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癌病船 - 第二章 新加坡会议(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章新加坡会议一新加坡会议主要是讨论防癌问题。会议准备在九月十日召开,会期一个月,由WHO主持。WHO是世界保健机构,是联合国的一部分,有一百三十一个国家加入了这一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执行理事会由二十四个国家的代表组成。理事长安理·彼尔久,五十五岁,瑞士人。彼尔久觉着从开始设计癌病船到癌病船起航,都非常顺利。他当时提议癌病船抵达新加坡后,召开新加坡防癌会议,得到了理事会的同意。WH0的太平洋地区委员会设在马尼拉。新加坡防癌会议主要由太平洋地区委员会负责筹备。日本属于太平洋地区委员会。除日本外,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柬埔寨等国家都派来了医生,准备就癌病船上的疑难病症进行会诊并出席会议参加讨论。各国来的三百多名医生都带来了本国的几名癌症患者,准备顺便进行一下治疗。九月九日,新加坡总理为防癌会议开幕举行了招待会。第二天,会议正式开幕了。新加坡是个美丽的城市,有“白亚之城”的美称,还是东南亚一带的文化名城。新加坡码头停靠着巨大而美丽的“北斗号”。人们争相前来参观。当然,同新加坡防癌会议毫无关系的人也有——就是白鸟铁善。同一天,查询委员会也举行了会议。财团癌病船管理委员会派来了六名最高委员会委员。WHO理事长彼尔久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在“北斗号”的小会议室举行。巴林松院长作为原告出席了会议。一开头巴林松就提出了一个完全出乎人们预料的提议,“我撤销对白鸟船长的控告,并希望立即停止这次会议。白鸟铁善是位伟大的船长。”巴林松完全改变了对白鸟船长的看法。他认为白鸟船长为人非常坦率,遇事沉着冷静,勇敢而有骨气。现在他完全信任白鸟。如果说癌病船在南中国海一带差一点迷失了方向的话,那么现在新加坡防癌会议已胜利召开,充分表明了癌病船的方向和目的都是正确的,一开始就起了向癌症挑战的作用。继新加坡防癌会议之后,还将在世界各地举行类似会议。这一切的实现,同白鸟船长的果断是分不开的。“这不行!”林奈发言了。林奈是六位最高委员会委员当中年龄最大的,七十七岁,他一直担任斯克德财团的经理。“我们是为了召开审查委员会才到这里来的,因此必须进行审查,审查白鸟是否胜任船长职务。我要求审查癌病船航海日志,请副船长、水手长以及有关的水手和医院方面有关人员列席会议。”巴林松知道林奈是一直反对白鸟担任船长的,便说道:“那么,我倒想问一句,马拉德能不能上船的事,财团总部一开始就委托白鸟船长全权决定,难道不是最高委员会的失职吗?”“航海嘛,当然应由船长来决定。至于马拉德上船,我们就是作了决定,又有什么作用呢?船长有拒绝执行的权利嘛!船长既然让马拉德上船,当然就应当有能力处理好由此而引起的任何问题。我们从这个角度考虑,才把一切交给船长来决定。”“您是不是说,白鸟自认为有能力处理一切,让马拉德上了船,因此造成癌病船一时的危急,应该追究责任,对吗?”“是的。白鸟船长几乎断送了癌病船,财团本部认为这是不可忽视的重大事件。不能因为防癌会议在新加坡顺利召开就不追究过失了!”“我要求发言。”白鸟开口了。“好吧,请——”“我不希望审查委员会的会议继续开下去,我提出辞职。”白鸟已经暗下决心辞职了。这并非因为马拉德的上船,也不是不愿意在海上工作,而是因为癌病船上有八百名晚期癌症患者。这八百人将在途中逐渐死去,尽管向癌症挑战是件好事,可毕竟是一次痛苦的航行。“辞职?”“是的。”林奈揉着鹰勾鼻子,望着白鸟。他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看了看另外几位委员。“真的么?”一位委员问道。“真的!”白鸟笑了。“我希望审查委员会立即解散,请你们考虑。”“不,请等一下!”林奈阻止了白鸟。“我提出一项建议!”巴林松抢着说了起来。“我建议本审查委员会立即解散,癌病船是遵照已故斯克德的意志建造的,是为了向癌症挑战而航海的,这是斯克德的遗愿,是不可违反的。有了癌病船,财团才能存在。这次审查委员会召开的会议对癌病船航行不利,应该解散!”“对航行不利?”林奈脸色发青地问道。“我是这么说的。”巴林松又说了一句。“你怎么变得这样快?”林奈气急败坏地问道。“如果会议继续开下去,我也要辞职。我推荐的医院事务长叛乱了,责任应当由我承担……”巴林松的语调更强硬了。“请允许我发言。”WHO理事长彼尔久讲话了。“我建议审查委员会会议休会,先讨论一下究竟受不受理船长和院长的辞职。如果会议坚持开下去,必然引起船长和院长的辞职。依我之见,人为地引起混乱并非上策。不知各位意见如何?”“同意。”律师巴塔松首先表态——“关于马拉德上船一事,我们也有错误,财团本部应当明确表示拒绝,但没有这样做,我们也应当进行检查。我同意审查会议休会。作为最高委员会的成员之一,我已经了解到白鸟船长在平息叛乱、挽救癌病船过程中的忘我表现,我对他抱有感谢之意。”巴塔松的这番话是有意说给林奈听的。应该说林奈并不真正理解已故斯克德的意图。中断审查委员会会议的提案,委员中除林奈以外全都赞成。林奈沉默着,无可奈何地沉默着。白鸟船长从会议室起身出来的时候,有三个客人已经在等着他了。三个人白鸟都不认识,都是第一次见面。其中一位是青年,另二位是老头儿。白鸟当然也不知道他们是哪国人,也许是非洲人,白鸟这么想。三个人都赤着脚,身上围着又脏又乱的布。除了三个客人之外,还有一名新加坡领事部门的官员和一名警官。白鸟把五个人请进办公室,同时叫来了翻译。原来那三个人是从印度尼西亚的玛丹来的,是塔亚克族人。他们从婆罗乃岛西端的卡布阿斯河出海,然后乘小船来到新加坡。领事方面的官员把他们讲的土语译成马来语,然后再由翻译译成日语。那位年轻人的名字叫哈尼夫,今年刚刚十四岁。塔亚克族是个尚未开化的民族,居住在卡布阿斯河上游一带,从事养鸡、养猪业,也搞点农业,过着与世无争的安静的日子。可是从去年十月起,那一带流行一种奇怪的疾病,开始发高烧、出湿疹,然后皮肤破裂,接着便是死亡。人们拼命地祈祷,也无济于事,半个月的时间就死了十几个人。卡布阿斯河上游那一带没有医生,相距七百公里以外的地方才有医院,这中间又没有路,有的是泥泞的草地和沼泽地。少年哈尼夫一家共有十四口人,仅仅半年时间,病魔夺去了他一家八口人的生命,留下的只五位老人和哈尼夫。如果哈尼夫一死,这个家族就等于断宗绝代了,因此,哈尼夫的幸存就成了五位老人唯一的希望。到了七月,哈尼夫突然变得奇怪了,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料事如神。有一天,他说第二天要死一头猪,第二天果然死了一头猪。这个家族是把草木都当作神灵加以崇拜的。老人们说“哈尼夫是个有灵性的人”,他们象崇拜神一般地崇拜着哈尼夫。几天以后,一位白人传教士来到了卡布阿斯河一带。这位传教士在村子里住了几天,他看了看哈尼夫,摇了摇头。在离开村子时他说哈尼夫有病,病在脑子里,如果拖延下去,哈尼夫会死的。老人们向传教士讨教灵方。传教士让他们把孩子送到医院,并且留下了一封介绍信,然后动身到山区去了。老人们带上十二只鸡和三头猪陪着哈尼夫出发去医院,走了许多天到了医院。他们把传教士留下的介绍信交给大夫,大夫说要等几天检查一下。老人们便在河边守护着鸡、猪,等待着。结果医生告诉他们,哈尼夫患的是恶性脑肿瘤,已经无法治疗了。老人哭喊着向医生求助,希望他能想想办法,但医生委实已经无计可施了。哈尼夫的癌症已经扩散到大脑底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大夫能做这样的手术。医生猛然想到癌病船九月一日离开日本横滨港,如果他们能找到癌病船,也许能有什么办法。癌病船汇集了人世间的智慧,是一条向病魔挑战,给人类以希望和光明的船。九月十日船将抵达新加坡。医生把这一情况告诉了老人们。这些老人连货币也不认识,唯一的财产是那十二只鸡和三头猪。他们只知道到医院来,对什么癌病船,他们听也听不懂。大夫详细地向他们说明了情况,他们商量了一下,便决定来碰碰运气。他们卖掉了鸡和猪,买了一条小木船,然后出海了。历经千辛万苦,九月六日到了新加坡,但在旅途上有三位老人先后死去了。如果再拖下去,剩下的两位老人也性命难保,因此,他们对癌病船抱着极大的希望。当地政府也同意把孩子送到癌病船上去。白鸟看了看少年。少年瞪着大眼等待着。“我一下子也很难明确回答你们。”白鸟只是含含糊糊地说了一句。癌病船
或许您还会喜欢:
闪灵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记不得哪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对艺术而言,人类的两种基本欲望只需极小的代价便可以挑动起来,那就是恐惧与性欲。对后者,非本文所涉及的话题,姑且略去。但是把恐惧带进我们的生活,却真的不难。最简单的方法:你可以躲在暗处,出奇不意地向某个路过此地的人大吼一声,你的目的就能达到。当然,前提是他不知道你要玩这个游戏。换句话说,就是对他要保证两个字——悬念。 [点击阅读]
丰饶之海
作者:佚名
章节:170 人气:2
摘要:同学们在学校里议论日俄战争的时候,松枝清显询问他的最要好的朋友本多繁邦是否还记得当年的事情。繁邦也是往事依稀,只是模模糊糊还记得被人带到门外看过庆祝胜利的提灯游行。战争结束那一年,他们都已经十一岁,清显觉得理应有更加鲜明的记忆。同学们津津乐道当年的情景,大抵都是从大人那里听来的,再添加一些自己隐约含糊的记忆罢了。松枝家族中,清显的两个叔叔就是在那场战争中阵亡的。祖母因此至今还享受遗属抚恤金。 [点击阅读]
人豹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神谷芳雄还只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公司职员。他逍遥自在,只是在父亲担任董事的商事公司的调查科里当个科员,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工作,所以难怪他忘了不了刚学会的酒的味道和替他端上这酒的美人的勉力,不由得频繁出入那家离京桥不远、坐落在一条小巷里的名叫阿佛洛狄忒的咖啡店。 [点击阅读]
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亨利·米勒(HenryMiller,1891年12月26日-1980年6月7日)男,美国“垮掉派”作家,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和业余画家,其阅历相当丰富,从事过多种职业,并潜心研究过禅宗、犹太教苦修派、星相学、浮世绘等稀奇古怪的学问,被公推为美国文坛“前无古人, [点击阅读]
天使与魔鬼
作者:丹·布朗
章节:86 人气:2
摘要:清晨五点,哈佛大学的宗教艺术史教授罗伯特.兰登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里的人自称是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首领,名叫马克西米利安.科勒,他是在互联网上找到兰登的电话号码的。科勒急欲向他了解一个名为“光照派”的神秘组织。他告诉兰登他们那里刚刚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他把死者的照片传真给兰登,照片把兰登惊得目瞪口呆。 [点击阅读]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点击阅读]
好兵帅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哈谢克生于布拉格一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病故,上中学时因参加反对奥匈帝国的示威游行,多次遭拘留和逮捕。 [点击阅读]
恐怖的隧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1金秋10月,天气分外晴朗。一辆公共汽车正在沿着关门公路向南行驶。秋田直治坐在车中最后一排的座位上,他知道车马上就要驶到关门隧道了,透过宽大明亮的车窗玻璃,他看到深秋时的天空湛蓝而高远,没有一丝浮云。往日,北九州市因为是一座工业城市,所以上空总是被浓烟笼罩着,空气污染的十分厉害。就连与它相邻的部分地区也被污染了,香川县的坂付市,远远望去,它上空墨色的污浊气体象一片拖着长尾的薄云。 [点击阅读]
悲剧的诞生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2004年3月尼采美学文选//尼采美学文选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点击阅读]
情书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下雪了,就在藤井先生结束致词的一刻。"就此,多谢大家的到来。我肯定,阿树泉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渡边博子参加了藤井树逝世三周年的纪念仪式。藤井树的父亲正站在墓碑前讲及他儿子生前的点滴。博子?如果阿树多留一点时间便好了。三年前的事就像在眼前。当时,她跟阿树正准备结婚。就在婚期之前,阿树参加了一个攀山探险旅程。山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迫使探险队改行一条少人使用的路。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