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 第二章(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男孩把石头放进袋子里。从此刻起,他要自己作决定。
  “不要忘了,你所遇见的所有事物都只为了一件事,再也没别的。也别忘记解读预兆。最重要的,不要忘了遵循你的天命直到最后。在我离开前,我还要告诉你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商店老板教他的儿子到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那儿,去学习幸福的秘密。少年于是穿越沙漠,跋涉了四十天,终于来到一座盖在山顶上的美丽城堡。那是智者住的地方。
  他本以为会遇见一位摆脱尘俗的智者,结果他一踏入城堡大厅,却看见了闹哄哄的聚会,商人来来去去,人们挤在各个角落里聊天,一个小型的乐团正在演奏着抒情音乐,还有一张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道美味佳肴。而智者正在跟每个人谈话,少年只好等候了两个小时,直到终于轮到他和智者说话。
  智者专心听少年解释他来这里的原因,却说他没时间立刻解释幸福的秘密。他*少年到四处去逛逛,两个小时后再回来。
  ‘同时我也要你做一件事,’智者递给少年一根汤匙,匙上滴了两滴油。‘当你在四处逛的时候,不要让油滴出来。’男孩开始沿着城堡的楼梯爬上爬下,眼光却一刻未离开汤匙。两个小时后,他回到大厅,找到智者。
  ‘好啦,’智者问,‘你有没有看见挂在餐厅里的波斯壁毯?你有没有欣赏那个精心设计的主花园?那可是花了十年才造好的。你有没有注意到图书馆里那张美丽的羊皮纸呀?’男孩觉得十分尴尬,坦承他根本什么也没注意看。他只全神贯注不让油滴出来。

  ‘那就再回去欣赏这个城堡的美丽壮观吧!’智者说,‘你不应该相信一个人,如果你不了解他的房子。’于是少年就放松心情,开始探索这个城堡。这一次,他仔细地欣赏了天花板、地板,和樯上的绘画,他看了花园,也瞭望了四周的山景、美丽的花朵,还有各个精心挑选的艺术品。等再回到智者身边时,他仔细描述了他所见的一切。
  ‘可是那些油呢?’智者问。
  少年低头看汤匙,发现汤匙里的油早就没了。
  ‘我只能提供你一个*,’这个最有智慧的人说,‘幸福的秘密就是去欣赏世界上所有的奇妙景观,但不要忘了汤匙里的油。’”
  牧羊人没有说话。他了解老人告诉他的故事。一个牧羊人可以热爱旅行,但绝不能忘了他的羊群。
  老人凝视男孩,举起双手,在男孩的肩上做了一些奇怪的手势。然后他带着羊儿离开。
  在台里发的最高处,耸立着一座古老的城堡,那是摩尔人盖的。从城墙上可以眺望非洲。
  就在那天下午,撒冷王麦基洗德来到城墙上,坐在那儿,任由黎凡特风吹拂着他的脸。羊群在附近不安地骚动着,它们还不习惯新的主人,和这么多的改变。它们想要食物和水。
  麦基洗德观看着一艘船启航离开港口。他不会再看见那个男孩了,就像他后来再也没见过亚伯拉罕,自从他向亚伯拉罕收了十分之一的费用以后。这是他的工作。

  神是不该有欲望的,因为他们没有天命。然而,撒冷王却万分渴望那个男孩能够成功。
  实在是太遗憾了,那男孩很快就会忘记我的名字了,他想道。我应该再念一遍给他听的。这样,当他提到我的时候,就会说我是撒冷王麦基洗德。
  他望向天空,感觉些许羞赧地说,“我知道这是徒劳无功,正如您所说的,我主。但是一个老国王有时还是需要以自己为荣。”
  非洲是个奇怪的地方,男孩想。
  他正坐在一间酒吧里,这间酒吧和男孩刚经过的丹吉尔狭长巷道里的其他酒吧,没什么两样。他的四周坐着一些男人,他们正传递着一根巨大的烟斗,轮流抽着。这几个小时来,他已经看见过这城里的男人们手挽着手走路、看见过蒙着面纱的女人,也看见了神职人员爬上高塔祈祷——而他四周的人全突然伏跪在地上,额头触地。
  “异教徒的仪式。”他对自己说。当年在神学院就读的时候,他总是看着圣·圣狄雅各·马他摩洛斯骑白马的画像。在圣·圣狄雅各·马他摩洛斯手上握着出鞘的宝剑,而他的脚边正匍匐着一群类似的人。男孩觉得既不舒服又孤立。这些异教徒看起来真像魔鬼。
  除此之外,男孩突然想起一件糟糕透顶的事:因为太匆忙就上路了,所以他忘了一件事——只是一个细节,却会让他很久都找不到他的宝藏——他忘了,在这个国家里,只说阿拉伯文。

  酒吧主人走过来,男孩就指指隔桌人正在喝的酒。结果那竟是一杯苦苦的茶。男孩比较喜欢酒。
  不过他现在不需要在意这些。他全心想着他的宝藏,还有怎么去挖出宝藏。他的钱包皮里有一笔丰厚的钱财,那是他卖掉羊所得到的,而男孩知道,钱可以带来奇迹;有钱人绝不会孤单的。不需要很久时间,也许只要几天,他就可以到达金字塔了。那老人不会骗他的,不管怎么说,一个身穿着金盔甲的老人不需要为了六头羊来欺骗他。
  那老人曾提到了迹象和预兆,而当男孩渡过海峡时,他也想到了预兆。老人说的一点儿也没错:当男孩还在安达鲁西亚平原时,他也已经逐渐学会了从观察土地和天空来选择路径。他发现,如果某一种鸟出现就表示附近有蛇,而如果出现了某一种矮灌木丛,就表示这地区有水源。这是他的羊群教会他的。
  如果神能够把羊带领得这么好,相信他应该也会同样来指引人,男孩想,这让他心里舒坦多了。茶喝起来也没那么苦了。
  “你是谁?”他听见一个声音用西班牙语问他。男孩松了一口气。他才正想着预兆,就有人出现了。
  “你怎么会说西班牙语?”他问。对方是一位穿着西方服饰的年轻人。那人看起来和男孩差不多年纪、身高也差不多。
  “这里几乎每个人都会讲西班牙语,我们离西班牙不过两个小时船程。”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黄色房间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疑云(1)陈述约瑟夫?胡乐塔贝耶的这段奇妙经历时,我的心情一直都很激动。时至今日,他还在坚决反对我讲出这段仍然留有谜团的不可思议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确实可以称为过去十五年中最为奇妙的悬疑故事。如果不是著名的斯坦森教授最近在晚间杂志《荣誉军团》的一篇文章中提议,我甚至认为大家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件著名的黄色房间案件的全部事实了。 [点击阅读]
黄金假面人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人世间,每隔五十年,或者一百年,要发生一次异常怪的事情。这如同天地异变、大规模战争和瘟疫大流行一样,比人们的恶梦和小说家变的凭空臆想要怪诞得多。人间社会不啻不头庞然巨兽,不知什么时候患上莫名其妙的怪病,脾气会因此变得乖戾反常,不可捉摸。因而,世上往往会突如其来地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关于“黄金面具”的荒唐无稽的风情,兴许可算作这每五十年或者每一百年发生一次的社会疯狂和变态吧。 [点击阅读]
黄金罗盘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这个狂乱的深渊是“自然”的胎盘,恐怕也是坟墓既不是海也不是地,不是风不是火所构成,而是这些元素的纷然杂陈产生了原子,因此必然不断纷争、战乱一直到那万能的创造主把它们用做黑色的材料去建造新世界。那时那深思熟虑的魔王站在地狱的岸边,向那狂乱的深渊观看了一会儿,思虑前去的航程。——约翰?米尔顿《失乐园》第二卷朱维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11月第一版。 [点击阅读]
黑书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不要引用题词,它们只会扼杀作品中的神秘!——阿德利尽管扼杀神秘,杀死倡导神秘的假先知!——巴赫替如梦在甜蜜而温暖的黑暗中趴着熟睡,背上盖一条蓝格子棉被,棉被凹凸不平地铺满整张床,形成阴暗的山谷和柔软的蓝色山丘。冬日清晨最早的声响穿透了房间:间歇驶过的轮车和老旧公车;与糕饼师傅合伙的豆奶师傅,把他的铜罐往人行道上猛敲;共乘小巴站牌前的尖锐哨音。铅灰色的冬日晨光从深蓝色的窗帘渗入房里。 [点击阅读]
黑暗塔之三:荒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荒原》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三部。这部长篇小说的灵感来自于,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依赖于罗伯特·布朗宁的叙事长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第一部小说《枪侠》说的是罗兰,这个已经“转换”的世界里惟一幸存的枪侠,如何一路追踪并最终赶上了黑衣人,那个名叫沃特的魔法师。当中世界尚未分裂之前,沃特曾虚伪地与罗兰的父亲交好。 [点击阅读]
黑暗塔之二:三张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三张牌》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二部。《黑暗塔》的故事灵感在某种程度上来自罗伯特·勃朗宁的叙事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其实这部作品亦受莎士比亚剧作《李尔王》的影响)。《黑暗塔》的第一部《枪侠》,交代了罗兰作为一个“转换”了的世界的最后一名枪侠, [点击阅读]
黑暗塔首曲·枪侠
作者:佚名
章节:68 人气:0
摘要:“对我来说,最佳的效果是读者在阅读我的小说时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去。”——斯蒂芬·金金用他那魔鬼般的手指一拨,所有紧绷的心弦都为之轰响,在一阵惊悸又一阵心跳中,带你进入颤栗的深渊……让我们开宗明义:如果还有谁不知道这斯的为何方怪物, [点击阅读]
黑暗的另一半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砍他,”马辛说,“砍他,我要站在这儿看。我要看血流出来。快点,别让我说第二遍。”——乔治·斯达克:《马辛的方式》人们真正的生活开始于不同的时期,这一点和他们原始的肉体相反。泰德·波蒙特是个小男孩,他出生在新泽西州伯根菲尔德市的里杰威,他真正的生活开始于1960年。那年,有两件事在他身上发生。第一件事决定了他的一生,而第二件事却几乎结束了他的一生。那年,泰德·波蒙特十一岁。 [点击阅读]
黑麦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1.今天轮到索玛斯小姐泡茶。索玛斯小姐是资历最浅、效率最差的打字员。她年纪不小了,面孔温驯多虑,像绵羊似的。水还没开,索玛斯小姐就倒水去冲茶叶,可怜她一向搞不清壶水有没有沸腾。她一生有许多烦恼,这也是其中之一。她倒好茶,将茶杯放在每个茶碟上,各加两片软绵绵的甜饼干。 [点击阅读]
鼠疫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用另一种囚禁生活来描绘某一种囚禁生活,用虚构的故事来陈述真事,两者都可取——丹尼尔-笛福①——①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十八世纪名作家,著有《鲁滨孙飘流记》等。故事的题材取自四十年代的某一年在奥兰城发生的一些罕见的事情。以通常的眼光来看,这些不太寻常的事情发生得颇不是地方。乍看起来,奥兰只不过是一座平淡无奇的城市,只不过是法属阿尔及利亚沿海的一个省城而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