄傲为了伊莱恩走出对与错的观念,有一片田野,我将与你在那儿相会。——鲁米,十三世纪1952年秋那好吧。你们想听故事,我就给你们讲个故事。但是就这一个。你俩谁都别让我多讲。很晚了,咱们明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和我,帕丽。今天夜里你需要好好睡上一觉。你也是,阿卜杜拉。儿子,我和你妹妹出门的时候,就指望你了。你母亲也要指望你。 [点击阅读]
翻过平城山的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1细雨无声湿佛颔,恍觉春至奈良坡。——会津八一人们把位于奈良县和京都府交界即古时的大和国与山城国交界处的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称为平城山。从前在女子学校广泛传唱的一首歌中有过这样的歌词:“思恋何等苦,直叫人神伤黯然,踟蹰情难诉,不觉竟至平城山,心中悲情何以堪。”这首歌曲的歌名就叫平城山。翻过平城山往来于奈良与京都之间的道路被称作奈良坡。 [点击阅读]
老处女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在五十年代的老纽约,屈指可数的几家人在单纯和富有方面居统治地位,其中就有罗尔斯顿家。强健的英国人和面色红润、身体笨拙的荷兰人合为一体创造出一个繁荣谨慎,却又挥金如土的社会。“办事要办得漂亮”一直是这个谨小慎微的世界上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个世界全是由银行家,与印度做生意的商人、造船厂家和船具商的财富建造起来的。 [点击阅读]
老母塔之夜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下午,当我和我的随从们听到一个情况后,便决定在将要参加的审判会上采取强硬的态度。我们动身去“法庭”的时候,天色已晚,只见路上人很多。这些人在院子里找不到座位,只好站着,以便能看见我们走过来。我们刚刚走进院子,大门就关了起来。对我们来说,这可不是好兆头。看起来,穆巴拉克施加了影响,而且产生了效果。我们从人群中挤到听众广场上。那里本来只有一张椅子,现在增加了一条长板凳,笞刑刑具还放在那里。 [点击阅读]
老铁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杰斐逊城是密苏里州的州府,同时也是柯洛县的县府,它位于密苏里河右岸一个风景优美的山丘地带,从这里可以俯视到下面奔腾不息的密苏里河和河上热闹繁忙的景象。杰斐逊城的居民那时候比现在少多了,尽管如此,由于它的地理位置、以及由于地区法院定期在这里举行会议,这赋予它一个重要的地位。这里有好几家大饭店,这些饭店价格昂贵,住宿条件还过得去,提供的膳食也还可口。 [点击阅读]
背德者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引子天主啊,我颁扬你,是你把我造就成如此卓异之人。[诗篇]①第139篇,14句①亦译《圣咏集》,《圣经·旧约》中的一卷,共一百五十篇。我给予本书以应有的价值。这是一个尽含苦涩渣滓的果实,宛似荒漠中的药西瓜。药西瓜生长在石灰质地带,吃了非但不解渴,口里还会感到火烧火燎,然而在金色的沙上却不乏瑰丽之态。 [点击阅读]
致加西亚的一封信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我相信我自己。我相信自己所售的商品。我相信我所在的公司。我相信我的同事和助手。我相信美国的商业方式。我相信生产者、创造者、制造者、销售者以及世界上所有正在努力工作的人们。我相信真理就是价值。我相信愉快的心情,也相信健康。我相信成功的关键并不是赚钱,而是创造价值。我相信阳光、空气、菠菜、苹果酱、酸-乳-、婴儿、羽绸和雪纺绸。请始终记住,人类语言里最伟大的词汇就是“自信”。 [点击阅读]
舞舞舞
作者:佚名
章节:117 人气:0
摘要:林少华一在日本当代作家中,村上春树的确是个不同凡响的存在,一颗文学奇星。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他的作品便风行东流列岛。出版社为他出了专集,杂志出了专号,书店设了专柜,每出一本书,销量少则10万,多则上百万册。其中1987年的《挪威的森林》上下册销出700余万册(1996年统计)。日本人口为我国的十分之一,就是说此书几乎每15人便拥有一册。以纯文学类小说而言,这绝对不是普通数字。 [点击阅读]
艳阳下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罗吉-安墨林船长于一七八二年在皮梳湾外的小岛上建造一栋大房子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那是他怪异行径的极致。像他这样出身名门的人,应该有一幢华厦,座落在一大片草地上,附近也许有一条小溪流过,还有很好的牧场。可是安墨林船长毕生只爱一样:就是大海。所以他把他的大房子——而且由于必要,是一栋非常坚固的大房子——建在这个有风吹袭,海鸥翱翔的小岛上。每次一涨潮,这里就会和陆地隔开。他没有娶妻,大海就是他唯一的配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