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人间失格 - 人间失格 小说 在线阅读——手记之二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仅仅是在一块玩玩,仅仅是把他当做玩的伙伴来交往——我总是这样蔑视他,耻于与他交往。但在与他结伴而行的过程中,我自己却成了他的手下败将。
  最初我一直认为他是个大好人,一个难得的大好人。就连对人感到恐惧的我,也彻底放松了警惕性*,以为找到了一个领着我见识东京的好向导。说实话,我这个人要是去乘坐电车吧,就会对售票员犯怵;要是想进歌舞伎剧场去瞧瞧吧,一看见大门口并排停立在铺着红色*地毯的阶梯两侧的引路小姐,就又会顿生畏惧;要是进餐馆吧,一瞥见悄悄站在自己身后等着收拾盘子的侍应生,就又会胆战心惊。天哪,特别是付钱的时候,我那双颤颤巍巍的手!还有在买了东西之后,把钱递给对方时,不是因为吝啬小气,而是因为过度的紧张、过度的害臊、过度的不安与恐怖,只觉得自己头昏眼花,世界蓦然变得漆黑一团,以至于我的心几乎处在了半疯狂的状态,哪里还顾得上讨价还价,有时甚至忘记了接过找零钱,抑或拿走买下的商品。我根本无法独自一人在东京街头上漫步,只好整日蜷缩在家中打发光-阴-。
  可一旦把钱包皮交给堀木再一起去逛街,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只见堀木大肆砍价杀价,俨然是玩耍的行家,使极少的钱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而且,他对街头昂贵的出租汽车一概敬而远之,因地制宜地乘坐电车、公共汽车,抑或小型汽艇,表现出一种利用最短的时间来抵达目的地的本领。他还对我实施现场示范教育,比如清晨从妓女那儿回家的途中,顺路拐到某个旅馆,泡一个晨澡后,再一边吃豆腐汤锅,一边喝少量的酒,这不仅便宜划算,还显得阔气奢华。他还告诉我,摊贩卖的牛肉盖浇饭和烤鸡肉串不仅价钱便宜而且富于营养。他还满有把握地断言道,在所有的酒中间,要数白兰地的酒劲儿上来得最快最猛。在结账买单时,他从来也没有让我感到一星半点的不安和畏惧。

  和堀木交往的另一大好处在于:堀木完全无视谈话对方的想法,只顾自己听凭所谓激*情的驱使(或许所谓的“激*情”,就是要无视对方的立场),成天到晚地絮叨着种种无聊的话题,所以,完全用不着担心我们俩在逛街疲倦了之后会陷入尴尬的沉默之中。在与人交往时,我最介意的,就是唯恐出现那种可怕的沉默局面,所以,天生嘴笨的我才会拼命地扮演丑角以渡过难关。然而。眼前这个傻瓜堀木却无意中主动担当起了那种逗笑的滑稽角色*,所以,我才能够对他的话置若罔闻,毋需多加搭理,只要适时地插科打诨便足以应付了。
  不久,我也渐渐地明白了:酒、香烟和妓女,是能够帮助人暂时忘却人的可怕性*的绝妙手段。我甚至萌发了这样的想法:为了寻求这些手段,我甚至可以不惜变卖自己的所有家当。

  在我眼里,妓女这个种类,既不是人,也不是女性*,倒像是白痴或者狂人。在她们的怀抱里,我反而能够高枕无忧,安然成眠。她们没有一丁点儿的欲|望,简直达到了令人悲哀的地步。或许是从我这里发现了一种同类的亲近感吧,那些妓女常常向我表示出自然天成的好意,而从不让人感到局促不安。毫无算计之心的好意,绝无勉强之嫌的好意,对萍水相逢之人的好意,使我在漫漫黑夜之中,从白痴或狂人式的妓女们那儿,真切地看到了圣母玛丽亚的神圣光环。
  为了摆脱对人的恐惧,获得一夜之间的休憩,我前往她们那里。可就在与那些属于自己“同类”的妓女玩乐的过程中,一种无意识的讨厌氛围开始不知不觉地弥漫在四周,这就是连我自己也全然没有设想到的那种所谓“添加的附录”。渐渐地那“附录”鲜明地凸现到表面之上,以至于被堀木点穿了其中的玄机。我不禁在愕然之余,深感厌恶。在旁人看来,如果说得通俗一点,我是在通过妓女进行有关女人方面的修炼,并且有显著的长进。据说,通过妓女来磨炼与女人交往的本领,是最为严厉也最富有成效的。我的身上早已漂漾着一种“风月场上的老手”的气息,女人们(不仅仅限于妓女)凭借本能嗅到了这种气息,并趋之若鹜。人们竟把这种猥亵的、极不光彩的氛围当做了我“添加的附录”,以至于它比我试图获得休憩的本意显得更加醒目。

  或许堀木是半带奉承地说出那番话的,但却大有不幸而言中的势头。比如说,我就曾经收到过酒馆女人写给我的稚拙的情书;还有樱木町邻居将军家那个二十岁左右的姑娘,会在每天早晨专挑我上学的时间,无事可做,却故意略施粉黛踯躅于自己家的门前;还有当我去吃牛肉饭时,即使我一言不发,那儿的女佣也会……;还有我经常光顾的那家香烟铺子的小姑娘,在递给我的烟盒中竟然也……还有,在去观赏歌舞伎时,那个邻座的女人……还有,当我在深夜的市营电车上因酩酊大醉而酣然入睡之时……还有,从乡下亲戚家的姑娘那儿出乎意料地寄来了缱绻缠绵的相思信件……还有,某个不知何许人也的姑娘,在我外出时留给我一个手工制作的偶人……由于我相当消极退避,所以,每一次的罗曼史都是蜻蜓点水,停留于一些残缺的断片,没有任何更大的进展。但是,有一点却并非信口雌黄的无稽之谈,而具有不可否定的真实性*,即在我身上的某个地方萦绕着某种可以供女人做梦的氛围。当这一点被堀木那样的家伙点破时,我感到一种近于屈辱的痛苦,同时,我对妓女的兴趣也倏然间随之消失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孤独与深思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0
摘要:一、生平1839年3月16日,普吕多姆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两岁时父亲去世,这位未来的诗人便与寡居的母亲和一个姐姐一起住在巴黎和巴黎南部的夏特内。据《泰晤士文学副刊》说,他很小时名字前就加上了家人用于他父亲的昵称“苏利”。普吕多姆以全班数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准备进入一所理工学院,可是一场结膜炎打碎了他成为机械师的一切希望。 [点击阅读]
学生街杀人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0
摘要:从收音机里缓缓流淌出的路唐纳森的演奏,作为此时在场两人心情的BGM明显有些不合适。光平盘腿坐在原地,伸手关掉了收音机。六榻榻米大小的房间立刻被沉默所支配。广美的表情比平时更严肃,她把日本茶倒进两个茶碗里,然后把较大的一个茶碗放到了光平面前。这个茶碗是附近一个寿司店开张的时,抽奖获得的奖品。 [点击阅读]
宇宙尽头餐馆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有一种理论宣称,如果任何一个人真正发现了宇宙存在的原因、宇宙存在的目的,宇宙就会立刻消失,被某种更为怪异、更难以理解的玩意儿取代。还有另外一种理论宣称,上述事件已经发生了。迄今为止,故事的发展如下:起初,创造出了宇宙。这激怒了许多人,被普遍视为一种恶劣行径。许多种族相信宇宙是由某种神所创造的。 [点击阅读]
安德的影子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严格地说,这本书不是一个续集,因为这本书开始的时候也是《安德的游戏》开始的时候,结束也一样,两者从时间上非常接近,而且几乎发生在完全相同的地方。实际上,它应该说是同一个故事的另一种讲法,有很多相同的角色和设定,不过是采用另一个人的视角。很难说究竟该怎么给这本书做个论断。一本孪生小说?一本平行小说?如果我能够把那个科学术语移植到文学内,也许称为“视差”小说更贴切一点。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0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0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宠物公墓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耶稣对他的门徒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门徒互相看看,有些人不知道耶稣的话是带有比喻含义的,他们笑着说:“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耶稣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如今我们去他那儿吧。”——摘自《约翰福音》第01章路易斯·克利德3岁就失去了父亲,也从不知道祖父是谁,他从没料想到在自己步入中年时,却遇到了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 [点击阅读]
寂静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寂静的春天前言副总统阿尔·戈尔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1962年,当《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出版时,公众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款项。在一些城市,尤其是洛杉矶,烟雾已经成为一些事件的起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没有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 [点击阅读]
寓所谜案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我不知道到底从哪儿开始这个故事,但是我还是选择了某个星期三在牧师寓所的午餐时分开始。席间的交谈大部分与将要叙述的故事无关,但还是包含得有一两件有启发的事件,这些事件会影响到故事的发展。我刚切完了一些煮熟的牛肉(顺带一句,牛肉非常硬),在回到我的座位上时,我说,任何人如果谋杀了普罗瑟罗上校,将会是对整个世界做了一件大好事。我讲的这番话,倒是与我的这身衣服不太相称。 [点击阅读]
寻羊冒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星期三下午的郊游从报纸上偶然得知她的死讯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他在听筒旁缓缓读了一家晨报的这则报道。报道文字很一般,大约是刚出大学校门的记者写的见习性文字。某月某日某街角某司机压死了某人。该司机因业务过失致死之嫌正接受审查。听起来竟如杂志扉页登载的一首短诗。“葬礼在哪里举行?”我问。“这——不知道。”他说,“问题首先是:那孩子有家什么的吗?”她当然也有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