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我的爸爸是吸血鬼 - 第十一章(7)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一章(7)
  她以自己的方式开始讲故事,然后插入一些不相关的指责(就是类似“你头发怎么那么长”这样的话)。听了一会儿,我没兴趣再听她说话了,于是我心不在焉地任凭她的话涌进我的耳朵,反正我以后会找时间整理出头绪的。
  当她说要留我过夜的时候,她的语气听起来很别扭,她显得很不情愿,我真想走了算了。可她是我小姨,她知道我母亲的事,即使她说得半清不楚,对我来说也是有价值的。思量了一番,我决定留下。
  晚餐有卷心菜叶衬底的鸡丁沙拉,另外还有一道饭后甜点——无籽绿葡萄。吃完饭,我来到备用卧室,顿时觉得自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很是失落。我喝了一大口补充饮,并对自己说,除了索菲小姨,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生蚝、罗杰?温特斯以及我母亲——如果她还活着的话。我取出记事本记录当时的心情。
  索菲最后一次见我母亲是在十三年之前,也就是我出生后不久。(她并没有这么说,但我躺在床上算了一下应该是那个时候。)
  我母亲在一天下午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
  “就像你那样,”索菲对我说。“估计大家都太忙了,忙得连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
  “你的电话号码是不是没登在电话黄页上呢?”我反问。
  “唔,”她拉长了声音,“我忘了这事了。要知道,当时我不得不把号码从黄页里删去,有个男人不停地来电话,他说拨错号码了,但从他的声音我能判断出此人是什么货色。形单影只的生活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接着她愤愤地诉说单身女子的悲惨,诉说自己穷得住不起的正规的社区,诉说她为什么必须买一把左轮手枪。
  索菲说,我母亲出现在门口的时候神情沮丧。“她看起来很糟糕,连行李都没带。她什么都不肯告诉我——她想要些钱,我哪来钱呐。”
  仅仅三分钟的时间,我听说了家产在两代人手中的流失,家里的惨境迫使索菲在当地的一家玫瑰苗圃当佣人。
  小姨的思维方式——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话语会传染人。不一会儿,我发现自己的脑子也开始了索菲式的思维,逻辑混乱,不成体统。因此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费了很大的劲才把事情梳理清楚。
  我母亲在这儿出现过,她显得很憔悴,她需要钱。她说她已经跟萨拉托加温泉市永别,去追求新的生活。她让索菲帮她保密,不要把她在这里出现的事告诉任何人。
  “唔,她刚走,我就接到了你父亲的电话,”索菲说,“他大约一个月前又给我打过电话,问她在不在我这儿。她丢下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离家出走,你能够想象吗?”
  对此我能说什么呢?不过不要紧,她又不停地说开了。
  “你的父亲是个怪人。你不觉得吗?他长得那么英俊,充满活力。他是众女孩爱慕的对象——我真不明白他为什么会选萨拉,她脾气那么大。拉斐尔——我们叫他拉弗——舞艺高超,充满活力。后来,他去了英格兰。他在那儿肯定遇到什么事了。他回来的时候,他身上的激情完全灭了。”她使劲地点点头。“英格兰,”她说,仿佛一切都应归咎于那个地方。
  第二天的早餐很简陋——变了味的饼干配上不新鲜的黄油。饭后,我感谢索菲的盛情款待,并告诉她我打算继续赶路。“我母亲没告诉你她要去哪儿吗?”
  “她只说要去南方。”索菲整了整钩针桌布,图形是不规则的,还有些高低不平,一看就知道是自己编的。“你父亲知道你在哪儿吗?”她仰起头审视我,眼神突然变得很犀利。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使与魔鬼
作者:丹·布朗
章节:86 人气:2
摘要:清晨五点,哈佛大学的宗教艺术史教授罗伯特.兰登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里的人自称是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首领,名叫马克西米利安.科勒,他是在互联网上找到兰登的电话号码的。科勒急欲向他了解一个名为“光照派”的神秘组织。他告诉兰登他们那里刚刚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他把死者的照片传真给兰登,照片把兰登惊得目瞪口呆。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的觉醒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悬崖上的谋杀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博比·琼斯把球放在球座上,击球前球杆简单地轻摆一下,然后慢慢收回球杆,接着以闪电般的速度向下一击。在五号铁头球棒的随便一击下,球会呼啸腾起,越过障碍,又直又准地落到球场的第十四穴处吗?不,远非如此,结果太糟了,球掠过地面,稳稳地陷入了障碍坑洼。没有热心的观众发出沮丧的哼哼声,惟一的目击者也显得一点不吃惊。 [点击阅读]
悲惨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米里哀先生是法国南部的地区狄涅的主教。他是个七十五岁的老人,原出身于贵族,法国大革命后破落了。他学问渊博,生活俭朴,好善乐施。他把每年从zheng府那里领得的一万五千法郎薪俸,都捐献给当地的慈善事业。被人们称为卞福汝(意为“欢迎”)主教。米里哀先生认为自己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是来保护世人心灵的”。 [点击阅读]
燕尾蝶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韦迪·卫斯特韦特之墓韦迪·卫斯特韦特是位出生于新泽西州的海军军官。他从越南战场上生还后,深深地为佛教的精神所折服,因此在退役后移居日本。虽然不能舍弃带血的牛排和打猎的爱好,但他尽可能对佛教教义加以部分独特的解释,努力使两者并存。当韦迪正在享受他最喜爱的打猎时,死神来临了。当看到爱犬得林伽已经把受伤的野鸭追得无路可逃时,他扣动扳机准备打死野鸭。 [点击阅读]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美索不达米亚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本书记载的是大约四年前发生的事。本人以为目前的情况已经发展到必须将实情公诸于世的阶段,曾经有一些最狂妄、最可笑的谣传,都说重要的证据已经让人扣留了。另外还有诸如此类很无聊的话。那些曲解的报道尤其在美国报纸上出现得更多。实际情况的记述最好不是出自考察团团员的手笔。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大家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假定他的记述是有偏见的。因此,我便建议爱咪-列瑟兰小姐担任这项任务。她显然是担任这工作的适当人选。 [点击阅读]
好兵帅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哈谢克生于布拉格一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病故,上中学时因参加反对奥匈帝国的示威游行,多次遭拘留和逮捕。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