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夜幕下的哈尔滨 - 9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塞上萧原本姓萧不姓塞,因为生长在长城以外的塞北,就把发表作品时候的笔名写为塞上萧,表面的意思就是在塞上有这么个姓萧的,实际含意当然比这还要深刻些。这名字乍听起来有些别嘴,可是作品发表多了,叫开了,反倒把真名真姓挤没了。有些著名作家不都是这样吗?有多少人能记得高尔基原名叫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呢。外国名字一长串不好记,中国名字只两三个字,总算好记吧。但不是也有人不知道鲁迅叫周树人,茅盾叫沉雁冰,老舍叫舒舍子吗?塞上萧是个年纪尚轻的作家,当然不能和这些名震寰宇的大师相比。成就不能比,事理却相通。不但生人不知他姓萧,连原先称他为小萧的熟人也改称他为老塞了。从小萧到老塞,经历了多少人世间的变迁哪!塞上萧的家是吉林市有名的大资本家。人们一听资本家这个词儿,很自然就联想到洋奴。买办,穿西服,坐流线型小汽车,甚至下馆子都得吃西洋大菜,生活完全是欧化的资产阶级——布尔乔亚了。资产阶级比起封建地主来当然是一洋一土。可是且慢,拿这把尺子去衡量上海的资本家还差不多,东北的资本家就大不相同了,尤其是塞上萧他家这资本家,竟“土”得和封建地主差不多。且看他家开的那些五花八门的买卖吧:油房、烧锅、当铺、绸缎庄……买卖开的可真不少,竟没有一个能和现代化联系起来。这些买卖的原始雏形大概在春秋战国那时候就可以找到。他家这买卖古老,人也古老。塞上萧从私塾到中学都得穿长袍马褂,戴红帽疙瘩的小帽头。就和那日酋玉旨雄一下火车时候的那副打扮一模一样。现代日本官僚穿上中国老式服装,使人觉得非驴非马;十几岁幼小儿童,穿上大人先生的衣服,更显得滑稽可笑。而且塞上萧又不是个老实孩子,顽皮劲一上来,竟忘了这身不能乱跑乱动的“礼服”。有时弄得衣服大襟扯开线,有时红帽疙瘩被同学揪下来了。他家本想把他打扮成个体面的少爷,他却经常弄成个瘪三样。家里老一辈的一研究,认为这都是少不更事,没有娶妻生子的缘故,于是,就在他十二岁那一年,给他定了亲。十六岁刚一过,塞上萧的父母就张罗着给他娶亲。娶亲的仪式完全是老式的,而娶来的这个媳妇和这仪式也完全一致,搭配得非常协调,就像从苏州园林那圆圆的月亮门里走出来一个古装女人一样。这位新娘不但梳着油光光的疙瘩髻,插着亮晶晶的碧玉簪,而且在鲜红的裙子下边还露出两只像锥子一样的尖尖小脚。这脚小得真真有三寸那么大。脚越小,流下的疼痛泪水越多。这姑娘为裹这双小脚已经流了一缸泪,而在以后那凄凉的日子里,流下的泪水一缸也装不尽呢。那时满清政府已被推翻,民国已告成立,裹小脚的女孩子已经逐渐少了,尤其在东北的吉林。吉林是满族人聚居的地方,满族女人是不缠足的。汉族人在满族这个健康风俗的影响下,缠足的本不多,有那缠上的也马马虎虎,像鲇鱼一样,刚有个尖头,是象征性的“小脚”。民国一成立,一些人又都放开了,变成“民装改造”。这样一来,剩下的小脚就很少了,尤其像塞上萧媳妇这样小而又小的小脚,全吉林也难找出一份。从这也可以看出,塞上萧家封建到什么程度,无怪乎连一处新兴的买卖都不开设呢。;塞上萧的婚姻完全是父母包皮办的。定亲时他还不大明白,结婚时也朦朦胧胧。他媳妇虽然脚小,脸盘可不小。宽敞的脸上,长对大眼睛、大鼻子、厚嘴唇、大耳朵。她十八岁,发育的已经比较成熟,所以整个人是比较胖大的。而比她小两岁的塞上萧却长得又瘦又小,十六岁的男孩子正是发育的时候。这一胖一瘦,一大一小的小夫妻显得那么不像夫妻。但是塞上萧的父母对这胖大的儿媳妇可很满意,他们认为这是副非常富态的福相。而且在这高大身材的衬托下,脚就显得更加小。这也正是塞上萧的父母觉得最漂亮之处。漂亮可是漂亮,却带来一个很大的缺陷,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头重脚轻。站在那里,总保持不住平衡,脚得不住地移动,就像踩着一副高跷一样。塞上萧结婚这一年,正念中学二年。他开蒙念书并不晚,但是头四年念的都是私塾,光念五经四书了,对算术、自然、地理、历史等一点没学。尤其算术,连阿拉伯数字都不认识。到五年头上,由于大势所趋,他父亲这顽固堡垒被时代潮流冲击得守不住那些经书了,才无可奈何地送他上了官学,按年头一排,他被送进了高小一年级。往课堂一坐,学国文他觉得太浅,学算术却像鸭子听雷,一窍不通。他父亲为他专门请了一位教算术的家庭教师,但是不行,人家都学小数点了,他才认1 、2 、3 、4 ……累死也撵不上啊!于是只好降级了,从高小一年,一直降到小学三年,这才算勉强跟上课程。所幸国文不用念了,有国文的底子,地理、历史也好办些,光攻算术一项,总还可以对付。但有一样不太妙,就是他的岁数比一般同学都大些,到他十六岁结婚的时候,他同班同学多数都还十三四岁。个别的有和他仿佛的,也有娶了媳妇的。那是早婚的年代,尤其是有钱人家。因为同学年纪小,所以结婚时候就一概没有邀请。同学们光知道他娶媳妇了,却没看见他媳妇什么样。像他那样的家庭,没有特殊情况,妇女是不上大街的。这样,他和他媳妇也就不冷不热,相安无事地生活下去。他还没大感觉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东北汉族有个习惯,每逢过春节的时候,新结婚的夫妇必须成双成对地出去拜新年,靠近的亲戚朋友家都需走一走,任落一屯不落一邻。像他家这样名家老户,简直就得可吉林城跑了。他家没有小汽车,论经济力量买架飞机都不成问题,但他父亲不买这些洋玩艺。他有一辆非常漂亮的大马车,黑色的油漆闪光瓦亮,黄铜的镶边耀眼生辉,车轴辘比一般马车能大出半米多。一头从赛马场买来的高头大马驾着这辆车,跑在吉林的石头马路上,咔咔响的马蹄子下边溅着火星子。人坐在软软的座垫上,随着有节奏的马蹄声一颤一颤的,比闷坐在小汽车里有气魄多了,无怪日本天皇一直保持着坐马车的老传统。塞上萧和他的新媳妇就是坐着这辆大马车出去拜新年的。开始小两口同坐在一辆车上在街里跑,还没觉得有什么别扭的地方,甚至还有点惬意的感觉,可是渐渐地他觉得不好看了。吉林过春节的时候还是冰天雪地的季节,大街小巷的路面上铺满着冰雪。这样的路面使塞上萧的媳妇走起来简直是战战兢兢,寸步难移。所以每上下车的时候他必须扶着她,有时还得扶进入家的大门,直到亲友出来接,他才能松开手。这两口子一紧靠在一起就构成了非常滑稽的对比,这幅难画难描的景象,谁看着都忍不住要笑。出于礼貌,大人能强忍住,但比他小些的,管他们夫妻叫哥哥嫂子的孩子,就不管这一套了。他们笑着、闹着、逗着,使他越来越感到难堪。而最难堪的一次是在一条窄胡同里发生的。有一家亲戚住在一条很窄的胡同里,马车赶不进去。这又是一家爱挑礼的亲戚。临从家出来的时候,塞上萧的妈妈嘱咐又嘱咐,让他们非去不可。塞上萧只好叫马车停在胡同口上,自己扶着媳妇进了胡同。还没走上几步,迎面过来一群学生,有十多个。塞上萧一看,糟了!都是自己同班同学。他们穿着节日的服装,笑着,闹着,嚷着走过来了。塞上萧想躲无处躲,想撒腿往回跑,媳妇还赘脚,急出一身汗。正在无计可施的时候,被同学们发现,轰的一下子围了过来,十多个同学,你说他笑,连逗带闹,把塞上萧臊得脸像被蜂子蜇了似的火辣辣难受。他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忙把搀扶媳妇的手缩回来。这下子可坏了,和他同样紧张的新媳妇本来已经站不稳,两只脚紧捣腾,他又一松手,便失去平衡,扑通一声摔倒在地上。名贵的银鼠皮大衣扣子绷掉了,紧裹在身上的红丝绒袍的下襟扯开了线。年龄大些的同学见闹得过分了,忙止住笑,想去搀扶,又不好意思;那些小同学竟拍手打掌地笑出了眼泪。新媳妇挣扎着自己往起站,一脚蹬滑,又跌下去。她急向塞上萧求助,刚想喊他,只见塞上萧一跺脚,扭头撒腿往回跑,跑得那样快,那样急,像着了魔一样。围在脖子上的长围脖跑掉了,火车头式的崭新水獭帽子也甩到胡同口一边。他不顾赴马车的在后边惊慌地呼喊,拼命地向前跑去……赶马车的不知出了什么事情,忙冲进胡同。这时新媳妇已被小同学扶起来,正惊呆地向胡同口那边望着。赶马车的把这位少奶奶扶上了车……从此以后,拜新年这套事就取消了,塞上萧再也不和他媳妇一同上街。他父母亲用尽一切办法,威逼、利诱,甚至打折了一根手杖,也无济于事。等到春节过后,塞上萧上了学,同学间的戏谑就不用提了。有一天上晚自习,塞上萧从外边进来,看见自己书桌上放着一本漂亮的大画册,坐下一看,紫面、烫金的宇,是弯弯曲曲的外国字。那时初中已经开始学英文,塞上萧学会了一点,所以认出这不是英国字。画册旁还放着一张白纸条,他俯身一看,纸条上写着:“此为俄国人在我国土地上修筑中东铁路之纪念画册。妙在首页,请君细观。”塞上萧急翻开画册厚厚的封皮,露出第一篇,上有大小不等四五幅照片,其中一幅,用红笔圈上了。画面上照的是什么?冷眼一看,竟辨认不清。说明也是俄国字,不认识。只见一个尖尖的东西,像用老树根削出来的绞锥一样悬在画面上。塞上萧仔细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只裸露着的女人缠足,在这幅画旁,还贴着一张小纸条,上面用蝇头小楷写着:请与尊夫人(萧家少奶奶)裙下之双钩相比,孰大孰小孰优孰劣?此物既可登俄罗斯帝国筑路大画册之首页,尊夫人之双钩亦可展览于世界之列强矣!望君莫失良机,速偕尊夫人西欧一游,君赖此物即可一举成名天下扬,归国后则会得到“金莲博士”之雅号,胜似在此坐冷板凳多矣!塞上萧一边看着一边觉得血往脸上涌,浑身气得直颤抖。他知道这画册是谁的。班里有一个比他还大的同学,父亲在铁路局做事,这画册是他的,字也是他的笔体。塞上萧猛一回头,看见后排座位上,有一张黄黑色的饼子脸,正得意地咧着大嘴对着他笑呢。塞上萧一把拽起大画册,大踏步向后排座奔去。他头发都要竖起来了,眼睛瞪得溜圆、锃亮,眼珠子红得像要往出喷火一样。他站在那张饼子脸前面,胸脯一起一伏的,张着嘴喘着粗气。当一个人真正愤怒的时候,就会发出一种吓人的威慑力量,哪怕像塞上萧这样弱小的人。他愤怒地逼视着面前这张饼子脸。饼子脸从黑黄色变成黑红色、黑紫色。嘴角的笑纹收回去又张开,就在这一收一张的时候变成痉挛似的哆嗦。塞上萧举起手中那厚厚的画册,猛向这张痉挛的饼子脸上砸去,血从饼子脸当中那大鼻子头里流下来……屋里多数同学显然都知道这件事,有的甚至还参与了这场恶作剧。本来想看一场笑话,哪知却发生了流血事件。同学们轰一下子站起来,跑过去,把饼子脸举起的拳头按住。把塞上萧拉开了。塞上萧拿起书包皮跑了出去。他一口气跑到松花江边,对着滔滔的江水眼泪一双一双地流下来。塞上萧终于离开了原来的学校,转到另一座中学去念书了。他变得沉默,甚至有些孤僻。在念到高中二年的时候,他坚决从家里搬出来,到学校去住宿,任凭父母怎样劝阻,甚至请出年高德勋的老乡绅前来晓以大义也不行。这时他已经近二十岁,个头长高了,虽然还很纤细,但终究是个大人,父亲的手杖也轻易不好再上身了,他从家里搬出来后,和他同宿舍的就有同学年的李汉超和初中二年的王一民。这两个新伙伴都喜欢读当代小说,在他们的影响下,他也读了起来。他读得比他们还贪婪,还杂,还广,连张恨水的言情小说他也读。不久,由郭沫若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在同学中流传开了。他一口气读完。他觉得自己的烦恼比起少年维特的烦恼不知要深重多少倍。维特的结局是自杀,自己又将如何呢?有一次——就在他看完《少年维特之烦恼》后不久,一位同班同学结婚,请他去参加婚礼。这位同学是自由恋爱,结婚仪式也完全是新式的。这在吉林城还像凤毛麟角一样罕见,因此便轰动了全城,能挂上一点边的都随份儿礼,赶来看热闹。你看,新郎新娘来了,他们不坐花轿,不拜天地,身穿礼服,有男女傧相相陪。从车上下来后一路上撒着纸花,奏着雅乐。新娘披着白色的轻纱,轻纱长长地拖在地上。四个像小天使一样的小女孩在后面拉着,五彩缤纷的纸花在新娘的头上飞,悠扬动听的音乐在新娘的头上飘,新娘的头半低半扬,新娘的脸半羞半笑,就是梅兰芳当时才演出的《天女散花》也没这样美。塞上萧完全被感动了,眼泪在他的眼圈里转动,在模糊的泪眼中他仿佛看见自己的媳妇穿着大红袄,头上蒙块布,被人从花轿上抱下来……自己戴着小帽头,和她跪在天地前,一叩首、二叩首地任人摆布着……他的眼泪真要夺眶而出了,但人家这是办喜事呀,怎么能……他一扭身,走出去了。真是“欢笑喜满堂,斯人独。瞧淬”。这一天午后,不会喝酒的塞上萧喝了过量的喜酒,他完全醉了。他泪流满面地喊着:“人生啊!我的人生为什么这样!”他反复地重复着这句话。同学们把他扶上马车,他在马车上不肯坐下,站在车踏板上,面对着马路旁熙熙攘攘的人群,张开手臂,大声地,悲愤地呐喊着:“人生啊!我的人生为什么这样!”一群小孩跟在马车后面跑,过往行人都惊讶地看着他,以为这个年轻人疯了!塞上萧当然没有疯,不过他更内向了,更沉默寡言了。他还在看文艺书籍。在念高中三年的时候,他在无意中读到了一篇介绍歌德和他写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文章。他发现歌德写这小说的时候只有二十五岁,比自己也大不了多少。书中的维特几乎就是写他自己,是他自己对封建社会的呐喊。这些情况的发现使他忽然萌发一个大胆的想法:年轻的歌德能把自己的“烦恼”写成小说,我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经历也写成一本书呢?这个念头一经出现,万千思绪便一齐兜上心头,人物在眼前闪动,情节在脑海中翻腾,闹得他吃不饱睡不好。于是他便毅然地拿起笔来,悄悄地写上小说了。他怕被同学们发现,多半是半夜爬起来写。一个人跑到教室里,有时一写就写到天亮,激动得手颤抖,眼泪流在纸上。他写呀写呀,把几年来咽到肚子里的眼泪又倾洒在纸上,把多少年对谁都不能说的话又用笔说出来。“悲愤出诗人”,他的小说文字虽然不讲究,技巧虽然不熟练,但是这是一个人发自肺腑的声音哪!他的小说初稿写完了,十五万多字。书名为《人生啊!》。小说不算太长,但他却累出了肋膜炎,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他的父母吓坏了,把他送进了最好的医院,包皮了一间最好的病房,让他一个人住着。他反倒因病得到了最好的写作环境,又悄悄地修改了一遍。当李汉超和王一民来看望他的时候,他把小说稿偷偷地交给他们,请他们做第一个读者。李汉超和王一民半夜坐在教室里,一看看到大天亮,两个人都被感动了。他们没有告诉病中的塞上萧,一人分一半,给他抄得清清楚楚地送了回去,塞上萧面对着那一丝不苟的蝇头小楷,感到无比的温暖。自从他来到这个人世上,生活在人和人中间,给他温暖的人太少了。他的父母有的是金钱,缺的却是感情。人家说把“钱”字拆开,一边是“金”宇,一边是两个“戈”字。戈者兵器也,手执兵器就要杀人,杀人是残忍的,是无情的。有一个“戈”就够呛了,而钱字一沾金字边,竟出来两个戈,可见钱与情对立到什么程度了。要钱就不要情,甚至出卖情,绞杀情。钱字下面干出了多少男盗女娼,杀人放火的勾当,古往今来有多少战争不是由此引起的!钱使塞上萧的父母变得无情。营利场上使他们无情,对待子女也使他们无情。塞上萧在家里得不到的温暖,在学校里也很少得到。现在两个亲爱的同学把温暖送到病房中,使他高兴地感到人生也并不都是冷冰冰的,也是有温暖,有快乐的。塞上萧向李汉超和王一民征求对小说的意见。他们两人在称赞了一番以后,都不同意塞上萧那个悲惨的故事结尾。那结尾竟把一个被大家庭旧礼教、旧婚姻制度压榨和逼迫得走投无路的青年,处理成上吊自杀了。李汉超和王一民认为这个青年应该从这个家庭里走出去,找自己的路。哪怕就像易卜生写《娜拉》那样,也比这凄惨的结局好哇。塞上萧听完后只是痛苦地摇着头说:“走不出去,走不出去!你们不理解,墙壁太厚了,走不出去!”书写出来了,怎么办呢?写书不是为给自己看哪,总要拿出去发表,装印成册。他甚至连怎么投稿都不明白,自己夹着厚厚的一摞稿纸,往书店里跑。当时吉林市的书店都不大,出书能力很差,再加上作者是个黄嘴丫子还没褪的小青年,都怕招来一项赔本的生意,所以看都不看就给推出去了。吃了几次闭门羹以后,他忽然想起他有一个叔伯叔叔,叫萧文彬,现在哈尔滨《北方日报》当主笔。从前在吉林做事的时候很喜欢他,经常领他上街,听书,看戏。后来因为这位叔叔总和父亲闹别扭,就越来越疏远了。据说他给父亲出过好多主意,甚至让父亲出洋考察,回来兴办实业。这些主意不但都被父亲顶回去,还说他“云山雾罩,玄而又玄,萧家出了这么一个光会叫的百灵鸟,还不如有一只会下蛋的老母鸡好”。这话不知怎么传到叔叔耳朵里去了,他气得说了句“真是个老木乃伊,实乃不可教也”!从此就再也不来了。话再传回来,父亲竟弄不明白这“木乃伊”是什么玩艺,请问了两位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都摇着头说:“不知这典故出在何处。”越不知道越感觉是回事,越要弄个明白。后来在医院里请问了一位医科大学毕业的大夫,才知道“木乃伊”竟然是那没有腐烂的僵尸。父亲一听勃然大怒,这还了得,竟敢以小犯上,辱骂德高望重的兄长!你既然如此无理地称兄长为“没有腐烂的僵尸”,这回我就要来个“诈尸”给你看看。这位老资本家坐上大马车,想找上门去大兴问罪之师,谁知竟然扑了个空,人家已经不辞而别,到哈尔滨报馆做事去了……现在已经相隔多年,不通音讯。但塞上萧却总想着这位叔叔,有时就跑图书馆去翻翻哈尔滨《北方日报》,发现有他叔叔的文章就读一读,越读越觉得他叔叔是正确的。几次想给他叔叔写封信,尤其在婚后悲痛的时候,但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谈起,就没有动笔。这回他想起了叔叔,决定给他寄去。他写了一封充满热烈感情的长信,真实地叙述了自己的写作动机,叙述了婚后的不幸,他说这小说是写他自己的。小说原稿和信寄走不久,就接到他叔叔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说小说使他很感动,只是文字差一些,他准备帮他润色一番,然后在《北方日报》上连载,连载完了再出书,这一切都由他负责了。同时他建议不用本名发表,因为他越看越感觉书里那个封建家长——旧势力的代表太像他的哥哥,作者的父亲了。用本名发表不但会气死他父亲,而且也为本族那些老辈所不容,弄不好就会惹起一场轩然大波。书中旧势力的代表那么像塞上萧的父亲,这是他始料所不及的。他完全是凭着久已积压在心里的爱和恨写出来的,自己几乎从来没有分析过。现在经叔叔一说,他自己也出了一身冷汗。于是就决定用塞上萧的笔名发表。他给叔叔写了信,希望他叔叔在修改的时候,把凡是明显触犯父亲的地方都去掉。他叔叔照他的意见做了,删去很多。这叔侄二人不可能是个彻底的叛逆者。小说《人生啊!》在《北方日报》上连载了,他让叔叔把报纸都给他寄到王一民家中,稿费存在叔叔那里。这样,在吉林就只有三个人知道这小说是谁写的。;塞上萧的父亲还不知道他已经进了他儿子的小说呢。小说每天只能连载四五百字。到塞上萧高中毕业的时候,小说还没载完。这时他那六十三岁的父亲得了重病,中风不语,倒在床上。塞上萧眼看着同班同学各奔前程,自己却不能动地方。李汉超考进了北京大学文学系,这对他是个很大的刺激。他早已感到自己那小说文字表现能力太差,需要提高,但就是走不了。两个月以后,那位六十三岁的老资本家僵卧在棺木里了。但他成不了木乃伊,他这副皮囊不如他的用想坚硬,他的思想是至死也冥顽不化的。塞上萧父亲死后,那些买卖都由他两个亲叔叔分别掌管起来。他不但与叔叔无争,还怀着一种感激的心情向他两位叔叔致意:只要能供养他的母亲和他自己念大学就于愿足矣。他两个叔叔满口应承:一表示要奉养老嫂以终天年;二表示要把侄媳当成儿媳一样看待;三表示对他念书完全赞成,漫说上北平念大学,就是出国留洋他们也同意,花多少钱都不成问题。这样,塞上萧就上了北平。北京大学早已开学,进不去了。和李汉超一商量,他进了私立的朝阳大学,学费高,对他当然不成问题,能学习就行呗。从此,塞上萧开始了新的生活。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 [点击阅读]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韩寒《青春》
作者:韩寒
章节:45 人气:2
摘要:《青春》里收编了我最近的一些文章。这本书最早在台湾地区出版,大陆版本自然多有不同。这个书名源于早先时候富士康员工不断跳楼,我写了一篇文章,叫《青春》。这是一个太大的名词,其实不太恰当,就好比你不能弄一些街拍照片就出版一本摄影集叫《中国》。和很多人逝去的青春不一样,这篇文章得以幸存。文章里提到的一个朋友,是我的邻居,出现在很多的场合,包皮括《独唱团》里的《所有人问所有人》。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红楼梦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云雾弥漫,宝玉迷失在云雾中。他茫然四顾,又顺着朱栏白石,绿树清溪,悠悠荡荡地,朝前方走去。花径尽头,十数棵参天的大树,掩映着一座青瓦红墙,雕梁画栋的高楼。黯青底色的匾额上,写着“太虚幻境”四个泥金大字,两边还挂着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镂刻着精致的花鸟图案的木门虚掩着,宝玉轻轻推开了门。门轴发出涩滞的声响,如一两声沉闷的叹息,一座幽森阴敞的大厅,古画轴一般,徐徐在他眼前展开。 [点击阅读]
莫言《丰乳肥臀》
作者:莫言
章节:71 人气:2
摘要:母亲上官鲁氏。乳名璇儿。自幼丧母,随姑父于大巴掌和姑姑长大,嫁给铁匠儿子上官寿喜。晚年信仰甚督教,寿九五而终。大姐上官来弟。母亲与姑父于大巴掌所生。先嫁沙月亮,生女沙枣花。解放后迫嫁给残疾军人孙不言。后来爱上了从日本归来的鸟儿韩,生子鹦鹉韩,在搏斗中打死孙不言,被处决。二姐上官招弟。生父亦为于大巴掌;嫁给抗日别动大队的司令司马库,生女司马凤、司马凰。 [点击阅读]
血色浪漫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钟跃民的记忆深处,1968年的那个冬天发生的事情显得格外清晰,那年冬天他差点儿卷入一场杀人案中,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1968年是个闹哄哄的年头,钟跃民记忆中的背景是红色的,当时北京的大街小巷都用红油漆覆盖起来,上面写满了毛主席语录,映入眼帘的是红旗、红色的语录本、红袖章……总之,红色成了当时的主色调,连每个人的内心里都充满了红色的希望。 [点击阅读]
铁梨花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关于《铁梨花》《铁梨花》是严歌苓改编自她的父亲——同样是著名作家的萧马老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在军阀混战动荡岁月里,一个出生在晋陕交界盗墓贼家的女儿铁梨花,从一个普通人家女儿、到军阀家的姨太太、再到誓死离家出走甘当单身妈妈的心路历程,演绎了一部爱恨情仇交织的女性传奇史诗。 [点击阅读]
我的播音系女友
作者:佚名
章节:262 人气:2
摘要:北京,中国伟大的首都,一个沙尘暴经常光顾的国际化大都市。我所在的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一所出产过著名节目主持人,也出产过普通观众与社会失业者的传媒类著名学府,就座落在这个大都市的东郊古运河畔。认识播音主持系的那个女生,一切都要从五月的那个下午说起。播音主持系的女生长得都跟祖国的花儿似的,一个比一个艳,一个比一个嫩,不过我们宿舍几个人都知道,她们都有一张刀子般的嘴,好像是带刺的玫瑰,一般人都不敢惹。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