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 - 独腿旅行的人(6)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伊莲娜呢,她犹豫了一下,到底该不该把自己算作第二个角色。
  这出戏跟站台的名字一样:威廉姆斯胡〔1〕。(〔1〕wilhelmsruh,柏林东北pankrow区一地名。曾紧临柏林墙。)
  一片薄云支离破碎。它从城市另一头飘过来,越过了另一个国度。
  墙后面,两个边防士兵站在光秃秃的条状警界带,那里的土地什么都不长,甚至寸草不生。
  边防士兵在交头接耳着什么。他们望着云的方向。
  鉴于他们走来走去,东张西望地看是否还有云飘过来,他们就算戏里的其他人物了。
  站台上挂着一个钟。铁轨并作一束的地方,燃起一道绿光。
  罪行尚未发生,审判就已降临。
  那一对在亲吻。地铁在隧道里呼啸。那一对在亲吻。却连彼此的手都不碰一下。噘着嘴,这一个的唇紧压在另一个的上面。
  那些吻都很仓促。眼睛一直睁着。嘴唇是干的。
  吻里面没有激情,就连戏里的那种轻浮都没有。
  吻是一个夹子。
  人们在上下车,他们继续吻着,等待着下一班地铁。
  对伊莲娜来说,上车和下车只是为了不再留在原地。
  鞋子周围有沥青,头发周围是冷的空气。空气并没有静止不动,而是在扯来扯去。

  在这冰冷的摇摇晃晃之中,每当两张脸彼此分开,他们的嘴唇之间就出现了隧道的黄色瓷砖。
  下一班地铁来的时候,他们和车厢以及流动的空气融为一体。
  报亭旁边有一个长椅。报亭里的灯光照在椅子的扶手上。杂志封面的女郎们微笑着,一丝不挂。伊莲娜看见空气好像一只手帕,拂过她们的双乳。
  伊莲娜背靠在椅子的光柱上,开始写卡片:
  弗兰茨,我给你打过电话。有一天是在上午,还有一天在中午。为什么打呢?施特凡说你不在。夜里我也给你打过。我来得太早?还是太晚呢?你把施特凡介绍给我认识。我想你的时候,你的脸却变了样子。我想见你。孩子举起手。
  妈妈把薯片递给他。
  孩子像拿鸽子食一样把薯片捧在手里吃。妈妈在报亭买了一盒火柴。
  孩子打量着一个拎箱子的女人,然后把目光投向一个抱着百合花束的女人,接下来是穿皮衣的女人。
  孩子边吃边看那些年长的女人。其他乘客根本没注意到他。
  孩子弓身向前,想看那个戴帽子的女人。
  然后伸出手。
  妈妈给他薯片。
  孩子看见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带着一个匣子。

  妈妈摆弄着大衣兜里的火柴盒。
  妈妈大衣兜里的火柴跟孩子嘴里的薯片发出一样的声响。
  上年纪的女人把匣子放在脚边。她看着孩子的脸。由于她的脸颊松弛,孩子感觉这个女人下一秒钟就要微笑。
  孩子不吃了,转过身去。
  孩子转得很突然,就像刹那间要逃掉一样。
  上年纪的女人眼里带着惊慌。妈妈大衣兜里的火柴却镇定自若。
  惊慌如此显而易见,就像一个问号,滑过那女人的脸。当它到达嘴部的时候,脸颊开始变硬。眼睛开始变小。那是恨。
  自动扶梯嗡嗡作响。自动售票机哗啦一声,吐出来几枚硬币。
  地下铁从远处呼啸而来。
  一个声音说,不必扣上大衣。此刻,一个男人手拿百合花束,点着头。他看上去既不比女人年轻也不比她老,既不比她高也不比她矮。跟其他乘客一样,他也没有留意那个孩子。
  铁轨开始变亮。
  地铁停稳了。空气的漩涡带着来自偏远荒原的冷空气和身边沉重的机车散发出的热气,从站台涌向天花板。车开走后,站台空了。
  孩子站过的地方,剩下些薯片。那是一种行凶过后,停留在手和刀之间的寂静。五我总是跑来跑去的,施特凡说。

  售货员站在拥挤的小店里。
  从外面看,纪念教堂就像一个从内部延伸出来的洞穴:破碎的石墙,黝黑潮湿。再往下是售货亭里的灯光。
  售货亭里布满了同类商品。
  弗兰茨呢,伊莲娜问道。
  石头从一个耳坠到另一个闪闪发光,施特凡动了动下巴:
  不算经常。或者算是吧。
  各种颜色的玻璃烛台,每个上面都托着一滴蜡,它就是不落下,不坠落。它流出来,美得令人心痛。
  那就像是人再也不能流泪的样子。
  弗兰茨一个人住么?可能吧。烛台之间,有个女人在读一本书,间或微笑一下。一个男人走过来吻了她。在他吻她的时候,她还在看书。看完书里的最后一句,她把书合上了。施特凡只是在看柏油路:
  我是通过弗兰茨的妹妹认识他的。我跟她曾是男女朋友。她从来不一个人过。
  男人放开了女人,伊莲娜想,当女人把书合上的时候。女人没有走。她一边挠着头发,一边看着男人。
  马堡离这儿远么?伊莲娜问。
  施特凡看看她的脸。
  法兰克福呢?
或许您还会喜欢:
从地球到月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马里兰州中部的巴尔的摩城成立了一个很有势力的新俱乐部。我们知道,当时在这些以造船、经商和机械制造为业的人们中间,军事才能是怎样蓬勃地发展起来的。许多普普通通的商人,也没有受到西点军校的训练,就跨出他们的柜台,摇身一变,当上了尉官、校官,甚至将军,过了不久,他们在“作战技术”上就和旧大陆的那些同行不相上下,同时也和他们一样,仗着大量的炮弹、金钱和生命,打了几次胜仗。 [点击阅读]
他杀的疑惑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最早发现山桥启太郎死去的,是山桥的夫人佐代子。那天,山桥从早晨起就失去了踪影。其实,说“从早晨起”还不正确。山桥离开自己家的时候,是前一天晚上9点以后。他从公司下班回家,吃了晚饭以后,说有一些东西要写,便去了附近当作工作室的公寓里。山桥在学生时代起就喜欢写诗歌和小说,还亲自主恃着一份《同人》杂志,屡次在文艺类杂志的有奖征稿中人眩对他来说,写作几乎已经超越了纯兴趣的阶段。 [点击阅读]
伯特伦旅馆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在西郊地区中心,有一些小巷子,除了经验丰富的出租车司机以外,几乎没什么人知道。出租车司机们能胸有成竹地在里面游弋自如,然后得意洋洋地到达帕克巷、伯克利广场或南奥德利大巷。如果你从帕克大街拐上一条不知名的路,左右再拐几次弯,你就会发现自己到了一条安静的街道上,伯特伦旅馆就在你的右手边。伯特伦旅馆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战争期间,它左右两边的房屋全都毁于一旦,但它却毫无损伤。 [点击阅读]
你好忧愁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这种感情以烦恼而又甘甜的滋味在我心头索绕不去,对于它,我犹豫不决,不知冠之以忧愁这个庄重而优美的名字是否合适。这是一种如此全面,如此利己的感觉,以至我几乎为它感到羞耻,而忧愁在我看来总显得可敬。我不熟悉这种感觉,不过我还熟悉烦恼,遗憾,还稍稍地感受过内疚。今日,有什么东西像一层轻柔的、使人难受的丝绸在我身上围拢,把我与别人隔开。那年夏天,我对岁。我非常快乐。“别人”指的是我父亲和他的情妇艾尔莎。 [点击阅读]
假戏成真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接听电话的是波洛的能干秘书李蒙小姐。她把速记簿摆到一边去,拎起话筒,平淡的说,“屈拉法加8137。”赫邱里-波洛躺回直立的椅背上,闭起双眼。他的手指在桌缘上轻敲着,脑子里继续构思着原先正在口述的信文的优美段落。李蒙小姐手掩话筒,低声问说:“你要不要接听德文郡纳瑟坎伯打来的叫人电话?”波洛皱起眉头。这个地名对他毫无意义。“打电话的人叫什么名字?”他谨慎地问。李蒙小姐对着话筒讲话。 [点击阅读]
冒险史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一歇洛克-福尔摩斯始终称呼她为那位女人。我很少听见他提到她时用过别的称呼。在他的心目中,她才貌超群,其他女人无不黯然失色。这倒并不是说他对艾琳-艾德勒有什么近乎爱情的感情。因为对于他那强调理性、严谨刻板和令人钦佩、冷静沉着的头脑来说,一切情感,特别是爱情这种情感,都是格格不入的。我认为,他简直是世界上一架用于推理和观察的最完美无瑕的机器。但是作为情人,他却会把自己置于错误的地位。 [点击阅读]
喧哗与骚动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1897-1962)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出生在南方一个没落的庄园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参加过加拿大皇家空军。复员后,上了一年大学,以后做过各种工作,同时业余从事写作。他最早的两本小说是当时流行的文学潮流影响下的作品,本身没有太多的特点。 [点击阅读]
地狱的滑稽大师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在环绕东京市的国营铁路上,至今仍有几处依旧带点儿乡间味的道口。这些地方设有道口值班室,每当电车要通过时,不同颜色相间的栏杆就会落下,道口看守员便开始挥动信号旗。丰岛区1站大道口也是这种古董式道口之一。那里是从市中心到人口众多的丰岛区外围之间惟一的交通线,因此,不分昼夜,轿车、卡车、汽车、摩托车的通行极其频繁,步行过往者就更不必说了。 [点击阅读]
复仇狂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1东京中野区哲学堂附近。七月二十八日,晚上九点一过,街上已没有行人了。仁科草介知道,自己身后有两个人越走越近,他们用醉醺醺的、含混不清的奇怪腔调喋喋不休地交谈着。“我醉了?总不犯法吧。呃……是吗?”其中一人声音含糊地说着,不知是对同伴,还是对仁科。仁科不由得苦笑了,看来这是个喝醉了酒脾气就不大好的家伙。两人步伐杂乱地从仁科身边擦过,霎时,仁科感到左肋下一阵剧痛,两支手同时被人按住。 [点击阅读]
复仇的女神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玛柏儿小姐习惯在下午,看第二份报。每天早上,有两份报送到她家里。如果头一份能准时送到的话,她会在吃早点时读它。送报童很不一定,不是换了个新人,就是临时找人代送。报童对送报的路径,各有各的做法。这也许是送报太单调了的缘故。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