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男人这东西 - 第05章肉体的记忆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肉体纽带与伦理和理性分属于不同的领域,它有很多不可思议之处,很难用常理来解释。深层的精神沟通,加上紧密的肉体联系,可以说是理想的男女关系。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对情侣都能达到这种境界。
  就爱情而言,肉体和精神究竟哪个占更重要的地位呢?
  一段恋情结束后,有关肉体的记忆又能保留下来多少呢?关于这个问题,恐怕每个人都曾经结合自身的经历思考过。具有爱情意义的肉体与精神关系,确实玄妙深奥。正因如此,迄今为止,作为文学作品及电影的主题,它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对象。
  诚然,肉体与精神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身心成熟者,无论是谁都希望能与自己的心上人做进一步的交流,包皮括肉体方面的交流。精神爱的深化会推动肉体爱的深入,反之亦然。精神与肉体可以说是爱情的双翼,两者若取得良好的平衡,双方的爱情便会进一步升华。
  但事实上,男女双方的关系很难像事先设想那样顺利发展。有时仅停留在精神恋爱上,有时却又在肉体方面一军先行,其次才是精神跟上,逐渐升华。在女性中,有些人认为先有肉体关系的爱情不纯洁,不相信来自于性爱的爱情,可是,有些男人却不这么认为。对他们来说,即使对方最初只是自己根据外貌、风姿开始交往的女性,随着肉体关系的加深,与之的爱情也是会逐渐萌芽成长的。
  肉体和精神的问题很难一概而论,这便是性的不可思议之处。她的复杂深奥和古怪,使之成为文学作品、影视音像的永恒主题。
  在本章里,我们将以爱情为中心深入探讨一下肉体与精神的关系问题。
  男女之爱不是一成不变的。时常会有一方的热情开始下降,感情不专一从而使双方关系逐渐出现裂缝之类的情形。
  发生这样的问题后,有的人觉得:既然来之不易的爱情已难挽回,不如索性舍弃为好。话虽这么说,但是事实上两人之间肉体上的依附感有时候非常强烈,很难一下子说分就分;但如果相互间的肉体依附感非常强烈,那么,确实能比较容易地化解不少矛盾。想必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吧。吵架之后,双方若能主动运用性爱这一工具,往往都能收到预期的和解效果。对此,有的女性会反驳说:“这种想法实在幼稚,也太轻视女人了。”事情虽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平心静气想一想,在此过程中,女性不也会多多少少地产生宽容对方的心情吗?断言它是糊弄人的把戏也好,将它归之于肉体的神秘力量也好,但有一点是无可否认的,那就是性爱确实是男女之间不可缺少的润滑剂。
  总之,肉体纽带与伦理和理性分属于不同的领域,它有很多不可思议之处,很难用常理来解释。深层的精神沟通,加上紧密的肉体联系,可以说是理想的男女关系。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对情侣都能达到这种境界。其中既有虽然精神方面爱得非常深刻,但因为肉体纽带的脆弱而最终导致两人分手的例子;也有把肉体凌驾于理性之上,深深地沉湎于对方的肉体魅力,难以自拔的情形。
  几年前倍受瞩目的电影《钢琴课》,便是一部描写男女之间性爱力量超过理性力量的电影,相信有很多人都曾看过这部电影。影片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有孩子的拖累,而且在语言表达上也有障碍。她的男友心地善良,了解这一切后仍坚持与她结婚。
  然而她却背叛了有教养且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丈夫,同一个富于男性魅力的人发生了性关系。事实上她本人并非像人们所臆测的那样狂放不羁,而是一个腼腆的、有时甚至给人以僵硬感的女人。她曾让人感到她的内心被厚厚的一层销甲包皮裹住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却在某天突然委身于一个外表粗旷、内心细腻的男人。通过肉体的交流,两人产生肉欲上的强烈渴求,继而产生热烈的爱情,最终女主人公为此离开了自己的丈夫。换言之,理性的丈夫没有叩开她的心扉,而那个带有野性、给人以危险感的男人却通过性爱成功地走进了她的内心深处。这部出自女性导演之手的电影,通过女性自身,深刻地揭示了女性性爱的秘密,受到全世界的广泛瞩目。
  肉体纽带有时具有能使人抛弃安定生活的力量,相形之下,女性更容易被肉体上的感觉所俘虏。关于这一点我们已谈过多次,它主要是由男女对性快感的不同的感受方式决定的。
  男性从性交中获得的快感,无外乎射精这一种快感。自第一次自慰射精起,这种感觉终生都无明显变化。而相比之下,女性自在疼痛之中失去处女贞操后,对性的感受会日益丰富敏感,以致最终能充分领略到性的快乐。因此,对在此过程中引导她领略到性奥秘的男人,女性往往表现得十分执著。这一点表现在之后的性生活中,若不是原来的男人及他的性爱方式,该女性就很难达到性高潮。
  只与丈夫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性生活,对性已失去多半兴趣的女性,一旦在偶然机会中与其他男性发生关系,初次强烈地感受到性的快乐后,便很容易迷恋上对方。有时候明知对方毫无生活能力,但为了那种他人无法取代的快感,而难以痛下决心与之分手,甚至不惜自己出钱养活男方以求维持现状。

  同这样的女性相比,男性则不会那么贪恋与某个特定女性保持云雨之情。其理由在前面已经涉及,男性通过射精得到的快感,并不因对手不同而有所改变,也不像女性那样,对性的感受会随着双方关系逐步加深而日渐成熟。与女性相比,男性通过性得到的快感仅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很难深入。因此对他们来说,同某一特定对象的床第之欢不太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性爱敏感、经验丰富的女性,恐怕对此不易理解吧。
  综上所述,男人因自身的性快感层次较低,所以在做爱中能取得主动权。因为假设他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失去了自控能力,那他也无法引导对方了。从这一点来说,男女生理结构机能虽各不一样,但如能遵循各自的生理特点相互间进行有效的配合,双方便可以缔结和谐的性关系。
  至此,我们一直认为男性对肉体的记忆比较淡薄,其实这也不是绝对的。同女性相比,男性对性爱的感受和所喜爱的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男性对性爱的感受主要是由两人做爱的方法,对方的反应以及肌肤的感触等内容构成的。
  在获得异性经验之前,男性通过自慰已体会到了性的快感。但不到实战阶段,他依旧不清楚具体该做些什么。譬如说初次做爱时,女性性器位于何处,该如何注入才比较妥当等。
  尚保持童贞的男子在初次做爱时往往忐忑不安,容易失去镇静。此时若有一名年龄稍大富于经验的女性适当地予以诱导,传授各种体位和方式,那么,她便会成为他生活中难以磨灭的一部分记忆。
  另外,以何种方式做爱。激烈的程度及女方的生理反应等等,都是给男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因素。
  总之,相对于性快感本身,丰富多样的性方式,层出不穷的性技巧以及女方所做出的性反应等等,对男人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很多男人在性生活中,特别注重采用何种体位,以及下次尝试哪些性技巧之类的问题,还有人使用性用品以增添性生活的多样性。
  男性逐步掌握性技巧的过程,与动物学习捕猎有着相似之处。幼狮与成年狮子一样具有食欲,但不知如何捕获猎物。在成年狮子的带领下,亲身参与捕猎后,幼狮才逐步掌握捕猎的技术要领,诸如“若猎物这么逃命的话,就应该这么追”,“若抓住了猎物的这一部位就算大功告成了”之类的经验。之于男人亦同样适用。
  若要让女性委身与己,并带给她纯粹的快感而又不出现任何尴尬,就必须通过多次的实际体验慢慢摸索诀窍。
  男人之所以热衷于性技巧胜于追求自身的实际性快感,是因为他们希望在这方面有所积累,以便能在实际的性生活中取得更多的主导权,同时渴望能显示其作为男人的魅力。
  男人的这个特点使他们对性爱的理解侧重于性方式。
  当然亦有沉湎于与某个特定女性做爱而不能自拔的男人。不过一般这需要具备以下诸项条件:即幽会时情调迷人。对方性感诱人、对方反应敏感丰富等。
  此时,能在男人记忆中留下长久印象的是女性的胴体和反应,而不只是刹那间的快感。这不同于女性性感受的单纯性。
  总而言之,男人若沉溺于性爱,势必会在精神上进一步贴进对方,感到与对方难以分离。女性也是如此,哪怕最初并无太多好感,但是一旦鱼水相亲,便会逐渐爱上对方。此时已难以分清肉体与精神,究竟哪一个占主导地位了。事实上只能说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
  回过头来再看一看电影。作为以描写刻骨铭心经久不变的性爱为主题的电影,《爱的风暴》这部影片让人难以忘怀,给人以强烈震憾。
  女主人公犹太少女卢琪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纳粹关入集中营,等待着她的是死亡。党卫队军官麦克斯为卢琪娅的美貌打动,以让她活命为条件,将卢琪娅掠为自己的性玩具。
  随着两人性爱关系的发展,卢琪娅渐渐察觉他们之间的主仆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麦克斯真心爱上了卢琪娅,对她言听计从。虽然最初麦克斯是为单纯的性欲所驱使占有了卢琪娅,但是后来他却不由自主地爱上了卢琪娅。
  一开始,作为主人的麦克斯和作为性奴隶的卢琪娅之间等级森严,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麦克斯贪婪地奴役着卢琪娅,而卢琪娅则无力反抗,只能委曲求全。随着麦克斯拜倒在卢琪娅的石榴裙下,卢琪娅开始变得傲慢,并在性爱中占据了支配地位。两人之间逐渐演变成受虐狂与被虐狂的关系。麦克斯拜伏在卢琪娅面前,像仆人一般地服从于她。卢琪娅感受到了麦克斯那超越单纯的性欲的爱情,而且深深认识到:对麦克斯来说,她的存在已是无法替代的了。
  如果没有肉体关系,仅是纯粹的精神恋爱,恐怕上下等级关系决不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然而,来自于肉体的性爱却能像这部电影所描述的那样,着着实实地将原本不可逾越的等级关系彻底地扭转过来。卢琪娅在两人的性爱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同时,她的肉体对于麦克斯的不同寻常的爱也表现出了异常的共鸣,从而获得了性的满足。在这场不知何时死神就会降临的性爱中,两人释放出巨大的激情,无止境地追求着对方的肉体。
  此时,两人都没有感觉到他们之间已萌发了爱。尤其是卢琪娅,面对着将犹太人当作猫狗一般奴役、任意宰杀,把自己充当为性用品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纳粹军官,她不仅没有爱,相反怀有无限的仇恨。之所以对麦克斯的病态般的性要求逆来顺受,甚至主动迎合,仅仅是因为这样做能使自己生存下去。卢琪娅认定这只不过是特殊环境下的不幸遭遇,自己是决不会爱上这种男人的。

  然而,命运却神差鬼使般地让卢琪娅的肉体深深地留下了这段产生于仇恨的性爱的烙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重获自由的卢琪娅与一位指挥家结了婚,过着安定优裕的生活。一次,丈夫受聘在维也纳国立剧院担任指挥,夫妻两人便一同前往维也纳准备投宿当地的一家饭店。
  在那儿,卢琪娅又见到了隐姓埋名在这家饭店前台供职的麦克斯。突然相见,两人均惊慌失措,万分恐惧。在卢琪娅的脑海里又浮现出集中营时期的那场恶梦,而麦克斯则害怕卢琪娅告发自己。卢琪娅立刻向丈夫要求离开这家饭店,但毫无察党的丈夫只是安慰她:“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仍然在这家饭店里住了下来。不久,卢琪娅的丈夫因事外出,惶惶不可终日的麦克斯闯入卢琪娅的房间,一边高声嚎叫着:“你为什么到这里来!”一边殴打起卢琪娅,卢琪娅拼命地寻找逃路。而就在两人厮打在一起。纠缠不清之时,十几年前的性爱记忆突然涌现出来,两人又像动物一般贪婪地啃噬起对方的肉体。
  这次偶然的相遇,极大地改变了卢琪娅的命运。卢琪娅同丈夫分手后仍一个人继续留在维也维,麦克斯为不让卢琪娅逃走,每天用锁将她锁住,然后才去上班。但麦克斯过去的同伙们知道卢琪娅的事情后,逼迫麦克斯撵走卢琪娅。走投无路的麦克斯和卢琪娅躲进房间里,双双沉溺于疯狂的性爱之中。最后两人都被纳粹的余孽所杀害。
  这部电影在肯定人们对性爱的眷恋的同时,鲜明地描写了超越理性与逻辑、违反常理的男女性爱的世界。这部与(钢琴课)一样出自于女性导演之手的电影公映后,在世界各国引起轰动,受到众多女性支持。
  在此,让我们稍稍审视一下卢琪娅与其丈夫之间的关系。卢琪娅的丈夫是一位一眼就可以看出极富教养、举止优雅的绅士,他深爱着卢琪娅,作为丈夫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但难以想象的是,他带给卢琪娅的性快感无法同麦克斯的相比。
  他虽然外表看来无可挑剔,但在性方面却平庸无能。正因如此,卢琪娅再次见到麦克斯后,两人之间的性爱之火又重新燃烧起来。这样卢琪娅根本不愿意回到她丈夫那儿去了。最终她选择了外在条件处于劣势的麦克斯,这也导致她最后走向了不幸。
  影片主人卢琪娅的爱欲之所以再次苏醒过来,恐怕与她的丈夫在性爱方面的表现不及她以前的男人有关。如果在卢娅娅过去的生活中不曾有过那么激烈感人的性爱,那么对现在的丈夫和家庭,她也许会毫无怨言,并且会守着它度过一生。即使有时感到空虚或不满足,至多只会安慰自己道:“所谓的婚姻就这么回事。”而绝不会想到要舍弃毫无保留地爱着自己的丈夫。或者说,如果丈夫能够给予她更有生命力的性爱,消除她过去的记忆,那么卢琪娅也不会为过去那段畸形的性爱所俘虏而最终走火入魔。
  卢琪娅同麦克斯的性爱如此激烈疯狂,以致多年以后的卢琪娅对此仍难以割舍,与当时那种人心惶惶、不知生死的特殊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反,在生活优裕的和平时期,普通的婚姻果真能带来那种让人沉醉的性爱吗?恐怕十分困难。
  观看过《爱的风暴》,我们就会明白女性的性感受是十分稳定的东西。这样就不难理解男人常会对女友的过去感到焦虑了吧?
  通过卢琪娅的例子我们还可以看到:能够支配一个女性很长时期,令她刻骨难忘的性爱事实上并不多,可以说是非常少。然而,有许多男人却非常在意女友这方面的经历,有时候甚至达到了神经质的程度。
  对于一个在性爱上已经成熟,富于性魅力的女性,男人总会感到一股不可压抑的嫉妒之情;盘据在他脑海里的总是“究竟是哪个男人引导她走出处女时期,让她体验到性的欢乐的”之类的问题。这种复杂的情绪沉重地折磨着男人,让他感到胆怯,刺伤着他的自尊心。
  然而对女性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现在”这一时刻。
  只要现在一切平安无事,和谐愉快,过去的事情都可以被当作久远的往事逐渐遗忘。
  可是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男人对自己女友的过去纠缠不休,总认为女人是易于被以往的性经验所俘获的生物。其实,与其这么妄想,不如实实在在地做一些努力,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爱对方,用这份爱来感化对方,覆盖住她以前的爱的记忆。但问题是很多男人丝毫不做这方面的努力,却只是一味地猜疑女友的过去。他们暗中企望结婚对象最好是处女,为此将择友范围局限于那些没有两性经验的女孩,这充分说明了这些人缺乏男人的自信。
  总的说来,在有教养的或知识分子类型的男人中,很多人缺乏男性的性魅力。这些人往往由于自身的原因缺乏吸引女性、让女性彻底忘记过去的能力。而在另一方面,他们的嫉妒心却又非常强烈。对文人类型的男人来说,他们的自尊心不允许他们将自己的嫉妒心理直接表达出来,所以他们往往通过曲折的途径,间接地发泄自己心中的嫉妒和不满。

  男人如此执拗于女友的过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很多男人自身时常会想起以前的恋人,希望再次相逢,可能的话进一步发展关系。以男人的这种心理为依据来推测女性的心理,只会使男人陷入自我折磨的怪圈。
  同男性相比,女性可算是现实主义者。如果她们对目前的伴侣感到满意,便不会对过去念念不忘。这一点,以男人的感觉是很难理解的。所以男人很容易过份在意女伴的过去,并为此感到难以名状的嫉妒。
  男人们顽固地认为,只要对方过去与自己曾有过和谐的性关系,那么分手后不管过了多少年,再次相会后对方一定会继续接纳自己的,然而这只是男性的一厢情愿。男人如果过于看重性爱的作用或过于相信自己的魅力,便会产生以上错觉。对早已不存在的性爱关系,男人们常常仍自以为是,感觉自我良好,盲目地相信早已分手的对方至今仍留恋着自己的性技巧和性方式。
  我曾从一位十五年前离婚的女士那里听说过这样的故事。这位女士的前夫至今仍然每年给她打一次电话,要求见面。然而她却根本不想见他,便在电话中直截了当地拒绝了他。前夫对此很不甘心,穷追不舍:“不要装腔作势了,我们以前不是很投入的吗?”以此来暗示两人过去曾有过狂热的性爱。每当这时,这位女士总是感到强烈的厌恶感和屈辱当然也有在此类情况下做出相反表现的女性。总的来说,同男性相比,只要目前的生活幸福安宁,一般女性不会为过去的生活所困扰。换句话说,只有那些对现状不满的人,才会一味地留恋过去。
  常有这样的情况:已分手的男友或在校友会上再次见面的男性朋友有时会以“好久没见面了”等为由,前来主动联系并希望见面。这时男方虽然没有明说,却往往都抱有想再度共赴巫山的企望。前来赴约的女性则一般抱着一种淡淡的伤感情绪,在这一点上她们同暗中盼望梅开二度的男性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
  打着这种小算盘的男人赴约后,一旦发觉女方毫无这方面意愿,情绪上立刻会发生很大变化,一下子趋于冷淡,甚至开始暗中忌恨女方。虽然这种情况不是绝对的,但还是有必要提请女士们多加小心,以免招致误解和麻烦。
  通过性爱能够留下来的爱的印记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有狂热的性爱,或掌握一定的技巧就足够了吗?不,事实上,最重要的恐怕仍是精神上的爱。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上的爱,爱的印记也就无从谈起。
  让我们回忆一下,在电影(钢琴课)里,女主人公的丈夫是否曾向妻子完全启开心扉,全心全意地去爱他的妻子,或者努力去理解妻子,尝试着去打开她的心扉?恐怕这位注重面子和地位的丈夫,仅仅单方面地要求对方那样做,而自己却自始至终未曾努力去爱他的妻子。他虽然举止优雅、性情柔和,却毫无甘为爱情牺牲一切的勇气。对他来说,占首要地位的是自尊心、地位以及生活方式;其次才是与之相应的男女情爱,美貌的妻子不过是用来满足他虚荣心的一种摆设罢了。这种对爱情的态度在男女性爱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敏感的女性对此会近乎本能地感受得到,于是她们会被深深的不要所笼罩。
  《爱的风暴》中的麦克斯最初是偷偷摸摸地占有犹太女性,继而爱上了她。实际上在当时这是不允许的,明知如此,麦克斯依然选择了这条会导致他个人毁灭的道路。对他那无所畏惧的爱,卢琪娅通过两人疯狂的性爱,本能地感受到了。所以当过去性爱的记忆冲破决口再度涌现时,两人又立即毫不犹豫地恢复了以前的关系,在一刹那间,卢琪娅从两者中间选择了更为真挚诚实的麦克斯。
  由此看来,若想留下有关性爱的美好记忆不仅需要强烈的性的快感,还必须有一种被人爱着的精神上的满足感。
  然而很多男人总是错误地认为只要两人鱼水和谐,便能使对方无法离开自己。他注重的往往是些性技巧之类外在的东西,对两情相悦的本质却忽视了。
  只有在精神方面予以真情的投入,两情相爱才能达到真正的灵与肉统一的境界,对于这样的爱,女性是不会不感到幸福的。这种灵与肉达到高度统一的爱,只有当双方在精神与性爱这两方面都取得巨大的和谐感和满足感后才能实现,二者缺一不可。其中,性爱的确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它凌驾于理性之上,有时甚至能将一段即将成熟的爱情破坏殆荆正是这种神秘的力量,将男女之间的爱情演绎得更为复杂,也使之更为丰富多彩。
  因此,过份地推崇或低估性爱的力量恐怕都不太恰当。
  过份轻视性爱的纽带,有可能导致自己失去宝贵的爱人;认为自己能通过理性轻松地控制自己的肉体,其结果有可能使自己陷入一段意外的感情漩涡之中。也就是说,肉体有机会极其简单地背叛迄今为止的自己。
  性爱是一种十分神奇的东西,有时它能改变一个人,让他发现真正的自我,培养崭新的自我。这,也正是性爱的神秘和崇高之处——
  天涯在线书库扫描校对
或许您还会喜欢: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理智与情感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 [点击阅读]
琥珀望远镜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猛兽们从深邃的山谷走来看着熟睡中的少女——威廉?布莱克紧挨着雪线有一个杜鹃花遮蔽的山谷,山谷里哗啦啦地流淌着一条乳白色的雪水融化而成的小溪,鸽子和红雀在巨大的松树间飞翔,在岩石和其下簇拥着的又直又硬的树叶间半遮半掩着一个洞。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生活在别处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吕新雨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点击阅读]
田园交响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 [点击阅读]
男人这东西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对于性,少男们由于难以抑制自己而感到不安;与此同时,他们又抱有尝试性爱的愿望。因此,他们的实情是:置身于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情感的夹缝中苦苦思索,闷闷不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成长为响当当的人是极其不易的。在此,我们所说的“响当当的人”指的是无论在肉体还是在精神方面都健康且成熟的男人和女人。在成人之前,人,无一例外要逾越形形色色的障碍、壁垒。 [点击阅读]
畸形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大战末期,我在埃及认识了苏菲亚-里奥奈兹。她在当地领事馆某部门担任一个相当高的管理职位。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正式场会里,不久我便了解到她那令她登上那个职位的办事效率,尽管她还很年轻(当时她才二十二岁)。除了外貌让人看来极为顺眼之外,她还拥有清晰的头脑和令我觉得非常愉快的一本正经的幽默感。她是一个令人觉得特别容易交谈的对象,我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偶尔跳跳舞,过得非常愉快。 [点击阅读]
癌症楼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0
摘要:肖韦宏瑞典皇家学院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从而使前苏联与西方之间继“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冷战的局面。从那时以来,索尔仁尼琴也由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为“流亡作家”,其创作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引人注目。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点击阅读]
白发鬼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诡怪的开场白此刻,在我面前,这所监狱里的心地善良的囚犯教诲师,正笑容可掬地等待着我开始讲述我的冗长的故事;在我旁边,教诲师委托的熟练的速记员已削好铅笔,正期待我开口。我要从现在起,按照善良的教诲师的劝告,一天讲一点,连日讲述我的不可思议的经历。教诲师说他想让人把我的口述速记下来,以后编成一部书出版。我也希望能那样。因为我的经历怪诞离奇,简直是世人做梦都想不到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