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中国现代散文 - 曹聚仁《谈魏晋间文人生活》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乱起)到东汉晋恭帝元熙元年(晋亡),这二百年间,死个把人,本来不算得什么一回事的。汉桓帝时,已经“京师廨舍死者相枕,郡县阡陌,处处有之。”到了东晋初年,“中原萧条,千里无烟;饥寒流陨,相继沟壑。”鄢陵旧五六万户,今裁有数百。”这是怎样一个大修罗场!但史家好像不十分关心这些人的死活,只有几个女人的死,倒大书特书给后人以很深刻的印象。文人给当局开刀,自黄祖杀祢正平始,曹操跟着他把那个多嘴的孔融杀掉了,曹丕又杀了许多文人,要不是看同胞手足之情,连曹植也几乎不能免。(其实同胞手足,曹丕也不十分管:任城王就给曹丕弄死的。)三国末年,那几个大名士,司马懿杀了两个─—夏侯玄和何宴,司马昭也杀了—个─—嵇康,他们的罪状大致是相同的,不孝。可是臧荣绪在《晋书·阮籍传》上说:“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事,遂酣饮为常。……锺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这倒是真话,我门都知道曹操、曹丕、司马懿、司马昭,他们自己也并不是忠臣孝子;以“不孝”杀那些名士,不过是个托词。
  有人问:曹操、司马懿,为什么一定要把文人来开刀呢?我们先找几件外国的故事来谈谈:希腊那么一个标榜自由的民族,为什么容不得苏格拉底那个大哲人多活几年呢?苏格拉底死的时候,已经71岁,迟早就要死的了;希腊人就有那么急性非赶紧解决这个人不可。苏格拉底原没有什么大罪过,只是逢人诘问,引起青年们对于现状的怀疑,使希腊人不再醉生梦死下去;所以控诉他的那三个人,梅利多斯(Meletus)等,说他“否认国家所承认的神们,另外倡道新神,使雅典青年腐败。”这是一件事。还有一件事,法国大革命时候的人物,我们中国人最熟知的有一位罗兰夫人;她临死时候,对着自由神的石像说:“自由呀!自由呀!世人不知借你的美名,犯了多少罪恶!”她的丈夫听到她被杀的消息,也当天自杀了;身边留一小纸条,说:“但愿通国厌弃这种残杀无辜的罪恶,回过头来,发现真正人道罢!”他们夫妇俩都有欢喜教训别人的脾气,至死不悟!魏晋间文人,大概也害了这种多嘴的毛病的,什么事都要说出一番长长短短的道理,甚至有对黄巾去诵《孝经》的;“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谁耐烦听你的噜苏呢?我们读嵇康写给山巨源的信,就觉得可笑:什么“七不堪”,什么“二不可”,无非惹人头痛,因而送上断头台。这种毛病,连所谓田园诗人陶渊明都不能免,(诸如《杂诗》、《拟古》、《读山海经》诸篇,字里行间,都有愤激不平之气存在着。)更无论其他文人了。文人不得善终,在某种情形下,也可说是命定的!
  他们躲避这现实的方法,我们看来颇有点幽默。在他们之间,时兴三部古书,《老子》、《庄子》和《周易》,《老子》、《庄子》都是教人回到浑噩无是非无差别的境界去的,“未尝先人,而尝随人;人皆取实,已独取虚;人皆求福,己独曲全。”如不知人心如镜,一到虚静界,什么隐秘,更看得清清楚楚;反不如在势利场中鬼混,真能昏天黑地,不见天日。这样,他们想在老庄哲学中找到安身立命的隐蔽处,如果,更把是非看得分明,更不能安身立命。他们第二种躲避现实的方法是“饮酒”,司马昭要替司马师求婚于阮籍,阮籍一醉 60 日,使来使无从开口。以酒醉来躲避,只有这一次是有实效的。后来司马炎让九锡,公卿大夫要一力劝进;那篇劝进文,奉命非要阮籍动笔不可。阮籍也想借酒醉来躲避,毕竟不可能;只得就案写成,让来使抄了去。大概嵇康也不大赞成阮籍的办法,所以说:“阮嗣宗,唯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因为如嵇康那样性格的人,喝醉了酒,方会静默下去;阮嗣宗本是“与物无伤”的,酒后反常,会惹些是非也未可知呢!第三种躲避现实的方法,是入山修道,学做神仙。可是修道愈有功夫,说起话来愈是刻毒。那位隐在苏门山的孙登,老实不客气,就说嵇康“才多识寡,不得善终”;好在嵇康并不是得君行道的人,否则孙登自己也就要不得善终的了。魏晋文人种种自己麻醉自己躲避的方法,都不见实效,只能如驼鸟一样,把头钻在树林里,当作自己已经躲起来了,让猎人捉了去拿去宰割。
  东晋以后,佛家的思想传播过来了,释迦的教义代替了老庄的教义。第一等聪明人,大都出家做和尚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有大法事可做,不必和现实混在一起,才是真正的躲避起来。并且在另外一个世界,对于人间世的种种一切,都有从头来过的公平正直的总算帐,那一切愤愤不平之气,自然而然地沉寂下去。所以要躲避现实,单靠自己麻醉是难得见效的,最要紧的要如佛家一样能有另一乾坤可去,不过天堂、灵魂、来世等等,在现在,已经给科学打得粉碎了;我们要构成另一世界,却不十分容易呢?
或许您还会喜欢:
深宅活寡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7
摘要:许开祯的长篇小说《深宅活寡》讲述了在大西北荒原上一个叫菜子沟下河院中发生的家族兴衰的故事。菜子沟下河院是片具有百年历史的老院。现时的东家庄地的父亲庄仁礼为了独占财产,假土匪麻五之手“挑”了二弟、三弟,从此这个大院里奇事怪事屡见不鲜,血光之灾不断。小说的故事开始于庄地的独子命旺命悬一线,听了后山半仙刘瞎子神神乎乎的几句话,决定让十五岁的命旺娶后山舅舅、中医刘松柏的二十二岁妥儿灯芯进院“冲喜”。 [点击阅读]
暗算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5
摘要:第1节:序曲序曲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原谅我,不能在此津津乐道地向你们复述所有具体的细节。我们的时间不多。尽管如此,我还要说,"复述"本来就是我所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它们的高xdx潮。没有复述的活动是无从着落的,复述就是复活。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11
摘要:3月3日其实我和大师兄,二师兄早已破了荤戒。我们经常背着师傅一起去化斋。在路上,我们捉到个兔子、野鸡什么的就马上烤来吃,可解馋了!然后再化点儿斋饭带回去给师傅吃。想想师傅没得荤腥吃着实怪可怜的。于是,我们三个决定今天把兔子肉打碎拌在饭里,让师傅也吃点儿好的。我们端着混着肉的饭回来后却遍寻不到师傅,这可把大家急坏了!最后在一个小山洞里终于发现了师傅。 [点击阅读]
蒲柳人家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7
摘要: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爇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挂贼扣儿。那一年是一九三六年。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奶奶叫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给何满子做了一条大红兜肚,兜肚上还用五彩细线绣了一大堆花草。 [点击阅读]
1980年代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7
摘要:编者按:经出版方授权,本网刊载野夫先生新著《1980年代的爱情》部分精彩章节,以飨读者。0.在一个类似京城的城市,午后的茶艺馆萧条而寂寥。我坐在窗前懒洋洋的阳光下,对座的阴影中坐着一个女人--她像是我的情人或者女友,抑或其他接近暧昧的关系。她的面庞隐居在日光背后,只有性感的声音翻越了那些窗棂构成的光柱,散漫地抚摸着我的耳朵。 [点击阅读]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内容概要:2012年,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点击阅读]
王跃文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刘茁松身居湖南的王跃文在文坛一跃而起,使我想起鲁迅“文坛无须悲观”的预言。多年前我也曾在刊物做当代文学编辑,编着编着,就有点像鲁迅看当年的“城头变换大王旗”似的,渐渐地有点“颓唐起来”了。近年来有缘埋头一项等身的古籍整理,与当代文学可说是分道扬镳啦。因此,当我在书店发现与我工作地仅一湘之隔的王跃文在长江黄河两河之隔的北京出了长篇小说《国画》,并且已在全国各地形成洛阳纸贵之势,我是惊讶惊叹又惊喜的。 [点击阅读]
万物生长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3
摘要:我在洗车酒吧遇见秋水,第一印象是他的眼睛亮得不寻常。洗车是我常去的酒吧之一。洗车在工人体育场东门靠南一点,原来真的是一个洗车的地方。等着洗车的人想坐坐,喝点什么,聊聊,后来就有了洗车酒吧。如果从工体东路过去,要上座桥,过一条水渠,穿一片柏树林子,挺深的。酒吧用红砖和原木搭在原来洗车房的旁边,洗车房现在还接洗车的活。 [点击阅读]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中文版自序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 [点击阅读]
夏日落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4
摘要:羊年十一月初,步兵三连孕生一样大案:先是枪丢了一枝,其后,兵又死了一个。枪是新枪,铁柄全自动;兵是新兵,下士军衔,籍系郑州二七区,父为小学教师,母是环卫工人。事情乒然发生,震炸兵营。一时间,满地沸扬,草木皆惊,营连空气稀薄,整座营房都相随着案情颤动。事发时候,连长赵林和指导员高保新正在操场交心,其时正值夏末,黄昏网着世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