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追忆似水年华 - 《追忆似水年华》读书笔记——我私人的似水年华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读《追忆似水年华》,我竟会读得这么慢。
  有时候,我决定临睡前读上几页,但我不晓得该在哪里停下来。这不能从钟点上加以限制,也不能从章节上予以分割。事实上,我可以在任何地方停下来,然而在任何地方停下来都叫我于心不忍。粗看之下,似乎除了连续的加引号的对话,每个段落都可以独立成章——这并非绝对的实情。这洋洋洒洒二百万言中间其实没有驻足的空隙,是一条潺潺不息的情感的小溪流,是一本不必找人弹奏,仅从视觉上就那么连贯、统一的乐谱,中间是没有休止符的。我怎能忍心去切断作者那敏感多情的神经纤维呢?我往往惊讶地发现:即便今夜我用书签做好标记,第二天再翻开,它还是会变成一本新书,我可以从任何地方读起。
  有时候会觉得累。这是为什么呢?是作者的描摹太细腻,太深入造成的么?我想不是。我敢说,他的每一翻遐想,每一个印象,只要我们用心去体味,是能得到与作者相似的体验的。毕竟都是地球人嘛。问题出在他的联想来得太过汹涌上了,一个接一个,一古脑儿推到你的面前,快慰怡人的柔波堆集成奔腾咆哮的巨浪,我便只得眼花缭乱,晕头转向了。要征服它,我唯有暗下决心,多读细读。可是细究起来,要从艺术、美学上一一印证他的观点,那需要多么大的知识储备!这辈子怕也做不到了。因此,这书怎么读,读多少遍,也是粗的。
  他是一位永远让人捉摸不定的魔法师。当这位刁钻的大厨端上一盘美味佳馔,必先要求你端详上半个钟点,结果不外是:这外观上的美就足以填饱胃口,你根本无须去动筷子了。另一种情况下,他事先告诉了你结果,而当你剥去那一层又一层的包装纸,看到那个小礼品,和他描述的并无二致,但你仍会打从心底里大吃一惊。而更多时候,是你太盼望那个惊喜,他最后却让那个礼品不翼而飞了,只余下一股淡淡的香气和无尽的愁绪。它的跌宕起伏,不像一部小说,更像一幅画,或者一片自然的奇景。
  普鲁斯特在生命的后半段,是一个自我囚禁的人,就像他的“莱奥妮姨妈”。我读这书时,基本上也无所事事,有病没病都要赖在床上。我觉得我消极得无可救药,几乎是把生命的尽头前移了四十年。是否可以这么说:除去技术上的细节,这本书就是我写的(电影《鱿鱼和鲸》)。这想法毫不突兀,极其自然。每个人都会碰上一个希尔贝特,还会碰上一个阿尔贝蒂娜。最好的时光永远是已逝去的,大多数人不是不擅长铭记,而是太乐于遗忘了。和普鲁斯特比起来,我们简直都是无知无觉的朽木。
  我国古代诗人多如牛毛,吟诗可称风俗,而诗人气质却未得到应有的认识和肯定。我们过分宣扬传统意识中男人阳刚的一面,贬抑了诗人多愁善感的一面(这不是重男轻女,实在是女性*文学家太少了,所以我笼统点就说“男人”)。在较通俗的读物里,就出了一个贾宝玉,还被老百姓目为蠢物熊包一类。普氏这位西洋贾宝玉的姗姗来迟(1989年才第一次被译成中文),也说明国人心中还是有一道壁垒的。即便是在如今这个年代,我们也往往只能在外国名著中找到这种感情的寄托,获得这种阅读的喜悦。对于我,是歌德,是卢梭,如今又有了普鲁斯特。
  我常常在这样矛盾着:人是非常非常微不足道的,但我的感受又偏偏是我可把握的一切,除此之外,我一无所有。作为当时当下的小我,得到一种隐秘的,纯粹个人化的自给自足,人穷其一生,也不可能有比这更大的欢悦了。此生能结识普鲁斯特,是上天一份多么大的恩典!文学有千般意趣,但是只有在《追忆似水年华》当中,我才能踏上一条由过往直达永恒的时空捷径。每次陷身其中,就像失落在一片我极为熟悉而又辨不清方向的梦土里,我一点也不担心找不到回家的路,因为每一处都曾是我的家;我反而恨不得永远迷失下去呢。这种最强烈的幸福,是被夸大多少倍都不为过的。
  既惋惜于已逝的青春,而又能在回忆中得到满足,这实在是了不起的情怀。普鲁斯特,我偷了你的记忆,让它来充实我的。结果,当我把你的记忆抽去,我的记忆的魂魄也被勾走,只剩一个干巴巴的空壳了。于是,我只有在你的书中,才可以缅怀一番了。若你愿意归还我,那么就叫我在生命即将静止下来的那一刻,目睹更加灿烂的流光溢彩吧。
或许您还会喜欢:
四大魔头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我曾经遇见过以渡过海峡为乐的人,他们心平气和地坐在甲板的凳子上,船到港口时,他们静静地等船泊好,然后,不慌不忙地收好东西上岸。我这个人就做不到这样。从上船那一刹那开始,我就觉得时间太短,没有办法定下心来做事。我把我的手提箱移来移去。如果我下去饮食部用餐,我总是囫囵吞枣,生怕我在下面时,轮船忽地就到达了。我这种心理也许是战争时假期短暂的后遗症。 [点击阅读]
回忆录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银色马一天早晨,我们一起用早餐,福尔摩斯说道:“华生,恐怕我只好去一次了。”“去一次?!上哪儿?”“到达特穆尔,去金斯皮兰。”我听了并不惊奇。老实说,我本来感到奇怪的是,目前在英国各地到处都在谈论着一件离奇古怪的案件,可是福尔摩斯却没有过问。他整日里紧皱双眉,低头沉思,在屋内走来走去,装上一斗又一斗的烈性烟叶,吸个没完,对我提出的问题和议论,完全置之不理。 [点击阅读]
园丁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1仆人请对您的仆人开恩吧,我的女王!女王集会已经开过,我的仆人们都走了。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呢?仆人您同别人谈过以后,就是我的时间了。我来问有什么剩余的工作,好让您的最末一个仆人去做。女王在这么晚的时间你还想做什么呢?仆人让我做您花园里的园丁吧。女王这是什么傻想头呢?仆人我要搁下别的工作。我把我的剑矛扔在尘土里。不要差遣我去遥远的宫廷;不要命令我做新的征讨。只求您让我做花园里的园丁。 [点击阅读]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我小时候,村里人使用的语言,词语就住在它们表述的事物表面。所有名称与事物贴切契合,事物和自己的名字如出一辙,二者像缔结了永久的契约。对多数人而言,词语和事物之间没有缝隙,无法穿越它望向虚无,正如我们无法滑出皮肤,落进空洞。日常生活的机巧都是依赖于直觉、无须语言的熟练劳动,大脑既不与它们同行,也没有另辟蹊径。脑袋的存在只是为了携带眼睛和耳朵,供人们在劳作中使用。 [点击阅读]
国际学舍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一)赫邱里·波罗皱起眉头。“李蒙小姐,"他说。“什么事,波罗先生?”“这封信有三个错误。”他的话声带着难以置信的意味。因为李蒙小姐,这个可怕、能干的女人从没犯过错误。她从不生病,从不疲倦,从不烦躁,从不草率,也就是说,就一切实际意义来说,她根本不是个女人。她是一部机器——十全十美的秘书。然而,今天上午李蒙小姐所打的一封十足简单的信竟然出了三个错误,更过分的是,她甚至没注意到那些错误。 [点击阅读]
在人间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写于1914年。讲述的是阿廖沙11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 [点击阅读]
在路上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1第一次遇到狄恩是在我与妻子分手后不久。那时我刚刚生了一场大病,对此我不想再提及了。不过它的确与那次令人烦恼、充满灾难性的离婚有关,当时我似乎觉得一切情感都已经死了。自从狄恩·莫里亚蒂闯入我的世界,你便可以称我的生活是“在路上”。在这之前,我也曾不止一次地梦想着要去西部,但只是在虚无缥缈地计划着,从没有付诸行动。狄恩这家伙是个最理想的旅伴,他就是在路上出生的。 [点击阅读]
在黑暗中蠕动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具体的年代已经忘记。就连是从哪里来,到何处去的旅程也已想不起来。那时我刚过二十,每天在颓废中生活,当时怀疑人生的态度与刚体会到的游戏感受莫名地交织在一起。也许正因为如此,那时的记忆也就更加模糊不清了。那是艘两三百吨,包着铁皮的小木船。我横躺在二等船舱中。这是位于船尾,依照船体呈环状的铺有榻榻米的房间。 [点击阅读]
地狱之旅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个人把一个厚厚的玻璃压纸器向右移动了一点,他的脸与其说显得沉思或心不在焉,倒不如说是无表情的。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光线下,他的面色苍白。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一个经常坐办公室的人。要到他的办公室,必须经过一条长而弯弯曲曲的地下走廊。这种安排虽然颇有点不可思议,却与他的身份相适应。很难猜出他有多大年纪。他看起来既不老,也不年轻。 [点击阅读]
地狱的滑稽大师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在环绕东京市的国营铁路上,至今仍有几处依旧带点儿乡间味的道口。这些地方设有道口值班室,每当电车要通过时,不同颜色相间的栏杆就会落下,道口看守员便开始挥动信号旗。丰岛区1站大道口也是这种古董式道口之一。那里是从市中心到人口众多的丰岛区外围之间惟一的交通线,因此,不分昼夜,轿车、卡车、汽车、摩托车的通行极其频繁,步行过往者就更不必说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