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遇见未知的自己 - 遇见未知的自己全文——后记 给讀者的一封信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后记
  给读者的一封信
  25岁那一年,我在台视播完午间新闻之后,顶着一脸的浓妆,开着豪华Volvo进口轿车,准备回到位于台北市仁爱路名人巷的豪宅中,与我那个名人夫婿共进午餐。在车上等红绿灯的时候,我不经意地看到了后视镜中的自己,吓了一跳!
  那是一张年轻姣好的面容,秀丽的五官,在浓妆下衬托得更加出色,可是却愁容满面,我是那么地不快乐!
  当时我就很纳闷,我是台视主播,台大毕业的高材生,年轻貌美,开着名牌轿车,住在豪宅裡面,又有个名人丈夫。任何人,只要有其中一项,就应该很高兴了吧?为什么我会如此地不开心呢?
  当时的我,非常无明,自知力很差,智慧未启。想了半天,结论就是:我的老公不好,如果找到个新好男人,生个一男一女,我一定就会快乐起来。
  10年之后,场景一变,我住在北京郊区的别墅中,有三个帮佣,一个专职的司机,一个新好男人,和一男一女的两个可爱的孩子。我又不快乐了。觉得人生实在没什么意思,对生活感觉到意兴阑珊。当时我在做培训顾问,提供销售、市场、团队精神、沟通技巧等培训课程给在中国的各大公司,收入相当不错。我觉得自己不快乐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为一个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大公司工作,自己的一个小公司舞台有限,不称头、不够排场。
  后来老公转到新加坡为另外一家公司工作,我们也随之举家迁往新加坡,而我在一个很偶然(后来才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偶然”这件事)的机会,进入了一家国际知名的大公司。以一个完全新手的身分,我在短短一年内,薪水就涨了一倍,并且晋升为那家公司亚太地区一个重要软件部的行销经理。这个辉煌的工作最后以我的忧郁症收场。我看到了天上一个促狭的笑容:你还要什么?你要的我都给你了,你还要什么?

  2002年底,我在新加坡辞去了工作,全家搬回了北京。
  从那个时候起,我决定全力追求内在心灵的世界,到现在已有四年多的时间了。我参加了中国、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以及美国各地的各种心灵成长的课程,读了一百多本中英文的心灵丛书,每日静坐冥想,勤练瑜伽。这段向内探寻的旅程,帮助我回顾既往,看到自己如何在先天、后天的种种条件下,随着命运的牵引,个人业力的箝制,以及如何被自己潜意识裡面隐藏着的自动化反应模式所制约,而开展出来一个精彩、丰富、神奇又坎坷的前半生。而在这其中,我却一直都是一个不快乐的人。
  到现在,我终于深切的体会到,”你创造自己的实相”这个已经被新时代人喊叫到俗烂的口号的真义。我们是必须要为进入我们生命中的人、事、物负起全部的责任,但是,知道了又怎么样呢?头脑上的知道,并不能化解我们被业力牵引而在红尘人海中浮浮沉沉的命运,也不能免除我们作为凡夫俗子而需为生活奔波、为俗事烦恼的痛苦。我们怎么样才能摆脱命运的捉弄,个性的制约,还有如影随形、顽固不化的”潜意识自动化反应模式”呢?我们怎么样可以打造一个自己真心向往、内外皆富的生活,而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呢?

  经过了多年努力地搜索、研究之后,我不敢说已经跳出自己的人生模式了,但是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已经有了更深的了解。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已经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快乐,也接受人生的不完美,而甘心情愿地学习”臣服”的功课。有了这么多的人生体会之后,我真心希望帮助所有和我以前一样在辛苦地摸索、探寻的人,找到一条追求美好生活的快捷方式,并且能够看清在复杂人际关系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从而追求精神上的独立、情感的自由,以达到最终的幸福快乐。而这条快捷方式,就是从当下开始。
  本书中已经在身、心、灵的层面,给了读者很多具体可行的建议。但是我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因此,也不可能因为看了一本书就破除了一个行之有年的模式。
  我建议读者,在身体和心理层面,先从你能够切实做到的一个好的小习惯开始。身体层面的,比如说饮食或者是运动;心理层面的,就是每天检视今天谁或是什么事情让我有负面情绪的产生,然后向内探索原因。或者也可以让自己在面对每天生活的人事物时,学习”臣服”的功课。

  每个好的习惯一定要有意识地持续至少21天,才可能转化为潜意识中的习惯(自动化了!),希望读者朋友们共勉之。
  此外,以我个人的经验,书中的破解之道:
  1身体--连结
  2情绪--臣服
  3思想--检视
  4身分认同--觉察
  都是非常具体可行的,而且书中也有很多实用的建议。但是,我们常常还是会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当中。
  今年三月份,我去印度合一大学上了21天的灵性课程之后,我发现了一个最好用的秘密武器:祷告。祈祷并不是宗教性的,你并不需要有任何的宗教信仰、或是针对特定的神祇祈祷。祈祷是一种发愿,是一种宣告,我们都听过”当你真心想要一件东西的时候,全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这样的说法。
  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的一个人生模式,而无力去消除它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祈祷。祈祷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臣服,也是一种与真我的连结和觉察,总而言之,书中所说的种种可行之道,都可以用祈祷,尤其是感恩的祈祷来囊括!
  所以,也许有一天,我会专门就”祈祷”这个主题写一本书呢!
  祝福你们,亲爱的读者朋友。
  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踽踽独行的时候,别忘了你始终有我的陪伴和祝福。
  在爱和光中~
  德芬
或许您还会喜欢:
苏肉难寻
作者:佚名
章节:170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来,介绍一下,我叫苏栩,大家都喊我苏苏,孤儿一个,一个很冷很冷专业的稍微大龄的女硕士生,近来有点花痴倾向。不能怨我,孤儿院的老院长成天在电话中苦口婆心的教导我说:“苏苏啊,你年纪也不小了,老爹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都会背锄禾日当午了,你要抓紧时间,在学校里找一个男朋友,将来一起在北京工作……”老爹的训话都是从我背锄禾日当午开始, [点击阅读]
这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或许我应该先解释一下,我究竟有什么资格写这本书。我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学家,不过我认为我比他们更有资格。我的吸烟史长达33年,到了后期,我每天多则抽100支烟,少则六七十支。我曾十几次尝试过戒烟,有一次甚至强忍了六个月没有犯禁。但是我并没有摆脱烟瘾,仍然会在旁边有人吸烟时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想尽量多吸入一点烟气。乘火车的时候,我总是购买吸烟车厢的车票。 [点击阅读]
世界如此险恶 你要内心强大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自序从今天起,做强大自我的主人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就困惑于人类心理的这些现象:为什么一个有权或有钱的人,要去羞辱一个弱者?为什么一个人?仅因为没钱,就被众人贬损,活得屈辱不堪?为什么一个人因为在心理上对一些事情无法承受,就发疯甚至自杀?如今,人类早已走出了英国政治哲学家霍布斯笔下的原始丛林,在这个原始丛林里,人对人是狼。 [点击阅读]
他来了请闭眼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1.怪男人鸦青色的天空掩映着远山,薄薄的雪堆积在林间小径上。空气微寒而清爽,人若行走其中,很快会感觉到身体仿佛被松枝和雪的气息填满,冰冷又惬意。简瑶在大路旁下了公交车,又拐上石板小径走了十多分钟,终于看到前方山坡上,一幢灰绿屋顶的欧式小别墅。自简瑶有记忆起,这幢别墅就矗立在城郊的山腰上。二十多年过去了,即使拿今天的审美眼光来看,这幢错落有致的建筑一点也不过时。 [点击阅读]
把妹达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第1节谜男MeetMyStery屋子里一片狼藉。门板裂了开来,铰链也脱落了;墙上散布着串头、电话、花盆撞击的凹痕;贺柏为了逃命,躲到饭店去了;而谜男则哭着瘫倒在客厅地毯上。他已经整整哭了两天了,这不是那种正常的哭泣。正常的眼泪是可以理解的.但谜男已经超出常理,他失控丁。一星期以来,他游栘在极端愤怒与暴力,和一阵一阵间歇性,发泄式的呜咽之间。现在他威胁着要自杀。 [点击阅读]
遇见未知的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自序活出你想要的人生有个男子一天下班的时候,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仅有的路灯下找东西。她非常慌张、着急地在找,让这个男子不禁停下脚步,想助她一臂之力。“请问你在找什么?”男子问。“我的车钥匙,没有它我就回不了家了!”女子焦虑地说。 [点击阅读]
24重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中文版序言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 [点击阅读]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
原来你非不快乐
作者:佚名
章节:83 人气:2
摘要:致内地读者得怀着感恩的心情,在因缘际会下,我第一本在内地发行的书,是关于快乐/不快乐的课题,跟内地朋友分享自己这几年的体会。当前大势。不失为反思“拥有与失去”的黄金机会,能借此想到拥有的代价、失去的回报,内心得以从外在环境与际遇中释放,堪称千金不换。过去写下不少勾引别人眼泪的歌词,有时会反省自己是不是美化了伤感,有时又觉得让人落泪,可得到发泄,但愿也不算是作孽、遗害人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