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中国现代散文 - 陶晶孙《记创造社》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近来不看什么杂志,可是有许多朋友很亲切,往往送些杂志来给我看,所以倒也多少知道些社会上文学作品。
  有一次,文友社送给我一本《文友》上面写着创造社的事体,作者很熟悉,所以得到知识不少。
  我在创造社不是重要人物,原不敢多说,我老早说,吾辈老朽,青年之铁椎未下之前,早已酥倒,况且创造社已解体,我们更不可以棺木中匍匐出来讨沦,不过念到几个重要人物的学识、作品、成绩,又不得不可创造社外面来表彰—下。
  一张资平
  有一天,郭沫若从东京回来了,因为我们是同学,我照例到他的住所去看他。原来我同他没有谈过文学,虽说他很欢喜把他的处女作登在《学灯》上给我看,把田汉和他的信件给我看,但我有十七岁少女似的害羞,没有使得他知道我写过几篇小说。此刻他从东京回来,很高兴地把他的一包皮皮东西拿出来,叫我看,—篇一篇都是小说。他很得意,强迫要我看,我没法,横卧在窗口,看了半天,他在旁给我说明,他说这些文章要去出—个杂志,杂志的名称还没有题好,他想把它叫做“创造”,有人说“创造”两个字太自负了。或许设法用更客气—些字,我急忙地说“创造”两个字最好没有了,不必客气,只要留心造些好点文章好了。我第一次开口我的文学话,就是向他说,那么有什么方针办,他说一句:新罗曼主义。我知道一切了,因为关于我的几篇文章,我自己能批评那是属于罗曼主义,但我不多响,他又说回来,问那些小说的意见了,这使我困难,因为我喜短篇,不爱长篇,长篇使我成为莫名其妙,现在几篇,都是长篇,虽说读完了,但没有一篇在读了四五页之后成为非读不可,读了一段即欲放下,不过沫若在解说说,这些文章中以张资平的为最好,我们把几个小说调查之后,决定资平是真正的小说家。这些原稿大部分登在《创造》第一期。第一期因为我没有应沫若的要求,所以没有稿子。这时候在东京的仿吾、资平,都没有晓得我。资平是真正小说家一句话,此刻我要说明—下,我也合意,第一,小说家要观察社会,资平把它办的,可是沫若、达夫只讲自己的话。第二,小说家要写万人易读的文字,资平把它办的,可是达夫有许多古典文学字句之引用,沫若有医学或古典之引用,第三,小说家要耐心写作,不住生产,不然读书家要成如翘头待桑叶之蚕儿,资平也把它办的,所以,沫若在末了,说“创造”要能够编得成功,资平很须注意,因为字数不够时,非有他的文章不可,我就说对了,我们赞成那好像米饭与菜的关系。
  二郭沫若及成仿吾
  第一期出版了,沫若有一天在我的桌上发现—篇小说,他定要拿去,我不给他,我好像害羞的十七岁少女,但是他拿去了。过两天,他给我看新出版之《女神》,我赞他文章之美,他不几天即去上海。之后,我在博多街道上,得一曲《湘累之歌》,把它抄在五线纸上了,在抱洋阁上试过几次,给安娜夫人听过,过几天沫若从上海回来了,我给他看,他正是急忙在编第二期,他说要把这歌曲登进去,结果登进去了。从这个动机,《创造》全本变为横排,我画了几张木刻图,那时候的创造社同人对于装订都没有什么意见,现在第二期有很多进步,我有一个小小高兴,其实那不值钱,重要的是中国文艺杂志成为横写的是以这第二期为初次,沫若说把第一期再版时也要改为横排,但我还没有看见。沫若是最初提议创造社者,当然他在博多海岸上与资平谈过文学后,—度到东京,京都,名古屋去劝诱仿吾,何畏,达夫等人,表面上是大家合作,主力免不了是他,好像他的骨路上,不装资平之肉,不能成为人的样子,所以我们尝研究过创造社之解剖学说,沫若为创造社之骨,仿吾为韧带,资平为肉,达夫为皮。我正经说,沫若的文学素养在诸人中最为圆满而高深,第—他精通中国古典,不像主张以中学毕业程度中文来写小说者辈(如我),他通各国古典文学很平均,而早绝不引用老句子作老文章,所以指导地位终不得不让他了,他还有一个绝好帮手成仿吾,仿吾的事体不多讲了,一句话,韧带之譬喻,说得最对没有了。

  三郁 达 夫
  希腊人说人之美,在乎人体,因此他们乃除去人的衣服,作许多不朽之美术作品。创造社中,文学之最美者,要算郁达夫了,他精通欧美德法文学作品,这是切不可以忘去记录的,他是真正的罗曼主义者,不过他的皮,只有美好于青春时代,青春过得太快,一下子谁都不理他的年老之皮了。不成创造社的装饰了。
  我对—个年少者说过,你不要光以中学国文程度来弄文学,如果那样来弄,观察不能超过一点儿,描写不能出作文的范围我自己,因为从中学读德文,很有经验晓得我偏着日耳曼文学。因此不喜北欧及俄国文学及南欧文学了,不过我乃精着一个德国文学者,我常佩服达夫,他能够把英德法文陆续地读,读得考究仔细,文学不比讲话,不是容易的事体。这句幼稚话至今觉得是真实。
  四何畏和陶晶孙
  近视眼的何畏又是创造社的眼,他在第一期已有—段诗,沫若看见何畏,和陶晶孙一样,没有很期待于他们两个人,因为前者话多文章少,而所讲的话离开编杂志的话太远了,后者话少文章少,对于编辑出风头全无兴趣。
  何畏学的是文学(?),但是后来以社会学毕业东京帝大,他不能全在文学之中,他爱论社会问题,可是因为他有些文学思想,不能成为政治家,所以他的谈论最为有趣,后来在中山大学教书,成为“红”教授,也有道理。
  陶晶孙有个主张,中国文学如要普遍大众,须要减少字数,不用老句子,用浅近白话,因此他有意不读老文章,可是他不知道中国社会不合罗曼主义,自己的作品为不合中国大众胃口的罗曼主义作品,他往往见他的作品不受赞词。何畏和晶孙对于创造社,没有主人感觉,前者有社会科学的观察,后者有自然科学的观察,两者都有奇妙文章,如前者之《上海幻想曲》,后者之《木犀》,都有非古典的美,两者在日本时所做的恋爱,亦有奇特可报告之处。

  两者对于社会,文学,同人的观察很犀利,离开创造社的中心,一个继续弄恋爱,一个远去弄科学,所以没有多参加,股份不能多领。
  五田汉和郑伯奇
  《创造》第一期有田汉的戏剧,他和屠模等为演剧爱好者,对文学的创造,多少有距离了,沫若对他很知道,不过在沫若苦闷无文友之时,他们还有文学上信件的发表等等,田汉没有什么感觉,没有什么精神,只对于演剧的进步努力,所以他不能和创造精神相合,所以弃“创造”最早。
  上面诸人,是创造社在日本还没有渡海回国时的人物,等到渡海,就有郑伯奇参加,他是有意识地要成作家的,努力作剧本送来的,所以不比渡海前作家之有日本明治文学影响,古典影响,那时《创造》已有名于国内青年,在这时候,沫若为创造社盟主,把田汉之发剃光之后,达夫编了一期,不管《创造》而专在映霞旁饮酒,资平去开乐群书店出版小说,何畏的近视眼不知去看什么,晶孙的耳听不见上海的事体,沫若把伯奇的冠忽戴忽脱,略为感觉寂寞。
  六王独清和穆木天和白薇
  因为我不懂诗,很不敢谈诗,但我知道创造社最初的诗人为沫若,沫若的诗,重要点在他的形式之新及字句中古典之美。独清和木天,在这一点不及他,不过两个人之努力向诗人,都可指摘。他们诚如人体之交感神经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在人体中是个植物神经,说不出何处向何处作传达的作用,迷走神经制止着心脏,不如其名词之什么迷着,这两个不甚明了的神经在人体中虽不甚出风头,但也重要,像加在菜中之酱。
  独清孤住着,因为有一个缘故,许多人不去交际他,他的最后数年,幸有个伴侣,我知之,怕他不喜发表,此刻讲正经话,也再不谈到了。木天也有些恋爱的话,但我也不敢讲话别人听了,怕要发表的。
  一朵花,叫做白薇,白薇不是花花娇娇的,创造社头上的这一朵白薇,象征他不久要有丧事的样子,可是白薇是走向上的,有自我意识的一个罗曼主义者,因为创造社同人不很顾虑她,不如欧洲人之骑士服侍王女,她过着寂寞的日子,在苛烈之天日下,还静静地鞭她的肉体而弄文学,我们没有从她得女子的温和女子的美,但她也是唯一朵为创造社开花的象征。
  七几个新人
  创造社渡海到上海,出了好几期,名誉海内,诸青年文士都知道他了,从此有许多人,抱各种不同的思想,有的热忱地,有的热闹地,有的功利地,来接近了。旧人之中田汉去办《南国月刊》,达夫出“全集”,渡海前之旧戚脱落之时,新爱人来了。这些名姓,论创造社者大都不忘举出之,此刻也不再多述。

  创造社和那几个爱人,产生很多眷族,此刻不说,那几个爱人,是很好的少女,不过因此创造社为了生产而很可怜,因此停止他的性命了,当然关于生殖器的话,有碍治安不敢讲。
  八创造社的精神
  创造社的肉体讲完了,还留着精神应把他诊断一下,创造社的精神为“意想奔放”。原来国人抱固定因循的思想,至多亦投稿二三于《学灯》等(沫若先投《学灯》),或模仿鸳鸯蝴蝶书《留东外史》之类。可是创造社因为他们远离故国而生怀乡病,同时不像留欧美之不忘功利,创造社的幻觉,幻视应可注意。
  原来,罗曼主义是国家意识昂扬时代的国民的热情之反映,所以罗曼主义者惯以飞跃的精神,走着向上之路,也不忘自我之意识。罗曼主义者对于永久和无限,有非功利的憧憬,有综合全体的欲求。他们不举空洞的理想,他们立在现实,但也知道现实之苛酷,因此做自己的架空,虽在逃避于架空之中,但也切实供给自己以出路。沫若为创造社提出罗曼主义,我此刻把它说明如上,这个真理永久能止于真理。回人之离合,不必把他人约来,亦不必规定创造社定须是罗曼主义,不过创造社中,论功利者去了,搁在现实者去了,不飞跃不向上者不能跟上去了,没有自我意识者亡了,空洞理想者翻了,到末了,精神云散了,你要找它,罗曼主义精神永不会亡,但创造社没有了。
  现在创造社棺已盖,人已去,灵魂升天,仅留骨骼。我们现在可以不必从棺木中匍匐出来论“创造”,新闻报纸喜欢把他说说,好像谈谈光绪珍妃而论论清朝,那是一种生意经,凡是在创造社多少有过关系的人,谁都知道创造社可以不必把他说了,甚至于创造社热闹之时,功利的赶来者,不知逃避而知出风头,更不好的是创造社的两个开丧者。郑伯奇办艺术剧社,陶晶孙办《大众文艺》的时候,出来的同人,和创造社精神离开太远了,棺已盖。赶到已来不及了。
  记得该赛的《转变》中仿佛有一段文章:
  伊达0呀,是你么?
  男0是我。
  伊达0我们是从墓中出来,你知道么?
  男0是的,我们到了夜里,就可以从墓中出来看一看苍空。
  伊达0你为什么死的?
  男0我为打仗刚死的,可是你为什么死的?
  伊达0呀!你忘去了么?我本来是十八岁的美丽女子,那天你对我太过份了,你弄死我,我忘去了么?
  男0让我们在晚上,向苍天憧憬,谈情乐,言热情。
  已经死灭的创造社,似乎各位可不必再论他。
  (本文因当时流行谈创造社被迫而写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0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妻妾成群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第1节四太太颂莲被抬进陈家花园时候是十九岁、她是傍晚时分由四个乡下轿夫抬进花园西侧后门的,仆人们正在井边洗旧毛线,看见那顶轿子悄悄地从月亮门里挤进来,下来一个白衣黑裙的女学生。仆人们以为是在北平读书的大小姐回家了,迎上去一看不是,是一个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女学生。那一年颂莲留着齐耳的短发,用一条天蓝色*的缎带箍住,她的脸是圆圆的,不施脂粉,但显得有点苍白。 [点击阅读]
孤独六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我写过一篇小说叫「因為孤独的缘故」,后来成為一本小说集的书名。2002年联合文学举办一个活动,以「孤独」為主题,邀我作了六场演讲,分别是:情慾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和暴力孤独。我可以孤独吗?我常常静下来问自己:我可以更孤独一点吗?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我拥抱着一个挚爱的身体时,我知道,自己是彻底的孤独的,我所有的情慾只是无可奈何的佔有。 [点击阅读]
守望的距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迄今为止,我的散文出过不同的版本和选本。其中,有三种是按时间顺序的完整结集,即:东方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的《守望的距离》,收集了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的《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安静》,收集了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少年天子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少年天子》描写了大清进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及他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了围绕着汉化改革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皇太极去世后,6岁的顺治继位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为了摆脱满族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素质,顺治潜心钻研汉族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巩固大清江山。 [点击阅读]
山楂树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等爱变成习惯◎小左从不回忆与你一起的往事,从不念起你的现在,只是记得,你在心里。我用了一晚上看完了《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是先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好奇心作祟,究竟是怎样纯洁的爱情呢?我是很少看这样的言情小说或是电视剧的,但是看过的一些,总是要被其中的主人公种种的灾难与不幸所感染,并且会在心里设定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就期待结局就是自己安排的这样。 [点击阅读]
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
作者:张小娴
章节:70 人气:0
摘要:一九八六年,我们保中女子中学的排球队一行八人,由教练老文康率领,到泰国集训。我在芭提雅第一次看到面包皮树,树高三十多公尺,会开出雄花和雌花。雌花的形状象一颗圆形的钮扣,它会渐渐长大,最后长成像人头一样的大小,外表粗糙,里面塞满了像生面包皮一样的果肉。将这种果实烤来吃,味道跟烤面包皮非常相似。那个时候,我没有想过,我是一个既想要面包皮,也想要爱情的女人。八六年,我读中七。 [点击阅读]
思无邪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法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三百”中,论境界,无句可出其右。在安易如自己的眼中,也许她是慧质兰心的小妖女俏黄蓉吧。不过在我眼里,她恰似何足道眼中的郭襄。一位可以令狷介狂生忘乎所以的远远水中小岛上的温柔少女;一位短剑青驴独行天下博古通今的红颜知己;一位既会使美绝丽绝的“小园艺菊”,又会使霸气十足的“恶犬挡路”的精灵古怪的万事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