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王小波《红拂夜奔》 - 读《红拂夜奔》有感——我所见的红拂夜奔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向名族英雄学习,比如董存瑞,当他把炸药包皮举起的那一霎那,他仰天长啸:为了新中国!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董存瑞根本没说这句话,而是另一句更言简意赅的:“X你马!”由于翻译的不同,还有另外的版本:“日你妹!”尽管这两个版本的字面相差了三分之二,但是从这个短句的谓语、宾语的性别、还有宾语的定语来看,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作为一个名族英雄,他显然还不够专业,因为他漏考虑了一件事,这句话从嘴里说出来是不带任何如惊叹号、点点点或者波浪号作结尾的,因此如果他想留下“证据”,必须要改口为“字数你妹”。总之谁也不知道他在死前到底说了什么,我们无从考证。但是既然教材上说的是“为了新中国”,一定是有道理的,为了给下一代,下下一代,下下下一代做思想指导,“为了新中国”是最合理的,而且我也觉得像董存瑞这种名族大英雄兴许必然不会说出什么污浊后辈思想的话。再者中国人从小就喜欢模仿,所以建立良好的榜样就如同构建和谐社会那么重要。就像我们小时候的行为规矩必须模仿大人的道德规范,中学里做题和解答必须模仿例题和正确步骤,大学教授的论文必须模仿前人或者他人的研究资料云云。又比如一个小孩背九九乘法表,要是他敢背成七三二十一,准被严厉的老师掌一耳掴,然后被语重心长地告诫:“是三七二十一,不是七三二十一,应该把小数字放前面。”当然这也是有逻辑可循的,所有动物(比如狗)都是生来就通过模仿来学习的,而人也是动物。

  我曾经尝试不去模仿,为此我努力不通过百度资料写过一篇实数理论研究的论文,作为学年评估的作业,当然我也和王二一样是学数学的,我把论文拿去给我们系的教授看,教授扫了一眼只对我说了一句话:“不管对不对,有想法总是好的。”于是就在我的学年评估成绩上打了个“优”。然后到现在就没有一点音讯了。我从来没想过廖教授对我会有如此的嘉奖,说我是有想法的人,而且是不在“对”这个前提之下的。
  我当然是不会傻乎乎再过去问:“廖教授,我的文章你看了没有?”除非我的脑子被门夹了。因为一开始这个问题就没有第二个答案,也许甚至就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又或者我还没有达到“人瑞”的资格。由此,我必须证出一个世界级猜想——比如哥德巴赫猜想,才能证明我有条件让教授读我的文章。
  李卫公年轻时就证出了费马定理,我没有他的本事,但是我喜欢写东西,尤其是年轻时,喜欢表达自己年少轻狂的思想,但历史和廖教授告诉我,学术上面的思想永远不是像我这种普通的活人能够表达的,所以我觉得写写书评还是更加适合我。

  对于写论文这种事情,在这个国家永远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所谓大,就是教授每年都会“发”十几篇论文,不然自己的教授地位有可能会被动摇,至少面子上挂不住;所谓小,就是对于廖教授这种级别的人来讲,写十几篇论文比拉屎还要容易。当然这个逻辑必须要排除便秘这种情形。因为每次上课,教授都会在课堂上说自己的论文业绩,就像如腹泻一般畅快,并且自信满满。
  对于“自信”这个词,我必须解释一下,比如,你在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种种的麻烦事情,可能会“私自以为”领导上对你有所不公,但是最后得到的解释却是:现在的社会就是这个样子的,权力就是一切,代表着公平。当年长的教授或者家长以这种饱经沧桑的口吻说这句话时,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自信,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我深有体会。去年我和两个比我大一届的学生在当地一家广告公司帮忙开发了一个简单的小软件,花了三个人一个多月的时间,最后的得到的补偿就是每人两张红色的纸钞,还是我们三个自己骑车近一个小时去公司拿的。至此之后,当学弟学妹们问我大学生找工作的经验的时候,我也会以一种饱经沧桑的口吻对他们说:“领导上永远是对的。”这就是一种自信和优越感。

  当然,受不了打击的人会寻求网络的援助。世界上的事物都是阴阳互补的,现实生活中的公平必须由网络的不公平去弥补,由此就有了方舟子这类的人。我想如果董存瑞时代网络比较发达,就很有可能没有这个名族英雄了。
  扯远了,继续回到写论文这个话题上。前几天小师妹刚刚跟我抱怨说她的教授发她写的论文却只提了自己的名字,其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她,我觉得这世道如果连论文都不能抢了,那还要教授做什么?底层人民就是要干底层人民应该干的事,就像种田的就应该种田,你丫要赶去下海经商赚大钱,领导上不抓你小辫子?可能你会反驳我说,平日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但事实就是,只要你的脑袋还在,就有一定有辫子。领导上一直都很公平,不想抓的一个都不会抓。
  最后,假如本文有怪诞的地方,不是作者“本意”为之,这就是历史本来的面貌。
或许您还会喜欢: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震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2006年1月6日多伦多圣麦克医院沃尔佛医生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看见秘书凯西的眉毛挑了一挑。“急诊外科转过来的,等你有一会儿了。”凯西朝一号诊疗室努了努嘴。沃尔佛医生挂牌行医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叫亨利?沃尔佛的心理医生的时候,早已存在着一个叫凯西?史密斯的医务秘书了。凯西在医院里已经工作了三十三年,可谓阅人无数。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少年天子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少年天子》描写了大清进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及他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了围绕着汉化改革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皇太极去世后,6岁的顺治继位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为了摆脱满族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素质,顺治潜心钻研汉族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巩固大清江山。 [点击阅读]
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
作者:张小娴
章节:70 人气:2
摘要:一九八六年,我们保中女子中学的排球队一行八人,由教练老文康率领,到泰国集训。我在芭提雅第一次看到面包皮树,树高三十多公尺,会开出雄花和雌花。雌花的形状象一颗圆形的钮扣,它会渐渐长大,最后长成像人头一样的大小,外表粗糙,里面塞满了像生面包皮一样的果肉。将这种果实烤来吃,味道跟烤面包皮非常相似。那个时候,我没有想过,我是一个既想要面包皮,也想要爱情的女人。八六年,我读中七。 [点击阅读]
新结婚时代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2010年新版《新结婚时代》在《新结婚时代》中,对于谁是婚姻的“杀手”,王海鸰提出了新的质疑。小说中,引发婚姻矛盾的原因不是个性不合、第三者,或者两人缺乏沟通、相互猜疑,而是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结婚时代》比《中国式离婚》更沉重。门当户对该不该,许多读者从这本书中的两代人三种个性婚恋中展开了话题。 [点击阅读]
村子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祝永达在村口那棵松树下碰见马秀萍是很偶然的事情,当时,他不可能产生这样的念头:有朝一日娶马秀萍为妻,从此甜甜美美地活人过日子。那是!”979年早春二月的一个晌午。走在田地里的祝永达觉得明媚的春天仿佛是从他脚底下生长出来的,解冻了的土地酥软而仁慈,从枯萎的色泽中挣脱出来的麦苗儿扑面而来。远远近近的村庄里传来孩子们的嬉闹声、鸡鸣狗吠声和空气中逸散出的各种细微的声音在表示大地苏醒了活跃了。 [点击阅读]
林徽因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认得这透明体,智慧的叶子掉在人间?消沉,慈净——那一天一闪冷焰,一叶无声的坠地,仅证明了智慧寂寞孤零的终会死在风前!昨天又昨天,美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相信这里睡眠着最美丽的骸骨,一丝魂魄月边留念,——…………菩提树下清荫则是去年! [点击阅读]
林语堂《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站在这个地位很难写书评,女儿批评父亲的书,似乎从来未听见过。那又何必写呢?因为好像话藏在肚子里非说不可。可不要说我替父亲吹牛,也不用骂我何以如此胆大,因为我要用极客观的态度来批评,虽然情感也不可无。我知道父亲每晨著作总是起来走走吃吃水果,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 [点击阅读]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闻婧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正在床上睡得格外欢畅,左翻右跳地穷伸懒腰,觉得我的床就是全世界。其实我的床也的确很大。我只有两个爱好,看电影和睡觉,如果有人在我累得要死的时候还不让我睡觉那还不如一刀砍死我,那样我一定心存感激。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床弄得往死里舒服,我曾经告诉我妈我哪天嫁人了我也得把这床给背过去。所以闻婧的电话让我觉得特郁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