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你在高原 - 家族 第一章 7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7
  朱亚倒下了。他一大早就觉得嗓子里发腥,还要挎上那个皮包皮随船进海,可是一迈步,吐血了。他的脸由青变黄,哼了一声,倒在门边。我把他抱在怀里,大声呼叫。
  一群人跑过来。没有医生。随队的卫生员住在城里——我这时才觉得这有多么荒唐,城里本来就有医院……我们把朱亚抬到一辆小斗子杂货车上。我护送着他向城里疾驰。太颠簸了,可是我不忍让司机放慢速度。一条白手帕染得通红,我攥在手中等着。
  他留在了城里一家医院。一个星期之后又不得不转回省会。我难过极了。回到驻地才发现,他屋里的东西一点也没收拾。我从中间那个抽屉里发现了一个油渍渍的布面笔记本,犹豫了一下,还是打开了。那是几十首歌子。我贪婪地读下来,什么都忘记了。
  整个一天我都沉浸在那些词句中。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才是歌。我过去写了些什么?天哪,什么也不是!我多么思念这个脸色铁青、肃穆得令人惧怕的人。
  黄湘骂咧咧地来了。车子一停,他冲下来就骂。不知他骂谁。一开始我还以为他斗胆骂朱亚,后来才发现他在骂“这个鬼地方”。
  他懂得这是个什么地方吗?他如果一直骂下去,我说不定会一棒子打碎他的头。我瞥了瞥,发现他的头很大,显出一副蠢相。朱亚病了,他来替班。我让黄湘住在原来朱亚的屋子里,因为那间稍大一些。他鼻子一吭谢绝了。我知道他是嫌别人腌臜。
  黄湘接手这份工作之后脾气很大,埋怨进度太慢,说他负责的那一摊已经时间过半任务过大半。后来他又淡淡一叹:朱亚就是这么个人。他与朱亚的做法正好相反:到工作面去的次数寥寥可数,主要是翻资料。这使我明白了他的“进度”是怎么来的。
  每个星期都要放一两天假。理由是天气有问题。黄湘还有个特殊的领导方法:小段包皮工,让队员们分头出去,不愿出去抄资料也行。反正最后“得把活儿拿回来”。等大家分头去做时,他就回城去,回来时显得异常疲惫。
  黄湘也喜欢熬夜,但不是工作,而是瞎聊。他从来不管我睡着还是醒着,只要高兴了就推门。他歪在我的床上,把我逼到案前椅子上听他胡扯。这个很早以前就在所里工作的副研究员竟丝毫也唤不起我专业上的崇敬感。他喜欢穿一条灰色灯芯绒睡裤,甚至不怕海风。他多半在讲他的童年,剩下时间就讲这座城市可笑的民风和可爱的姑娘——“她们个个姿色超人,可就是不懂得打扮,胭脂搽得也太多。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放到水里搓一下,像搓水萝卜一样……”他想出一些奇特的比喻,之后大笑。

  讲到所里的事情,黄湘有着不能抑制的激动。他不停地赞扬所长裴济,说他功底好,著作等身,人也好——“看看那个模样你就知道,简直是慈父般的心肠……可惜就是太软弱了,太软弱了。”我听不明白他指什么。他总是小心地提到朱亚,谈到对方的病,他就一声不吭。他像是随便地问了一句:“朱副所长对裴所长怎么看?他谈过裴所长的著作吗?”
  我摇摇头。
  对方的目光死死地盯了我一瞬。我被盯过的地方疼了一下。
  他赶紧把脸转开,谈一些轻松的话题。他说所里年轻人开始多了,而这在前些年是根本不可能的。也好,这样一来就生气勃勃了。特别是女孩子多了,这是个创举。女人也是半边天,没有女人还想使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健康发展?做梦去吧。不过他对苏圆评价不高,似乎还隐含着什么恶意。我倒极想听听他对这个姑娘的评价,哪怕是多提几遍她的名字也好。我忍不住总是将话题引到她的身上,谁知他说火就火,大声叫着:“那个苏圆,狗东西准是个小骚家伙!”
  我觉得有什么割伤了我。我不能容忍一个人在我面前如此粗暴无礼。我有点后悔提到她……浓烈的丁香气味拥住了我。哦,不幸的丁香。我捧住了头。
  在火车上遇到的那个女记者来了。谈话中我才知道她以前还到城里找过黄湘。她的脸更黄了,与上次不同的是,她搽了浓浓的口红。那双眼睛仍然充满了微笑。黄湘让她住到一间空屋子里,还找来味美思让她喝:“喝吧,里面有藏红花,它对你们女人有好处。”
  其实那女人根本用不着劝,她是个饮酒的好手,这让我们大吃一惊。她喝过酒变得一切都不在乎,主动说要献上一段黑人舞,接着噼里啪啦把外套脱下,把首饰也取下,看来要大练一场。可实际跳起来动作幅度很小,不过是两脚动一动,捻捻手指。我怀疑这就是黑人舞蹈。黄湘却大声叫好,完全像个在城里泡剧院的痞子。
  女记者住了三天。她走后黄湘一阵沮丧。我问她写了报道吗?黄湘一撇嘴:“臭娘们儿,耍嘴皮子行,实干精神一点也没有。”

  我独自一人离开驻地,进入了平原正北方那片丛林。我来寻找那些沙丘链,关于它的记述和勘测要由我一手完成。我差不多是把这一任务抢到手的。穿过丛林就会看到那三三两两的大沙丘,它们像巨人的坟墓。
  丛林比记忆中的疏淡多了。但一地芳草依然那么柔软。这些温柔的草,几十年前曾经安慰了一辆逃难的马车。它们顶着晨露,眼睁睁地看着从车上下来几个不幸的人……风中的草在凄婉地歌唱,我蹲下来抚摸它们。它们像火焰一样燎我的手,我赶紧缩回。
  走出丛林,登上沙丘链,流沙灌满了鞋子。站在丘顶遥望大海:蓝蓝的,没有几个帆影;拉鱼的人稀稀疏疏。海边上多了一些闲逛的人,他们穿了方格布衫,戴了雪白的太阳帽。
  我一直走到大海边上。海水冲积物多极了,杂乱得让人费解:小木块、破碗、枕头、一截自行车链子、胸罩、手电筒、石油凝块、灯泡、长长的发辫……死鱼烂虾多得目不暇接,连鸥鸟也不愿拣食它们。嘎嘎大叫的海鸟在前头翻飞,像是在进行一场最后的舞蹈。
  过去的痕迹几乎再也看不到了。我离开这里太久了。要不是刻在心上,不是这样的一份铭记,我绝不可能准确无误地踏上一条芜草中的小路——我记得再往西会看到一排洋槐,槐树西边是一些壳斗科植物,是灌木丛……那儿有几座长满了荒草的坟墓。它们在荒原上显得小极了,它们可不是风成沙丘,它们真实地埋葬着。
  妈妈和姥姥长眠于此,还有另一个人。除了她们和他,还有我的父亲……
  从那儿返回驻地的路漫长无边,我直走了好久好久……
  迈进小屋,眼前的情景差点使我嚷出来——朱亚半卧在小床上!他见了我没有坐起,只是笑着。
  原来他的病稍微好些,就立刻赶了回来。这既令我高兴又令我担忧——我一想起那些殷红的血就心惊肉跳。他说:“不要紧,那不过是胃中一根小静脉破了,注意一些就行。”我将信将疑。
  黄湘已经回城了。他在此留下的工作是可怕的,朱亚说它们几乎没有任何用处,他领人搞下的所有数据几乎都是错误的,它们大多来自陈旧的资料,有的甚至是臆造的。朱亚在说这些时竟非常平静,他怎么能够平静呢?

  我把收起的东西还给他,包皮括那个布面本子。我没有说自己读过它。
  在整个半天的谈话中,他都没有离开小床。我终于明白他有多么虚弱。
  夜晚,他的屋子一直亮着灯。我催促他睡觉,他只是点头。后来我过去陪他。有一刻钟他只是盯着台灯座子,使劲咬着牙。我想他在忍受疼痛。我提醒他吃药,他拍拍衣兜说吃过了。他的两个衣兜都是药,以便随时服用。他转过脸,笑了。难得的笑。询问起这几天的收获,我讲起了这片平原的变化——消失的拉鱼号子和大片的丛林、葡萄园……我不慎说出了一个不愿提及的事实——我是这座城市出生的。
  朱亚“啊”了一声,正了正微侧的身子,连连说:“讲讲这儿的过去,讲一讲……”
  我告诉他这里的四季是怎样的。冬天的雪岭,河冰下的鱼,还有穿着翻毛皮袄渔猎的老人;春天的丛林,各种野花,特别是像小山一样迭起的洋槐花,它们浓烈的香气怎样招引来全世界的蜜蜂;秋天满地都是果实,因为无论如何也采摘不完,就必然要留给冬天;那些野物用前爪小心地扒开雪封,掏出冰冻的红果,咬得嘎嘎脆亮;夏天是躲闪太阳、钻河入海的日子,是深夜躺在河边沙地点一堆火听故事、仰脸看月亮和星星的日子……
  朱亚在我的叙说中一声不吭。他深深地沉浸其中。
  那时的丛林无边无际,各种各样的北方树种在这儿都能找到。林中的各种动物都有,只要从林中走一趟,它们就一齐探头观望,然后闹着叫着跑开……
  “后来怎么了?它怎么到了今天这一步?”
  “后来有了战争。数不清的战争。死了很多人。这片平原是被血泡透的,真的,那片林子……”
  朱亚一声不吭。停了一会儿他喃喃自语:“现在看这里根本不适合搞那个大工程。不要讲别的,地下水就不够用。到时候一个好地方会变成一片不毛之地……还有,怎么排污?那不是一般的污染……”
  我目不转睛地看他。
  “大概我们只会提出一份否定报告……”
  我看到他的眼睛中似乎有什么闪烁了一下。他伸手到衣兜里抓药,又停住了。他突然问:
  “老家这儿还有什么人?父亲在吗?”
  我的心一阵急跳,条件反射般的叫道:
  “父亲?不不不……”
  我用力摇头。
或许您还会喜欢:
沉从文《边城》
作者:沉从文
章节:25 人气:3
摘要:内容简介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点击阅读]
良心作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3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王小波《黄金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18 人气:3
摘要:我二十一岁时,正在云南插队。陈清扬当时二十六岁,就在我插队的地方当医生。我在山下十四队,她在山上十五队。有一天她从山上下来,和我讨论她不是破鞋的问题。那时我还不大认识她,只能说有一点知道。她要讨论的事是这祥的:虽然所有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破鞋,但她以为自己不是的。因为破鞋偷汉,而她没有愉过汉。虽然她丈夫已经住了一年监狱,但她没有偷过汉。在此之前也未偷过汉。所以她简直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说她是破鞋。 [点击阅读]
阎连科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4
摘要:雨过天晴,昨天的雨水把青砖山墙洗得水汪汪的绿,连一星尘土也没有。中年男人距山墙一米远近急速下跌着,像一块巨石从沟崖朝着沟底落。他闻到了山墙上的清新浓烈扑鼻,还带着新砖出窑后的热暖味。一春三月天气很暖和,日头饼馍样烤在天上。五婶寒了一冬,见日光挤进屋里一丝,便恨不得把一个日头揽在怀里。他爹,五婶说,让我出去晒个暖儿吧。五叔说你好好睡着吧,满天下数你难侍候!五婶喉咙塞一下,就盯着房上的椽子看。 [点击阅读]
中国现代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294 人气:2
摘要:熟悉上海掌故的人,大概都知道城隍庙是中国的城隍,外国的资本。城隍庙是外国人拿出钱来建筑,而让中国人去烧香敬佛。到那里去的人,每天总是很多很多,目的也各自不同。有的带了子女,买了香烛,到菩萨面前求财乞福。有的却因为那里是一个百货杂陈,价钱特别公道的地方,去买便宜货。还有的,可说是闲得无聊,跑去散散心,喝喝茶,抽抽烟,吃吃瓜子。 [点击阅读]
国史大纲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钱穆着商务印书馆修订本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点击阅读]
北京北京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一九九四年北京的一个夏夜,我说:“我要做个小说家,我欠老天十本长篇小说,长生不老的长篇小说,佛祖说见佛杀佛见祖日祖,我在小说里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要娶个最心坎的姑娘,她奶大腰窄嘴小,她喜欢我拉着她的手,听我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定了我要做的,我定了我要睡的,我就是一个中年人了,我就是国家的栋梁了。 [点击阅读]
美学散步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李泽厚八十二岁高龄的宗白华老先生的美学结集由我来作序,实在是惶恐之至:藐予小子,何敢赞一言!我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朱光潜、宗白华两位美学名家就都在学校里。但当时学校没有美学课,解放初年的社会政治气氛似乎还不可能把美学这样的学科提上日程。我记得当时连中国哲学史的课也没上过,教师们都在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学习马列和俄文……。所以,我虽然早对美学有兴趣,却在学校里始终没有见过朱、宗二位。 [点击阅读]
倾城之恋
作者:张爱玲
章节:9 人气:3
摘要:娄家姊妹俩,一个叫二乔,一个叫四美,到祥云时装公司去试衣服。后天他们大哥结婚,就是她们俩做傧相。二乔问伙计:“新娘子来了没有?”伙计答道:“来了,在里面小房间里。”四美拉着二乔道:“二姊你看挂在那边的那块黄的,斜条的。”二乔道:“黄的你已经有一件了。”四美笑道:“还不趁着这个机会多做两件,这两天爸爸总不好意思跟人发脾气。”两人走过去把那件衣料搓搓捏捏,问了价钱,又问可掉色。 [点击阅读]
日光流年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嘭的一声,司马蓝要死了。司马蓝是村长,高寿到三十九岁,死亡哐当一下像瓦片样落到他头上,他就知道死是如期而至了。他将离开这鲜活生动的人世了。在耙耧山脉的深皱里,死亡自古至今偏爱着三姓村?,有人出门三日,回来可能就发现另一个人悄无声息地谢世了。出门半月或者一个月,倘若偶然一次没人死去,便会惊痴半晌,抬头望望西天,看日头是否从那儿出来了,是否成了蓝色或者绛紫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