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韩寒《青春》 - 答记者问:送点土特产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你之前不开微博?而现在开是为什么?(内媒)
  之前不开是因为接受不了每一篇深情款款的博客文章的最后冒出一句描红加粗的:
  我最近在玩新浪微博,很酷,很新潮。就像演出完美结束刚谢幕就坠台了,比赛顺利完成刚冲线就撞墙了。
  2:你说现在中国流行拜金主义很好,为什么?(内媒)
  因为现阶段的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和缺少理想的国家,大家都很现实,很多年轻人的理想就是房子一套。大家都只想着要有钱。一个国家完全可以用几十年去寻找信仰,在这个时期里,没有信仰,一定比有着错误的信仰要强。
  3:但是拜金主义导致了毒奶粉等东西的横行,危害了国家(内媒,这个问题很聪明)
  你转移了,毒奶粉的造成是因为政府监管不力。如果“想赚钱”和“做坏事”之间往往都能联系起来,那只能说明司法失职,而不是什么主义不主义,思想不思想,文化不文化,信仰不信仰的问题。
  4:从最近网上的一些言论来看,好像中国人都很反对美国,是这样的吗?(外媒)
  你可以把那些人召集起来,免费发发绿卡看看什么效果。事实上,至少我知道的现在那些接触资讯比较多的年轻人,他们都能保持自己独立的判断,中国操蛋的时候,他们认为中国操蛋,美国操蛋的时候,他们一样认为美国操蛋。这样的人越来越多,说话才越来越有意思。以前的中国,大家信奉的是,首先我是一个中国人,其次我是一个某地人。第一句对外,第二句对内,骂成一团。现在的中国年轻人,他们已经慢慢明白了首先我是人,其次我是一个中国人。包皮括我的父母,事实上在国际问题上,他们总是一个亲美,一个反美,但并不妨碍他们的性生活并把我生了下来,我生下来以后保持中立。这样不很好么?

  5:你认为中国没有好的文化作品是因为中国审查的尺度太严格,但是很多国家对世界有影响的好作品都出自于这个国家并不完全自由的时期,而很多全自由的国家反而没有好的文学作品涌现,你觉得呢(来自外媒,这个问题很好,以下回答综合了其他一些问题的回答)
  事实上,你说的很对。没有审查不一定能出好作品,但特别严格的审查一定出不了好作品。除非不想在国内混了。一来中文存在翻译的问题,比如拉丁语系国家,这个国家不让我出版,我可以在其他国家出版并且获得世界上的成功,情况有所不同。二来就像作曲,很多国家的作曲家有哆来咪发少拉稀,但我们国家只有少拉稀,网络时代到来以后,逐渐放开一些,有了咪发少拉稀,不是不能写出好曲子,但难度肯定增加了。因为每一个作家,每一个导演,每一个编剧在落笔的时候都会想,我这段内容会不会通过过审查。所有的编剧都知道一个信条,那就是市长可以是坏人,但市委书记一定要是好人,而且最后纪委一定要把坏人抓走。在物价和生活压力这么大的年代,大家势必更加小心翼翼,生怕龙颜大怒,自己丢了饭碗。当然,这也是中国比以前进步的地方,之前的中国很多人因言获罪,现在的中国最多就是让你禁言,比较少获罪。

  比如说以下知名电影都是中国导演拍的,《肖申克的救赎》,我想他在中国就不能通过审查,第一,中国警察怎么会抓错人呢?第二,就算抓错了怎么还能让你跑出去呢?第三,监狱长怎么可能是坏人呢?不予通过。
  比如说电影《教父》,不用说了,中国怎么可能有黑帮。不予通过。
  比如说电影《蜘蛛侠》《蝙蝠侠》,中国的警察怎么可能搞不定,不予通过。
  比如说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建议改成《牯岭街成人杀人事件》,并且主要要反映我民警如何机智迅速的破案。
  比如说电影《杀人回忆》,警察到最后怎么能连凶手都没有找到,不予通过。
  比如说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反映社会阴暗和落后的一面,中国怎么可能有贫民窟呢,不予通过。建议将主人公的出身定为普通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学习成绩很好,最后才答对了那些问题。
  比如说美剧《24小时》,怎么可能让一个已经被组织开除的人当了英雄拯救国家呢?不予通过。
  比如说美剧《SEX AND CITY》,内容都不用审了,名字直接就给屏蔽了。
  比如说昆丁的电影——不用说片名了,这个人就压根没拍过电影。
  比如说动画片《辛普森一家》,直接抄家。

  欢迎大家补充。
  当然,有《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阿凡达》《飞屋历险记》等我们这里稍作修改也能通过审查的电影,但是你知道,这是超越了社会的不和谐去表达人类的电影。这种段数不是说我不能拍ABC,所以为了躲避我拍一个D,而是我拍腻了ABC,我想拍个D。写作也是这样。事实上,这不是电影局的责任,也不是作家协会的责任,这不是谁的责任,但是我们大家的责任。中国人就靠着一些因为说不清楚的原因发财了的人去国际上一买就是一百个LV来获取国际社会的认可么?国人现在的心态是这样的,一个人剥削一万个人,大家正骂着呢,突然这个人飞去日内瓦车展买一台全世界最贵的跑车,消息传到国内来,那一万个人都很自豪。
  算了吧,没有真正强大的文化,没有真正输出的作品,外国人看你永远像你看山西煤老板一样。
  中国之真正的强大,除非十三亿人一人一台奔驰,否则就取决于现阶段有没有真正让全世界信服的文化作品。这需要所有的文化人和官方共同的努力,只要你松绑,我们从来不缺好的艺术家,当然可能我不是,但一定有一批人是。哪怕是批评你的作品,你一样扶持它,这样的文化部门才是受人尊敬的。要不然你打算永远靠熊猫和茶叶去感动全世界吗。
  我们总是把送外国人一点土特产当成在给外国人输出文化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致青春
作者:佚名
章节:179 人气:2
摘要:9月10日,南国的盛夏,烈日炎炎。大学新鲜人郑微憋红了一张脸,和出租车司机一起将她的两个大皮箱半拖半拽从车尾箱里卸了下来。她轻轻抬头用手背擦汗,透过树叶间隙直射下来的、耀眼的阳光让她眼前短暂的一黑,突然的高温让她有些不适应。她在牛仔裤的口袋里掏了掏,翻出了出门前妈妈给她备下的零钱,递给身边的出租车司机,笑眯眯地说道:“谢谢啊,叔叔。 [点击阅读]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中文版自序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 [点击阅读]
中国现代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294 人气:2
摘要:熟悉上海掌故的人,大概都知道城隍庙是中国的城隍,外国的资本。城隍庙是外国人拿出钱来建筑,而让中国人去烧香敬佛。到那里去的人,每天总是很多很多,目的也各自不同。有的带了子女,买了香烛,到菩萨面前求财乞福。有的却因为那里是一个百货杂陈,价钱特别公道的地方,去买便宜货。还有的,可说是闲得无聊,跑去散散心,喝喝茶,抽抽烟,吃吃瓜子。 [点击阅读]
良心作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3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夏日落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4
摘要:羊年十一月初,步兵三连孕生一样大案:先是枪丢了一枝,其后,兵又死了一个。枪是新枪,铁柄全自动;兵是新兵,下士军衔,籍系郑州二七区,父为小学教师,母是环卫工人。事情乒然发生,震炸兵营。一时间,满地沸扬,草木皆惊,营连空气稀薄,整座营房都相随着案情颤动。事发时候,连长赵林和指导员高保新正在操场交心,其时正值夏末,黄昏网着世界。 [点击阅读]
沉从文《边城》
作者:沉从文
章节:25 人气:3
摘要:内容简介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点击阅读]
王小波《黄金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18 人气:3
摘要:我二十一岁时,正在云南插队。陈清扬当时二十六岁,就在我插队的地方当医生。我在山下十四队,她在山上十五队。有一天她从山上下来,和我讨论她不是破鞋的问题。那时我还不大认识她,只能说有一点知道。她要讨论的事是这祥的:虽然所有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破鞋,但她以为自己不是的。因为破鞋偷汉,而她没有愉过汉。虽然她丈夫已经住了一年监狱,但她没有偷过汉。在此之前也未偷过汉。所以她简直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说她是破鞋。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阎连科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4
摘要:雨过天晴,昨天的雨水把青砖山墙洗得水汪汪的绿,连一星尘土也没有。中年男人距山墙一米远近急速下跌着,像一块巨石从沟崖朝着沟底落。他闻到了山墙上的清新浓烈扑鼻,还带着新砖出窑后的热暖味。一春三月天气很暖和,日头饼馍样烤在天上。五婶寒了一冬,见日光挤进屋里一丝,便恨不得把一个日头揽在怀里。他爹,五婶说,让我出去晒个暖儿吧。五叔说你好好睡着吧,满天下数你难侍候!五婶喉咙塞一下,就盯着房上的椽子看。 [点击阅读]
中国在梁庄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姦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中国在梁庄》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