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30岁前别结婚 - 有些女人真的得到了一切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有些女人真的得到了一切
  多年前,在我读硕士的时候,我听了时任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院长的Sue Prager为一女性社团做的一个演讲。
  Prager院长:我有幸认识几位出色的女性,她们登上了业界的塔尖。她们真让人难以置信。
  “真棒!”我们鼓掌。
  Prager院长:我还认识很多,呃,很平常的男人,也登上了业界的塔尖。
  听众不做声了。“可不是么”,我们想,“我们也认识好多这样的人”。
  Prager院长:有一天,当平常的女性也能成为业界顶级人物的时候,我们就成功了。
  那一刻,我就很想知道:既然所有女性都要面对这样的不公,为什么有的女性能成功?我怎样才能做到像她们一样出类拔萃呢?
  打那以后,我校友们的生活向不同的方向发展。我今年42岁了。很幸运的是,我和我的闺蜜们都有所成就。我们将这个年龄称为“妙不可言的40多岁”。年轻时的动荡感和焦虑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快乐。而这让我们在优秀男人们眼中性感动人。我很欣赏神秘作家Carolyn Heilbrun笔下对女主人公的描写:
  她成熟了,也更勇敢了,那些她不在意的人们再也不能左右她的心志;她终于明白,自己无所损失;在这样的年龄,不管你有没有孩子,别人再也为你做不了什么;你无所畏惧、无可隐瞒,对于重要的事情终可放手一试。

  可为什么那么多同龄人仍在彷徨,我们却能成为幸运儿呢?我看到的是:如今成功的女性并无太多相似之处。她们并不比别人天资聪颖、美貌许多;她们性格迥异,对生活的选择各不相同,职业领域也是千差万别。
  将她们与其他人区分开来的不是她们的身份,而是她们对待生活的方式。在事业和生活上能够做到“双赢”的,是那些不只努力、而且干得很巧的女人。
  现在说说让人后怕的事。我和我的闺蜜们只是碰巧做出了巧妙的选择。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对选择的理解绝谈不上透彻;我们甚至往往不觉得是在做选择,倒更像是在对当时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做出反应。用法国小说家Andre Gide的话讲,“生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往往是那些不假思索的行动。”尽管我们后来生活都还不错,其实呢生活本来完全有可能是另外一番模样。
  我们前面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她们的生活都是由别人安排好的。而突然之间,我们的生活不再有人替我们安排。无尽的可能令人兴奋,但同时也令人深感困惑。我们好像做什么都是可能的,可做什么才是应该的呢?
  如今,我们面临的选择不计其数:跟谁结婚?什么时候结婚?做什么工作?怎样安排时间?该相信什么?

  这些选择中不管是哪一个,其未来对我们来说能见度都是零,但我们的余生却要在这些选择所带来的后果中度过。
  而我们的寿命比我们的祖母一辈要长很多很多。在中国,数千年来,甚至进入了20世纪以后,人们的寿命都很短。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对寿命的预期只有35年。而到了2000年,寿命预期延长到了71岁。如今,在科学营养和医疗条件改善的情况下,你我都可以活上八九十岁;而人类寿命预期的变化如此显著,所以按卡内基公司的老龄化社会项目所讲,在20世纪,人类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物种。换句话说,我们年轻的时候做出的选择将实实在在地伴随我们再活上“一辈子”。可是,我们中的许多人连5年后自己想干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用说50年后了。
  我们是女人,一生都在忙个不停。可我认为我们眼下迫在眉睫的事情,是停下脚步,细细思量。因为我们眼下的行动将决定我们将来会不会有所成就、成就又会如何。
  我们是史无前例的一代女性。正因为是第一代,没有人能够来指导我们。创造自己有意义和有成就的生活,这任务就落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肩膀上;连榜样都要靠我们自己去找。
  这本书会告诉你一些策略我并没有问题的全部答案,因为我自己也还没有做完生活的功课,今后还有很多年的功课要做。

  写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我们有太多经验还无从在彼此之间表达和分享。正因为如此,这本书写起来并不容易。怎样才能写出那些尚未明言、仅仅存在于我们潜意识当中的想法呢?
  或许你同意,也或许你不同意我要说的话,而我的目的也不是要说服你相信什么,我只是想发起这样一个对话:这是我的看法。你怎么看呢?
  这本书写的是我自己如何从一个在美国长大的、羞怯的中国小姑娘,成长为一名国际公民,一个敢于挑战规则、懂得说“不”的成熟女人;写的是我怎样在31岁的时候当上了洛杉矶市的副市长,以及后来为全球化企业做猎头;这本书写的是爱,写的是我怎样找到我的Dave,并告诉你如何运用猎头的技巧将你梦寐以求的男人“收入囊中”。
  这本书是为你们写的,我Global Rencai博客(www.globalrencai.com)的忠实读者,以及通过这本书初识的朋友。或许你们觉得有些章节的标题更醒目,不过我仍然建议你们从头到尾按顺序来读,因为每一章的写作都是基于前面的章节。
  我希望这本书会促使你们迈步向前,寻求自己生活问题的正解。我尤其希望,这本书会激励你们敢于挑战旧规则,去探求并把握这个世界上你知道自己值得拥有的一切。
或许您还会喜欢:
24重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中文版序言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 [点击阅读]
九重紫
作者:佚名
章节:34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争执窦昭觉得自己可能活不长了。老一辈的人常说,梦死得生,梦生得死。她这些日子总梦见自己回到了小时候,坐在开满了紫藤花的花架子下摆动着两条肥肥的小腿,白白胖胖像馒头似的乳娘正喂她吃饭。有风吹过,垂落的紫藤花蔓挤在一起,累累迭迭的紫藤花籁籁作响,像群围在一起窃窃私语的小姑娘。她觉得有趣,笑嘻嘻地跑了过去,抓住一根藤蔓,顺手就揪下了一朵盛放的紫藤花来。 [点击阅读]
穷人缺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74 人气:2
摘要:——《穷人缺什么》的启示黄奕在google上输入“弱势群体”搜索,0.09秒内出来122万条,可见这已不是个生僻的词。那么什么叫弱势群体?从一般意义上看,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经济十分困难的人群。他们因为贫穷致使孩子辍学、有病无法医治,许多人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有不少专家学者和作家,写了不少帮助人脱贫致富的书,诸如《教你如何致富》《用最少的钱赚最大的利润》《三年成百万富翁》之类。 [点击阅读]
世界如此险恶 你要内心强大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自序从今天起,做强大自我的主人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就困惑于人类心理的这些现象:为什么一个有权或有钱的人,要去羞辱一个弱者?为什么一个人?仅因为没钱,就被众人贬损,活得屈辱不堪?为什么一个人因为在心理上对一些事情无法承受,就发疯甚至自杀?如今,人类早已走出了英国政治哲学家霍布斯笔下的原始丛林,在这个原始丛林里,人对人是狼。 [点击阅读]
习惯决定一切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第1章积极处世的习惯决定成功(1)成功源于自信没有自信心,好比没有气的皮球,怎么拍也拍不起来,谁还会拿去比赛。一个经理,他把全部财产投资在一种小型制造业上。由于世界大战爆发,他无法取得他的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因此只好宣告破产。金钱的丧失,使他大为沮丧。于是,他离开妻子儿女,成为一名流浪汉。他对于这些损失无法忘怀,而且越来越难过。到最近,甚至想要跳湖自杀。 [点击阅读]
大漠谣2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绑架-1黑沉沉的天空沉默地笼罩着大地,空旷的古道上只有得得的马蹄声在回荡。我坐在马车篷顶呆呆凝视着东边,那座雄宏的长安城已离我越来越远。不知道多久后,东边泛出了朝霞,虽只是几抹,却绚烂无比,天地顿时因它们而生色。慢慢地,半边天都密布了云霞,如火一般喷涌燃烧着。一轮滚圆的红日从火海中冉冉升起,不一会就把笼罩着整个天地的黑暗驱除一空。天下只怕再没有比日出更灿烂壮美的景色。 [点击阅读]
孤芳不自赏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第一卷第一章七月中,归乐国境内。烈日横空,照得道路两旁的树木都低下了头。三五个路人忍不住炎热,缩到树下乘凉。黄沙大道旁卖茶水的老头也因此多了两桩生意。“来碗茶。”大力地扇着风,路人从怀里小心地掏出钱袋,捡出一个小钱放在桌上。“来啦,好茶一碗,清肝降火。 [点击阅读]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第1章为什么再怎么整理都整理不好?1.1.从此摆脱“不会整理”的恶梦每当我介绍自己的工作:“我在开课教人怎么整理东西。”大部分人都会睁大眼睛,惊讶地说:“这样也算工作喔?”接下来就问:“整理东西还需要学喔?”的确,从“厨艺课”到“瑜加课”,甚至偶尔还会看到“打禅课”,学习才艺蔚为风潮,导致现在学习才艺这件事似乎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市面上却几乎没有出现所谓的“整理课”。 [点击阅读]
格林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209 人气:2
摘要:雅科布·格林国籍:德国生平:雅科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 [点击阅读]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