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致加西亚的一封信 -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罗文的故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最近同事介绍看了一本老书《把信送给加西亚》,在这个“送信”的传奇故事中,那位名叫罗文的英雄接到麦金莱总统的任务——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他没有任何推诿,而是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的事迹100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以主动性*完成职责,无数的公司、机关、系统都曾人手一册,以期塑造自己团队的灵魂。“送信”早已成为一种象征,成为人们忠于职守、履行承诺、敬业、忠诚、主动和荣誉的象征。我看了这个故事,我就想,公司有多少能够把“信送到加西亚”的干部与员工?我希望,我们每一位同事都能认真去读一读这本书。如果你能被这个故事所感动,而且不时地以“罗文”来勉励自己,我相信,这样的同事一定能做出出色*的业绩;如果看了这个故事,心中一丝涟漪都没有,这样的员工已经麻木,没有了激*情,更不可能有敬业精神,这样的员工的存在对企业来讲是一种灾难。
  企业把员工分为“人财,人才,人在,人灾”,如何来判断一个员工是人才还是人灾,我觉得书中的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作了一个很好的评判标准;世界会给你以厚报,既有金钱也有荣誉,只要你具备这样一种品质,那就是主动,什么是主动?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这样的人是人财,是能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人。次之,就是别人告诉了你一次,你就能去做。就如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罗文。这些能够送信的人会得到很高的荣誉,但不一定总能得到相应的报偿,这样的员工是人才。再次之,就是别人告诉了他们两次三次,甚至只有在形势所迫时他们才能把事情做完,他们得到的只是冷漠而不是荣誉,报偿更是微不足道拉。这种人只是人在。最等而下之的就是,即使有人追着他,告诉他怎么去做,并且盯着他做,他也不会把事情做完。这种人总是失业,遭到别人蔑视也是咎由自取。
  这是一个张扬人性*的时代。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个性*解放、自我实现与主动性*、敬业、忠诚决不是对力的,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他们以玩世不恭的姿态对待职责,对公司报以嘲讽,频繁跳槽,久之,可能就会堕落为老板稍加疏忽就偷懒懈怠的人。他们推诿塞责、固步自封、吊儿郎当,等待他们的则是空耗了年华。我想,无论是跳槽到哪家公司,结果都一样——一事无成。
  这样的人,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在别人的企业中出卖劳动力,他们蔑视敬业精神,嘲讽忠诚,视之为老板盘剥、愚弄下属的伎俩,对能偷懒沾沾自喜,消极懒惰,自毁前程。他们最大的愚蠢就是不懂人类社会的最基本法则——互惠的交换:投入才有回报;忠诚才有信任;主动才有创新。
  目前,公司很多同事总是抱怨自己的待遇太低,可是我们有没有反思自己,我们为企业做了多少?我们习惯性*思维是给多少钱做多少事,甚至给了钱也不愿做事,为自己每天偷懒而窃喜,这样你赚的钱会越来越少,不仅今天赚不到钱,明天一样也赚不到钱,最终一事无成。“做多少事,给多少钱”,这是一个求贤若渴的年代。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必须在社会组织中奠基事业生涯,只要你还是公司的一员,就应当抛开任何借口,投入自己的忠诚和责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你把身心彻底融入公司,尽职尽责,处处为公司着想,对投资人承担风险的勇气报以钦佩,理解企业的压力,那么,任何一个老板都会视你为公司的支柱。忠诚带来信任,你将被委以重任,获得梦寐以求的广阔舞台。
  今天努力了,明天就一定会有汇报,当你对工作、对今天忠于职守、履行承诺、敬业忠诚,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薪水,更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你的经验,你的荣誉,甚至是收获你的未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玩偶世家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本剧作者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点击阅读]
环游黑海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范-密泰恩和他的仆人布吕诺在散步、观望和聊天,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君士坦丁堡的托普哈内广场一向因人群的来往和喧哗而热闹啡凡,但在8月16日那一天的晚上6点钟,却静悄悄地毫无生气,几乎是一片荒凉。从通向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港口高处看下去,仍能发现它迷人的景色,但里面却没有什么人。勉强有一些外国人匆匆而过,走上狭窄、肮脏、泥泞、有黄狗挡道的通向佩拉郊区的小街。 [点击阅读]
生活在别处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吕新雨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点击阅读]
田园交响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 [点击阅读]
男人这东西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对于性,少男们由于难以抑制自己而感到不安;与此同时,他们又抱有尝试性爱的愿望。因此,他们的实情是:置身于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情感的夹缝中苦苦思索,闷闷不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成长为响当当的人是极其不易的。在此,我们所说的“响当当的人”指的是无论在肉体还是在精神方面都健康且成熟的男人和女人。在成人之前,人,无一例外要逾越形形色色的障碍、壁垒。 [点击阅读]
白发鬼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诡怪的开场白此刻,在我面前,这所监狱里的心地善良的囚犯教诲师,正笑容可掬地等待着我开始讲述我的冗长的故事;在我旁边,教诲师委托的熟练的速记员已削好铅笔,正期待我开口。我要从现在起,按照善良的教诲师的劝告,一天讲一点,连日讲述我的不可思议的经历。教诲师说他想让人把我的口述速记下来,以后编成一部书出版。我也希望能那样。因为我的经历怪诞离奇,简直是世人做梦都想不到的。 [点击阅读]
相约星期二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余秋雨一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 [点击阅读]
砂之器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剧本作者:松本清张改编:桥本忍、山田洋次翻译:叶渭渠人物表今西荣太郎新闻记者松崎吉村弘俱乐部女招待和贺英良三森警察局局长本浦秀夫三木的旧同事本浦千代吉桐原小十郎高水理惠子检验处技师田所佐知子伊势扇屋老板田所重喜伊势扇屋女佣三木谦一光座经理三木彰吉山下妙侦察处长世田谷的外科医生侦察科长世田谷的巡警西浦田警察局便衣冷饮店老板警察若叶庄女管理员岩城警察局局长警察朝日屋老板农妇酒吧女招待其他 [点击阅读]
神秘火焰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爸爸,我累了。”穿着红裤子,绿罩衫的小女孩烦躁地说,“我们还不能停下来吗?”“还不能,亲爱的。”说话的是一个高大、宽肩的男人。他穿着一件破旧。磨损了的灯芯绒夹克衫和一条普通的棕色斜纹裤,他拉着小女孩的手,飞快地走在纽约第三大街上。回头望去,那辆绿色轿车仍在跟着他们,紧靠人行道慢慢地向前爬行。“求求你,爸爸。求求你了。”他低头看看小女孩。她的脸色苍白,眼睛下面出现了黑晕。 [点击阅读]
神秘的奎恩先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新年前夜。罗伊斯顿招待会上的大人们都聚集在大厅里。萨特思韦特先生很高兴,年轻人都去睡觉了。他不喜欢成群结队的年轻人。他认为他们乏味,不成熟,直白。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变得越来越喜欢微妙的东西。萨特思韦特先生六十二岁了——是个稍有点驼背的干瘪老头。一张奇怪的孩子似的脸,总是一副盯着人的样子。他对别人的生活有着过分强烈的兴趣。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