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中国现代散文 - 萧军《杂文还废不得说》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先论其他
  俗语说:“河山易改,秉性难移”,还有“是狗终不改吃屎”等等,我看这些话是有一半真理性的。举例为证。
  有一次在一个地方看到了几期《中央周刊》,这是国民党的机关刊物。它底性质大概是和《中央日报》一般重要,一 般是代表该党的一般言论、思想、态度和意向的。在这上面写稿的人,不用说,那当然大部也应该是该党可靠的思想代表。因此对那些代表们所写的“代表”文章 ,就翻看了几篇,意思原是想要看一看我们中华民国这有了几十年历史和当权的大政党的党刊,在目前这全民抗战最艰苦的路程中,究竟有些什么高见,——促进国人团结,提高战斗力量——使自己也可学习一番。不知是凑巧,还是怎样,所遇到的却竟是几篇杀杀砍砍,刨死人坟敲骨鞭尸,血腥逼人,阴风惨惨的“文章”。这杀砍的对象却又不是日本帝国主义,也非是汪精卫和“卫”子“卫”孙,而竟是共产党和毛泽东;那所鞭的尸除开鲁迅,却又是一些进步的文人。……这杀、砍、鞭、敲里面显得最骁勇的,却又是我们“秋郎”(梁实秋)教授(仍以教授呼之)。再就是一个新上跳板的小伙计名叫郑学稼的儿郎。——这就是“堂堂的”中央“党刊”的主将,也就是堂堂的国民党在这目前全民抗战最艰苦的路程中的:言论、思想、态度和意向底一面“堂堂地”表现了。有人说:“鸟之将死也,其鸣也哀;人之将亡也,其言也善”,这在鸟或者是对的,在人,照我看却并不尽然。在有一种人对于自己的运命,到了感知道完全丧失了自信和不能够挽救的时候,那种为“人”的情操,也就跟着丧失了它们底力量!跟着是“倒行逆施”,跟着是兽性横溢。……从东西洋法西斯贼徒们在战争中所表演诸般“兽”所不能表演的兽行,已经给了我们太多的标本和凭证。——我于梁实秋,郑学稼等辈,竟也有着这同样的一种深沉的“人类”末日底悲哀!因为他们究竟是“曾经为人的动物”啊!
  二、几种可悲的人物
  关于那些可羞耻的“文章”,我不愿在这里提一句或者引证一句,因为这些正如鲁迅先生回答陈××公开信中所说,“违背中国人为人道德”的异类们的兽言兽语,它不独不配登载在我们的刊物上,即使是我们边区这“不容易”的纸和墨,工人同志们的汗水,读者们珍贵的眼睛和时间……也不屑和不应该为它而浪费。“狗嘴里长不出象牙来”这话我们是应该相信的。
  不久以前,听说重庆《大公报》也曾“大公”地登载过陈独秀的破坏团结、阴主投降的文章 。这又使我想起了中国旧社会中被人们认为几种可悲的人物们底收场,那就是:老婊子、老戏子、老尼姑、老Yan宦。
  造成这些人物的原因这里且不论它,单就这些人物们本身来讲,他们在年华方盛的时候,那大部分是了不起的角色。
  所谓“吃尽穿绝”,所谓“依倚将军势”,所谓“奴仆公卿”。
  ……在历史上这些人物参加民命所关的政治大事,也并不少见。仅就Yan宦专权来讲,汉有十常侍,明有魏忠贤,清有李莲英;京戏上则有“法门寺”的刘瑾和小奴才“桂”。但是这类人一到年老色衰,或“主上别有所欢”的时候,那结果就有些伤心了!重者诛戮,轻者见弃,即使不“诛”不“弃”,结果是成了人间的“废物”。——我看陈独秀君就是属于这Yan宦的一流!在政治上、社会上……自己的“势”是被“宫”过的了,就不能不倚别人的“势”。倚势的目的就是“欺人”。至于那些“倚势底倚势者”——如郑学稼之流——至多也不过是“法门寺”里小奴才“桂”之流,仗着“公公”的“势”(?)责骂责骂郿邬县——那个倒霉的小官——过一过奴才的瘾而已。更惨的是,“桂”所骂的倒还是个活人,而我们这“桂”却在死人的坟上逞英雄了。这“死人”又毫没有断错了“他们的”“案子”。在《风波》里,这正应验“九斤老太”的预言:“一代不如一代”;也可谓“一蟹不如一蟹”了。
  至于那由“学者”“教授”而堕落到“要价还价”(一时期他曾要去×××处)的“小政客”流邦的“秋郎”,抗战后,就曾于《中央日报》编《平明》时公开主张那时当前文艺作品可与“抗战无关”,结果为群情所怒,离《平明》而他滚。

  于抗战前,他在青岛大学长文学院兼图书馆长时,就明令不准鲁迅的译著入内。这全是无足怪的,所谓“报复之心,人皆有之”,且看鲁迅先生对于此类“学者”在《一点比喻》中给他们留下的嘴脸:在我的故乡不大通行吃羊肉,合城里每天不过杀几匹山羊。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雪白的羊群也常常满街走,但都是胡羊,在我们那里算绵羊的。山羊很少见;听说这在北京却颇名贵了,因为比胡羊聪明,能够率邻羊群,悉依它的进止,所以畜牧家虽然偶尔养几匹,却只用作胡羊们的领导,并不杀掉它。
  这样的山羊我只见过一回 ,确是走在一群胡羊的前面,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铎,作为知识阶级的徽章 。通常,领的赶的却多是牧人,胡羊们便成了一长串,挨挨挤挤,浩浩荡荡,凝着柔顺有余的眼色,跟定它匆匆地竞奔它们的前程。看见这种认真的忙迫情形时,心总想开口向它们发一句愚不可及的疑问——“往哪里去?!”
  人群中也很有这样的山羊,能领了群众稳妥平静地走去,直到他们应该走到的所在。……“学者”的秋郎就是这人群中的山羊之一 。他脖子上的小铃铎一直在挂着,也一直叮啷叮啷地在响着,也一直想——而且实行着——能领了群众稳妥平安地走去,直到他们应该走到的所在。可惜的是,如今跟在他们自己背后的却没有了一个“群众”或者胡羊,而竟是送它们自己到它们“应该走到的所在”底“阿屠”伯伯了!
  凡物必有物性,必有物征,而后才名之日“某某”。物而改常的,名曰“妖”。女有女性,男有男性,改常的也名曰妖!
  我是看过这样妖的,那就是Yan宦。
  以堂堂的《大公报》;堂堂的《中央周刊》,竟堂堂地以此类:老婊子、老戏子、老Yan宦以至小Yan宦阿“桂”之流来布阵行兵,露面抛头,撑持门面,我除为国民党一惜并叹其“囹无人兮”而外,就又想起了上面那两句俗语——“河山易改,秉性难移”……也又怀念起了鲁迅先生底“杂文”
  三、再说杂文
  “杂文”算什么?从中国的文体来讲,它就是“随笔”的后身。不过旧式的随笔,除开谈神说怪的以外,一般至多也不过谈谈自己的感想,发发一些无关紧要的牢骚。……这文体自从到了鲁迅先生手里就不同了,它不独走出了消极的个人感情散步的狭小的花园,而且竟积极地在中国变动得最激烈的世纪里,担负起对整个社会的污暗面近乎全面战斗的任务!因此在中国一提到杂文,这就不能够和那战斗一生的老人——鲁迅——的名字分开。至于杂文这名字在世界文学史上或洋文里如何称呼,我不确切知道,这里姑抄一段翟秋白先生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关于杂文底一些解释,以及大致意义,作为参证:鲁迅的杂感其实是一种“社会论文”,——战斗的“阜利通”( feuilleton)。谁要是想一想这将近二十年的情形,他就可以懂得这种文体发生的原因。急遽的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够从容的把他的思想和情感熔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残酷的强暴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的言论采取通常的形式。作家的幽默才能,就帮助他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察,他的热烈的对于民众斗争的同情。不但这样,这里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的斗争的历史。杂感这种文体,将要因为鲁迅而变成文艺性的论文(阜利通——feuil -leton)的代名词。自然,这不能够代替创作,然而它的特点是更直接的更迅速的反映社会上的日常事变。
  这里把“杂感”底作用,产出时代、特点、文体等,……已经说得明明白白,用不着我再重复罗嗦。只是把自己的一 些意见也不妨写出来一些如下:杂感这文体虽然不能代替创作,但它本身在我看却也应该是一种“创作”。如果写得妙,它也是具备着形象性和典型性的。我于鲁迅先生的杂感文中就不止一次看到这特点。只是它们现示这形象和典型的手法有些不同。比方就绘画上来说,在“创作”可以说用的是连贯的较完备的“线条”,而在杂文中却用的是断续的或者更必要的“线条”——效果是同一的,有时后者的感力也许更活泼,更强烈些。若作为绘画底一种,从夸大特点,伸缩主题方面讲,它就应该属于“漫画”一流。

  为了表现一种思想,或者和一种思想或现象战斗,它甚至可以利用文学上各部门——诗歌、小说、戏剧、论文——的手法,只要它需要就可顺手拿来,要怎样使用就怎样使用;要用它们多少就用它们多少,而又不是无原则的“集纳主义者”;也不像一般大论文那样,必须先排兵布阵,或者“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就不能动手。它是孙悟空的金箍棒,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重又可轻……它底战法既可“化整为零”执行游击战斗;当然“化零为整”由正规军到“机械师”;从耍大刀到“闪击战”也非不可能。……而作战的对象也从不选择,只要一属敌人行列——为政治、为文化、为社会……——它就可以随时开枪……决不有误军“机”。——若以我看,它是一切论文形式中的王,兽中的豹子,石中的金刚石,金中的白金,鸟中的猫头鹰。……安可废哉?
  一九三九年五月间,关于鲁迅先生底杂文,我写过一篇短文:《鲁迅杂文中底“典型人物”》,曾刊载于上海出版的《鲁迅风》半月刊。这里的人恐怕见到的不多,不揣简陋,我愿意把它附于本文后面,也算为自己对杂文的一 点见解。——当然,那“典型”里面也还是提到了梁实秋。
  四、剑的刃是有两面的
  “我们现在还需要杂文吗?”“杂文时代过去了吗?”这是常常有人提出来的一些疑问。我底回答,对于前者是肯定的:后者是否定的。我们不独需要杂文,而且很迫切。那可羞耻的“时代”不独没过去,而且还在猖狂。——在本文底第一 段里,我已经举例在案了。
  杂文是思想战斗中最犀利的武器。又名曰匕首。但在没有使用这武器以前。除开最低限度的体力和腕力是必要的,而后还要精通这门“武艺”,否则这武器也许反把自己先解决了,那就有点不妙。
  武器锋锐,才能够一刺而通敌呼:武艺精通,才能够击中要害;腕力强,才能够一击而殪。要“锋锐”就要及时而“磨”;要精通,要强,就要及时而“练”。除“磨”与“练”底准备而外,再就是多多地交锋。此外应别无他法。
  孙猴子有七十二变,杂文底形式也许比它还要多一些。它一个斤斗云可以十万八千里,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杂文运用者,却应该有“如来佛”那样一只和一颗“至大无外”的“手”和“心”。这就说,鲁迅先生底杂文,能够横绝一时,把一些要把自己的同类安然引向屠场,脖子上挂着小铃铎的“山羊”,以及叭儿狗,癞皮小狗,以及善于变化的魑魅魍魉之类,追杀得上天无路……这不是偶然的。除开那:武器、武艺、不停地磨与练;不断地上阵交锋;七十二种以上的形式……是重要的而外,更重要的却还是那“如来佛”式的手和心!佛的心是为了把众生超脱向上的,只有对那些被罪恶啮食得不能得救的,它才不得不给以雷霆一击,或者一脚把他们踢进地狱里面去吃瘪。但在某种意义上来看,佛也还是要他们悔改、得度而超生。……只有具备这样的心和手,加上精通的武艺,才能使这武器运用如意,不然,我前面已经说过了——也许倒把自己先解决了。
  人生最伟大最光辉的战斗,是要消灭那些妨害整个人类底生存、发展和不公的“罪恶”,目的并不是在消灭“人”底本身。因为有类人——陈独秀,梁实秋,小太监郑学稼等辈——他们就包皮皮庇这罪恶,制造这罪恶——破坏为正义战斗队伍底团结,愿望自己的同胞永沦奴隶地狱——这时也只能连“人”一同投下火狱里去了!姑息一个霍乱的菌类,那将要使整千万的人类为它而灭亡……但,剑是有两面刃口的:一面是斩击敌人,一面却应该是为割离自己的疮瘤而使用罢。……五学什么——从鲁迅先生杂文里我曾经看到过若干人,摹拟着鲁迅底杂文的形式和手法来写杂文了。这是好的。但另一面就也出了流弊。因为这些摹拟者们,忘了鲁迅先生杂文产生底时间和空间,目的和对象。医生治病要察看、听诊而后决定办法或下药;战士临阵,要先瞄准而后发枪。鲁迅先生对于他所存在的空间、时间、所瞄准的目的,下药或开刀的对象,是下过不止一次慎重和精密研究的工夫的,而后才能“一击而中”,再击而殪。我们要想行走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这条路,第一件也还是先要好好作下这初步的功夫。否则就不行。

  同是一条河,流到什么地方,就有什么形式,它的目的却是——流过去。
  马克思主义,不也是有列宁和斯大林的阶段么?到了中国就又有了它底新形式。……影响不是摹仿,摹仿又决不是“仿造”。前者是为了“创造”底产生;后者却是为了杀死“创造”。
  写字练习临摹碑帖,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要它“像”,而是借路走一走。用自己的脚,自己的姿势,走向自己要去的方向去。……至于专门摹仿那碑石上为了年久风雨侵蚀下字划上的“残缺”为美,这将是一种可悲的浪费。
  鲁迅先生底杂文中,有些地方不得已的“咬文嚼字”,“拐弯抹角”,“引经据典”,“声东击西”,“文白混用”,或故意“含糊其辞”……这是不能取法的,这也只是在先生底年代那环境的产物,连先生自己也认为诟病的。我们如今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够用一用它。我们所主要该学的,却是那及时磨练武器的精神,精通武艺的精神,临敌无前的精神。……最主要的还是那具有如来佛式的“心”和“手”——保护美的,消灭丑的;保护自己以及自己的战友;消灭敌人。
  ……
  我底:《杂文还废不得说》应如是。
  一九四二 、五 、十四 、延安
  附录:鲁迅杂文中底“典型人物”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和散文中,是铸造了若干的典型人物:精神胜利法的阿Q;叹怨自己时代没落而对于下一代唠叨着无望的诅咒底九斤老太;被侮辱损害的孔乙己,以致于连自己的老婆也留不住的“英雄”——后羿。……文学上底典型作用,不外是“执其一而概其余”。作家铸造出这个典型的意思,也不外是鞭打或奖励。或者作者把这任务竟直接交给读者们,而自己仅是默默地把它捧出来就是。
  典型所代表的是这一时代,这一地域的“人”,而人的思想和行为又是反映着这一时代,这一地域的各种制度的“力”——美的和丑的,新生的和腐臭了的。……该被肯定或该被否定了的。
  鲁迅先生不独能用小说和散文的形式来从事这工作——典型铸造——他还能应用“杂文”。这是他用以铸造典型底另一种方式;也就是他在艺术上的另一种手法!但这是一种不大容易学习而更学得好的手法。
  我们试举几个例:——
  脖子上挂着小铃铎的山羊。
  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对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屈求全,于初兴之事就是这么求全责备?
  生在战斗的时代,而要离开战斗而独立!生在现在而要作给与将来的作品,这样的人,实在也是个心造的幻影,在现实世界上是没有的。
  狗是能浮水的,一定仍要爬到岸上,它先就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走了。
  假使我的血肉该喂动物,我情愿喂狮虎鹰隼,却一点也不给癞皮狗们吃。养肥了狮虎鹰隼,它们在天空,岩角,大漠,丛莽里是伟美壮观,捕来放在动物园里,打死制成标本,也令人看了神往,消去鄙答的心。但养肥一群癞皮狗,只会乱攒,乱叫,可多么讨厌!
  鲁迅先生这些“典型”是在他生前,也就是“战前”铸下的。那时候他们是叫过“冤枉”!我们再来看看在“战中”这些:山羊、会浮水的狗、要不朽的“作家”、非猫非狗的动物、癞皮狗……还是在作着什么呢?仅是我们那脖子上挂着小铃铎的山羊之一的“实秋教授”……已经早在重庆发表过“文学与抗战无关”的怒吼了!
  一九三九 、五 、十七 、成都
或许您还会喜欢:
深宅活寡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7
摘要:许开祯的长篇小说《深宅活寡》讲述了在大西北荒原上一个叫菜子沟下河院中发生的家族兴衰的故事。菜子沟下河院是片具有百年历史的老院。现时的东家庄地的父亲庄仁礼为了独占财产,假土匪麻五之手“挑”了二弟、三弟,从此这个大院里奇事怪事屡见不鲜,血光之灾不断。小说的故事开始于庄地的独子命旺命悬一线,听了后山半仙刘瞎子神神乎乎的几句话,决定让十五岁的命旺娶后山舅舅、中医刘松柏的二十二岁妥儿灯芯进院“冲喜”。 [点击阅读]
暗算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5
摘要:第1节:序曲序曲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原谅我,不能在此津津乐道地向你们复述所有具体的细节。我们的时间不多。尽管如此,我还要说,"复述"本来就是我所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它们的高xdx潮。没有复述的活动是无从着落的,复述就是复活。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11
摘要:3月3日其实我和大师兄,二师兄早已破了荤戒。我们经常背着师傅一起去化斋。在路上,我们捉到个兔子、野鸡什么的就马上烤来吃,可解馋了!然后再化点儿斋饭带回去给师傅吃。想想师傅没得荤腥吃着实怪可怜的。于是,我们三个决定今天把兔子肉打碎拌在饭里,让师傅也吃点儿好的。我们端着混着肉的饭回来后却遍寻不到师傅,这可把大家急坏了!最后在一个小山洞里终于发现了师傅。 [点击阅读]
蒲柳人家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7
摘要: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爇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挂贼扣儿。那一年是一九三六年。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奶奶叫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给何满子做了一条大红兜肚,兜肚上还用五彩细线绣了一大堆花草。 [点击阅读]
1980年代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7
摘要:编者按:经出版方授权,本网刊载野夫先生新著《1980年代的爱情》部分精彩章节,以飨读者。0.在一个类似京城的城市,午后的茶艺馆萧条而寂寥。我坐在窗前懒洋洋的阳光下,对座的阴影中坐着一个女人--她像是我的情人或者女友,抑或其他接近暧昧的关系。她的面庞隐居在日光背后,只有性感的声音翻越了那些窗棂构成的光柱,散漫地抚摸着我的耳朵。 [点击阅读]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内容概要:2012年,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点击阅读]
王跃文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刘茁松身居湖南的王跃文在文坛一跃而起,使我想起鲁迅“文坛无须悲观”的预言。多年前我也曾在刊物做当代文学编辑,编着编着,就有点像鲁迅看当年的“城头变换大王旗”似的,渐渐地有点“颓唐起来”了。近年来有缘埋头一项等身的古籍整理,与当代文学可说是分道扬镳啦。因此,当我在书店发现与我工作地仅一湘之隔的王跃文在长江黄河两河之隔的北京出了长篇小说《国画》,并且已在全国各地形成洛阳纸贵之势,我是惊讶惊叹又惊喜的。 [点击阅读]
万物生长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3
摘要:我在洗车酒吧遇见秋水,第一印象是他的眼睛亮得不寻常。洗车是我常去的酒吧之一。洗车在工人体育场东门靠南一点,原来真的是一个洗车的地方。等着洗车的人想坐坐,喝点什么,聊聊,后来就有了洗车酒吧。如果从工体东路过去,要上座桥,过一条水渠,穿一片柏树林子,挺深的。酒吧用红砖和原木搭在原来洗车房的旁边,洗车房现在还接洗车的活。 [点击阅读]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中文版自序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 [点击阅读]
夏日落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4
摘要:羊年十一月初,步兵三连孕生一样大案:先是枪丢了一枝,其后,兵又死了一个。枪是新枪,铁柄全自动;兵是新兵,下士军衔,籍系郑州二七区,父为小学教师,母是环卫工人。事情乒然发生,震炸兵营。一时间,满地沸扬,草木皆惊,营连空气稀薄,整座营房都相随着案情颤动。事发时候,连长赵林和指导员高保新正在操场交心,其时正值夏末,黄昏网着世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