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邵燕祥散文集 - 重读鲁迅的"费厄泼赖"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现在流行重读,如果此风大长,而又不限于十几年前作品的话,也许有朝一日会形成"逢五逢十"重读一下的不成文法,就像逢五逢十纪念什么人一样。1995年12月29日是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写作七十周年,我就先取逢五逢十法把来重读一遍,不然也真没由头:大家都知道此文讨论的是打狗问题,而北京限制养犬一年有余,有人专司其事,还用你为打**心吗?当年林语堂论"语丝"文体,立论我认为是很不错的,只是提到大概中国人的"忠厚"就略有"费厄泼赖"之意的时候,提倡"对于失败者便不应再施攻击,因为我们所攻击的在于思想非在人,以今日之段祺瑞章士钊为例,我们便不应再攻击其个人",鲁迅概括为不"打落水狗",从而引出有关咬人的狗,不管落水没有,都在可打之列等一系列精彩之论,说"反改革者对于改革者的毒害,向来就并未放松过,手段的厉害也已经无以复加了。只有改革者却还在睡梦里,总是吃亏"云云,使人不能不佩服先生的明察。旧本的《鲁迅全集》于此等处是不放过加注揭露林语堂"反动思想的本质"的。然而我们只要翻翻书,就知道林语堂确实表现了从善如流的风度,他在1926年3月10日为纪念孙中山逝世周年所写的《泛论赤化与丧家之狗》,于段(祺瑞)政府、安福系之外,对"认军阀做'娘',或者正在对帝国主义作揖,替帝国主义骂革命为赤化"的"丧家狗"大张挞伐,与鲁迅的"叭儿狗尤非打落水里,又从而打之不可"相呼应。几天之后,发生"三一八"惨案,段祺瑞在执政府门前开枪屠杀青年学生,死四十八人。那天早晨八时许,林语堂还亲接了刘和珍的电话,以学生自治会名义请准停课一天,因开会游行怕下午一点赶不回来。下午两点林语堂听说出事,即时同许寿裳先生到国务院,进门开棺头一个已是刘和珍的尸身。他写下了可与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一同传世的《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还有《闲话与谣言》、《讨狗檄文》、《打狗释疑》、《"发微"与"告密"》诸篇。他说,"事实之经过使我益发信仰鲁迅先生'凡是狗必先打落水里而又从而打之'之话。"又说,"由这回惨案后'丧家狗'之举动与言论,已经更可看得显著了。岂明先生谓这回老段所以敢杀人,实由于他知道知识界的身份并不比官僚清高,是可以用威吓利诱的,或是讲情面,或是用大洋,'舆论界'一定有一部分人替他掩护,所以他才敢这样。这个话可以使我们深省。"鲁迅看问题论是非,或较林语堂更深刻,而在当时林语堂与鲁迅是声息相通的。后来人们长期读不到林语堂的文章(甚至90年代编林语堂的文选,有的也还不敢收其《论语丝文体》,或是为贤者讳的好意吧),而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则因选入课本而广泛流传。课本之功以外,还得感谢文革中的报刊和各个写作班子,那时不但全文重发过这篇文章,且在"大批判"文章中到处引用,以给"宜将剩勇追穷寇"的舆论作后盾。鲁迅的思想遗产转化成了文革的思想资源。但对鲁迅的误读导致对鲁迅的误解也就从那时遍及文革的参加者直至青少年。好像鲁迅也在六七十年代参与号召"打落水狗"了似的。当时被文革打手们喊作"落水狗"的人,翻过身来以后,有的对鲁迅犹有余恨,这不正说明当时受到误导吗?文革打手对鲁迅文章的"活学活用",生吞活剥,带有"狗喊打狗"的性质。恶人先告状,恶狗先咬人,当它祭起"打落水狗"的法宝时,正是它要咬住不放了的意思。他们接过"'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的口号,真有"除恶务尽"的执著,以致多少回还须**出面,为各类挨打者缓颊;即使如此,那网开一面的政策要落实也是颇不容易的。相形之下,在文革结束后,对于在文革中把包皮括国家主席、党的总书记在内的千百万人都当做"落水狗"狠狠打过的家伙,却似乎颇有点"费厄泼赖"之嫌:或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或惺惺相惜,高抬贵手;一时握手言欢,一团和气,相逢一笑,恩仇尽泯。曾经甚嚣尘上的"痛打落水狗"之说,再也无人提起;曾被当做狗打落过水中的人,被当做落水狗痛打过的人,有的已死了,活过来的记忆犹新,然放眼看去,却不见有狗落水,时见鸡犬升天了。文革发动,即届三十年,"四人帮"垮台,也将二十年。时过境迁,世事纷繁,人间万象,日新又新。然而六畜兴旺,狗在其间,只是有咬人与不咬人之别,或再加上传病与不传病之别。将狗拟人或将人拟狗,都会有人"吃心",还是就此打住为好。1996年1月8日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 [点击阅读]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韩寒《青春》
作者:韩寒
章节:45 人气:2
摘要:《青春》里收编了我最近的一些文章。这本书最早在台湾地区出版,大陆版本自然多有不同。这个书名源于早先时候富士康员工不断跳楼,我写了一篇文章,叫《青春》。这是一个太大的名词,其实不太恰当,就好比你不能弄一些街拍照片就出版一本摄影集叫《中国》。和很多人逝去的青春不一样,这篇文章得以幸存。文章里提到的一个朋友,是我的邻居,出现在很多的场合,包皮括《独唱团》里的《所有人问所有人》。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红楼梦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云雾弥漫,宝玉迷失在云雾中。他茫然四顾,又顺着朱栏白石,绿树清溪,悠悠荡荡地,朝前方走去。花径尽头,十数棵参天的大树,掩映着一座青瓦红墙,雕梁画栋的高楼。黯青底色的匾额上,写着“太虚幻境”四个泥金大字,两边还挂着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镂刻着精致的花鸟图案的木门虚掩着,宝玉轻轻推开了门。门轴发出涩滞的声响,如一两声沉闷的叹息,一座幽森阴敞的大厅,古画轴一般,徐徐在他眼前展开。 [点击阅读]
莫言《丰乳肥臀》
作者:莫言
章节:71 人气:2
摘要:母亲上官鲁氏。乳名璇儿。自幼丧母,随姑父于大巴掌和姑姑长大,嫁给铁匠儿子上官寿喜。晚年信仰甚督教,寿九五而终。大姐上官来弟。母亲与姑父于大巴掌所生。先嫁沙月亮,生女沙枣花。解放后迫嫁给残疾军人孙不言。后来爱上了从日本归来的鸟儿韩,生子鹦鹉韩,在搏斗中打死孙不言,被处决。二姐上官招弟。生父亦为于大巴掌;嫁给抗日别动大队的司令司马库,生女司马凤、司马凰。 [点击阅读]
血色浪漫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钟跃民的记忆深处,1968年的那个冬天发生的事情显得格外清晰,那年冬天他差点儿卷入一场杀人案中,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1968年是个闹哄哄的年头,钟跃民记忆中的背景是红色的,当时北京的大街小巷都用红油漆覆盖起来,上面写满了毛主席语录,映入眼帘的是红旗、红色的语录本、红袖章……总之,红色成了当时的主色调,连每个人的内心里都充满了红色的希望。 [点击阅读]
铁梨花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关于《铁梨花》《铁梨花》是严歌苓改编自她的父亲——同样是著名作家的萧马老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在军阀混战动荡岁月里,一个出生在晋陕交界盗墓贼家的女儿铁梨花,从一个普通人家女儿、到军阀家的姨太太、再到誓死离家出走甘当单身妈妈的心路历程,演绎了一部爱恨情仇交织的女性传奇史诗。 [点击阅读]
我的播音系女友
作者:佚名
章节:262 人气:2
摘要:北京,中国伟大的首都,一个沙尘暴经常光顾的国际化大都市。我所在的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一所出产过著名节目主持人,也出产过普通观众与社会失业者的传媒类著名学府,就座落在这个大都市的东郊古运河畔。认识播音主持系的那个女生,一切都要从五月的那个下午说起。播音主持系的女生长得都跟祖国的花儿似的,一个比一个艳,一个比一个嫩,不过我们宿舍几个人都知道,她们都有一张刀子般的嘴,好像是带刺的玫瑰,一般人都不敢惹。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