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天使与魔鬼 - 第七十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世人困惑的目光下,教皇内侍跑到直升机驾驶舱近旁,猛地拉开了舱门说:“出来,孩子!马上出来!”
  那名侍卫兵一下子跳了出来。
  教皇内侍看了看高高的驾驶座,一把将储存器塞进他手中,说道:“拿住这个东西,我进去后递给我。”
  教皇内侍抓住东西往上攀时,听到罗伯特.兰登一边朝直升机跑了过来,一边兴奋地尖叫。现在你明白了吧,教皇内侍心想,现在你相信上帝了吧!
  教皇内侍钻进直升机驾驶舱,调整几个熟悉的控制杆,然后转身要从窗户上取回储存器。
  但刚才还拿着储存器的那名侍卫兵却两手空空地站着。“他把东西拿走了!”那名侍卫兵大叫道。
  教皇内侍感到心头一紧,问道:“谁!”
  那名侍卫兵指了兰登。
  这个储存器竟然那么重,罗伯特.兰登对此大吃一惊。他跑到直升机的另一边,跳进后舱,紧接着冲着前排座位上的教皇内侍喊了起来。
  “起飞吧,神父!你开飞机,我来扔储存器!”兰登咆哮道,“没时间了!只管开你的飞机好了!”
  教皇内侍一时惊呆了,镁光灯照在驾驶舱上,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现出了一丝不快。“我自己能行,”他轻声说道,“我应该独自来做这件事。”
  兰登根本就没听。他低头看了看储存器,上面的数字吓得他屏住了呼吸。“就三分钟了,神父!三分钟!”
  这个数字让教皇内侍似乎一下子清醒了过来。他毫不犹豫地回过头来操纵着飞机。伴随着一阵嘎嘎的轰鸣声,直升机起飞了。
  透过滚滚飞扬的尘土,兰登看到维多利亚朝着直升机跑了过来。他们四目相对,然后她就像逐渐下沉的石块一样消失不见了。
  在直升机内,发动机隆隆的响声与从开着的机舱门里灌进的风声汇成一阵震耳欲聋的声响,兰登快没有知觉了。教皇内侍把直升机开得确实是越来越快了,圣彼得广场上的那片亮光在他们下面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一个不规则的椭圆,在一片城市的灯火中光芒四射。
  “还剩下两分钟!”兰登大叫道,思忖着教皇内侍打算把储存器丢向何处。
  城市的灯光在他们下面向着四面八方散开了。在遥远的西方,兰登看到了地中海海滨那闪着亮光的轮廓。那片海看起来比兰登想象的离得更远。兰登转过头透过驾驶舱的玻璃直视前方,绵延起伏的罗马山麓丘陵的影子在夜色下隐约可见。再往北大约一英里,那些丘陵上就成了一片黑暗。那里没有丝毫亮光——只有大片黑暗区域。那里什么都没有。
  采石场!兰登心想,那里是罗马采石场!
  兰登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片贫瘠的土地,意识到那个地方相当大。他们离那里似乎也很近,显然这里就是教皇内侍准备用来爆炸反物质的地方!可奇怪的是,直升机猛地冲入云霄,兰登意识到他们根本就没有靠近采石场。他匆匆瞥了一眼机舱门外的景象以辨明自己所处的位置。他感到一阵恐慌。他们竟然还在梵蒂冈的上空!
  “教皇内侍!”兰登惊讶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我们飞得够高了!你得开始往前飞了!我们不能又把反物质丢在梵蒂冈的上空!我们还有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兰登展示着反物质储存器大叫道,“我看到那个地方了!罗马采石场!就在北面一两英里!我们没有——”
  “不行,那里太危险,很抱歉。”直升机还在继续爬升,教皇内侍扭过头冲兰登悲伤地说:“我真希望你没有来,我的朋友。你成了最后一个作出牺牲的人。”
  兰登顿时明白了过来。他极度惊恐地说道:“可……我们总得去个地方呀!”
  “去天上,”教皇内侍回答道,似乎要听天由命,“这是惟一能确定的。”
  天空,兰登这时意识到,这的确是教皇内侍要去的地方。教皇内侍从未打算扔掉反物质。他只是想在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使反物质尽可能地远离梵蒂冈。
  这次出行是有去无回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挪威的森林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编者语我们为什么选择村上春树?不是因为他连获日本文艺界的奖项: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高居日本畅销书榜首:更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掀起年轻一代的抢购热潮,突破四百万部的销量!那么,为什么?答案是:他和他的作品带给我们思想的特异空间,而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片断唤起的生活气氛令我们有所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的年轻心声。 [点击阅读]
沉思录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一本写给自己的书──《沉思录》译者前言斯多亚派着名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公元121-180),原名马可.阿尼厄斯.维勒斯,生于罗马,其父亲一族曾是西班牙人,但早已定居罗马多年,并从维斯佩申皇帝(69-79年在位)那里获得了贵族身份。 [点击阅读]
生的定义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我现在正准备在世田谷市民大学讲演的讲演稿。主办单位指定的讲演内容是这样的:希望我把三年前在小樽召开的全北海道残疾儿童福利大会上讲的话继续讲下去。上次大会的讲演记录,业已以“为了和不可能‘亲切’相待的人斗争下去”为题出版发行了。于是我就把该文章重新读了一遍,考虑如何接着往下讲。(该文载《核之大火与“人的”呼声》一书,岩波书店出版。 [点击阅读]
神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十九世纪中叶,在我们这个奇怪的世界上,有一类人开始变得愈来愈多。他们大都快上了年纪,被大家称为“科学家”,这个称呼颇力恰当,可是他们自己却非常下喜欢。他们对于这个称呼是如此之厌恶,以致在他们那份叫作《大自然)的有代表性的报纸里一直谨慎地避开它,好像所有的坏字眼都源出于它似的。 [点击阅读]
笑面人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于一八○二年二月二十六日诞生在法国东部伯桑松城。雨果的父亲,西吉斯贝尔-雨果,本是法国东部南锡一个木工的儿子,法国大革命时他是共和国军队的上尉,曾参加过意大利和西班牙战争,在拿破仑时期晋升为将级军官。雨果从童年起就在不停的旅游中度过,他的父亲西吉斯贝尔-雨果把妻子和孩子从一个驻扎地带到另一个驻扎地。 [点击阅读]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老妇还乡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3
摘要:正文第一幕火车站一阵报时钟声后,幕徐徐升起。接着就看到“居仑”两字。显然,这是北京处隐约可见的小城的名称,一片破烂、败落的景象。车站大楼同样破败不堪,墙上标出有的州通车,有的州不通;还贴着一张破烂不堪的列车时刻表,车站还包括一间发黑的信号室,一扇门上写着:禁止入内。在北京中间是一条通往车站的马路,样子可怜得很,它也只是用笔勾勒出来。 [点击阅读]
谋杀启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1除星期天外,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八点半,乔尼?巴特总是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在奇平克里格霍恩村子里绕上一圈,牙缝里还一个劲地大声吹着口哨,把每家从位于高街的文具店老板托特曼先生处订的晨报扔给各户——不论是豪宅还是陋居,要不就从房门的投信口把报纸塞进去。 [点击阅读]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1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我睡醒的时候,床的另外半边冷冰冰的。我伸出手想试探一下波丽姆留在被子里的余温,结果只摸到了粗糙的帆布被单,她准是又做了噩梦,爬到妈妈被窝里去了。嗯,准没错。今天是收获节。我用胳膊支起身子,屋子里挺亮,正好看得见他们。小妹妹波丽姆侧身躺着,偎在妈妈怀里,她们的脸紧挨在一块儿。睡着的时候,妈妈看上去要年轻些,脸上尽管还是一样疲倦,可已经不那么憔悴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