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 第一部分 寂寞流浪者,成功文学家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寂寞流浪者,成功文学家被誉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的杰克·伦敦,其作品被人们称为“流浪者的文学”。正如这两个称号所言,这位文学家的一生,一直处于颠沛流离和孤独寂寞之中,一直处于与苦难和困境进行的抗争中。杰克·伦敦于1876年1月12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他是一个非婚生子,生父是个四处游荡的占星术家,生母是个音乐教师兼招魂术士。杰克出生8个月后,母亲改嫁给一个姓伦敦的人,杰克随了继父的姓,而且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不知道自己不是继父亲生。从他出生起,饥饿和贫困就像影子一样,时时刻刻伴随在他身边。但是,尽管整日为填报肚子想办法,杰克依然迷上了文学,在他9岁的时候,就已经熟读了华盛顿·欧文写的西班牙旅行记《阿尔汉伯拉》,此外,他还读了他能找到的所有的书。对他这个在贫困中挣扎的孩子来说,对文学的热爱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从10岁起就开始自谋生路。他走街串户地卖报纸,在炎热的夏天卖冰水,在保龄球馆和酒馆中当过小厮。为了生存,他小小年纪就忍受了别人无法想象的艰苦和辛酸。成名后的他回忆起这段生活,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早年的生活中,我虽然像个街头小乞丐,但那样的生活的确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生活和责任。”1890年,14岁的杰克小学毕业,由于贫困的家庭无法继续供养他中学的学业,他便开始作为童工进出各个工厂。他在奥克兰的一家罐头厂里搬运过罐头,在麻纱厂看过机器,在发电厂烧过锅炉。少年杰克忍受着恶劣的劳动环境,有时甚至要连续工作二十几个小时。这段时间里,痛苦和寂寞笼罩着他,他则用坚强和毅力来与之抗争。他后来抱怨说他没有享受过真正的童年。贫困的家庭没有给他的孩提时代应有的欢乐,但是他也有收获。由于他生性敏感、接受力强,他从大量阅读中得到了乐趣。他从奥克兰的公共图书馆借阅冒险故事和游记作品。在图书管理员及诗人艾娜·库尔布里斯的推荐下,他开始接触包括福楼拜、欧文、托尔斯泰在内的许多世界著名作家的长篇小说。这为他以后走上创作的道路奠定了基础,而他早年打工的艰苦生活,使他体验到了底层人民艰苦的生活,这些经历日后都成了他写作的素材。人们都说苦尽甘来,但是对于杰克·伦敦来说,苦难似乎是无穷无尽的。1893年,17岁的杰克在“索菲·萨德兰”号上当了一名水手。“索菲·萨德兰”号是在太平洋航线上行驶的船只,杰克借机走访了白令海、日本和西伯利亚。1893年8月底,杰克返回奥克兰,进入一家发电厂做工,但数周之后,由于厌恶厂中肆意剥削工人的做法,便辞掉了工作。就在这一时期,他的短篇小说《日本海上的台风》赢得了当年由《旧金山晨呼》赞助的文学竞赛中的最佳描述奖。这是他发表的第一部作品。他年仅17岁,又缺乏正规的教育,却击败了在斯坦福大学就读的学子。1894年6月,杰克在尼亚加拉大瀑布因流浪罪被捕入狱,被判30天苦役。监狱中形形色色的犯人及其斗殴和吸毒等行为,使杰克心生恐惧,他下决心永远不再重复这种梦魇般的经历。出狱后,杰克立志要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杰克感到了以正规的学业武装自己的必要,便在奥克兰高级中学补习了一年,每天都用19个小时的时间苦读,终于在1896年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但入学后,既要应付大学里的紧张课程,同时还要供养母亲和继父生活的半工半读的生活,使他难以承受,只好于1897年2月辍学。1897年6月,他与姐夫投入了加拿大克朗戴克河一带的淘金狂潮——头一年在那里发现了金矿的消息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涌向北方。他拖着装有大批书籍的行囊上路了,却于当年的冬天患上了坏死病,好不容易挨到翌年春季,才得以返回旧金山。虽然没淘到一盎司黄金,却积累了难得的生活体验,为他日后的短篇小说创作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素材。在统称《北方的故事》的几部集子里,就包括脍炙人口的《热爱生命》等。在克朗戴克期间,杰克阅读了但丁的《神曲》和弥尔顿的《失乐园》,由此重新激发了他当一名作家的决心。1898年,他花费了许多时间朝此方向努力。终于,《大陆》月刊1899年的1月号上刊载了他的《致行路者》,并付给他稿酬5美元。6个月之后,声名卓著的《大西洋》月刊接受了他的《北方之行》,付给他120美元稿酬。同年,该杂志的出版分支机构为他提供了出版一卷短篇小说集的合同,即1900年出版的《狼的太阳》。在疯狂写作的同时,杰克贪婪地阅读吉卜林、史蒂文森、达尔文、斯宾塞、马克思、尼采等人的著作,形成了他个人混杂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尼采的“超人”说的社会见解。1903年7月,杰克的著名小说《荒野的呼唤》出版。1908年和1909年,他相继出版了两部重要的长篇小说《铁蹄》和《马丁·伊登》。此时,他已是声誉日隆、全美收入最多的作家。他的作品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诚如杰克的挚友、美国著名小说家厄普顿·辛克莱所指出的:“在我们这个世纪,没有哪一位作家有像杰克·伦敦那样在其声誉如日中天之时所享有的广泛崇拜。”【人生感悟】寂寞无可逃避,要么,你吞噬寂寞;要么,寂寞吞噬你。
或许您还会喜欢:
曾许诺·殇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白云苍狗,世事无常,悠悠时光看似漫长,不过是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曾经鲜衣怒马的少年,已卧黄土陇中,曾经容颜如花的少女,已是枯骨一堆,那些恩恩怨怨的悲欢离合,都只变成了街角巷尾人们打发闲暇的故事,即使最跌宕起伏的传奇,在一年又一年的时光中,也渐渐失去了色彩,消抿于风中。只有那山坡上的野花烂漫无主,自开自落,自芳自华,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都绚烂缤纷。 [点击阅读]
河自漫漫景自端
作者:佚名
章节:37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鸟与鱼的距离(一)楼下落地钟发出清脆的声音,自端下意识的合上书,数着,钟敲了十二下。她揉了揉额角,从沙发上站起来。原本拥着的靠垫和毛毯拖在地上,她没管。光着一双脚,走到窗边。从窗帘的缝隙中看着静静的庭院,屋前的水杉默默的立着。夜色深沉。静的让人心里有些发慌。不知道站了有多久,听到外面有车子的响动。自端撩开窗帘一角,看到警卫开了大门。车子进门以后便熄了火。车上下来两个人。 [点击阅读]
炒股的智慧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5
摘要:股市给那些缺乏经济基础的人带来了以小钱赚大钱的机会。对那些才高志大者来说,股市简直就是一块经济福地。然而这个“有经验的人获得很多金钱,有金钱的人获得很多经验”的地方杀机四伏,偶有斩获虽然不难,要频频得手并非易事,而以此为生则更是对自我和人性的挑战。 [点击阅读]
你可以看透任何人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3
摘要:5分钟搞定对方:你可以看透任何人作者:[美]大卫·李柏曼【内容简介】5分钟搞定对方:你可以看透任何人书中的技术被广泛使用在美国FBI、海军部、全球500强企业以及至少25个国家的政府和公司。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能够迅速准确的清楚对方的心理,看透对方的本意,必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能反映出深藏不漏的本意。 [点击阅读]
30岁前别结婚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4
摘要:序言剩女:指现代都市女性,她们绝大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因她们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中国教育部,2007生活中万事皆有定时。我拥有了梦寐以求的事业,我找到了梦寐以求的丈夫,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孩子们。我是38岁结的婚。而我之所有能够拥有这一切,都得益于我的晚婚。我亲爱的父母一度因为我这个“剩女”而忧心忡忡。 [点击阅读]
每天学点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前言简单设问一下,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什么样的最基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有史以来,人类一直所面对的,那就是——怎样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而为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在不懈努力的,便正是“经济学”。这也许是对经济学最平民化的解释。然而,作为一门真正的现代科学,真正了解经济学,并能为己所用者,却为数不多。 [点击阅读]
柜中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窃丹从现如今往上推算,距今天一千一百八十三年前,天下正是大唐宝历二年,当朝的皇帝自然姓李,单名一个湛字,是为唐敬宗。这一年,这位皇帝恰满十六岁,正值青春年少,人也生得精神漂亮。据大明宫的老宫女说,当她们的陛下在大明宫别殿里呱呱坠地时,六月的火烧云正一望无际,太液池的白鹤竟一起飞上云霄,翩翩展翅环绕住整座宫殿,悠扬的鹤唳声就连太极宫都能听见。 [点击阅读]
步步惊心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2005年,深圳华灯初上的街道,比白天多了几分妩媚温柔,张小文身着浅蓝套装,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有些疲惫。刚进楼门却想起浴室的灯泡坏了,忙转身向楼旁的便利店走去。开门,打灯,踢鞋,扔包,一气呵成。张小文从阳台上把沉重的梯子一点点挪到浴室,试了试平衡,小心翼翼上了梯子,突然脚一滑,“啊”的一声惊叫,身子后仰重重摔倒在瓷砖地上,一动不动。清、康熙43年,北京湖边景亭的走道,面对面站着两位十三四岁的姑娘。 [点击阅读]
星云禅话
作者:佚名
章节:396 人气:2
摘要: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急,曾受师父指责,我也知错要改,但因心急已成为习气,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习气呢?”盘珪禅师非常认真的答道:“你心急的习气,如果能拿出来,我帮你改正。”学僧道:“现在不会心急,有时会忽然跑出来。”盘珪微微一笑道:“那么,你的心急,时有时无,不是习性,更不是天性;是你触境而生的,本来没有,因境而生。 [点击阅读]
虎妈战歌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耶鲁教授育儿经第一部分第1节:译者序(1)本书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母亲、两个女儿和两条狗。伴随着钢琴激越的音符和小提琴悠扬的旋律,她们又是怎样荣登卡内基音乐圣殿,演绎莫扎特和门德尔松的经典之作。你或许以为,这个故事想告诉读者—在教育和培养孩子方面,中国父母比西方父母更优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