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追忆似水年华 - 《追忆似水年华》在线阅读——第七部 重现的时光(1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她并不意识到,她给了我重新评说圣德费尔特这个姓氏的开端,经过了如此长远的间隔,她标志出时间的距离和连续性*。在她轻轻摇动的这只吊篮里的是时间,里面绽放着圣德费尔特这个姓氏和以红色*吊钟海棠体现的拿破仑时代的风格。德·盖尔芒特夫人声称她对这种拿破仑时代的风格素来感到腻味。也就是说,她现在仍然嫌恶它,这倒是真的,因为,或迟或早,她总在赶时髦。在谈到大卫①的时候,她知道得不多,问题没有复杂化,她还很年轻的时候曾认为安格尔先生②是搞公式化创作中最令人讨厌的,接着他一下子又成为最有情趣的新艺术大师了,直到使她憎恶起德拉克洛瓦③来。从崇拜到斥责,中间经过哪些阶段并不重要,既然这里有艺术评论家在上层妇女们的谈话前十年就已反映出来的审美兴味的细微区别。批评过第一帝国时代的风格后,她表示抱歉,对我讲象圣德费尔特家族那样微不足道的人物和象布雷奥代的乡土气那样无聊的玩意,她也远没想到我为什么对此感兴趣,就象德·圣德费尔特--拉罗什富科夫人想使她的胃舒服些或想追求安格尔效果的时候,远没臆测到她的姓氏,她夫家的姓氏,不是她娘家那个更有名望的姓氏使我心醉神迷,而且在这充满象征的房间里,我把她的职司看成为抚慰时光。
  "可我怎么能对您说这种蠢话呢?这怎么可能引起您的兴趣呢?"公爵夫人囔囔道。她压低嗓门说出这句话,谁也不可能听清她说些什么。然而,有个年轻人(他后来因为他的姓氏引起了我的兴趣,一个我以往比对圣德费尔特还要熟悉的姓氏)怒容满面地站起身来,走到远一些的地方去,以便能集中注意力听音乐。因为此时正在演奏《致克鲁采奏鸣曲》④,只是他搞错了节目,以为那是拉威尔⑤的作品,听人说美得象巴勒斯特里纳⑥的东西,但却十分难懂。在改变位置的紧急行动中,由于光线太暗,他撞在一张迭迭橱式写字台上,这自然又引得许多人转过脸来,这个如此简单的回眸动作稍稍中断了对他们说来是"虔诚恭谨地"聆听《致克鲁采奏鸣曲》的折磨。而我和德·盖尔芒特夫人则是这场小动乱的罪魁,我们急忙改换门庭。"是的,这些无赖怎么可能引起您这样的贤士的兴趣呢?就象刚才,我看到您与希尔贝特·德·圣卢交谈。这与您的身份不相称。对我说来那女人就是个无耻之徒,连女人都不是,在这个世界上我再没见到过比她更虚情假意、更俗不可耐的了(因为即使在她捍卫理智的时候,公爵夫人也都搀杂着贵族的偏见)。况且,您该不该到这里这样的家庭里来呢?今天我还能理解,因为有拉谢尔的朗诵,您可能对这个感兴趣。可是朗诵得再好也不能朗诵给这群人听。我将单独请您来和她共进午餐。让您看清她是怎样一个人。她可胜过这里所有的人一百倍。午餐过后,她将给您朗诵魏尔仑⑦的诗作,然后您告诉我您对她的看法⑧。可在这里,这样的大场面里……不,您到这种地方来叫我心里不好受。除非您带有研究的目的……"她露出怀疑的神色*猜测说。她不敢作过多的冒险,因为她并不很确切地知道自己暗示的这种不大可能的行动有些什么样的内涵。
  ①大卫(1748--1825),法国画家,新古典主义领袖,曾获罗马奖。从1785年至去世主持法国画坛,作品有《马拉之死》和大量肖象画等。
  ②安格尔(1780--1867),法国画家,大卫的学生,后成为古典画派的领袖,作有不少肖象画。
  ③德拉克洛瓦(1798--1863),法国画家,浪漫主义画派领袖,以善于运用色*彩著称。
  ④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写给法国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克鲁采(1766--1831)的。
  ⑤拉威尔(1875--1937)法国作曲家。
  ⑥巴勒斯特里纳(1525--1594),意大利作曲家,复调音乐大师之一。
  ⑦魏尔仑(1844--1896),法国象征派诗歌大师,作品有强烈的音乐感。
  ⑧她特别向我吹嘘了一番午餐后的活动,每天都有某某和某某参加。因为,最终她也形成了从前被她嗤之以鼻的"沙龙"妇女们的观念(尽管她今天否认这一点),认为巨大的优势、胜者的标志便是"所有的男子"全都在她们家,我如果告诉她说某一位"沙龙"贵妇在世的时候没说德·霍朗德夫人一句好话,公爵夫人会对我的天真无知哈哈大笑说:"那当然,所有的男人全都到那一位家里去了,她竭力设法要把他们吸引过来呢。"--作者注。
  "您不认为,"我对公爵夫人说,"圣卢夫人象刚才那样听她丈夫的旧情人表演味道不好受吗?"我看到德·盖尔芒特夫人脸上泛起一道斜杠,它借助推理联结起她刚才听到的话和一些不那么令人愉快的想法。没有表达出来的推理,是的,可也并不是所有我们说出来的疑难问题都能得到口头或文字上的答复的。只有笨伯才一连十来次劳而无功地请求给予他们不该写的、不合时宜的信一个答复。因为对诸如此类的信函从来就只能用行动回答,您认为没有准时给您回信的女士在碰到您的时候,她不是直呼您的名字,而是称您先生。我影射圣卢和拉谢尔的暧昧关系的问题还没严重到这个程度,它只能使德·盖尔芒特夫人感到刹那间的不快,提醒她我曾经是罗贝的朋友,在公爵夫人家的晚会给拉谢尔带来失望一事上,我也许还算得上是他的密友。然而公爵夫人没有继续往下想,脸上那一抹乌云消散了,她回答我关于圣卢夫人的问题说:"我告诉您,我认为,正是由于希尔贝特从来没爱过她丈夫,所以她对此并不在乎。这一劣迹不值得大惊小怪。她爱地位,想要那个姓氏,愿意当我的外甥媳妇,脱离她的泥淖,此后,她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回到她来的地方去了。我跟您说,就为了可怜的罗贝尔,这事儿曾使我挺不好受,因为他白白地为此丢了远大前程,对此,对许多事他看得很清楚。我不该说这事,因为她不管怎样毕竟是我外甥媳妇,我也没有确凿证据,能证明她欺骗了他,可不愉快的事情确有一大堆。我跟您说,一点不假,我知道这件事,罗贝尔曾想找梅塞格利丝的一名军官决斗。罗贝正是为了这一切才应募入伍的,战争对他说来就象是摆脱家庭痛苦的手段。您如果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是他不是被杀的,她是自己去找死的。她一点也没露出伤心的样子,甚至,使我惊讶的是她那罕见的厚颜无耻,她装出满不在乎的模样,真叫我难受,因为我很爱可怜的罗贝。您因此也许会感到惊奇,因为大家不了解我,可我有时确实还想到他,我谁都没忘记。他从来就啥都不告诉我,可他心里知道我全都料到了。可不是,她哪怕还稍微有一点儿爱她男人的心,能这么若无其事地同他疯狂地爱过那么多年的女人呆在同一个沙龙里吗?何止多年,竟可以说是至死不渝,因为我敢肯定他一直没有中止过他的爱,即使在战火中。她该扑上去扼住她的脖子才是!"公爵夫人嚷嚷道,她忘了正是自己让人家请来了拉谢尔,给了她认为如果希尔贝特曾经爱过罗贝的话,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的场面以可能性*,她的行为正可能是残酷的。"不,"她下结论说,"您瞧见了,这是头猪!"这种话居然出自德·盖尔芒特夫人之口是因为她已经从与人为善的盖尔芒特家族这个阶层滑落到女伶社会,还因为她把这看作她认为还充满生命力的十八世纪的风度,最后还因为她自以为可以为所欲为。不过这句话是在她对希尔贝特的憎恨驱使下说出来的,出于鞭笞她的需要,打不到她本人,打在她的模拟象上。同时,公爵夫人还想藉此解释她在社交界、在家族中对希尔贝特,或不如说反对希尔贝特的行为,甚至她对利益和对罗贝尔继承的态度。
  然而,犹如我们所作的判断有时会因为不了解和不可能料及而得到表面上的证明,希尔贝特,她无疑有些象她母亲直系尊亲属(当我请求她帮我介绍几位小姑娘的时候,我不知不觉中所指望的正是这种品性*上的随和),经过一番思考,大概是为了不至让肥水流出家门,为我所作的请求找到比我能设想到的都要大胆的解决办法,她对我说:"如果您允许的话,我去把我女儿给您找来,把她介绍给您。她就在那儿,正和小莫特马尔和一些没啥意思的小家伙们聊天。我敢肯定她会成为您的可爱的朋友。"我问她,罗贝尔对自己有了女儿是不是高兴。"啊!他可为这个女儿感到得意呢。不过当然,"希尔贝特天真地说,"我还是认为,要按他的心思,他更愿有个男孩。"这位姑娘,她的门第和财产使她母亲能够指望她嫁给一位王太子,为斯万夫妇双方的家族荣宗耀祖,可她后来却选择了一位默默无闻的文人做她的夫君,因为她丝毫没有好出风头之心,从而使她出身的这个家族降落到更低的地位上,这时再想让一代代的新人相信这对默默无闻的夫妇俩的父母曾地位显赫就更难于上青天了。斯万和奥黛特·德·克雷西的姓哪怕奇迹般地复苏也只能使人家告诉你说你弄错了,说他们作为家族并没有什么超凡出众之处。
  即在圣卢夫人朝另一间客厅走去的时候,她那些话使我感到的惊讶和欢乐很快便为那似水年华的观念所取代,就连尚未见过面的德·圣卢小组都在以她的方式给予我这个观念。况且,她不也象大多数人那样,仿佛是森林中交叉路口的"星星"?好几条道路汇合到这些交叉路口,就象对我们的生活而言的某些差别迥然的交点。通过德·圣卢小姐并以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道路对我来说为数甚多。而通向她的首先便是那两个庞大的"那边",我曾作过多少次漫步、多少个梦的"那边"--经由她父亲罗贝·德·圣卢所在的盖尔芒特家族那边和经由她母亲希尔贝特所在的梅塞格里斯那边,即在"斯万家那边"。一条道路经过少女的母亲和香谢丽舍,引导我直至斯万,直至我在贡布雷度过的那一个个夜晚,直至梅塞格里斯那边;另一条路经过她的父亲通往我在巴尔贝克度过的下午,在那里,在我一再见到他的阳光灿烂的海边。在这两条通衢大道之间已建起横向叉路。例如那个巴尔贝克,我在那里结识了圣卢,它之所以现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斯万对我讲到了教堂,尤其是那座波斯教堂,才使我那么想上那儿去,而另一方面,通过德·盖尔芒特公爵夫人的外甥罗贝·德·圣卢,我又在贡布雷与盖尔芒特家族那边相逢。然而,圣卢小姐还通向我人生道路上的许多交点,通向我在叔祖父家见到过的她的外祖母,那位穿一身玫瑰色*服装的夫人。这里是一条新的横向叉道,因为,这位叔祖父的贴身男仆,那天把我引进去,后来又通过照片的赠予使我得以确认穿玫瑰色*服装的夫人是谁的那个男仆正是这位年轻人的父亲,不仅德·夏吕斯先生喜欢这个年轻人,连德·圣卢小姐的父亲也喜欢过这个年轻人,就为了这个年轻人他曾使自己的母亲很不幸。而且不正是德·圣卢小姐的外祖父斯万,象希尔贝特第一个对我谈到阿尔贝蒂娜那样,第一个对我提到凡德伊的音乐的吗?而正是在对阿尔贝蒂娜谈到凡德伊的音乐时我发现她们是老朋友,并且从此与她开始那把她引向死亡和给我万般痛苦的生活。再者,还是德·圣卢小姐的父亲动身去寻找阿尔贝蒂娜,竭力要让她回来。甚至我全部的社交生活,不管在巴黎,在斯万家的沙龙还是在盖尔芒特家的沙龙里,或者反之在维尔迪兰家也都如此,把贡布雷和香榭丽舍连结在拉斯普利埃华丽的露天座两侧,连成一条线。况且,我们认识的人们,在谈到他们与我们的友谊的时候,谁又不是在强迫我们,接二连三地把我们放在生活道路中那些迥然不同的位置上呢?我所描绘的圣卢的某种生活将在各种各样的背景里展开,影响到我全部的生活,甚至在这生活中与他完全无关的那几部分,如我的外祖母,如阿尔贝蒂娜。再说,维尔迪兰夫妇不管有多么地背道而驰,他们总因奥黛特的过去与奥黛特相连,总通过夏尔里与罗贝尔·德·圣卢相连;而在他们家,凡德伊的音乐什么样的作用没有起到过!最后,斯万曾爱过勒格朗丹的妹妹,勒格朗丹认识德·夏吕斯先生,小康布尔梅则娶了由他监护的姑娘。当然,凡事如果只涉及我们的感情,那么,诗人说被生活粉碎的"神秘的线"便不无道理。然而更为真实的是生活在人与人之间、事件与事件之间不断地用这种线进行编织,穿梭交叉,重重迭迭,把它编得越来越厚,致使在我们过去的任何一个交点与其它交点之间形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回忆网,只需要我们作出联络上的选择。

  如果我努力去做的不是无意识地使用,而是回忆这网状结构的本来面目,那么,我们可以说眼下能为我们所用的那些事物中没有一件不曾是充满活力的东西,并且为我们富有个性*地存在着,继尔又应我们之需求变成简单的智力素材。把我介绍给德·圣卢小姐一事将在维尔迪兰夫人家中进行:我重又想到与阿尔贝蒂娜一起作的那一次次旅行,心里美滋滋的,我将请求德·圣卢小姐当那个阿尔贝蒂娜的替身。我这样想着,在驰往多维尔的小有轨电车里,去维尔迪兰夫人家的路上,正是这位维尔迪兰夫人,在我对阿尔贝蒂娜萌生爱情之前就已曾联结继而打破德·圣卢小姐的外祖父和外祖母的爱情。在我们周围挂着曾把我介绍给阿尔贝蒂娜的那位埃尔斯蒂尔的绘画作品。为了使我所有的往事变得更加融汇贯通,维尔迪兰夫人象希尔贝特一样嫁给了盖尔芒特家的后裔。
  不把我们生活道路上那些差距极大的景地联成一气。我们是不可能叙述自己与一个甚至都不甚了解的人之间的关系的。因此,每个个人--而我也是这些个人之一--均以他们不仅在自己周围,而且在他人周围完成的回旋,尤其是他们对我而言先后占有的方位确定时值。而自刚才在这场欢庆活动中我重又抓住时间以来,这个时间一方面使我想到在一部准备用来叙述一个人的生活的作品中,与通常使用的平面上的心理分析相反,应当充分使用某种空间中的心理分析,另一方面,它还根据所有那些不同的平面安排我的生活。只要我继续在书房里独自冥想,这些不同的平面无疑为我的记忆施行的那一次次起死回生增添新的美色*,因为记忆在把过去不加变动地、象当初它尚且在进行的时候那样把它引入现在的时候,它所抹掉的恰恰正是那个时间的巨大维数,就是生命据此得以发展的巨大维数。
  我看到希尔贝特朝前走来。我惊讶地发现她身边走着一位妙龄少女,因为,我仿佛觉得圣卢的婚姻就是昨天的事情,当年盘踞在我心头的思绪今天早晨依然在我心头没有什么变化,姑娘高挑的身材标出了这段我一直视而不见的间隔。无色*无嗅、不可攫住的时间,可以说是为了使我能够看到它、触摸到它,物质化在她的身上,把她塑造成美的杰作,与此同时在我身上,唉!却只是完成它的例行公事。此时,德·圣卢小姐已来到我的面前。她两眼深凹、熠熠有神,那娇秀的鼻梁呈鹰钩状微微隆起,这只鼻子,虽说一点也不象斯万的鼻子,却很象圣卢①。这位盖尔芒特的灵魂已然泯灭,可他那颗长有一双飞禽般炯炯眸子的秀美头颅却降落在德·圣卢小姐的肩上,致使曾认识她父亲的人们浮想联翩。我觉得她很美,因为她还充满希望、来日方长、喜气洋洋,即由我失去的那些年头造就的她仿佛就是我的青春。
  ①我很惊讶,她那似是仿照她母亲和她外祖母的样子制作的鼻子恰好终止在她鼻下那条完全水平的线上,尽管略略见大,却属十分精巧。一个如此独特的特征足以让人把一尊雕象从一千尊中辨认出来,只要认准了这个特征。我赞叹大自然这位独具匠心的雕塑大师象给母亲、外祖母做过的那样,不失时机地又给这外孙女刻下这强劲有力的决定性*的一刀。--作者注。
  最后,这种时间的观念对我来说还有一种重要的价值,它是一根刺棒,它告诉我,如果我想达到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有时,在短促的瞬间,在盖尔芒特家那边,在我和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坐车出去散步的时候产生过的、使我认为这日子还值得一过的感受的话,那么现在该是开始的时候了。现在我觉得这种生活值得一过,因为我觉得有可能阐明它,阐明这种我们在黑暗中看到的、不断遭到歪曲的生活,还它真实的本来面目,总之,实现在一部作品中!我想,但愿能写出这样一部作品的人能得到幸福,他要做的工作是多么艰巨啊!这里且略示一斑,他必须做到使他的作品能与最高雅、最不同的艺术相媲美,况且,这位作家还将使每个特点都显现出它各个相反的方面,以说明他的兼容并蓄,他必须条分缕析地酝酿他的作品,无休止地翻复集结力量,仿佛展开一场攻坚战,象忍受疲劳那样忍受之,接受戒律那样接受之,建造教堂那样建造之,遵守规章那样遵守之,克服障碍那样克服之,赢取友情那样赢取之,喂养幼儿那样给予充分的营养,创造一个世界那样创造它,绝不把那些可能只有在别的世界里才能找到解释的奥秘、我们预感在生活中、艺术中最能令人感动的奥秘放过一边。而在这些鸿篇巨制里,有些部分还只来得及拟出提纲,因为由于建筑师计划之宏大也许永远都不可能完工,有多少大教堂仍处于未完成状态啊!我们给这部作品以养料,加强它的薄弱部分,保护它,然而接下去的却应是它自己成长,它指定我们的坟墓,保护它免遭物议,有时也使它免被后人遗忘。不过回过头来说我自己,我对自己的作品实不敢抱任何奢望,要说考虑到将阅读我这部作品的人们、我的读者那更是言过其实。因为,我觉得,他们不是我的读者,而是他们自己的读者,我的书无非是象那种放大镜一类的东西,贡布雷的眼镜商递给顾客的那种玻璃镜片;因为有了我的书,我才能为读者提供阅读自我的方法。所以,我不要求他们给我赞誉或对我诋毁,只请他们告诉我事情是不是就是这样的,他们在自己身上所读到的是不是就是我写下的那些话(再说,在这一方面可能出现的分歧也并不一定纯然是由我的差错而引起的,有时还可能是由于读者的眼睛还不适应于用我的书观察自我)。为了更有效、更具体地想象我将投身其中的工作,我每时每刻不断地变换比较的角度,我想,我在我那张白木大方桌边工作,弗朗索瓦丝在我身旁望着我,她就象那些默默无语的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不卑不亢的人们,一定程度地直觉到我们的使命(我把阿尔贝蒂娜忘记得差不多了,以至我会原谅弗朗索瓦丝可能做出的反对她的事情),我在她身边工作,几乎也象她那样地工作(至少象她过去那样,因为她现在已经老得什么也看不清楚了);因为,在这里别上一页增补,我将粗粗地勾出我这部书的概貌,我不敢狂妄地说它象一座主教座堂,只求它象一条连衣长裙。当我手头没有我所有的那些被弗朗索瓦丝称作烂纸片儿的东西,当我缺少的正是我需要的东西时,弗朗索瓦丝能理解我的冲动,她总是说,如果没有她需要的那号纱线和扣子,她是缝不成衣服的。还因为她按我的生活起居,她对文学工作已经形成了一种本能的理解,比许多聪明人还正确的理解,更不用说那些笨人了。例如当初我给《费加罗报》写我那篇文章时,老膳食总管真心实意地同情作家们说:"这种事情真是难上加难,"他们总有点儿夸大一项自己并不进行、甚至连想都没想到的工作的艰难之处,表示诸如此类的怜悯,甚至夸大一种人家并没有的习惯,就象有的人对你说:"象这样打喷嚏会把您累成什么样儿了。"此时的弗朗索瓦丝却完全相反,她揣度着我的幸福感并且尊重我的工作。只是,她对我把自己的文章给布洛克讲述一遍时发发脾气,怕他赶到我前面去了,说:"您对这些人总少个防人之心,他们全都是抄袭大师。"而布洛克呢,每当我给他大致叙述一篇他觉得不错的文字后,他确实也在给自己留着后路,他对我说:"嘿!挺怪的,我也写了一篇差不多的东西,我以后也得给您念一念。"(后来他还是没有能念给我听,但那天晚上他却就去写这篇大作了)。
  由于我那些被弗朗索瓦丝称作烂纸片儿的稿笺是一张张贴起来的,它们不是这里撕了就是那里破了。即使需要,弗朗索瓦丝也无法帮我修补,这不象她给自己的连衣裙磨损的地方加补丁,也不是厨房窗户,哪块玻璃碎了,在玻璃匠(好比我是印刷者)到来之前,她可以在破碎的地方糊上张报纸的,她帮得了我的忙吗?①
  ①弗朗索瓦丝会指着我那象长了虫子的木头般遭到损蚀的本本说:"这全叫虫蛀了,瞧,真糟糕,这一页都成花边了。"她象个裁缝似地打量着这页纸:"我怕没法子让它还原呢,这可丢了。真遗憾,那也许是您最美好的见解。就象贡布雷那边的人说的,最精明的皮货商也没蛀虫内行。它们总钻在最好的料子里。"--作者注。
  况且,由于个性*(人类的或不是人类的)在一部作品里是用大量的印象塑造起来的,它们取自许多少女、许多教堂、许多奏鸣曲,用于构成一位少女、一座教堂、一首奏鸣曲,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是不是能象弗朗索瓦丝做那盘得到诺布瓦先生高度评价的胡萝卜焖牛肉那样,加上那么多精选的肉块就可以使肉冻内容丰富了呢?我终将实现当初在盖尔芒特家那边散步时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夙愿了,当初认为不可能就象认为我绝不可能习惯于没有吻过母亲就上床睡觉那样,或者后来认为我不可能习惯阿尔贝蒂娜喜欢女人的想法那样,那种想法最后竟使我生活在对她的存在视而不见之中。因为我们最大的恐惧和我们最大的希望一样,再大也不会超出我们的力量,我们最后总能战胜恐惧和实现希望。
  是的,我刚刚形成的这个关于时间的观念告诉我说该是着手撰写这部作品的时候了。应该赶紧动手。然而现在才动手还来得及吗?还有,我有力量胜任吗?这正证明了刚才,我走进客厅,那一张张沟壑纵横的面孔给予我年华如逝水的概念的时候,我心里感到惶恐不安是有道理的。心灵有它自己的景物,然而让它静观这些景物的时间却有一定限度。我以前的日子过得象一名画师,他顺着一条突出在湖面上的道路往上行走,陡壁悬崖和树木组成屏障遮住了他的视线。他先从一道缺口瞥见了湖水,接着湖泊整个儿地呈现在他眼前,他举起画笔。可此时夜色*已经降落,他再也画不成了,而且白天也不会回来。首先,既然什么都还没有开始,我便可能焦躁不安,虽说我相信自己年岁还不算大,还有几年好活,我最后的时刻毕竟也有可能即在眼前。实际上,看问题得从我拥有一具肉体出发,也就是说我始终不断地受到双重危险的威胁,外部的和内部的。而且我这么说还只是出于言语表达的方便。因为,内部的危险,例如脑溢血,同时又是外部的危险,因为那是肉体的危险。而拥有一具肉体对精神、对能思维的人类生命是巨大的威胁,我们无疑应当尽量地不要把能思维的人类生命说成是物质的动物生命的神奇改善,还不如说它是精神生活构成中的一种不完善,而且还是象珊瑚骨形成的原生动物的共同生存那样,象鲸的身体等等那样的退化的不完善。肉体把精神禁锢在一座要塞里,要塞很快便被团团包围,水泄不通,最后精神只好交械投降。
  然而,我姑且如此区别威胁精神的两类不同危险,就从外部的危险说起,我记得,在我这一生中已有很多次遇上这样的情况,当时我处于精神亢奋之中,某种境遇使我暂时停止一切肉体活动。例如,当我带着醉意坐车离开里夫贝尔餐厅,前往附近的某个娱乐场,此时,我十分清楚地感到心中有我的思维的现时对象,并且知道它只是由一次偶然引起的,知道这个对象非但还没有进入我心中,而且还会同我的肉体一起化为乌有。我当时对此并不很在意。我的喜悦使我处事马虎、无忧无虑。就算这种喜悦顷刻间便告结束、烟消云散,我也满不在乎。现在却已经不一样了。这是因为我所感受到的幸福并不来自于把我们与往昔隔开的纯粹主观的神经紧张状态,而是相反,来自于我精神的舒展,即在这种舒展上,往昔重新成形,化为现实,并且给予我(只可惜是短暂地!)一个永恒的价值。我真愿把我永恒的价值遗赠那些有可能用我的财宝富足起来的人们。当然,我在书房里所感到和力求加以保护的情感仍然是快悦,但已不是个人主义的快悦,或者至少这种个人主义可为他人所用(因为,自然三界中所有能结出累累硕果的利他主义均按某种个人主义的模式发展。人类的不是个人主义的利他主义结不出果实,这便是作家的利他主义,使他放下创作去接待一位不幸的朋友、接受一项公职,写几篇宣传文章)。我已经再也没有从里夫贝尔回来时感到的那种不在乎了,我感到自己由于身怀着这部巨著而变得崇高(仿佛这是件易碎的珍贵物品,别人把它托付给了我,我真希望能完好无损地把它交到收件人手中,而不是留在我这里)。现在,由于感觉到自己是一部作品的负有者,可能导致死亡的意外事故对我说来变得更加可怕,甚至荒谬(只要我觉得这部作品是必要的和能够经久不衰的),它与我的愿望相矛盾,带着我思维的冲动,它的可能性*却并不因为我不愿意而小一些,因为事故产生于物质原因,完全可能发生在它们一无所知地加以摧毁的差异甚大的使它们变得可憎的时候。我很清楚,我的大脑是蕴含丰富的矿床,那里有大面积品种繁多的珍贵矿脉。然而,我还走得及把它们开发出来吗?我是唯一能够开发这些矿藏人。理由有二:随着我的死亡,不仅能够开采这些矿藏的唯一的工人不复存在。连那矿脉本身也将不复存在。而呆一会儿,在回家的路上,只要我乘坐的汽车碰撞上另外一辆便足以导致我肉体的摧毁,而我的精神,自生命从肉体退出后,会被迫永远地放弃那些新的想法,那些它此时此刻由于来不及把它们比较保险地放进一部著作而惴惴不安地用它战栗的、虽能起保护作用却又是十分脆弱的精髓紧紧包裹着的新思想。这种建立在推理基础上的对危险的恐惧感在我心中产生,然而出于奇怪的巧合,即在前不久,我还曾对死亡的概念变得满不在乎。对于我不再是我的恐惧,以前也曾使我厌恶,厌恶我每次感受到的新的爱情(我对希尔贝特的爱,对阿尔贝蒂娜的爱),因为想到爱她们的人有朝一日将不复存在我就受不了,这将好似一种死亡。然而,这种恐惧感随着它自身不断地更新,自然而然地变成了自信的平静。

  甚至连脑系的偶发症状都可以不要。我通过大脑里出现的一个空白和对一些事物的遗忘感到了它的症兆,我已经只能借助于偶然记起那些事物了,就象在整理东西的时候会找到一件已被忘记的、甚至要找而没有找到的东西,那些症兆使我变得象一个爱攒钱的人,他那破裂的银箱渐渐地让财富全流失了。曾有一时存在过一个为那些财富的流失怨天尤地的我,但我很快便感到,随着记忆的衰退这个我也被带走了。
  如果说在那段时间里,死亡的念头如人们所感到的那样使我的爱情黯然失色*,那么,已有很久以来,对爱情的缅怀却又帮助我克服对死亡的惧怕。因为我懂了死亡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恰恰相反,从我童年以来我已经死过好几回了。以最近这段时期来说,我不是曾把阿尔贝蒂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吗?那时,我能想象自己在失去了对她的爱情后还苟且贪生吗?可我不再爱她了,我不再是那个爱她的人了,我变成了另一个不爱她的人,变成了另一个人后我中止了对她的爱。而且我也没有因为自己变成了这另一个人而感到痛苦,没有因为不再爱阿尔贝蒂娜而痛苦。当然,有朝一日我不再有自己这副皮囊,这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件比从前有一天我不再爱阿尔贝蒂娜更痛苦的事情。可是现在,不再爱她对我已是那样地无关痛痒!那一次又一次本该摧毁我的死亡曾使那个我感到如此地惧怕,然而一旦死亡完成,当那个惧怕它们的我不再在感觉到它们的那个地方。它们又是那么地无足轻重,那么地柔和,一段时间以来,它们已使我觉悟到害怕死亡会是多么地不明智。然而,不久前刚变得对死亡满不在乎的我现在重又开始惧怕起它来了,是的,是以另一种方式,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我的著作,在那么多危险威胁之下的这条命对于它的诞生至少在一段时期内是不可或缺的。维克多·雨果说:
  青草应该生长,孩子们必须死去。
  我就说过严酷的艺术法则是生灵死亡,我们自己也在吃尽千辛万苦中死去,以便让青草生长,茂密的青草般的多产作品不是产生于遗忘,而是产生于永恒的生命,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踏着青草,毫不顾忌长眠于青草下的人们,欢快地前来用他们的"草地上的午餐"。
  我说了来自外部的危险。来自内部的危险也一样。如果我对来自外界的意外防护得好好的,谁又能料到我是不是会因为一次突然出现在我内部的意外,因为某种内部的灾祸,即在为撰写这部作品所需的好几个月过去之前使我不得不放弃利用这个恩惠呢?
  过一会儿,当我经过香榭丽舍,走在回家的路上,谁又能对我保证说我不会遭受有一天下午落到我外祖母头上的那种灾难呢?那天下午,也是在香榭丽舍,她带我出来散步,没想到那竟是她最后的一次散步,在这种一无所知中,我们的一无所知中,时针指到了她不知道的这个点上,当即,脱钩的发条就敲响了丧钟。也许当第一记钟声已在酝酿之中的时候,对于这记钟声敲响前那一分钟已快走完的恐惧,也许对将在我大脑里启动的这一击的恐惧(这种恐惧就是对即将发生之事模模糊糊的感知),就象动脉血管抵御不住前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意识中的大脑的一种反应,有些受伤者,尽管医生和生存的欲|望都在竭力欺瞒他们,仍然有可能清醒地意识到死亡的降临,接受死亡,说:"我要死了,我已经作好了准备,"
  并且写下给他们的妻子的诀别。
  而这确实也是件怪事儿,它以一种我绝对想不到的形式,发生在我开始撰写我这部著作之前。有一天晚上我出门去,人们觉得我脸色*比从前还好,因为看到我居然还完美地保留着我那一头黑发而感到惊讶。然而在下楼时,我有三次差点儿摔倒在地。那次出门总共不过二小时,可当我回来的时候,我感到自己不再有记忆、思维、力量,已失去任何存在。人们就算来看我,奉我为王或者抓住我、逮捕我,我都会一声不吭地听之任之,眼睛也不睁开,就象坐船横渡里海、晕船晕得昏天黑地的人,你就是对他们说要把他们抛进大海,他们也不会稍稍表示一下反抗。严格地说我并没有病,可我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干不成了,就象有些老年人会碰上的,前一天动作还挺灵活,自从大腿骨折或拉了次肚子后还能在床上过一段时期,可是这段时期或长或短已经只能是从此势如破竹的死亡的准备阶段了。以前,我曾去参加那种被称作野蛮人宴会的城里的午餐,在这些宴会上男子们穿一身白,女士们则半裸着身子,戴着羽饰,对他们而言种种价值全都被推翻了,如果有人答应而没来吃饭,或者直至上烤肉的时候才姗姗来到,那他就象是犯了科作了案。罪孽比大家吃饭时轻声谈到的例如新近作古者的伤风败俗之举还严重。唯一可以不来的理由是死亡或沉疴不起,但要及时通知说人已奄奄一息,以便邀请第十四位来宾,这个我还在我身上保留着他的重重顾忌,但已失去了他的记忆。相反,另一个我,那个构思了他的作品的我却在回忆着。我曾接到莫莱夫人的一份邀请并得知萨士拉夫人的儿子死了。我决定从这段时间中抽出一个小时向莫莱夫人表示歉意和向萨士拉夫人表示慰唁。过了这段时间我会再也说不出一句话,舌头僵硬得象我临终时的老外婆,牛奶都吞不下去。可是才过了片刻,我便忘了我自己该做什么。忘得好,因为我著作的记忆正警戒着,它将利用转归于我的残存时间奠定我刚着手的基础。不幸的是,我刚拿起稿本准备写作的时候,莫莱夫人的请柬掉出来,落在我面前。当即,那个健忘的、然而对这一个具有压倒优势的我,象参加城里午餐的所有那些谨小慎微的野蛮人都会做的那样,推开稿本,给莫莱夫人写信(再者,如果莫莱夫人得知我把答复她的邀请看得重于我创造者的工作,她还会十分器重我的)。我复函中有一个词使我蓦然记起萨士拉夫人失去了她的儿子,我给她也写了封信,就这样,为了显得礼貌周全和顾重情义这种矫作的义务而牺牲了现实的职责之后,我精疲力尽地倒下了,我阖上双眼,只好浑浑噩噩地再过它一个星期。如果说我的这种劳而无功的义务--我准备为此牺牲真正职责的那些义务才几分钟就统统从我的脑海里冒将出来的话,我有所建树的想法却一刻也没离开过我的心头。我不知道那会不会成为一座教堂,让信徒们能在教堂里渐渐地学习真谛和发现和谐、大全景,或者那会是永远不可能进出的地方,象建造在海岛顶巅的德落伊教①祭司的纪念碑。然而我已决定为此奉献出那些仿佛在依依不舍地离我而去的力量,依依不舍仿佛就为了让我有时间在修完周围的通道后关上"墓门"。不用多久我就能拿出几幅草图来了。这些草图谁看了都莫名其妙。即便是那些对我的真理感知、对我希望过后能镌刻在神庙里的真理感知抱有好感的人都看不懂,他们祝贺我用"显微镜"发现了那些真理,其实恰恰相反,我用了一台天文望远镜才隐隐瞥见一些实在很小的东西,之所以小是因为它们距此遥远,它们每一个都是一个世界。就是在我求索伟**则的地方人们称我是细枝末叶的搜集者。况且,我做这种事情何苦来着?我有这份才干,年轻的时候,贝戈特就曾觉得我那几篇中学生的作文"无懈可击"。可我没有好好干,而是生活在懒散之中,沉溺在寻欢作乐里,在疾病,治疗和怪癖间熬日子,到死之将至才着手我的工作,对自己的职业还一点都不会干。我感到自己已经无力应付我该那些人的义务,也没有精力克尽对我的思想和我的作品应尽的职责。更没有精力既照顾到这个又不放过那个了。对前面的那种义务而言,忘了该写的信云云稍微简省了我的事务。可是,联想在过了一个月后的今天倏然间唤起了我内疚的记忆,我因自己的无能感到心情沉重。我惊讶的是自己对此居然还能象若无其事似的,然而,正是从我在下楼的时候觉得自己的两条腿直打战的那天起,我变得对什么都能泰然处之了,我一心想要休息,等待着总将到来的安息。那不是因为我把我以为人们对我的作品应有的赞誉推迟到我生后,不是因为我对大家推举当代精英无动无衷。在我死后出现的杰出人物可以认为我对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并不考虑得多一些。倘使说我想到了自己的著作,却把该答复的信函忘得一干二净的话,这已不再是象我懒懒散散的时期,继尔在我工作时期,直到我不得不抓着扶手下楼的那天那样,由于我把这两件事情一件看得很重要,另一件看得无所谓的缘故了。我的记忆力和挂虑是按我的著作的需要组织的,或许是因为,就在我当即忘掉收到的那些信件的同时,我的著作的念头都一直在我的脑子里,始终是那个念头没变,正转化成永恒。可是这个念头也开始令我讨厌了。对我说来它就象个不孝之子,即在濒临死亡的母亲拔去针头和按上吸杯之间的空隙中还得不辞辛劳地照料他。也许她仍然爱着这个儿子,但她已经只会通过尽使她疲惫不堪的照料他的职责来爱他了。在我身上,作家的精力已难以满足作品自私的苛求。自我下楼的那天以来,世上已经没有哪种东西、哪种幸福,不管是来自朋友的情谊,还是由于著作的进展或荣誉的希望,在照到我身上的时候不象个苍白之极的大太阳了,它已经没有力量使我感到温暖、让我生存和给予我些微欲|望。然而,不管它多么苍白,对于我这双情愿合上的眼睛它还是太亮了,于是我把脸转向墙壁。当一位夫人给我写信道:"我感到十分奇怪,居然没有收到您的回信,"我只是感到自己的嘴唇牵动了一下便以为大概是我下垂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然而这却使我记起了她的来信,于是我便给她写回信。为了别让人家有可能认为我这个人薄情,我要尽力做到使自己目前显出的情意能同别人曾向我表示的盛情旗鼓相当。给我奄奄一息的生命强加上超乎常人忍受力的困顿使我不堪重负。在一次次地裁减我的社会义务中,记忆的丧失助了我一臂之力,我的著作取代了这些义务。

  ①古代凯特尔人的宗教团体。
  这种死亡的概念象爱情之所为。最终地在我心中安顿下来,这并非因为我喜爱死亡,而是因为我憎恶它。然而,无疑是由于我们不时地象想到一个我们还没有爱上的女人那样想到它,致使眼下,它的概念紧紧地附着在我大脑的最深处,那么完全地附着在上面,以致任何事情不首先穿透死亡的概念便不可能得到我的关注,哪怕我什么都不管,处于彻底的休息之中,死亡的概念仍然象自我的概念那样一刻不停地陪伴着我。我并不认为,我变得半死不活的那一天应该发生能说明它的性*质的意外事故,例如不可能下楼梯了,一个姓名记不起来了,站不起来了等等,这些变成不可能的事情通过甚至是无意识的推理而引起死亡概念:即我已经是个快死的人了,倒不如说那是一起降临的,那面心灵的宝鉴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一个新的现实。然而我不明白,人们怎么无声无息地便从我这样的病痛进而成为完全的死亡。但是此时我想到其他人,我们也并不觉得介于他们的疾病和死亡之间的中断有什么异乎寻常的。我甚至认为,只是由于我从内部观察到这些病痛(而且被希望所蒙蔽),所以我觉得有些不适孤立起来看并不是致命的,虽说我相信自己快死了,就象那些对自己的死期已然降临深信不疑的人们那样,我们也很容易便相信,如果说有些词说不出来了,那与疾病的发作,与失语症等等毫不相干,而是由于舌头累了,或者处于类似引起口吃的那种神经紧张状态,或者是拉肚子后的精力衰竭造成的。
  自我是我要写的另一样东西,其内容更丰富,而且是对不止一人而言的自我。写来话长。白天我最多也只能做到尽量睡个觉。我要干活那也是在晚上。而我需要许许多多个晚上,也许成百,也许上千。我将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早晨,当我搁笔中断我的叙述时,我不知道我命运的主宰、比谢里阿苏丹更严酷的主宰是否乐意延缓我的死亡判决,允许我在下一个夜晚继续写下去。这倒不是因为我希图写出《一千零一夜》那样的书,或者写出也是用夜晚写成的圣西门的《回忆录》,或者我在童年时代喜爱的那种书,象那几次爱情一样使我迷恋得神魂颠倒的那种书,虽说我不能没有反感地想象它将是一部与它们都不同的作品。然而,犹如埃尔斯蒂尔· 夏尔丹所说,只有抛开我们所爱的东西,才能把它重新做出来①。这也许将是一部与《一千零一夜》一样长的书,但内容全然不同。当我们爱一部书爱得手不释卷时,我们无疑会希望写出些完全一样的东西来,然而我们必须牺牲当前的这种爱,不考虑我们的兴味所在,而去揣摩用不着我们的偏好并禁止我们考虑这些偏好的某个真实。我们只有遵循这个真实,才有机会遭遇被我们所抛开的东西,在忘掉它们的同时写下另一时代的《阿拉伯故事》或圣西门的《回忆录》。只是,我还来得及吗?会不会太迟了?
  ①象我的肉身一样,我的著作最终有一天会死去。然而,对待死亡唯有逆来顺受。我们愿意接受这样的想法,我们自己十年后与世长辞,我们的作品百年后寿终正寝。万寿无疆对人和对作品都是不可能的。--作者注。
  我不仅想到了"还来得及吗?"还想到了"我还行不行"?疾病象一位严厉的神师,使社交界的我死去的同时给我帮了个忙("因为,要是麦种被播下后没有死去,那它将只是一个,如果死了,它将结出累累硕果"),也许,继懒散帮助我免得流于肤浅之后,疾病将防止我堕入懒散,疾病耗尽了我的精力,而且如我长久以来,尤其是从我不再爱阿尔贝蒂娜以来所发现的那样,它耗尽了我记忆的力量。而借助继尔需要深化、阐明、转换成才智的相当物的印象记忆进行的再创造,不正是我刚才在书房里构思的艺术作品的创作条件之一,甚至竟是它的基本要素吗?啊!我要是还拥有刚才看到《弃儿弗朗沙》时所想到的那晚那么充沛的精力该有多好啊!正是从我母亲放弃那一吻的那晚开始,随着我外祖母缓缓的死去,我的意志和健康走上了下坡路。要我等到第二天才能把我的唇吻贴在母亲脸上我受不了,一切便于此时明朗化,我下决心,起床,穿着睡衣跑去伫立在月光下的窗前,直至听到斯万先生动身离去。我父母亲送他出来,我听到花园大门打开、响铃、重又关上的声音。
  此时,我突然想到自己是不是还有精力完成这部作品,这次下午聚会--如同过去在贡布雷曾对我产生过影响的某些日子--即在今天,同时赋予我作品的构思和完成不了作品的忧虑的这次下午聚会肯定将在这部作品中首先标出我当初在贡布雷教堂里有所预感的形式,通常不为我们所见的时间的形式。
  当然,我们的感官还有很多别的谬误,这些谬误扭曲了这个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真实面貌,我们已经看到,在这篇叙述文字中有不少片段为我证实了这一点。然而,必要的时候,在我尽量做到比较确切的描摹中,我还可以不改变声音的位置,克制自己,不把它们与它们的起因分开,与这个起因相比,智力是事后确定这些声音的位置的,虽然说让我们在房间里听淅淅沥沥的雨声和让它在院子里滂沱,药茶的沸腾,总之不会象画家们经常做的事更令人因惑不解(画家们在离我们很近或很远的地方作画,按照透视法则、颜色*强度和目光的第一错觉使物体显现的情况,绘出继尔被推理作了有时是极大的距离移动的一张风帆或一道山峰)。我还能象人们所做的那样,尽管谬误会更加严重,继续在一位过路女人的面容上勾画线条,只是在该画鼻子、脸颊和下巴的地方应当留着空白,好让我们欲|望的反映在这片空白上一显身手。即使我没有时间为同一张脸准备一百个适合它戴的面具(做这件重要得多的事情),哪怕只是依据这双看到这张脸的眼睛,依据它们看到这副面容时的感觉,以及,对这双眼睛而言,哪怕只是依据三十年间掩盖着年龄变化的或希望、或恐惧、或相反的爱情和习惯来做这一百个面具;甚至(这是我和阿尔贝蒂娜的关系便足以为我说明了的,没有它则一切都是假的和骗人的),即使我不着手进行,不是从我们的外表而是从我们的内心、从某些人的一举一动便能掀起致我们于死地的轩然大波的地方去描绘她们,并且也不去根据我们不同的感觉压力,或者当普普通通的一丝险情扰乱了我们平静的信念,把一个在宁静中是那么微不足道的东西数倍数倍地扩大的时候改变精神天国的光线;如果说在描摹一个需要完全重绘的世界中我不可能道尽这些和其它许多变化的话(其必要性*,倘使我们想要描绘现实的话,在这篇叙述文字里说得算是够清楚了),那么,至少我不会错过描写人,不是写他的个子高矮,而是写他的年岁长短,描写他在移动位置时不得不随身拖曳着的年岁,它仿佛是越来越沉重的担子,最终将把他压垮。
  况且,我们在时间中占有一个不断扩大的位置,这是大家普遍感觉到的,这种普遍性*也只能使我庆幸不已,因为这是每个人都怀疑的真实,也正是我将努力阐明的真实。大家不仅都感觉到我们在时间中占有一个位置,而且,这个位置,连头脑最简单的人也能大概测出它的大小,就象人能测出我们在空间中占有的位置大小一样;缺乏特别的洞察力的人在看到两个他们素不相识的人的时候,即使这两个人都长着黑胡子或胡子剃得光光的,他们也能说出这个二十岁,那个四十岁。人们在估计年龄大小的时候也许会常常搞错,可是,既然我们认为能够估计,则说明我们已经把年龄视作某种能够测定的东西了。多二十年时间确确实实地被加到第二个留黑胡子的人身上。
  如果说这就是那个突然烟消云散的时间的概念,那么,没有从我们身上剥离的年华,我现在想使它突出到这种程度的年华,它就是此时此刻在德·盖尔芒特亲王府里响起的我父母送斯万先生出去的脚步声,宣布斯万先生终于走了、妈妈很快就能上楼来了的小铃铛尖厉、清脆、丁丁冬冬连绵不绝的金铁声,这些声音依然萦绕在我耳畔,它们虽然在过去那么遥远的位置上,我却听到了它们。所有那些事件,它们的位置肯定全都在我当初听到那些声音的那一刻和今天盖尔芒特府的下午聚会之间,想到那一桩桩一件件,我惊恐不安地发现正是这只铃铛依然在我心中丁冬作响,由于我已记不清楚它是怎么消失的,致使我丝毫改变不了那尖厉的铃声,为了重现这铃声,为了清楚地倾听这铃声,我还得尽量不把我周围面具们的交谈声听进去。为了尽量把这铃声听清楚,我不得不深入反省。真的就是那串丁冬声在那里绵绵不绝,还有在它与现时之间无定限地展开的全部往昔--我不知道自己驮着这个往昔。当那只铃儿发出丁冬响声的时候,我已经存在,而自那以来,为了能永远听到这铃声便不许有中断的时候,而我没有一刻停止过生存、思维和自我意识,既然这过去的一刻依然连接在我身上,既然,只要我较深入地自我反省,我就仍能一直返回到它。而那是因为它们就象这样蕴含着过去的时刻,人的肉体能给爱它们的人带来那么多的痛苦,因为它们蕴含着那么多已为他们而抹去的欢乐和欲念的回忆,然而对于按时间的次序注视和延续渴望得到的心爱肉体的人,它们又是那么地残酷,他渴望得直至企盼它的毁灭。因为一旦死去,时间也便退出这具肉体,而对已经作古的她的回忆,那么淡漠,那么黯然无光的回忆也消失了,并将很快变成对它们仍在折磨的他的回忆,然而在他身上,当对一具有生命的肉体的欲念不再供养它们的时候,它们也将以扑灭告终。
  当我意识到有整整这么长一段时间已经被我没有间歇地活过来了、想过来了、分泌出来了,这便是我的生活,这便是我自己,不仅如此,而且还意识到我每时每刻都得保持它与我相联,让它支撑着我,而我刚栖息在它令人头晕目眩的顶巅,不搬动它我自己就无法移动一下,想到此我感到困乏和恐惧。贡布雷花园的铃声,那么遥远然而又在我的心里,我谛听这铃声的日子在我并不知晓为我所有的那个广阔领地里是一个基准点。看到在我脚下,其实即在我身上有那么多年年岁岁,我感到天旋地转,好象我是在成千上万米的高空中。
  坐在椅子上的德·盖尔芒特公爵,我望着他,钦羡过他,尽管他的年龄比我大那么多,却并不见他老多少,我刚弄明白这是什么原因了。一旦他站起身来,想要站住的时候,他便颤颤巍巍,两腿直打哆嗦,象那些老迈年高的大主教的腿脚,年轻力壮的修院修士向他们大献殷勤时,在他们身上只有那个金属十字架仍是牢固的。当他要往前走,走在八十四岁崎岖难行的峰巅上,他非颤抖得象一片树叶不可,就象踩着不断增高的活高跷,有时高过钟楼,最终使他们的步履艰难而多险,并且一下子从那么高摔落下来①。我想我脚下的高跷恐怕也已经有那么高了,我似乎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力气把拉得那么远的过去继续久久地连结在自己身上。如果这份力气还让我有足够多的时间完成我的作品,那么,至少我误不了在作品中首先要描绘那些人(哪怕把他们写得象怪物),写出他们占有那么巨大的地盘,相比之下在空间中为他们保留的位置是那么狭隘,相反,他们却占有一个无限度延续的位置,因为他们象潜入似水年华的巨人,同时触及间隔甚远的几个时代,而在时代与时代之间被安置上了那么多的日子--那就是在·时·间之中。
  ①(是不是就因为这些上了一定年纪的人踩在那么高的高跷上,才使他们的脸在一无所知者的眼里与一个年轻人的脸截然地不可能相混淆,而且这张脸只有穿透云障雾隔般的严肃才能显露出来呢?)--作者注。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小城风云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点击阅读]
小老鼠斯图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向北,再向北,直到永远——译者序“我希望从现在起一直向北走,直到生命的结束。”“一个人在路上也可能遇到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修理工说。“是的,我知道,”斯图亚特回答。——《小老鼠斯图亚特》不管朝什么方向走行路,只要是你自己想要的方向,就该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的结束。斯图亚特是这样想的,怀特是这样想的。我也是。不过,行路可能是枯燥的,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但行路也是有趣的,有意义的。 [点击阅读]
小逻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为了适应我的哲学讲演的听众对一种教本的需要起见,我愿意让这个对于哲学全部轮廓的提纲,比我原来所预计的更早一些出版问世。本书因限于纲要的性质,不仅未能依照理念的内容予以详尽发挥,而且又特别紧缩了关于理念的系统推演的发挥。而系统的推演必定包皮含有我们在别的科学里所了解的证明,而且这种证明是一个够得上称为科学的哲学所必不可缺少的。 [点击阅读]
小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卢贡——马卡尔家族》应当是由20部小说组成。1896年此套系列小说的总体计划业已确定,我极其严格地遵守了这一计划。到了该写《小酒店》的时候,我亦如写作其他几部小说一样①完成了创作;按既定的方案,我丝毫也未停顿。这件事也赋予我力量,因为我正向确定的目标迈进。①《小酒店》是《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小说的第七部。前六部小说在此之前均已如期发表。 [点击阅读]
小银和我
作者:佚名
章节:142 人气:0
摘要:——和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严文井许多年以前,在西班牙某一个小乡村里,有一头小毛驴,名叫小银。它像个小男孩,天真、好奇而又调皮。它喜欢美,甚至还会唱几支简短的咏叹调。它有自己的语言,足以充分表达它的喜悦、欢乐、沮丧或者失望。有一天,它悄悄咽了气。世界上从此缺少了它的声音,好像它从来就没有出生过一样。这件事说起来真有些叫人忧伤,因此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为它写了一百多首诗。每首都在哭泣,每首又都在微笑。 [点击阅读]
少女的港湾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这是在盛大的入学典礼结束后不久的某一天。学生们从四面八方的走廊上涌向钟声响彻的校园里。奔跑着嬉戏作乐的声音;在樱花树下的长凳上阅读某本小书的人;玩着捉迷藏游戏的快活人群;漫无目的地并肩散步的人们。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们热热闹闹地从下面的运动场走了上来。看样子是刚上完了体操课,她们全都脱掉了外衣,小脸蛋儿红通通的。高年级学生们俨然一副遴选美丽花朵的眼神,埋伏在树木的浓荫下,或是走廊的转弯处。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尼罗河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01“林娜·黎吉薇”“这就是她!”三冠地主波纳比先生说道。他以肘轻轻触了同伴一下。两人同时睁大圆眼,微张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辆巨型的猩红色罗斯·罗伊司恰恰停在当地邮局的正门口。车里跳出一位少女,她没有戴帽,身着一件式样简单大方的罩袍;发色金黄,个性坦率而专断;是美而敦—下渥德地区罕见的俏丽女郎。迈着快捷而令人生畏的步伐,她走进邮局。“这就是她!”波纳比先生又说了一遍。 [点击阅读]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坐在桌旁早餐,他除了时常彻夜不眠之外,早晨总是起得很晚的。我站在壁炉前的小地毯上,拿起了昨晚那位客人遗忘的手杖。这是一根很精致而又沉重的手杖,顶端有个疙疸;这种木料产于槟榔屿,名叫槟榔子木。紧挨顶端的下面是一圈很宽的银箍,宽度约有一英寸。上刻“送给皇家外科医学院学士杰姆士·摩梯末,C.C.H.的朋友们赠”,还刻有“一八八四年”。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l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身世】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