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莫言《四十一炮》 - 莫言小说《四十一炮》——第二十四炮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四个工匠,围绕着那辆平板车,喝酒吃肉。车上铺一张报纸,就成了他们的餐桌。我看不清报纸上的肉,但我嗅到了肉的气味。我知道他们吃着两种肉,一种是木炭烤羊肉串儿,加了很多孜然;一种是蒙古烤肉,加了很多奶酪。大道对面的繁华夜市尚未歇业,一拨食客走了,另一拨食客紧接着到来。那个翘下巴的男子,突然捂着腮帮子叫唤起来。问他怎么啦,他说牙痛。驼背的老者冷笑了一声。小个子男人说:告诉你不要胡说,你还不信。现在信了吧?这是肉神给你点颜色瞧瞧,厉害的还在后边呢。翘下巴男子捂着嘴巴,呜呜啦啦地说:哎哟亲娘,痛死我了。老者狠抽了一口烟,烟头上的红火照着他嘴巴周围的短髭。牙痛的男子求告着:师傅,救救我吧。驼背男人没好气地说:你要记住,不管什么木头,一旦雕成了像,就不是木头了。牙痛人说:师傅,好痛啊。驼背人说:还在这里哼哼什么?快到庙里去,跪在神像前,掌自己的嘴巴,什么时候不痛了,什么时候罢休。翘下巴男子,手捂着腮帮子,跌跌撞撞地冲进了庙堂,跪在肉神像前,哭咧咧地说:肉神,肉神,小的再也不敢了,您老人家发发善心,饶了我吧……然后就抡起巴掌,啪啪地掌嘴。
  大年初一上午,那个一直躲着我们的沉刚,自动地找上门来。进门后他按着老礼,跪在我们家的祖先牌位前磕了一个头,然后进入了我们的房子。他的出现使我们全家都感到意外,母亲没头没脑地说:
  "怎么是你?"
  平日里见到我们总是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无赖嘴脸的沉刚,脸上竟然出现了低眉顺眼的小表情,他从怀里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尴尬地说:
  "嫂子,兄弟没有本事,做买卖做赔了,借嫂子的钱,一直还不上,去年忙活了一年,多少挣了几个,欠嫂子的钱,无论如何也要还了。这是三千块,嫂子点点……"
  沉刚将那个信封放在母亲面前,身体往后一退,坐在我们家炕前那条长凳上,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皮皮烟,抽出两支,欠起身,递给坐在炕沿上的父亲。父亲接了一支。他把另一支递给母亲。母亲不接。母亲穿着高领的红色化纤毛衣,脸被映得红扑扑的,显得很年轻。煤炭在炉子里轰轰地燃烧着,屋子里很暖和。自从父亲归来后,我们家可以说是好戏连台,母亲心情愉快,脸上那种凶巴巴的表情消逝了,连说话的声音都起了变化。母亲和善地说:

  "沉刚,我知道你确实赔了,要不也不会拖这么久。当初敢把这几个血汗钱借给你,就冲着你是个本分人。你主动来还钱,我真是想不到,做梦也想不到。你让我很感动。为这事嫂子说过一些不好听的,你别往心里去。咱们还是好乡亲,你大哥也回来了,往后咱们少不了打交道,如果你有用着我们的地方,千万别客气,通过这件事,嫂子更认清了你是个靠得住的人……"
  "嫂子,您还是把钱点点……"沉刚说。
  "好吧,"母亲说,"当面锣对面鼓,借钱还钱当面数。少一张没什么,万一多一张呢?"
  母亲从信封里把那摞钱抽出来,手指蘸着唾沫数了一遍,然后递给父亲,说:"你再数一遍吧。"
  父亲很麻利地把钱数完,放回到母亲面前,说:"三千,没错。"
  沉刚站起来,咧咧嘴,似乎有些为难地说:
  "嫂子,是不是把那张借据给我?
  "你不说我还真忘了,"母亲说,"可是我把那张借据放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小通你知道我把那张借据放到什么地方吗?"
  "我不知道。"
  母亲跳下炕去,翻箱倒柜,终于把那张借据找了出来。
  沉刚接过借据,认真地看了几遍,确认无疑后,仔细地装进内衣口袋。走了。
  在那个工匠啪啪掌嘴的过程中,我低声对大和尚讲述着我的故事。我原来还以为我的讲述会吸引这四个工匠前来倾听,但他们对肉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我的兴趣。我曾经动过对他们说出我就是肉神的原型罗小通的念头,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我想,大和尚不会喜欢我这样做,而且,即便是我说了,他们也不会相信。
  大年初二的晚上,那个自命不凡、一直想跟老兰叫板的姚七,提着一瓶茅台酒来到我家。当时我们家正在堂屋里围着一张新添置的方桌就餐。姚七的到来,也让我们感到意外,因为他是一个从来没在我们家出现过的人。母亲看了我一眼,我明白母亲是在批评我没有执行她的命令在吃饭前关上大门,结果让这个家伙溜了进来。姚七把他的脖子往前一探,看着我们桌子上的饭食,用一种让我感到愤怒的腔调说:
  "嗬,很丰盛嘛!"
  父亲嘴巴咧了咧,想说点什么,但是没有说出来。
  母亲说:"我们哪里能跟你们家相比?粗茶淡饭,填饱肚子而已。"
  姚七道:"已经不是粗茶淡饭了。"

  我插嘴道:"这是我们昨天吃剩下的。我们昨天晚上吃了大虾、螃蟹、墨斗鱼……"
  "小通!"母亲打断我的话,瞪我一眼,道,"饭堵不住你的嘴吗?"
  "我们吃了虾,"妹妹一边用手比量着,一边说,"这么大……"
  "孩子口里吐真言啊。"姚七说,"弟妹,罗通这次回来,你们家风大变了嘛。"
  "我们过去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母亲说,"你该不是吃饱了无处消食找我们磨牙斗嘴的吧?"
  "确有要事跟罗通兄弟商量。"姚七郑重地说。
  父亲将筷子一放,说:"到里屋说吧。"
  "有什么怕人的事还要到里屋去说?"母亲瞪一眼父亲,抬头望望电灯泡,说,"再开一个灯,电费不是钱吗?"
  "这几句话又显出你的英雄本色了,弟妹。"姚七讽刺了母亲一句,对父亲说,"自然没有怕人的事,老姚敢到大街上,用喇叭筒子对全村广播。"他将那瓶茅台放在锅台上,从怀里摸出一卷纸,递到父亲面前,说,"这是我写的揭发老兰的材料,你在上面签个字,我们联手把老兰拱倒,不能让这个恶霸地主的后代横行霸道下去了。"
  父亲没有接那份材料,看了母亲一眼。母亲低着头挑一块鱼肉上的刺。父亲闷了一会儿,说:"老姚,我出去折腾了这一番,心灰了,意冷了,什么都不想了,只想好好过日子。你找别人签去吧,这个名,我不签。"
  姚七冷笑着说:"我知道老兰给你家拉上了电,还让黄豹给你家送来了一蒲包皮皮臭鱼烂虾。可你是罗通啊,你的眼窝子不至于这么浅吧?老兰这点小恩小惠就把你收买了?"
  "姚七,"母亲将鱼肉夹到妹妹的碗里,冷冷地说,"你别来拉着罗通跳火坑了。前几年他跟着你与老兰作对,最后落了个什么下场?你在背后当狗头军师,撮弄着罗通死猫上树。说穿了,你不就是想把老兰拱倒自己当村长吗?"
  "弟妹,"姚七说,"我可不是为了自己,我是为了大伙。老兰给你家拉电,给你家送海鲜,用那点钱,对他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再说,这些钱也不是他的,是大伙的。这几年,他把村子里的土地偷偷地卖给了一对骗子夫妻,说是要开发搞科技园,种植什么美国红杉树,可是那对夫妻却偷偷地将那二百亩土地的土卖给了大屯窑厂,你去看看吧,平地挖下去三尺深了,那可是肥沃的良田啊,通过这笔黑交易,老兰拿了多少好处费,你们知道吗?"

  母亲说:"别说老兰卖了二百亩废耕地,他就是把整个村子卖了我们也不管。谁有本事谁就去斗吧,反正我们家罗通是不出头的。"
  "罗通,你真的要当缩头乌龟吗?"姚七抖搂着那份材料说,"连他的小舅子苏州都签了名的。"
  "谁愿意签谁就签,反正我们不签。"母亲斩钉截铁地说。
  "罗通,你真让我失望。"姚七说。
  "姚七,"母亲说,"你别装蒜了,你当了村长,就比老兰干得好吗?你是个什么人难道我们还不知道吗?老兰贪,只怕你比老兰还要贪。不管怎么说,老兰还是个孝子,不像有的人那样,自己住着大瓦房,却把老娘撵到草棚子里去。"
  "你说谁?杨玉珍,说话可是要负责的啊。"姚七道。
  "我就是一个村妇,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我负个鸡吧巴责!"母亲恢复了她的本色,毫不客气地说,"我说的就是你这个鳖蛋,对自己的亲娘都能那样狠,对外姓旁人,能好得了吗?你要知趣,就提上你的酒快点走,要不知趣呢,我还有好多好听的话没说给你听呢。"
  姚七揣好他的材料,走出了我家屋子。母亲高声说:
  "提上你的酒!"
  姚七回头道:"弟妹,酒是送给罗通喝的,与签名无关。"
  "我们自家有酒。"母亲说。
  "我知道你们家有酒,跟上老兰,别说是酒,什么都会有的,"姚七说,"但我劝你们把眼光放长点,'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老兰'多行不义必自毙'。"
  "我们谁也不跟,"母亲说,"谁当官我们也是为民,你们有本事就斗去吧,与我们无关。"
  父亲提上酒,递给姚七,说:
  "您的心意我领了,但酒还是带回去。"
  "罗通,你也这样小瞧我?"姚七怒冲冲地说,"你逼十我当着你的面把酒摔了吗?"
  "你别动怒,我留下就是了。"父亲提着酒把姚七送到院子里,说,"老姚,我看你也别闹腾了。你不过得很好吗?你还要怎么样呢?"
  "罗通,跟着你的老婆过好日子吧,我是豁出去了,不把他老兰扳倒我就不姓姚。"姚七说,"你可以去向老兰通风报信,就说我姚七要跟他斗一斗,我不怕。"
  父亲说:"我还不至于下作到那种程度。"
  "难说啊,"姚七嘲讽道,"伙计,你这一趟东北,好像让人把蛋子骟了去似的,"姚七低头瞅瞅父亲的下部,说,"还好使吗?"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省心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说实话省心(1)红也分怎么用:天安门城楼,红墙、红灯笼、红旗配金瓦白石桥就是端庄;天安门要改成绿瓦,插彩旗再配电镀桥栏杆儿那就没法看了,信不信由您前几日去潭柘寺拍摄,临近山门,路两边小竹竿东倒西歪地插满了红黄绿粉蓝各色彩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把一个佛教圣地弄得跟窑子似的,全然不顾宗教的庄严和淡泊,欺负佛祖不会说话,只能坐大雄宝殿里生闷气。当然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还以为这是隆重呢。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
红楼梦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云雾弥漫,宝玉迷失在云雾中。他茫然四顾,又顺着朱栏白石,绿树清溪,悠悠荡荡地,朝前方走去。花径尽头,十数棵参天的大树,掩映着一座青瓦红墙,雕梁画栋的高楼。黯青底色的匾额上,写着“太虚幻境”四个泥金大字,两边还挂着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镂刻着精致的花鸟图案的木门虚掩着,宝玉轻轻推开了门。门轴发出涩滞的声响,如一两声沉闷的叹息,一座幽森阴敞的大厅,古画轴一般,徐徐在他眼前展开。 [点击阅读]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我早在搬进这栋板楼之前,就听老流氓孔建国讲起过朱裳的妈妈,老流氓孔建国说朱裳的妈妈是绝代的尤物。我和朱裳第一次见面,就下定决心,要想尽办法一辈子和她耗在一起。十七八岁的少年没有时间概念,一辈子的意思往往是永远。 [点击阅读]
江南三部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1 人气:2
摘要:父亲从楼上下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白藤箱,胳膊上挂着枣木手杖,顺着阁楼的石阶,一步步走到院中。正是麦收时分,庭院闲寂。寒食时插在门上的杨柳和松枝,已经被太阳晒得干瘪。石山边的一簇西府海棠,也已花败叶茂,落地的残花久未洒扫,被风吹得满地都是。秀米手里捏着一条衬裤,本想偷偷拿到后院来晒,一时撞见父亲,不知如何是好。她已经是第二次看见衬裤上的血迹了,一个人伏在井边搓洗了半天。 [点击阅读]
花田半亩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心里发芽的中文。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她目光里那一种超乎她年龄的沉静,对于我们都意味着些什么了。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田维作为中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还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这令我不但愀然,亦以肃然,遂起敬。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