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双城记 - 《双城记》读后感——关于爱与救赎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尽管摆脱不了古典小说的大段说教,也无法避免英伦式的亲密又略显疏离的对话,没有现代小说繁杂的叙事手法,小说仍旧靠单纯讲故事取胜。
  恩怨情仇,故事很简单。亚历山大•曼奈德医生囚于巴士底狱中十七年,出狱之后,在精神崩溃的边缘徘徊,幸而在女儿露西照顾关爱之下得以开始新 的生活。露西与主动放弃继承权的法国贵族达尔南结婚,一家人幸福生活在一起。然而,一封法国革命之后送到达尔南手中的信,将一切打乱。为了使那位法国前仆 人免予牢狱之灾,达尔南只身回到法国,却被当作出奔者关在狱中。在医生和劳雷先生的奔走努力之下,达尔南终于在两年后被释放。但故事并没有结束,幸福还未 展开,刚刚出狱的达尔南又被重新投入狱中。在审判时,医生在狱中的记录被当众读出来:原来那使医生身陷囹圄的贵族,正是达尔南的父亲与叔叔。愤怒的狂躁的 法国“公民们”,在审判大会上判处达尔南死刑。医生一家陷入痛苦之中,而一直深爱着露西的卡尔登先生,利用探访达尔南的最后机会将他换出监狱,替他死去。 医生一家直到达尔南被送回才明了卡尔登的打算,才明白卡尔登那句“无论为了什么而改变方针或稍稍延宕,绝不能救出什么人的性*命来的,那必然将牺牲掉许多条 的性*命”的真实意思。无奈中一家人匆匆逃离法国,回到英国。故事结束。
  故事里许多描写革命前两个国家两个城市的剥夺与不公的场景,许多法国大革命的狂躁暴乱段落,常常让我觉得可怖。而夹杂在这革命中的深情浓仇,也是可叹的。
  爱与救赎之一: 曼奈德医生
  囚于巴士底狱十七年之后,医生已经忘记自己的名姓,只会终日茫然地做鞋。只是在女儿的悉心照料之下,才渐渐好转。但在女儿结婚去蜜月之后又重 新发作了一次。但无论在何种情形之下,他在狱中的生活却只字不提。我猜他在达尔南向他坦白自己的真实姓名时已经能够想起些事情,所以才要求达尔南保证绝不 会把自己的姓氏向任何人透露出去。也许,那次短暂的九天的发作,正是医生最痛苦矛盾的时刻,他亟需借着做鞋的方式,来使自己平静或者说来逃避回忆。无论怎 么告诉自己,过去的那些与后辈无关,也无法原谅达尔南父辈所做的那些恶行吧?

  但为了爱,为了对女儿的爱,对这个家庭的爱,他可以回到法国,重新面对过去的一切,为营救自己的女婿尽一切努力。最明白真相的人,永远是最痛 苦的吧,那么辛苦,那么努力,仍旧不能影响“公民们”无常的心意,甚至还因为那尘封多年本该在瓦砾碎屑之下腐烂的记录,使女婿最终被判死刑。他甚至希望自 己从没有写过那些东西,他也不愿在乎所谓的恩怨,他只求家人平安,一家团圆。
  这份爱,能够使医生放下仇恨,是关于家庭,关于往昔的自我救赎。毕竟,一切都已过去,有什么事情能比相亲相爱更重要?
  爱与救赎之二:德法奇夫人
  小女孩在幼年便被哥哥送到远方,失去音讯。直到多年之后,偶然的机会,才使她明白自己的父亲、哥哥、姐姐、姐夫是怎样被那些暴戾的贵族们害 死。最深的爱化为最深的恨。要报仇。凭借自己的权利,迁怒于贵族无辜的后辈,甚至一定要他家破人亡才能罢手。她没有理由不痛苦,没有理由不去恨。只是当权 力成为仇恨的工具,暴虐便是太简单的事情。失去理智的恣意报复只能让人觉得她又可悲又可恶。
  恨太狭窄。爱与救赎,太需要被指引,如若不是上帝的指引,那么至少我们心中还该有一个良善的尺度。但生性*偏执的人,也许永远不能想到这一点。
  生性*偏执的人,如果不能审视反省自己的内心,很容易被自己的心念驱使,做自己认定的事且至死不渝。最怕就是这心念太没道理,他却偏偏认为此为无上真理,要使用强权普渡众人,迫使大家一起来执行,共同走上幸福之路。这种人才真是太可怕。

  爱与救赎之三:卡尔登
  我甚至差点找不到他第一次出场时的描写,是在审判达尔南的伦敦的老培雷。“另一位戴假发的先生,双手插在袋里,其注意力……似乎都集中在法院 里的天花板上。”“他的情态上含着一种毫无顾忌的色*彩,这不仅使他显得容貌不端正,而且大大地减低了他跟那囚犯相似的程度。”而这不羁的男子,却有细腻的 心,是他第一个看到露西要晕倒,忙喊着让人扶她透透气。也正是他,替达尔南转达了对露西的谢意。
  男二号注定就是悲情人物。从来都不会把那份感情流露一丝,甚至在告白之前,也明白自己必然会遭到拒绝,只是希望自己以后能偶尔地拜访她和他的 家人,只要能看到她幸福,也是好的。仍旧爱她不悔,向她许诺:“为了你,以及你所亲爱的任何人,我什么事都愿意做的。”甚至是性*命也是可以的。也许只有如 此,她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可以被怀念的人吧?
  在医生的营救没有希望之后,他冷静地安排着一切。一如以往守护着她时,默默站在她曾经无数次驻足的街口,轻轻抚摸她曾经无数次碰触到的石墙、院门,代她所爱去死。
  “主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仰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活着;凡活着信仰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他必然没有消失,在天上静静看着她和她的 所爱幸福安宁生活;看到她将为他哭泣,给自己的孩子以他的名字命名;看到那孩子用自己的名字带来新的荣光;看到他们卓越不凡;看到他们缅怀他,甚至来到这 断头台,但此地必将不会是现时当下的丑态。于是可以闭上眼睛,告诉自己“我现在所做的事情,比我曾经做过的无论什么事都好得多。我现在将要得到安息,比我 曾经得到过的任何安息都好的多。”
  对于这样的爱的牺牲,常常会引人唏嘘不已。这样的人,常常是孤僻的,不合于群的,但感情却深厚,认定了就很难放手。也许,他也是自卑的,经由 这牺牲,为自己所认为不堪的生命,增添最后的华彩。我不愿意将他的牺牲,做任何过多的猜想,猜想有时会把单纯的事情变复杂。我敬佩着他。

  爱与救赎之四:双城
  我最近常常在想,如果我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我会是怎么样的人?我是否是从众的?是否能有坚持自己主张的决心和勇气?
  想起一个心理学上挺有名的实验:研究者为了研究民众对权威、专家的服从程度,请来几位被试。并没有告诉他们实验的目的,只是说要研究惩罚在学 生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要被试担任老师,教学生们学习单词。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后的考查中出现遗忘,可以电击以示惩罚。由工作人员假扮的学生们成绩不理想, 老师就在专家即实验者的授意之下,开始电击,并且按专家指示不断加大电压。(当然是没有通电流的)。尽管隔壁那些学生们尖叫着哀号着,甚至说自己心脏病复 发,希望停止。那些老师们也紧张难过地向专家询问是否还要继续,但在得到专家指令之后,他们仍旧颤抖着把电压加到了最大即450伏。而只有很少有人能抵抗 专家的命令。这是在二战之后做的实验,让人觉得心寒,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那些良善的国民会在战争中有如此多的暴行。
  在写到大革命时,隐约记得作者提到,所有人都得了“热症”。良善之心被那些领袖专家们加以利用,那些穷苦的人们在革命的狂热中迷失自己,仅仅 在享受着杀戮所带来的快感。没有时间没有勇气没有能力反思自己,将暴力推上圣坛进行膜拜。然而,他们获得的,难道就真的是好的生活么?
  双城人民所进行的自我救赎,所用的方法不同,但本意都该是相同的:让更多的人获得幸福。只是此时此刻我仍旧不知道如果没有宽容、良善及理性*,如何才能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获得幸福。须知,罗素先生说的好:只有参差多变才是幸福的本源。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夜城3·夜莺的叹息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夜城里任何形式的能量都有,不过想要在这里成为电力供货商的话,不但需要稳定的能量,还得要不受外界干扰才行。不管怎样,夜城中形形色色的霓虹灯光总是得要有电才能运作。身为一座大城市中的小城市,夜城拥有许多能量来源,包皮括某些不合法甚至不自然的能量,比方说活人血祭、囚禁神祇、折磨理智,甚至是吸收了能量力场的小型黑洞。还有一些十分浩瀚恐怖、诡异奇特的能量来源,以人类心智无法承受的方式运作。 [点击阅读]
夜城5·错过的旅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夜城老是给人一种时间不够的感觉。你可以在这里买到所有东西,但就是买不到时间。由于我有许多事情要办,又有许多敌人在身后追赶,所以只好急急忙忙地穿梭在夜城的街道之间。我很惊讶地发现来来往往的人潮都跟我保持一种比平常还要遥远的距离,看来若非我母亲的身分已经流传开来,就是大家都听说了当权者公开悬赏我的项上人头。为了避免卷入无妄之灾,于是众人纷纷及早走避。 [点击阅读]
夜城6·毒蛇的利齿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伦敦中心附近藏有一个可怕的秘密,有如毒蛇缠绕在其中:夜城。一个黑暗堕落的地方,一个大城市中的小城市,一个太阳从未照耀也永远不会照耀的所在。你可以在夜城中找到诸神、怪物,以及来自地底深处的灵体,如果他们没有先找上门来的话。欢愉与恐惧永远都在打折,不但价格低廉,也不会在橱柜中陈列太久。我是个在夜城出生的人,而打从三十几年前出生的那天开始,就不断有人想要置我于死地。我名叫约翰·泰勒,职业是私家侦探。 [点击阅读]
夜城7·地狱债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夜城,黑暗而又神秘的领域,位于伦敦市内。不论是诸神与怪物,还是人类与生灵,都会为了许多私密的理由来到这个病态的魔法境地,追求其他地方无法提供的梦想与梦魇。这里的一切都有标价,商品不会太过陈旧。想要召唤恶魔或是跟天使做爱?出卖自己的灵魂,或是别人的灵魂?想将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或是纯粹只是变得大不相同?夜城随时敞开双臂,面带微笑地等着满足你的需求。 [点击阅读]
夜行观览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观览车,意指“摩天轮”。兴建期间,附近高级公寓发生惊人命案这群斜坡上的住户,都衷心期待摩天轮落成后,明天会更加闪耀……01晚上七点四十分——事情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呢?远藤真弓眼前的少女名叫彩花,这名字是她取的。少女一面高声嘶喊,一面挥手把书桌上的东西不分青红皂白全扫落到地上。不对,手机、大头贴小册之类她喜欢的东西部避开了。 [点击阅读]
夜访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代序姜秋霞安妮·赖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她1941年出生在美国新奥尔良,1961年与诗人斯坦·赖斯结为伉俪,1964年获旧金山州立大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加州大学硕士学位。她在成名之前做过多种工作:女招待、厨师、引座员等等,经历十分丰富,为她的写作奠定了充实的基础。 [点击阅读]
大师与玛格丽特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暮春的莫斯科。这一天,太阳已经平西,却还热得出奇。此时,牧首①湖畔出现了两个男人。身材矮小的那个穿一身浅灰色夏季西装,膘肥体壮,光着秃头,手里郑重其事地托着顶相当昂贵的礼帽,脸刮得精光,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得出奇的角质黑框眼镜。另一个很年轻,宽肩膀,棕黄头发乱蓬蓬的,脑后歪戴一顶方格鸭舌帽,上身着方格布料翻领牛仔衫,下身是条皱巴巴的自西眼裤,脚上穿一双黑色平底鞋。 [点击阅读]
大西洋底来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0 人气:0
摘要:阴云密布,狂风怒号,滔天的大浪冲击着海岸。海草、杂鱼、各种水生物被涌上海滩,在狂风中飘滚、颤动。一道嶙峋的峭壁在海边耸起,俯视着无边无际的滔滔大洋。一条破木船搁浅在岸边,孤零零地忍受着风浪的抽打。船上写着几行日文。孤船的旁边,一条被海浪选到沙滩上的小鲨鱼,发出刺耳的哀叫。在任暴的风浪里,野生的海带漂忽不走,有些在海浪里起伏深沉,有些被刮到海滩上,任凭酷热的蒸腾。 [点击阅读]
大西洋案件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珍-玻波小姐坐在窗前瞧着前面,好久以来她已不再欣赏这片原是茂密的花园。但是什么也没去做。雷库克的藉口总头头是道,不是天气太干燥,就是太潮湿,或是泥土泡了水。雷库克自己栽花种菜的原则很简单,泡几杯浓浓的甜茶做为提神用,秋天来时扫落叶,夏天时种植他喜爱的鼠尾草和紫苑花。凭良心说,他喜爱他的主人,也迁就他们的喜好,对于蔬菜他知道得很清楚,什么是上好的香薄荷或是甘蓝菜绝不会弄错。 [点击阅读]
天涯过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请各位旅客系上安全带!”机上的乘客个个睡眼惺忪地在身旁摸索着,有人伸着懒腰,他们凭经验知道不可能已经抵达日内瓦。当机舱长威严的声音再度宣布:“请系上安全带!”时,细碎的瞌睡声漫成一片呻吟。那干涩的声音透过扩音机,分别以德、法、英文解释着: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机上乘客将有短时间会感到不适。史德福-纳宇爵士张口打了个大呵欠,伸着双手把身子挺得高高的,再轻轻扭动两下,才依依不舍地从好梦中醒来。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