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 第四部(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p{text-indent:2em;}我一个人回家,心情特别忧郁和沉闷。甚至有点叫人不敢相信,我们大家很久以来都暗中担忧的事情果然来了,哥哥已经不在身边,我一个人驾车往回走,明天醒来我一个人在巴图林诺。可在家里等待我的还有更大的不幸。我在寒冷的、深红色的薄暮时分回到家。卡巴尔金卡拉边套,一路上都不让辕马休息。回来以后,我没有照顾到它,他们也没有领它遛一遛就给它水喝。它满身大汗,拚命打寒战,没被马衣就站了一个寒冷的通宵,到早晨就倒毙了。中午,我走到花园后边的小草地上,卡巴尔金卡已被拖到这里。噢,世界多么空旷,多么明亮,太阳缄默无言,多么象个坟墓,空气多么寒冷、透明,田野多么辉耀、寂静!卡巴尔金卡已变成一具尸体,难看地躺在草地上,肿胀了的腰侧高高地鼓起,瘦长的马颈和平躺着的头颅远远扭在一边。一些小狗已在它的腹部干起来了,贪欲地走来走去,扯破它的肚皮。成群老鸦在旁边站着,等待时机。当小狗无耻地在那里闹得正欢,唔唔呶呶叫的时候,老鸦有时凶猛地飞起来,突然扑向它们龇牙咧齿的、血迹斑斑的嘴脸……早饭后,我呆呆地躺在自己的房间里的沙发上,小方格窗子外,秋空一片蔚蓝,光秃的树木棵棵发黑。正当此时,走廊上传来了急速、沉重的脚步声——父亲突然走进我的房间里。他手中拿着一支心爱的比利时造的双管枪,这是他从过去的贵重物品中唯一留下来的一件珍品。
  “喏,”他说,毅然地把枪搁在我的身旁。“我能送的都送你了,别嫌不好。也许,这可以安慰你一点吧……”
  我跳起身来,握住他的一只手,但我还来不及吻一下,他就把手缩回去了,并急忙弯下腰来,笨拙地吻了吻我的鬓角。
  “总之,你不要过分悲伤,”他补充说,竭力象平常一样提起精神讲话。“自然,我讲的不是马的事,而是讲你的情况……你以为我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考虑你吗?我想你的事想得比大家还多:我对不起你们几兄弟,放你们大家到外边去谋生,但他们总还有点什么吧。尼古拉毕竟有点保障,格奥尔基也有学问,而你,除了你的好心肠以外,还有什么呢?不过他们又怎么样呢?尼古拉不过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格奥尔基是一个永远毕不了业的大学生,而你……更糟糕的是,你不会同我们一起过很久了、你将来怎么样,只有上帝才知道!不过你终归要记住我的话:没有什么不幸比悲伤更加可怜……”
  七
  那年秋天,我们家里空荡荡、冷清清。看来,我从没有感到对父母这样温情过。但在那些日子里,只有奥丽娅妹妹一个人使我摆脱了无比的孤独。我开始同她一起散步,谈话,幻想未来。我愈来愈确信,她比我想象的大得多,心灵与智力方面成熟得多,而且与我亲近得多了,这使我感到惊奇和高兴。在我们这种新的关系中,还神奇地再现了我们过去童年时代的亲切之情……
  父亲谈到我的时候说过:“你将来怎么样,只有上帝才知道!”那么,她这样年轻美貌,在巴图林诺这样贫寒和孤独,将来又怎么样呢?

  不过,我当时考虑的多半是关于我自己。
  八
  我放弃了工作。我把许多时间都花在村里串门,经常打猎——有时同尼古拉哥哥一起,有时我独自一人。我们已经没有快走马了,只剩下一对猎犬。大规模的狩猎在县城某些地方还保留下来,我们远离地主庄园的猎场,到比我们这里更有利的地方去,长时间地追捕豺狼和狐狸。我们平常最喜欢打的只是灰兔,说得更准确一些,我们经常为追捕灰免在秋色的田野和秋季的空气中来回奔跑。
  有一次,在十一月末,我在叶菲列莫夫附近就是这样东奔西跑的。清早,我在下房里吃过一些贫嘴的马铃薯作早餐之后,就挎起猎枪,坐上一匹老骟马,喊了两条狗,开始出发了。哥哥那儿要簸麦子,我就一个人走。这是一个非常暖和、阳光摧灿的日子,但野外却是愁闷的,就打猎来说,是完全无望的。其所以愁闷,是因为四周一片死寂、荒凉,所有的东西都是残剩的、可怜的、受压抑的,都是只有深秋时节才有的。其所以无望,是因为刚下过一场大雨,到处都是泥泞,粘糊糊的,不仅在大路上,就是在草地、初耕地和麦茬地上也一样,我和两条狗都不得不从田埂上勉强走过去。我很快就不想打猎了,可是跟着我的那两条狗,一味往前跑。它们很明白,即使有什么东西要追捕的话,那也不可能在这样的田地里追得到的。只是走到一个光秃秃的、充满腐叶潮湿气味的小树林,或者经过红叶纷披的橡树丛,经过一个峡谷和丘陵的时候,我们才有点活跃起来。但这儿什么也没有,到处是荒漠、沉寂,稀稀落落,毫无生机,尽管天气暖和,阳光艳丽,而且四郊明净,秋色撩人,所有那些纵横在茬地、一菜圃和耕地之间的阡陌,火样的灌木树丛,以及远方灰蓝色的桦树和白杨的孤洲都显得低矮、平展,一目了然……
  我终于从洛巴诺沃往回转,走过施坡沃,然后进入克罗普托卡,这里是莱蒙托夫的祖传遗产。我在一个熟悉的农民家中休息,同他一起坐在台阶上喝克瓦斯。我们眼前是一块牧场,牧场后是一座久已无人居住的小地主的庄园,这个庄园只有一个花园还有点好看,它凝然不动地竖在浅蓝的天边。在那座不大的破旧的房屋后面,黑压压地露出一些树梢。我坐着。象平时来到克罗普托夫卡一样,一边凝望,一边想:莱蒙托夫就在这幢房子里度过了他的童年,他的父亲在这里几乎度过了一生,这难道是真的吗?
  “据说,这幢房子要拍卖了,”农夫说,也眯起眼睛望着那座庄园。“听说,叶尔菲莫夫的卡缅涅夫把它买过来……”
  他还更眯细眼睛,看一看我之后问:
  “您怎么样?还没有拍卖吧?”
  “这是家父的事情,”我支支吾吾地回答。
  “当然,当然,”农夫说,想着自己的心事。“我这只是说。现在大家都在卖东西。老爷们的日子不好过了。老百姓懒了,他们只干自己的活,或者随手拈来的活,而不干老爷的活了。农忙的时候要价很高,使人不敢挨近他们,而且还要预付工钱,老爷拿什么支付呢,连他本人都穷得可怜……”

  我继续往前走,为了消遣决定绕一个大弯,走过瓦西里耶夫斯科耶,到皮萨列夫家去过夜。但是,我一边走,一边老想着我们这个地区的极度贫困。四周一片贫寒,衰败和荒芜。我打从一条大路走,这条路的荒凉使我大为吃惊。我走过一些乡间小道,经过一些村庄和庄园,不仅是田野,肮脏的道路,而且是同样肮脏的乡村街道和荒废了的庄园的院子都是冷落萧条,家徒四壁。甚至你还不明白,人们究竟在哪里,他们怎样消磨这秋季的苦闷与无聊,莫非就呆在这些小屋和庄园里?后来我又想起自己在这中间的毫无意义的生活,同时又突然想起了莱蒙托夫,于是我对自己的这种生活,感到大吃一惊。是啊,眼前就是克罗普托夫卡,这幢已被遗忘的房屋,我望着它,从来不能无动于衷,总生起万缕悲愁和难以表达的感受……这就是他的可怜的摇篮,就是他的最初的日子,象我的日子一样,曾经一度不安,他那幼小的心灵也十分苦恼,“充满神奇的幻想”,而他的最初的诗篇,也象我的诗作一样,软弱无力……可是后来怎么样呢?后来忽然出现《恶魔》、《童僧》、《塔曼》、《帆》、《一片橡叶从本枝上落下……》,怎么能把莱蒙托夫所有这些作品同这个克罗普托夫卡联系起来呢?我考虑一下:莱蒙托夫究竟是怎么一个人?我起初看见了他的两卷诗集,看见了他的肖像,他的古怪的年青的脸庞,凝然不动的黑眼睛,后来我看见他的一篇又一篇的诗,不仅看见这些诗的表面的形式,而且还看见与这些诗有联系的情景,就是说,我感觉到了莱蒙托夫的尘世生活:看见那个卡兹别克的雪峰,达里雅尔的狭谷,以及我所不知的那个明媚的格鲁吉亚的山谷,这儿“阿拉瓜和库拉河汹涌澎湃的波浪,好象是姐妹俩拥抱在一起”,看见塔曼的多云之夜和茅舍,看见烟笼雾约的蓝色的大海,有一片孤帆在闪耀着白光,看见象神话般的黑海之滨,长着一棵幼小的鲜绿的悬铃木……这是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命运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直到那个昏暗的傍晚,在马舒克山麓下的一条荒凉的大路上,当那个马尔泰诺夫的古老手枪,象大炮一样轰隆一响,“莱蒙托夫就应声倒地”为止,他才一共活了二十七岁,然而他却有着无限丰富的和最美好的东西。我敏感而又富于想象地考虑了这一切之后,心中突然产生了这样欢欣和羡慕之情,以至我甚至大声地对自己说,巴图林诺我受够了啦!
  九
  我回家后的第二天,依然想着这件事情。
  晚上,我坐在自己的房间里,一边想,一边看书——重读《战争与和平》。这天天气变化很大。晚上刮起大风,很冷。时已深夜,全屋寂然,昏暗。我生起炉子,火光熊熊,嗡嗡作响。狂风袭击花园和房屋,震撼窗户。风吹得愈凶,火烧得愈烈。我坐着看书,同时考虑着自己。我忧郁地享受着这夜阑人静的时刻,享受着这黑夜、炉子和狂风。不久我站起身来,穿好衣服,经过客厅,走到外边去,在屋前空地已经稀薄和冻结的草地上来回走着。周围是黑压压的喧闹的花园,草地上头笼罩着惨白的光辉。这是一个月夜,但这是令人难受的、奥西昂之夜①。凛冽的北风在逞凶,古老的树梢忧郁而混乱地怒号,灌木丛尖声地、干巴巴地狂呼着,仿佛在前边奔跑似的。在抹上一层白色的天空上,在一个虹霓的大圆圈里(其中有二个不大的月亮斑点),一些奇形怪状的乌云从特别凶险和阴沉的北方飞奔而来,这些乌云不象是我们这个地方的,而是象大海上的,象古代画家所描的夜间沉船时那些云彩一样。而我,有时迎着大风走,领略它的冰冷的清新,有时背着风走,被它驱赶着。我一边走,一边又在思考——我的思想是杂乱无章和天真烂漫的,在青年时代,我总是如此天真地沉思着我的最隐秘的心思。我大致是这样思考的:

  “不,我从来没有读过比这更好的东西!不过,《哥萨克》,叶罗什卡,玛莉扬卡呢②?或者,普希金的《阿尔捷鲁姆之游》又怎么样呢?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莱蒙托夫——
  “据说,昨天有一个人同年轻的托尔斯泰家人一起经过我们这里,沿着大路到远离地主庄院的田野去打猎。这是多么奇怪啊!——我竟然是托尔斯泰的同时代人,并且还是他的邻居哩!不过这反正一样。就是与普希金同在一个时代生活,跟他住在一起,那又怎么样呢?须知这一切都是他的——无论是那些罗斯托夫、皮耶尔、奥斯特理兹战场,还是那个快要死去的安德烈公爵③说:‘除了我所理解的微不足道的东西,以及我所不理解但是非常重要的伟大的东西之外,在生活中什么也没有……’有人在梦中对皮耶尔说,‘生活就是爱……热爱生活就是热爱上帝……’也有人常对我这么说的,所以要热爱一切,甚至爱这样一个疯狂的夜晚!我要看见和热爱整个世界、整个尘世和所有的娜塔莎和玛莉扬卡,我无论如何都应该离开这个地方!……”
  我究竟应该下决心做什么呢?我寻找了半天都毫无结果,于是我回到屋里,完全陷于乱七八糟和没有结果的沉思中。炉火熄灭了,灯油也烧完了,放出一股煤油的气味,灯光已经十分暗淡,房间里只可隐约看见这个苍白和惊惶不安的黑夜的摇曳不定的光辉。我在写字台旁边坐了一会,然后拿起笔,突然开始给格奥尔基哥哥写一封信,说我近日内就到奥勒尔的《呼声报》去找一个职位……
  --------------------
  ①见莱蒙托夫的诗《奥西昂的坟墓》。
  ②叶罗什卡,玛莉扬卡均为列·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哥萨克》的人物。他们是多么幸福啊!
  ③罗斯托夫、皮耶尔、安德烈公爵均为列·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中的人物。
或许您还会喜欢: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①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奇怪的是它一点也不痛,”他说。“你知道,开始的时候它就是这样。”“真是这样吗?”“千真万确。可我感到非常抱歉,这股气味准叫你受不了啦。”“别这么说!请你别这么说。 [点击阅读]
安妮日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192 人气:2
摘要:Frank and Mirjam Pressler Translated by Susan MassottyBOOK FLAPAnne Frank's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is among the most enduring documen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点击阅读]
沉船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谁都不怀疑哈梅西是准能够通过法科考试的。执掌各大学的学术女神,一向都不断从她金色的莲座上,对他撒下无数的花瓣,赐给他各种奖章,并使他屡次获得奖学金。大家以为,考试完毕后,哈梅西一定要马上回家了,但他却似乎并不十分急于收拾他的行囊。他父亲曾写信给他,吩咐他立刻回去。他回信说,等到考试的结果一公布,他马上就动身。安那达先生的儿子卓健拉是哈梅西的同学,和他住在紧隔壁。 [点击阅读]
草叶集
作者:佚名
章节:364 人气:2
摘要:作者:瓦尔特·惠特曼来吧,我的灵魂说,让我们为我的肉体写下这样的诗,(因为我们是一体,)以便我,要是死后无形地回来,或者离此很远很远,在别的天地里,在那里向某些同伙们再继续歌唱时,(合着大地的土壤,树木,天风,和激荡的海水,)我可以永远欣慰地唱下去,永远永远地承认这些是我的诗因为我首先在此时此地,代表肉体和灵魂,给它们签下我的名字。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3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天灰灰的,冷得怕人,狗闻不到气味。黑色的大母狗嗅嗅熊的踪迹,缩了回去,夹着尾巴躲进狗群里。这群狗凄惨地蜷缩在河岸边,任凭寒风抽打。风钻过层层羊毛和皮衣,齐特也觉得冷,该死的寒气对人对狗都一样,可他却不得不待在原地。想到这里,他的嘴扭成一团,满脸疖子因恼怒而发红。我本该安安全全留在长城,照料那群臭乌鸦,为伊蒙老师傅生火才对。 [点击阅读]
劳伦斯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今年是20世纪英国最有成就、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诞生!”!”0周年。这位不朽的文学大师在他近2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世人留下了!”0多部小说、3本游记、3卷短篇小说集、数本诗集、散文集、书信集,另有多幅美术作品,不愧为著作等身的一代文豪。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HerbertLawrence)!”885年9月!”!”日出生在英国诺丁汉郡伊斯特伍德矿区。 [点击阅读]
古兰经
作者:佚名
章节:116 人气:2
摘要:《古兰经》概述《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经典,伊斯兰教徒认为它是安拉对先知穆罕默德所启示的真实语言,在穆罕默德死后汇集为书。《古兰经》的阿拉伯文在纯洁和优美上都无与伦比,在风格上是达到纯全的地步。为了在斋月诵读,《古兰经》分为30卷,一月中每天读1卷。但是《古兰经》主要划分单位却是长短不等的114章。《法蒂哈》即开端一章是简短的祈祷词,其他各章大致按长短次序排列;第二章最长;最后两三章最短。 [点击阅读]
哲理散文(外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威廉·赫兹里特随着年岁的增多,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时间的宝贵。确实,世上任何别的东西,都没有时间重要。对待时间,我们也变得吝啬起来。我们企图阻挡时间老人的最后的蹒跚脚步,让他在墓穴的边缘多停留片刻。不息的生命长河怎么竟会干涸?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
女人十日谈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十位年轻的女人,为活跃无聊的产房生活,十天内讲述了!”00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初恋、引诱、遗弃、强||奸、复仇、婚外情的荒唐、性*生活的尴尬……在妙趣横生兼带苦涩酸楚的故事背后,则是前苏联社会的fu败、男人灵魂的丑陋、妇女处境的悲惨,以及她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烈渴望和执着追求……这便是《女人十日谈》向读者展示的画面及其底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