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 第四部(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p{text-indent:2em;}十
  这封信也就决定了我的命运。
  当然,我去了,但不是在“近日内”,因为先要准备一点路费,不过,反正一样,结果还是去了。
  我记得我在家中的最后一次早餐。我记得,早餐刚一吃完,就听见窗下响起了暗哑的铃铛声,同时有一对乡村冬天常用的、毛蓬蓬的马出现在窗外。马毛之所以蓬乱,是因为凤雪吹动的缘故。这一天飘着乳白色的鹅毛大雪,厚密得伸手不见五指……我的天呀,这种出门的情景多么古老,可对我却是多么新鲜!我觉得,甚至这一天的雪也是非常特别的,当我披着父亲的貉毛皮袄,全家出来送我坐上雪橇的时候,这场雪的洁白和新鲜竟使我大为吃惊。
  后来就象做梦一样:在这个飘着鹅毛大雪的白茫茫的王国中,伸延着一条漫长的、默默无言的道路,一乘雪橇有节奏地在摇晃。在这个王国中既无天,也无地,只有不断飘降的白雪和迷人的冬天旅途的气息:马的臭气、潮湿的貉毛衣领和抽烟时琉破火柴与马合烟草的气味……后来,在这白色的世界中隐约地出现第一根电报线杆子,路边雪堆上突起一些被雪覆盖着的防雪栅,也就是说,这里已不是草原生活的那些东西,而是另外的一种东西了,是一向为俄国人感到特别兴奋的所谓铁路这种东西……
  当列车一到,我和仆人就分手告别,把皮大衣交给了他,叫他回到巴图林诺后代我向大家问候。于是我走进拥挤的三等车厢,心情就象作一次归期难料的出门一样。我甚至为车内一种冷漠的气氛久久地感到惊奇。一些乘客淡漠地在喝茶和吃东西,另一些在睡觉,有一些因为无事可做而不断把柴火抛进本已烧得很旺的铁炉里,使整个车厢被火焰照得通红。我坐着,享受着这种干巴巴的铁炉的热气,闻着那股白桦树木和生铁的气味。窗外不时飘着灰白色的大雪,整天都象黄昏……
  我走进车厢时的心情是对的:后来我走了不少的路,我的旅程简直是非凡的。多年流浪,无处安身,生活不定,毫无条理,要么是无限的幸福,要么是极度的痛舍,总之,这一切都显然适合于我,也许,只不过表面上都是徒劳无益和没有意义的罢了……
  十一
  我离家时那些紊乱的沉思,都充满深深的忧戚与柔情,眷恋我刚与之分离的一切,怜恤我留在巴图林诺使之处于幽寂和孤独的东西。我甚至看见和感到自己不在那里了,看见自己那个已人去楼空的房间,它好象在几乎是虔城的缄默中还保存着那已经永远结束了的东西——过去的我。但在这忧郁中却暗含着极大的欢乐与幸福,因为幻想终于实现了,争得了自由和确定了志向,并且开始进行活动和取得了进展(何况这还是完全不确定的、非常吸弓队的进展人每到一个新站,这些感情就与之俱增。因此,当过去的、已经离弃的东西还没有最终放弃,还要到某个遥远的地方(到一个可爱的、但几乎是陌生的地方)去的时候,当目前一个有点变得愈来愈有趣、愈来愈明显的东西还没有固定下来的时候,原先的那些感情就已经变淡了。你看我现在同周围许多陌生和粗鲁的人都有点搞熟了,对他们都有所了解,除了我个人的感情之外,也开始怀有他们的感情,开始对他们作各种揣测,区药出阿斯莫洛夫烟草和马合烟草的气味,区别出叫个女人膝盖上的包袱与一个新兵胳膊下的箱子的不同,这只箱子画着橡树花纹,放在我的对面。我现在已经发觉,这个车厢是相当新的和干净的,它镶着黄色的凸出的板条,使车厢四壁象火炉一样温暖。由于各种烟草的烟雾弥漫,车厢里非常问人。烟草一般都是刺鼻难闻的,但这烟气却给人以人类和睦生活、免受窗外风雪侵袭的愉快的感觉。窗外的电报线一起一伏,永无休止地在游动。这时我很想到外边去吹吹风雪,于是我摇摇晃晃地走到门口……原野上冰雪的寒气吹到车厢的过道上。四周一片白皑皑,现在已分不出什么困地了。雪终于渐渐稀少,天开始明亮。更加发白了。此刻列车正驶近某个地方,并要停上几分钟。这是一个荒凉的小站,寂静,只有前面的机车急躁地发出咝咝声。但这一切——无论是列车暂时的停留和沉默,无论是咝咝作响的机车的等候,无论是停在前头冰雪已融的轨道上的货车的栏板对车站的遮挡,也无论是那只母鸡在铁轨中间象在家中一样心安理得地边走边啄食的情景,都有其深奥难测的美。这只母鸡不知为什么注定要在这个小站上安度自己的一生,而且对你往何处去全无兴趣,不管你为什么要走和抱着什么样的幻想与感情,纵然这些感情含有无限崇高的欢乐,并与一些表面上看来如此微末和寻常的事物有关……

  后来,快到黄昏的时候,一切都只集中到一点:等到第一个大站的到来。但到站之前我在过道上老早就觉得冷了,直到那不予人以快感的黄昏降临,我才最后看到前面五光十色的万家灯火,看到伸向四方的轨道、信号所、道岔、备用机车,然后又看到车站和拥挤着人群的黑压压的站台……不难想象,我是怎样一头冲进一间香气扑鼻的、明亮的小食店里去,开始用世界上最美味的菜汤烫着嘴皮!
  这结果相当意外:饭后我拿着纸烟坐在车厢黑魆魆的窗户旁。车厢又轰隆轰隆响了,吊在角落上的路灯燃着一支公家的大蜡烛。在这烟雾腾腾的昏暗中,我思考着,不管怎么奇怪,马上就是我的旅程的目的地了,就是我几乎还难以想象的奥勒尔,但这个地方仍有一点是令人惊叹的,那就是顺着车站走——根据大地图上的间距,北至莫斯科,彼得堡,南至库尔斯克和哈尔科夫,而主要的则是到塞瓦斯托波尔,这里,仿佛永远都保留着我父亲年轻时代的生活……我忽然对自己说,难道我现在真的要到《呼声报》社去找一个职位吗?当然,那里也有一种东西非常吸引我——那儿有一个编辑部,有一个印刷厂。不过,库尔斯克,哈尔科夫,塞瓦斯托波尔……“不,这全是胡扯!”我忽然对自己说。“我只是顺便到奥勒尔来了解一下,一知道大家给我的动议,我就会说,我要考虑考虑,要同哥哥见见面……我是顺路来的,还要往前走,到哈尔科夫!”
  但是,看来连顺便去也不该了。事情比我想象的还要好些;象故意为难一样,我到奥勒尔误了点,_这时到哈尔科夫去的列车正好从上边开来。而这趟列车,象有意似的,漂亮得使我大开眼界。这是一趟快车,机车大得可怕,是美国制造的,全车所有笨重的大车厢只有头二等,窗口挂着毛纺窗帘,在蓝色的丝绸布下,射出半明半暗的灯光,整个牢厢温暖、舒适,一如豪华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度过一宵(而且是往南方去的旅途上),我已感到完全迷人的幸福……

  十二
  在哈尔科夫我立即遇上一个对我说来是全新的世界。
  我对光和空气,对它们最微小的差别总是极为敏感的,这是我的特点之一。在哈尔科夫首先使我震惊的是:这儿空气柔和,光线比我们家乡充足一些。我走出车站,坐上出租载客的雪橇。看来,这儿的马车夫驾的都是双套马,都有响亮的铃铛,他们互相谈话都以“您”称呼。我环顾四周,立刻感到一切都与我们那边不同,一切都更为柔和,更为明亮,甚至象春天一样。这儿也有雪,也是白皑皑的一片,但白得不一样,虽也耀眼,却使人感到舒服。那时没有太阳,可光线充溢,无论如何也比十二月份该有的充裕得多,况且云间的光线温暖,使一切事物都抱有希望。在这光和空气中,无论是从车站出来的煤炭气味,还是马车夫的面容和讲话的声音,无论是双套马车铃铛的响声,还是车站广场上卖面包围和葵瓜子、灰面包和油脂的妇女的娇柔叫卖声。一切都比较温和。广场外,有一排排高耸的白杨,树枝已经光秃,但还是南方的、小俄罗斯的特殊模样。在城里的街道上,积雪已经融化……
  而这一切与我那天后来所见的事情相比,那就不值得一提了。须知我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象那天一样多的新的感受,认识这么多的事物。常有这种情况,你到某个地方的头一天,总会碰上许多奇遇,产生许多感想。我那天也是这样。
  哥哥见到我时惊喜交集,看来,在哥哥身上也有新的东西。他在哈尔科夫这个地方,比起在巴图林诺时判若两人,虽然我们见面都很高兴,但他对我好象不那么亲切了。他在哈尔科夫的生活多么奇怪啊!就算他如父亲说的是个“永远毕不了业的大学生”,但他毕竟还是姓阿尔谢尼耶夫。我是在什么地方找到他的呢?在一条通往山脚的狭窄的小街上,在一个石砌的、肮脏的、充满煤炭和犹太人饭菜气味的院子里,在一间斗室中,这儿是家大口阔的裁缝布留姆金的一所拥挤的住宅……说实话,就算这里一切都十分新鲜,可我还是感到惊奇。
  “你礼拜天来碰上我,这可太好了!”哥哥热烈地吻了我之后说。“不过,说实在的,你为什么来呢?”他立刻添上这一句,竭力用那总带嘲弄的口气说话,这是他在家中经常使用的。
  我回答说,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当然,是为了想最后认真地商量一下,我自己究竟真的该怎么办才好?但哥哥已经不再听下去了。“咱们好好考虑一下吧!”他毫不迟疑地说,立刻催我梳洗更衣,同他一起到一个叫李索夫斯基的波兰先生开办的小饭馆去吃午饭,他在地方自治会统计科的许多同事也都总是在那里吃午饭的……后来我们串街溜巷,想到什么谈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都是没有头绪的。与此同时,穿上城市衣装深感不安的我,眼睛四处乱转,看看这些我认为十分豪华的街道,看看我周围的情景:下午阳光娇艳,到处光彩夺目,积雪开始融化,苏姆斯基大街的自杨耸人云霄,白云朵朵圆润,在潮湿的蓝天上漂游,夭幕好似一片轻烟……
  李索夫斯基先生的地下小饭馆非常有趣。柜台上放着一些价廉物美的冷盘,特别精彩的是那些象火一样烫手的、非常辣的酥皮肉包子,卖两戈比一个。当我们坐到一张单独的大桌子上时,许多人开始走近来同我们坐在一起。我觉得,这些人十分奇怪,我之所以贪婪地看着他们,是因为这些人特别与众不同,正好是哥哥还在巴图林诺时就对我讲过多次的人物。哥哥急急忙忙把我介绍给他们认识,他显得十分高兴,甚至好象有点自豪。不久,我便头昏脑胀了:一则因为这种奇妙的交际场合我不习惯,二则因为这个地下小饭馆顾客拥挤,这个饭馆的窗子半露在街面上,阳光象春天一样愉快地从上边照射进来,在街上来往走路的各种各样的脚都历历可见。此外,我感到头昏还因为那碗热气腾腾的红菜汤,以及在我们桌间进行的热闹非凡的谈话。他们谈的都是我莫名其妙的、但却是非常有趣的东西。他们谈到一个著名的统计员安年斯基,一提起这个名字总是赞不绝口;他们谈论伏尔加河的省长,说他似乎鞭挞了饥饿的农民,好让他们不敢再到处去讲自己怎么挨饿;他们还谈到即将在莫斯科召开的皮罗果夫代表大会①,这个大会一向都被认为是重大的事件……不难想象,我在这顿午饭跟前显得与众多么不同;我年轻力壮,朝气蓬勃,皮肤象乡下人一样晒得黝黑,身体结实,性格敦厚,听人讲话和看东西都极其用心,兴致勃勃,甚至神志大概还有几分傻气!哥哥也与众不同。他与其他的人相比,完全是另一个世界的人,尽管他对他们也十分亲近。他比大家都年轻,而且好象有点天真;他的容貌比较清秀,甚至语言也不尽相同。

  后来我知道,这一伙人中有许多人无论在外表上还是在其它方面都是非常典型的。对于某些人的某些方面,我心中并不赞赏:有一个人身材修长。窄胸,非常近视,老拱着背,常把一只手插在裤兜里,奇特地架起了二郎腿,轻轻地摇晃着下边的那支腿。另一个是黄头发的,面孔消瘦、发黄,我看,他的话讲得太多了,虽然讲得热烈而且有鼓动力。他不看纸烟,老用拿烟的那只手的伸出来的瘦骨嶙峋的食指掸烟灰。再一个是常常讥讽地微笑着的人,他老是用两只手指把一个早已弄脏了的白包子在桌布上滚来滚去,使我特别感到不舒服……但其他一些人就非常可爱,例如波兰人甘斯基,他的眼睛深邃、忧郁.嘴唇干裂。他不断抽烟,大口大口地抽,不时用颤抖的手去点燃那本来还是燃着的纸烟。另一个是克拉斯诺波尔斯基,他身材魁梧了长得一头漂亮的蓬松头发,好象圣徙约翰②一样。再一个是大胡子列昂托维奇,他年纪大些,作为一个统计员,他比大家都有名气。他温和。沉静,厚道,明白事理,而主要的是他讲话时一口纯乌克兰的胸音,听起来非常悦耳,这一切都使我立刻着迷。还有一个尖鼻子的、个子小小的人,戴眼镜,极其漫不经心,狂热,老对某些事义愤填膺,但他象孩子一样纯洁、真诚,以至我立即比爱列昂托维奇更爱上了他。我最喜欢的还有一个统计员瓦金,后来我知道,此人是个做统计工作成癖的人,在他看来,世界上好象除了统计学之外什么也不存在了。他身材魁梧、结实,满口雪白的牙齿。他是农民出身,一副庄稼人的长相,很美,很快活,经常哈哈大笑,笑声爽朗,有感染力,说话声音粗大, a、o之音不分……
  --------------------
  ①全俄性的医师代表大会,由“俄罗斯医师纪念尼·伊·皮罗果夫协会”定期召开。1895年前是学术研究性的,以后开始讨论社会政治问题。
  ②耶稣十二个门徒之一。
或许您还会喜欢:
血火大地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绿林恶魔1没有风,天黑以后,气温还未降下来。空气的湿度很大,蚊子叮咬着人粘糊糊的肌肤。在巴西偏僻内地长大的日本姑娘水野直子,已经习惯了蚊子和毒虫,对蚊虫的毒素已产生了免疫力,即使受到它们叮咬也没什么反应。如果对它们神经过敏的话,在这里简直无法生活。一阵巨大的声音把直子惊醒。她从粗糙的木床上坐起时,那声音变成了狂吼和怒号。 [点击阅读]
野蒿园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3
摘要:在站台上穿梭着的人们,没有人会知道,这个年仅二十四岁、体态娇孝显得郁郁寡欢的年轻女入,正在为一个小时后将要和下车的男子偷救而浑身燥热……一傍晚,有泽迪子从紫野的家里赶到新干线的京都车站时,时间是七点十分。虽说快过了四月中旬,白昼日渐延长,但一过七点,毕竟天色昏暗,车站前已开始闪烁着霓虹灯那光怪陆离的灯光。迪子沿左边笔直地穿过站台,在检票口抬头望着列车的时刻表。 [点击阅读]
尤物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渡边伸出不隐约的双手捧住她的脸,动作温柔得教她感到难以承受。她是没指望或许该说不敢指望会更贴切一些,他的温柔对待,以及他此刻凝视她的眼神,他把她拉进自己怀里,抱着她好长好长一段时间,什么话也没有说。终于,他开始吻她,整个晚上,因为过度渴望而凝聚成的硬结,此刻开始化解为缓缓的甜蜜,流过她的每一根神经和每一颗细胞,就象一条遗忘的溪流。 [点击阅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1929-),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 [点击阅读]
玩火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她被人用皮绳绑在一张铁架床上,仰躺着。绳带横勒住胸腔,双手被铐在床边。她早已放弃挣脱。虽然清醒,却闭着眼睛。如果睁眼,她会发现自己身处黑暗中,只有门上方渗入一丝微弱亮光。嘴里好像有口臭,真希望能刷刷牙。她竖耳倾听,若有脚步声就表示他来了。不知道时间已经多晚,但感觉得到已经太晚,他不会来看她了。这时床忽然震动了一下,她不由得睁开眼睛,似乎是大楼某个角落里的某架机器启动了。 [点击阅读]
百年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 [点击阅读]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①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奇怪的是它一点也不痛,”他说。“你知道,开始的时候它就是这样。”“真是这样吗?”“千真万确。可我感到非常抱歉,这股气味准叫你受不了啦。”“别这么说!请你别这么说。 [点击阅读]
别相信任何人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如果你怀疑,身边最亲近的人为你虚构了一个人生,你还能相信谁?你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更何况是别人要你看的。20年来,克丽丝的记忆只能保持一天。每天早上醒来,她都会完全忘了昨天的事——包皮括她的身份、她的过往,甚至她爱的人。克丽丝的丈夫叫本,是她在这个世界里唯一的支柱,关于她生命中的一切,都只能由本告知。但是有一天,克丽丝找到了自己的日记,发现第一页赫然写着:不要相信本。 [点击阅读]
1Q84 BOOK1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nbs;A.今年年初,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凭借着《海边的卡夫卡》入选美国“2005年十大最佳图书”。而后,他又获得了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的“弗朗茨·卡夫卡”奖。风头正健的村上春树,前不久在中国出版了新书《东京奇谭集》。 [点击阅读]
劳伦斯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今年是20世纪英国最有成就、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诞生!”!”0周年。这位不朽的文学大师在他近2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世人留下了!”0多部小说、3本游记、3卷短篇小说集、数本诗集、散文集、书信集,另有多幅美术作品,不愧为著作等身的一代文豪。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HerbertLawrence)!”885年9月!”!”日出生在英国诺丁汉郡伊斯特伍德矿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