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 第二部(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p{text-indent:2em;}“您好,阿历山大·谢尔盖伊奇,”“贵族旅馆”大门旁边的“快脚”争先恐后地向父亲呼喊。“请让我等您吧,今晚您大概要到马戏团去吧?”自然,父亲不会扮演自己仿佛原先就是一个阔佬的虚伪角色,但这样的恳求毕竟使他满意。于是他订下了一乘马车,尽管“贵族旅馆”附近的马车夫随叫随到,而且要多少有多少。所以。多花这笔等候费就完全没有什么意义了。正门的玻璃门内是很暖和很明亮的。灯光烨烨使人眩目,一下子把所有最好最阔绰的摆设都照得通明。各省的老牌旅馆为了贵族,为了贵族的聚会都备有这样的摆设。通往餐厅的第一层楼的走廊上,可以听到嘈杂的说话声和笑声,有人叫喊:“米海伊奇,真见鬼,你告诉那公爵,说我们在等他哩:”而在二楼楼梯上,我们碰到了一个既象农民又象封候的彪形大汉,穿着里外两面毛皮的皮袄,他突然停下来,发出惊叫,做出一副高兴的样子,瞪大那双冷冰冰的、凶恶的眼睛,假装殷勤地吻了一下我母亲的手。我父亲立即接过了他那上流社会的腔调,紧握着他的手说:“公爵,请随时光临!我们恭候大驾!”走廊上一个短腿的、相当结实的年轻人快步走着,他穿着一件腰间带褶的外衣,一件麻纱斜领衬衫,淡白色的头发梳得油光水滑,一双明亮的淡蓝色的金鱼眼睛老是醉醺醺的。他老远就急急忙忙地、嘶哑地大喊起来,亲见得象亲属一样,然而我们之间毫无亲属关系。“亲爱的叔叔,好久不见了!我听到有人喊:‘阿尔谢尼耶夫,阿尔谢尼耶夫,’可我不知道是不是你……,您好,亲爱的婶婶,”他口若悬河,象亲属那样吻我母亲的手,这使得母亲不得不去吻他的鬓角。“您好,阿历山大。”他赶忙转过来对我说,经常叫错我的名字。“你已经完全长成个小伙子了!叔叔你可知道,我已经在这里五天了,我在等那个该死的克里契夫斯基——他答应把一笔付款寄到银行来,只有莫尔达哈伊才知道……你怎样,吃过午饭了吗?咱们下楼去吧,那儿有一大批人在聚会哩……”父亲也欣然吻了吻他,连自己也莫名其妙地突然邀请他到我们这里来吃午饭,把他拖进房间,十分兴奋地向米海伊奇点了许许多多的冷盘、小炒、伏特加、葡萄酒……我们这位假亲戚吃得这么馋,喝得这么多,真够吓人!他不断地讲话,叫喊,哈哈大笑,表示吃惊,真是吵人!直到现在我还听见他那沙哑的叫喊,他那叨来叨去,气愤不平的话:“但是你,叔叔,难道真的认为我会做出这样卑鄙的事情来?!”晚上,我们坐在特鲁茨兄弟马戏团的一个冰冷的大帐篷里,这儿散发出强烈的马戏团特有的各种气味。令人舒服。几个穿着宽大裤筒的、满脸白粉的、头发又黄又红的小丑,在观众的哈哈大笑下,飞出舞台,象鹦鹉一样突然失声怪气地叫喊,假装动作笨拙,用尽全力噗通一声把肚子跌到沙堆上。跟着他们,一匹白色的老马沉重地跑出来,在它宽阔的凹形的背梁上,站着一个流光溢彩的短腿女人,她穿着一条玫瑰色的紧裤,在翘起来的芭蕾舞裙下,露出一双玫瑰色的紧绷着的大腿。乐队无所顾忌地、一个劲儿地奏着:“小杨柳,小杨柳,我的绿色的小杨柳,”那个蓄着黑胡须的,长得俊俏的经理,穿着燕尾服和骑兵长统靴,戴着大礼帽,站在舞台中间旋转,均匀地和神奇地用一根长鞭抽打着,那匹马陡然地和固执地弯起颈项,全身倾斜,沿着舞台的圆边拚命狂奔,站在它身上的女人象弹簧一样,一起一伏,等待着时机。突然,她短促地、娇媚地叫喊一声,跃起身来,把穿着坎肩的管马员抛到她面前的纸后咔嚓一下撕碎。她竭力比羽毛更轻巧地从马背上飞下来,终于落到舞台的沙坑上,然后她以非常优美的姿态蹲了一蹲,两只小手做了几个动作,好象特别要把它们扭成果稳一样。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她异常天真烂漫地跑进幕后,这时乐声突然停止了,(尽管那些小丑还在舞台上摇摇晃晃地走动,并且象个乔家可归的傻瓜。口齿不清地喊着:“还有半支喀马林舞曲!”)。整个马戏团静下来,浸沉在一种甜蜜的恐惧之中。几个管马员以快得可怕的步伐在舞台上奔跑,身后拖着一只大铁笼,而幕后突然传来一声巨大而奇怪的凶猛的吼叫。仿佛有人在那里痛苦地呻吟和呕吐一样,接着,一股威力强大的呼气,把特鲁茨兄弟的整个帐蓬彻底震撼……--------------------①谢列赛季耶夫斯基是莫斯科附近的一个地方。十我记得许多阴沉严酷的冬日,许多晦暗肮脏的解冻的日子,那时俄罗斯的县城生活变得格外难堪,大家愁容不展,心绪烦燥,——俄罗斯人是多么原始地服从于自然界的影响啊!世界上的一切都如生活本身一样,以自己成为无用的东西而使人苦恼……我记得,有时一连几个星期都刮着漆黑的亚细亚的暴风雪,那时隐约可见的只剩几座城里的钟楼。我记得耶稣受洗节前后的酷寒,它使人想到古代罗斯的腹地,想到那使“土地爆开一俄丈长的裂缝”的严寒。那时白皑皑的城市完全陷于雪堆之中。每逢晚上,洁白的猎产星座在蓝色的夜空上威严地闪烁着;早上,两个暗淡的太阳象镜子一样闪出不祥的光芒,在那紧张的、响亮的、凝滞和砭人肌骨的空气中,整个城市慢悠悠地、怯生生地冒出红色的炊烟,因为行人的脚步和雪橇的滑木而发出刺耳的吱哑声……在这样的严冬里,一个在城里跑了半个世纪的女乞丐傻瓜冬妮娅,有一天在大教堂门前的台阶上冻僵了,这座城市向来都以极其残忍的态度嘲弄她,现在忽然差点把她送往西天……不管怎么奇怪,由此我立刻想起了一次在女子中学举行的舞会。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参加的舞会,那天也是非常寒冷的。我同格列波奇卡一起放学回家,故意顺着女子中学的那条街走。在这所中学的院子里,雪已整齐地堆在通往正门的过道庭阶两侧,并且在雪堆上插了两排非常茂密和新鲜的枞树。太阳已经西沉,一切都洁净、年轻,一切泛着淡红色——被雪覆盖的街道和厚厚的屋顶、房屋的墙壁、闪着金色云母光辉的玻璃窗,甚至空气本身也是年轻的、结实的,使人心旷神恰。迎面走来一群这所中学的女学生,她们身穿皮袄、高腰套靴,戴着漂亮的皮帽或风帽,长长的睫毛镀上了一层银霜,眼睛炯炯发光,其中有几位一边走一边爽朗地、殷勤地说:“欢迎你们来参加舞会!”这一爽朗的邀请使我十分感动,在我身上初次激起了一种感情,感到在这些皮袄、高腰套靴和风帽中,在这些温柔的、兴奋的面庞上,在这些冰冻的长睫毛和热情迅速的一瞥中都有一种特别的东西——这种感情后来一直强烈地支配着我……舞会之后,我长久地沉醉在对它和我自己的回忆中。回忆一个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中学生,穿着一件新的蓝制服,戴着一双白手套在一大群仪容秀丽的少女当中,他心中既感到青春的快乐,也感到年轻人的冷漠,他在走廊上、楼梯上来回走动,常常在小卖部里喝点冰凉的杏仁酪,在撒满滑石粉的镶木地板上他在跳舞的人群之间拈来钻去,在校形灯架下珠光闪闪的洁白大厅里,在乐队庄重嘹亮的军乐声中,他呼吸着一股股芬芳的热气,这热气使新来参加舞会的人都会为之动心。一双双轻巧的便鞋。一件件白色的短披肩,一条条系在脖子上的黑丝带,一个个扎在辫子上的绸缎花结,一个个跳完华尔兹舞快活得发昏的少女以及她们高高仰起的胸脯,他目之所及就心荡神移……十一中学三年级,有一次我对校长说了句无礼的话,差点被开除。在上希腊语课上,当老师向我们讲解,在黑板上使劲地和娴熟地写着,并为他的娴熟而洋洋得意地用粉笔在黑板上敲来敲去的时候,我不仅没有听讲,反而专心致志地反复看着《奥德赛》中我最喜欢的一页——关于劳西嘉雅同侍女们到海边去洗纱的一段。习惯在各条走廊上巡查并从窗门上窥视的校长,突然走进教室里来,直奔到我的身边,把我手中的书抢走,狂怒地嚷道:“到墙角去站到下课!”我站起身来,脸色苍白,回答说:“你别吼我,不要跟我讲话,我不是你的小孩……”真的,我已经不是孩子了,无论精神或肉体上都已迅速成长起来。我现在已不光靠感情生活,已经获得驾驭感情的权力了,对于我所看见的和领悟到的一切,我已经开始能分辨,并开始对周围的和我所经历的事情表示某种程度的轻蔑。这种变化在由童年转到少年的时候已经体验过,现在不过加倍地体验到罢了。每逢假日,当我同格列波奇卡在城里漫步的时候,我就发现,我的身材差不多与中等身材的过路人一样了,只是我那少年的清瘦,挺拔的体态,清秀的眉目和没有胡子的面庞与这些路人有所不同。那年九月初,当我升入四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叶瓦吉姆·洛普辛的,突然想同我交好。有一天,课间休息的时候,他走到我的跟前,握着我的胳膊,茫然地盯着我的眼睛,说:“喂,你想参加我们的小组吗?我们组成了一个贵族中学生小组,不再同任何阿尔希波夫和扎乌赛洛夫的人搞在一起,你明白吗?”他在各方面都比我大得多,因为每一年级他都必定读两年,他已象个青年一样高大,体格魁梧,头发淡黄,眼睛明亮,冲出两撇金色的小胡子。可以看到,他什么都已知道,什么都已尝过,他的毛病也随处可见,一但他却以此自满,认为这是风度翩翩和自己成熟的特征。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他总是在人群中漫不经心地、迅速地游来荡去,踏着他那少爷式的、轻巧的、有点弹性的步伐,把鞋子弄得沙沙响,随便地和放肆地向前冲,两手插在那肥大的、轻薄的裤子的裤兜里,不停地吹着口哨,老是以淡漠的、有点嘲笑的态度来看周围,对“自家人”他才走近来聊上两句,见到学监却象见到熟人一样只点一点头……我在那个时候已开始细察人们,留心他们的举止,我的乐意和不乐意开始明显起来,并把人们分成了某些等级,其中有些是我一生所痛恨的。洛普辛无疑属于我痛恨的人之列。但我毕竟还是乐于奉承,满口答应了同意参加他们的小组,于是他就建议我当晚到公园里来:“首先,你同我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要更亲近一些,”他说。“其次,我把拉·纳莉娅介绍给你认识。她还是一个中学生,是一家非常傲慢的人家的小姐,不过她什么世面都见过,什么甜酸苦辣都尝过,她象魔鬼样精明,象法国女人一样快乐,而且不要任何旁人的帮助就能喝完一瓶香摈酒。她长得很苗条,两条腿就象菲雅①的一样……你明白吗?”他说,象往常一样,一边盯着我的眼睛,一边在想,或者装作在想别的事情。这次谈话之后,在我身上立刻就产生了非同小可的影响。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突然感到,对于那个根据洛普辛的话想象出来的纳莉娅,我不仅产生爱恋之情,而且还产生一种男人的肉欲的东西。因为这种爱恋完全不象那次看到萨斯卡,不象后来在游园会上小罗斯托夫采夫同那位小姐相遇时我曾感受到的那种瞬息即逝的、轻微的、神秘的和美妙的东西了。一我多么志忑不安地等待着这个晚上呵!我好象觉得,这种东西我终于等到了!但究竟等到什么呢?不过是一道非常不幸的、仿佛早已梦寐以求的情歌的边界,这道边界我最后总要跨过去的,跨过这一道罪恶的、可怕的门槛……我已经觉得,这一切终归会到来,或者,至少今晚就会开始。我找了一个理发师他把我的头发剪成“平头”,洒上香水,又用一个圆刷子擦上头蜡。我在家中梳洗,打扮,几乎花了一个钟头。上公园去的时候,我感到双手冰凉,两耳发烧。公园里又演奏着音乐。那高大的、飞沫四溅的喷泉正射着清凉的水花,秋天的暮霭染红了整个苍穹,那些象妇女衣着一样华丽的鲜花,在凉爽宜人的空气中散发着芳香。但是公园里的人已不多了,所以自己单独离开人群,在众国睽睽之下与这个挑选出来的“贵族中学生小组”的人混在一起,同他们讲些特别的有关贵族的话题,我就更加感到羞愧。忽然我象是被什么击中似的:在一条林荫道上,一个拿着手杖的小姐,踏着碎步飞快地朝我们迎面走来。她体格匀称,衣着雅致、大方,走近我们身边的时候,她那双乌亮的眼睛显得十分亲切,她畅快而热情地与我们一一握手,她的小手还戴着一只又紧又小的黑手套。她开始飞快地讲起话来,微笑着,曾两次匆匆地好奇地打量我,这使我有生以来第,次如此强烈地在肉体上感到那种特殊的和可怕的东西,这种东西是在女性的微笑的朱唇上,在女性清脆的童声里,在女性的圆溜溜的肩膀上,在女性的蜂腰之间、甚至在那无法形容的女性的踝骨上,这都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纳丽娅,您给我们教育教育他吧,”洛普辛说,向我随便点一点头,放肆而又意味深长地暗示着什么,这使我不寒而栗,浑身抖颤,差点连牙齿都叩撞起来……
  幸好纳丽娅几天后就到省城去了,因为她的叔叔——我们的副省长突然去世。幸好这个小组没有搞出什么名堂来。况且我家里不久又出了大事:哥哥格奥尔基被捕了。
  --------------------
  ①菲雅——欧洲神话中的女神。
或许您还会喜欢:
荒岛夺命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不仅应明白晓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而且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窗口,使读者可以从中管窥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美国小说家内尔森-德米勒于一九九七年写出的《荒岛夺命案》正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其超凡的叙事才能,将金钱、法律、谋杀、爱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融为一炉,演释出一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又发人深思的侦探小说。 [点击阅读]
西方哲学史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 [点击阅读]
道德情操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自从很久以前即1759年初《道德情操论》第一版问世以来,我想到了其中可作的一些修改,以及有关该学说的种种很好的说明。但是,我一生中的种种偶然事件必然使我全神贯注于各种工作,直到现在都妨碍我常想以小心谨慎和专心致志的态度进行的修订这一著作的工作。读者将在这一新版中,在第一卷第三篇的最末一章中,以及在第三卷第四篇的第一章中,看到我已作出的主要改动。第六卷,正如它在新版中呈现的那样,完全是新写的。 [点击阅读]
雪莱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孤独者1在芸芸众生的人海里,你敢否与世隔绝,独善其身?任周围的人们闹腾,你却漠不关心;冷落,估计,像一朵花在荒凉的沙漠里,不愿向着微风吐馨?2即使一个巴利阿人在印度丛林中,孤单、瘦削、受尽同胞的厌恶,他的命运之杯虽苦,犹胜似一个不懂得爱的可怜虫:背着致命的负荷,贻害无穷,那永远摆脱不了的担负。 [点击阅读]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匹克威克派除却疑云,把黑暗化为耀眼的光明,使不朽的匹克威克的光荣事业的早期历史免于湮没,这第一线光辉,是检阅匹克威克社文献中如下的记载得来的;编者把这个记录呈献于读者之前,感到最大的荣幸,这证明了托付给他的浩瀚的文件的时候所具有的小心谨慎、孜孜不倦的勤勉和高超的眼力。一八二七年五月十二日。主席,匹克威克社永任副社长约瑟夫·史密格斯阁下。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 [点击阅读]
双城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点击阅读]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1864年7月26日,东北风呼呼地叫,一艘典雅而华丽的游船使足了马力,在北爱尔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北海峡海面上航行。英国国旗在船尾桅杆的斜竿上飘动,大桅顶上垂挂着一面小蓝旗,旗上有金线绣成的“E.G.”两个字母(是船主姓名(Edward&Glenarvan(爱德华·哥利纳帆)这两个字的第一个字母),字的上面还有个公爵冕冠标记。这艘游船叫邓肯号,它属爱德华·哥利纳帆爵士所有。 [点击阅读]
沉默的羔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沉默的羔羊》还不能算是经典,可“名著”的殊荣它还是当之无愧的。一部书,印到四百万册以上,无论如何其影响力不能低估。《纽约时报》一九九二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沉默的羔羊》稳稳地坐着第一把交椅,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又在本年度一下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来更是推波助澜,使这部以悬念及恐怖著称的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我大约三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中看到了《沉默的羔羊》。那是原版录像。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2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清洁女工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从维拉饭店出来,迈步朝索霍区走去。他竖起大衣领护住他的脖子,他这样做,与其说是一种需要,不如说是处于谨慎,因为这时的夜晚并不太冷。“不过,在我这种年龄,一个人还是别冒什么风险的好。”波洛习惯这样说。他心情愉快,两眼睡意朦胧。维拉饭店的蜗牛实在是美味极了,真是一个好地方,这个地道的小餐馆,这次总算是找对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