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中国现代散文 - 林同济《力!》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
  是中国字典上最堪赏玩的一个字。结构简单,两画了事。
  不管你对书法有素无素,只须大清早起来,在朝日浴光之中,铺一大张纸在大书案上,拈出一枝大笔(越大越妙)饱满墨汁,奋起天然腕势,一拐一撇,便俨然一幅生龙活虎的好画图!别的不谈,但就纯形式上之审验,力之为字乃充满了古朴气象,原始天机的。有线之美,有空之美,实而虚,虚而实,苍颉得意之作也。
  我每次看到“力”字,总要联想到古代希腊雕刻品。莫谓我想入非非。此乃有一番大道理的。说文云:力,筋也,像人筋之形。徐注云:像人筋竦其身,作力劲健之形。原来中国“力”字,就是从人体得灵感,就是由人体的劲健肌筋蜕化出来的,与希腊雕刻,恰恰同一渊源。如果希腊的人体雕刻品是美而力,中国的“力”字是力而美。晓不得为什么苍颉这个意匠独到的作品,悠悠数千载,居然赏识无人。踏遍神州全土,不管是达邸还是穷户,只见得门楣墙面,红红黑黑,都是那结构复杂,含味俗臭的“福、禄、寿、喜”的涂鸦;竟没有一个有心人,能够看出来这个简简单单的“力”字之美妙,把它大笔一挥,高挂明堂。真是个民族憾事!
  不但无人赏识。数千年来不肖的子孙,凭着他们如豆的眼光,庸庸乡愿式的逻辑,对老祖宗这个神机制出的绝妙好字,一味地藐视,曲解,诬蔑,唾骂。到了今天,胆敢提出“力”字者,前后左右,登时就要拥出一群大人先生,君子义士,蜂起而哮之。鸦片可抽,“花瓶”可搂,公款可侵,国难财可发,而“力”的一个字,期期不可提!
  无疑地,我们这个古老古怪民族已是人类历史上对“力”的一个字,最缺乏理解,也最不愿理解的民族了。这是充满了希腊美之火之花,在我们一般人的心目中,竟已成为一个残暴贪婪的总称。“力”字与“暴”字,无端地打成一片。
  于是有力必暴,凡暴皆力。一个天机纯净的神品,硬贬为人间万恶的别名。蠢煞!冤煞!
  让我们在这里肯定地说一句话:一个民族不了解,甚至于曲解误解“力”字的意义,终必要走入堕萎自戕的路程;一 个文化把“力”字顽固地看做仇物,看做罪恶,必定要凌迟丧亡!
  力者非他,乃一切生命的表征,一切生物的本体。力即是生,生即是力。天地间没有“无力”之生;无力便是死。诅力咒力的思想,危险就在这里。诅力咒力即是诅咒生命,诅咒人生。口头上诅咒人生乃是生理上厌倦人生的征候。诅咒愈烈愈久,其反响到生理上的健康,也愈大愈深。到了最后的阶段,不是不能再生,便是虽生若死。此所以人类历史上诅力的文化,命运若出一辙:不被人家格杀,自己也要僵化若尸。漫夸数千年的存在,是无意义的。关键在:是不是能够维持活泼泼的生命,热腾腾的自主自动的生活?诅力的文化,偶尔“幸存”则有矣,“生活”则无也。
  原来一切初期的文化民族,对“力”的意义,本来都有个直截了当,清清楚楚的了解,不会在那里枝枝节节 ,是是非非。他们生活简朴,接近大自然。所以心机不杂,目光净锐,对宇宙间的生机天道,倒反能够做一种忠实的认识,敏捷的领受。“力即是生”的真理,他们都能够凭着清洁的天赋本能,直接地深深体验,把它认为当然的事实,初不加理智的衡量于其间。既就中国而言,由说文所称“力,筋也,像人筋之形”一语,便可以推想在中国,力字的原始意义,不过作“人筋”解,是一个纯生理的普通名词,并不含任何道德观念,人为价值。后来人们的观察力逐渐地深入,由筋之“体”而看到筋之“用”;于是力的意义也就逐渐地抽象化。即如韵会云:“凡精神所及皆曰力。”这种解释,与英文之Energy或Vitality之意相等,依然认力为宇宙间一个客观现象,不含有任何主观的伦理价值。精神所及,即力所及,也就是说力者是一种生命的“劲儿”,就像生命一般,无所谓善,无所谓恶,只是一种存在,一种必须的存在I tsimplyisandmustbe有之便是生,无之则为死。

  中国“动”字从力,是大有意义的。一切的“生”都要“动”,一切的“动”,都由于“力”。在原始的生活状态里,自然的环境正在初步的克服之中,最不可缺的条件就是“动”字。
  初期的文化民族是不断地在“动”中,也就是不断地在“力的运用”“力的表现”中。动是力的运用,就好像力是生的本体一样。生,力,动三字可说是三位一体的宇宙神秘连环。开始创造文化而未被文化所束缚梏桎的脑力,都能够领略并体验个中滋味的。
  所以,如果我们太古先民对“力”字而抱有任何主观的审断见解的话,只有赞叹,欣赏,绝不会歧视或诅咒的。是一种静肃无声的赞叹,深沉的欣赏,知之而不知所言,言之乃反觉“破味”者。于是乎辗转反侧而发泄之于画,而发泄之于书。中国书画(象形)式的文字所以充满了宇宙秘藏意义者,就是这缘故。这不是提倡象形字必优于拼音字,乃是说在我们的“六书”里,时常可以找出许多极有意义的史料与哲学。
  我们回想先民筚路蓝褛,启发山林的当年,每一个“动”都是一个“战”,一个“斗”——与天时斗,与地利斗,与猛兽斗,与四邻的民族斗。在这种不断地战斗生活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最重大最可乐可歌的事情就是胜利,成功;最必须最可贵的本领就是勇敢。而我们的功字,胜字,勇字都是从力,我们便大可以看出先民对“力”的态度如何了。反而观之,劣字从少从力。“少力为劣”——是一个直截了当不枝不节的“训词”,十足地流露出我们先民在当年“如日初升”的时代所抱有的一种天然的涣发襟怀。
  此外,意义更深的,也许就是男字。男字从力,不啻昭示千秋万世,男子之所以为男子,全靠其有力。也就是说,男子无力,不成其为男子。男性是力的象征,乃一种原始人类的共同感觉。恰巧碰着中国民族,因为采用了象形文字,居然刻意中为了这个原始人们的基本感觉,留下来一个永古不灭的表征——男字从力。这确是一桩快事。回念到太古之上,标准男性必定都是希腊的赫巨力士( Hercules)的奕奕威风——身长九尺,猿臂狼腰,与后世多愁多病的张生,绝对两种人类。
  二
  为什么后来我们对“力”字会发生如许的歧视,轻视,仇视呢?
  我以为儒教要负大部分的责任。
  据说孔夫子本身,就忌讳不语怪,力,乱,神——就好像力之一物,根本上就和那般怪,乱,神各现象一样荒诞,一 样不堪挂齿。但影响最大的,恐怕还是孟轲的几句话。这位“母教有方”的邹国先生,也许本来带着三分女性的。他看不惯韩非子所称“当今争于力”的那样战国作风,于是乎对了齐宣王高谈一套王道霸道的不同,硬把“以力服人”与“以德服人”对衬,极力恭维“以德”的手段的高明。诚然,他老先生当日是有所为而言的,可是他无意中影响所及乃促成了中国民族对力的两种“先天”的偏见:(一)看不起:说力总不如德之有效;(二)认为恶:说力是“不德”的,“反德”的。

  谈到这里,我们不能不重新估量中国思想系统上的一个关键问题了——就是所谓德感主义。
  德感观念,中国最初的文献里,本来已略见端倪。把它充分地发扬传播而成为一种民族信念的,那是儒家之功。儒家是德感主义的正统宣传者。儒家在社会上逐渐地占上风,也就是德感主义在各社层的意识里逐渐地占优势。力的精义的汩没,与德感主义的流行,在我们文化史上是恰成正比例的。
  因此,如果我们要把“力”字在一般中国人的意识里,恢复了它原有与应有的自然净洁,自然光彩,我们对那根深底固的德感主义,不容不在此略略检讨一番。
  所谓德感主义者,并不是仅仅主张我们“应当”以德感人,乃是进一步的肯定,相信德“必定”感人。把应当有的( Whatoughttobe)武断地认为“必定有”( Whatis)。中国人的思维习惯,通常都犯这毛病。尚书所称舜午干羽而有苗格,武王垂拱而天下治等等,可以说是一种胚胎式的“唯德史观”,表示德的伟大能力。即是孔孟的德治论也不是仅仅提倡为政“应当”以德,乃更肯定有德便万事亨通的。
  这种唯德的政治观,历史观,还有一个规模宏大的“唯德宇宙观”为其根据。这个宇宙观认定宇宙间有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德的”,一切事物彼此间的相互关系也是“德的”。
  所以山崩,川竭,日食,月蚀的各种“灾异”,风调,雨顺,岁丰,年和的各种“祥瑞”都可以因“君德”的厚薄而发生变化的。无疑地,这种看法大是原始民族“物灵迷信”( Ani mism)的遗留。但到了汉代董仲舒的手中,“天人感应论”出而一个集大成而有系统的中国宇宙观,便告成了。整个宇宙的结构与运行,既然全靠“德”来维持,则“力”之一物,根本无地位。换言之,在“德的秩序”中,只有“德约因果关系”而力反走不通的。所以穆王伐犬戎而荒服不至,远人不服,必须修文德以来之。德感主义,按其内在逻辑,必定要自然而然地向轻力主义,反力主义的路线走的。
  其实德感主义,在任何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都要发生的。
  儒家的特殊的历史作用乃在把这个主义的寿命延长到二千多年之久,遂使我们的文化留滞在某一阶段之中而不能突破藩篱,以进到更新的另一阶段。
  原来一个民族,由野蛮到文明,通常要先经过下列两阶段:一为“自表”阶段,二为“自觉”阶段。在自表阶段,民族是充满了创造活力,发酵于脑中,终要发泄于身外,于是遂发泄而成为种种无数的“表征”( Symbols)。是所谓“创物”“制器”时代。各形各色的文物制度,犹如雨后春笋,争先出地。在这种热闹的自表阶段,大家只知自表,只知创造,创造者既不知为什么而创造,也不问创造后又为什么。一切的创造只是“力”的表现,活力的“自成”( Self -realisation);到了某一时,创造出来的种种“表征”,乃逐渐地向创造者的心身上增加压力,引起种种待决莫决的问题。创造者到此时乃开始恍然大悟,在四周堆满了自己的作品之中,脑后不免要发生一种“追问”( Arriere Pensee):这一大些的东西,研意是什么?研意为什么?这些“是什么”“为什么”的追问,就是“自觉”的起始。如果前一阶段所出现的是形形色色的文物制度,这一阶段所产生的就是非非是是的议论文章 。是所谓“学说”时代,自觉后理智作用的结果,与前一期的“表征”纯为活力的本能涣发者截然不同。

  “为什么”三字是自觉阶段的标帜。那时代的风气是必定要在万般“表征”的后面,穷究出它们“意义”“目的”之所在的。自表阶段的情绪,就好像《旧约》里上帝创世时的心理一般,只是兴高采烈地连声喝道:“让它有!”( Let there be)自觉阶段的精神却要在每个“有”的里面,说出来它的“应当有”( ought to be)或“不应当有”。所谓价值学者,就在这里出现。最重要,最能代表这阶段的整个精神的,就是“道德学”(价值学的一部)。其实,自觉阶段的中心意义可以说是“道德头脑”的产生。
  道德头脑的产生,在一方面看去,当然是个进步的运动——由自表阶段的“不觉”,进而入于“自觉”。却是此中也含有大危险的。道德头脑的倾向都是要拿我们主观所定的“应当有”与“不应当有”来观察,评量,解释宇宙间的“有”与“不有”。结果所及,乃发生两种逻辑上的错误,其为害实多方而无穷的。
  (一)把主观的价值,引伸到纯客观的事实里。——一个纯客观的现象,本无所谓善,无所谓恶,而我们却必定拿着道德的眼光来评定个“应当有”与“不应当有”。
  (二)把主观的价值,即当做客观的存在。——不管客观上是果“有”与“否”,但若主观的理性或情感认为“应当有”或“不应当有”,我们便相信事实上是“必有”或“必无”。
  前者的结果是错解真象,后者的结果是失丢现实。道德头脑,太注重了主观的价值,势是要向“反现实”的路径上走的。儒家的德感主义就是这个反现实的道德头脑的表现。它本来是应着自觉阶段的需要而产生,后来却无形中把中国的思维术永远地局限在主观的价值论的范畴里而不使踏进了客观的科学境地。
  中国目前所急急需要的,是由“自觉”阶段再进到所谓“他觉”阶段,撇开内在的“我的价值”,而力求体验外在的“物的真相”。这种运动,在欧西文明中,四百年前早已由柯伯尼卡斯( Copernicus)发动了。其结果所演出的宇宙观,乃恰恰是个“力的宇宙观”与我们的“德感主义”针锋相对。
  柯伯尼卡斯的宇宙是力的一字构成的。是一个无穷的空间,充满了无数的“力”的单位,在力的相对关系下不断地动,不断地变!“德”的一个字并不在这个方程式之中。
  德是价值论上的一个“应当有”。力是宇宙间万有所“必定有”,“必须有”!
  原载!”940年5月!”日《战国策》第三期
或许您还会喜欢: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张承志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离开沙沟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但那弹洞累累的清真寺和闻之已久的红军遗迹并没有留住我们,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 [点击阅读]
新结婚时代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2010年新版《新结婚时代》在《新结婚时代》中,对于谁是婚姻的“杀手”,王海鸰提出了新的质疑。小说中,引发婚姻矛盾的原因不是个性不合、第三者,或者两人缺乏沟通、相互猜疑,而是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结婚时代》比《中国式离婚》更沉重。门当户对该不该,许多读者从这本书中的两代人三种个性婚恋中展开了话题。 [点击阅读]
最后一名女知青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也许这是天命。写完这部小说我就病了,不能说是因为写这部长篇病的,更不能说就积劳而成疾。但这短短的二十几万字是我这一生身体好坏的一个分水岭。此之前,我写小说一天数千字乃至上万字可以坚持很长时间,曾经让同行们咂舌。此之后,因为腰椎病我再也不能坐在桌前写一篇小说,甚至连稍长的一封信也不能坐下写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