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暗店街 - 第四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四
  他的车子开得很慢,所以要跟上他并不难。到了马约门时,他闯过红灯,而我的出租汽车司机,却没有敢跟着他那样做。但到莫里斯-巴雷斯林荫大道时,我们终于追上了他。在一条人行横道线的前面,我们两部车子并排地停了下来。他漫不经心地看了我一眼,就象驾车人在交通阻塞时挤在一起所常做的那样。
  他把他的车子停在里夏尔-瓦拉斯林荫大道尽头几幢楼房的前面,这里已靠近皮托桥的塞纳河了。他走上朱里安-波坦路。这时,我便付了出租汽车费。
  “祝您一切顺利,先生,”司机对我说。“要小心点儿……”
  我自己走上朱里安-波坦路,我觉得出租汽车司机一直在目送着我。也许他是在为我担心吧。
  天黑下来了。朱里安-波坦路很窄,路两旁是在两次大战之间盖起来的外表相似的楼房,它们构成长长的、连成一体的门面,从路的这一头延伸到另一头。斯蒂奥巴在我前面走着,我们相距有十米左右。他向右拐上欧内斯特-德卢瓦松街走进了一家食品杂货店。
  是接近他的时候了。但由于我很胆怯,所以这样做对我来说是极为困难的。我讲起话来嘟嘟哝哝,颠三倒四,真怕他把我当成疯子。要是他立即把我认出来,那么我就可以让他先开口了。
  他从食品杂货店里走出来时,手里拎着一个纸袋。
  “您是斯蒂奥巴·德·嘉戈里耶夫先生吗?”
  他现出非常惊奇的神色。我们两人一般高,四目对视着,这使我更加惶恐不安。
  “是我。不过您是谁呢?”
  不,他没有认出我来。他讲一口地道的法国话。应该鼓起勇气来。
  “我……我很久以来……就想见您了……”
  “这是为什么呢?先生。”
  “我在写……在写一本关于流亡者①的书……我……”
  “您是俄国人吗?”
  这是第二次有人向我提出这个问题了。刚才,出租汽车司机也同样问过我。实际上,我过去也许是俄国人的。
  “不是。”
  “那您对流亡者感兴趣?”
  “我……我……我在写一本关于流亡者的书。是……是……”是有人建议我来看看您的……是保罗·佐纳基奇……”
  “佐纳基奇?……”
  他用俄国腔念着这个名字,如同风吹树叶发出的飒飒声音,听起来很为悦耳。
  “这是一个格鲁吉亚人的名字……我不熟悉……”
  ________________
  ①可能指1917年十月革命后流亡出去的俄国人。
  他皱起双眉。
  “佐纳基奇……不熟悉……”
  “我并不想打扰您,先生。只是想向您提几个问题。”
  “请吧……”
  他淡淡一笑,神情忧郁。
  “流亡者,这可是个悲剧性的主题……但您是怎么知道我叫斯蒂奥巴的呢?……”
  “我……不……我……”
  “叫我斯蒂奥巴的人,大多数已经谢世,今天还健在的屈指可数了。”
  “就是……那个佐纳基奇……”
  “我不认识。”
  “我可以……向您……提几个……问题吗?”
  “好的。请您跟我到我的家里去,我们到那里好好谈吧。”
  我们来到朱里安-波坦大街,先是通过一个能通车辆的大门,然后穿过一个周围都是建筑群的街心广场。我们乘上一部木制的电梯,它的门是双扉的,外面装着铁栅栏。电梯里面很狭小.而我们的身材又高大,两人为着防止额头相撞,只好把低着的头扭向板壁。
  他住在六层楼上一个有两间房的套间里。他在他的卧室里接待了我。他躺在床上。
  “请原惊,”他对我说。“天花板太低了。人要是站着,就会透不过气来。”
  确实,我的头顶离开天花板只有几公分,因此我不得不弯着腰。此外,我们两人都得矮一个头,才能走过那两个房间之间的门洞。我想他住在这里,额头常常要碰破的。

  “您如果愿意的话,也这么着……请躺下来……”说着,他指给我一张小的、浅绿色、天鹅绒长沙发,它靠近窗户放着。
  “请不要拘束……您躺下来会好受得多……即使是坐着,也会感到象是关在一个过于狭小的笼子里似的……如果,如果……还是躺下来吧……”
  我躺了下来。
  他扭亮放在床头柜上的一只罩着橙红色灯罩的台灯。灯光投在天花板上,显出了一个柔和的光点和一些暗影。
  “这么说,您对流亡者感兴趣啦?”
  “非常感兴趣。”
  “不过,您还很年轻……”
  年轻?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还是年轻的。墙上挂着一面镶在金质镜框里的大镜子,它就在我的旁边,我照了照自己的脸;年轻吗?
  “啊……我不象您说的那么年轻……”
  一阵沉默。我们各自靠在房间的一侧躺着,活象两个大烟鬼。
  “我刚刚参加了一次丧事活动,”他对我说。“很可惜,您以前没有见到过那个现在已经死去了的老太太……要不然,她定会给您讲很多的事的……在流亡者当中,她生前是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是这样吗?”
  “这个女人胆子很大。起初,她在蒙塔博尔路开了一家小茶馆,帮助大家……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
  他坐在床沿上,弯着背,双手交叉着。
  “那时我十五岁……推算起来,那一代人现在不会有多少人剩下了……”
  “还有……乔治·萨谢尔……,”我随口说。
  “他活不了多久了。您认识他吗?”是那位“石膏”老人,还是那位长着象蒙古人那样秃头的胖子呢?
  “请听我说,”他对我说,“我不能再谈这一切了……这使我太痛苦了……干脆,我给您看看照片好了……照片的背面写着名字和日期……您自己去搞清楚吧……”
  “您这样费心,真是太谢谢了。”
  他对我莞尔一笑。
  “我有一大堆照片……我把名字和日期写在背面,因为人们什么都会忘记的……”
  他站起来,弯着腰走进隔壁房间。
  我听见他打开抽屉。接着,他手里捧着一只红色大盒子回来,然后背靠着床沿坐在地上。
  “请坐到我身边来。这样,看起照片来会更方便些。”
  我坐过去了。盒盖子上,用哥特字体①刻着一个糖果商的名字。他打开盒子,里头全是照片。
  ________________
  ①十二世纪开始使用的一种字体。
  “主要的流亡者,”他对我说,“全都在这里了。”
  他把照片一张一张地递给我,同时告诉我他在照片的背面所读到的名字和日期,这些俄国人的名字时而象打击饶钹的声音一样洪亮。时而变得如哀似怨、几乎哽咽无声,从而使他的本来是冗长单调的叙述,显得特别的铿锵。特罗维茨库伊、奥维利阿尼、切列麦捷夫、加利京、叶里斯托夫、奥鲍连斯基、匹格列钦、恰夫恰瓦杰……有时,他向我要回一张照片,又重新看看背面的名字和日期。这是一些宴会上的照片。在大革命以后,鲍里斯大公爵还在巴斯克城堡里大摆酒席。这是摄于一九一四年一次晚宴上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人们笑逐颜开……还有一些照片,上面是彼得堡亚历山大中学一个班级的学生。
  “这是我的哥哥……”
  他把照片越来越快地递给我,自己甚至连看也不看了。看样子,他急于要结束这件事。突然,我的目光停落在一张纸比别的厚些、背面却什么也没有写的照片上。
  “怎么啦?”他问我,“先生,什么事使您这样惊讶?”

  这张照片的前景,是一位老人,他挺直身子、微笑地坐在一张扶手椅子里。在他的身后,是一个长着金色头发、两眼明亮的青年女子。在他们的周围,有一小群一小群的人,但他们大多数都是背对着镜头的。靠左边,是个穿着一套浅色方格细呢西服的男子,他个子高大,头发乌黑,蓄着尖细的小胡子,约有三十岁光景。他的左手搭在那个金发青年女子的肩上,右手则没有照上,——我确信他就是我。
  我向他那里靠了靠。我们的背倚着床沿,肩挨着肩,腿平伸在地上。
  “请告诉我,这些人是谁?”我问他。
  他拿起照片,懒洋洋地瞥了一眼。
  “这人吗,他是吉奥尔吉亚奇……”
  他给我指了指那个坐在扶手椅子里的老人。
  “他在格鲁吉亚驻巴黎领事馆……直到……”
  他没有把这句话说完,好象我立刻就该明白他的下文似的。
  “她吗?她是他的外孙女……大家都叫她嘉……嘉·奥尔罗夫……她曾和她的父母一起流亡美国……”
  “您认识她吗?”
  “不是很熟悉。不熟悉。她在美国住了很久。”
  “那么他呢?”我指着照片上的我问,声音都失真了。
  “他吗?”
  他皱起眉头。
  “他……我不认识。”
  “真的不认识吗?”
  “不认识。”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您不觉得他象我吗?”
  他看了我一眼。
  “他象您?不象。——为什么问这个?”
  “不为什么。”
  他递给我另一张照片。
  “喏……无巧不成书……”
  一个穿着白色连衫裙的小女孩,长着长长的金发,——这是一张在某个海水浴疗养地拍摄的照片,因为从照片的背景上可以看到几个更衣室、一段海滩和大海。照片的背面,用紫墨水写着:“玛拉·奥尔罗夫——雅尔塔①。”
  “您瞧……她就是那个……嘉·奥尔罗夫……她的名字叫玛拉……那时还没有起个美国的名字……”
  他给我指了指前面一张照片上的那位金发少女,这张照片我一直拿在手中。
  “我的母亲把这些东西一直收藏着……”
  突然,他站了起来。
  “我们不看了怎么样?我已经晕头……”
  他把一只手按在额头上。
  “我去换换衣服……如果您愿意的话,我们可以一起吃晚饭……”
  只剩下我一个人坐在地上,照片散在我的身旁。我把它们整齐地放回那只红色的大盒子里,仅留下两张放在床上:一张是我同嘉·奥尔罗夫以及老吉奥尔吉亚奇合拍的;另一张是幼时嘉·
  奥尔罗夫在雅尔塔的留影。我站起来走向窗口。
  ________________
  ①苏联乌克兰黑海之滨的一个城市,系海水浴疗养地。
  外面一片夜色。我们的窗子面对着另一个四周都是楼房的街心广场。远处是塞纳河,左边是皮托桥。岛屿伸展着。桥上车水马龙,往来不绝。我瞧着这些建筑物的门面,看到所有的窗子都象我身前的这扇窗子一样,透出明亮的灯光。就在这些迷宫般的房屋、楼梯和电梯中,就在这几百个象蜂房似的房间里,我发现一个男人,他可能是……
  我把前额贴在玻璃窗上。下面,黄色的灯光照射着这幢楼房底层的各个入口处,彻夜不灭。
  “餐厅就在附近,”他对我说。
  我从床上拿起我刚才放在那里的两张照片。
  “德·嘉戈里耶夫先生,”我对他说,“您能不能把这两张照片借给我?”
  “我把它们送给您好了。”
  他对我指了指那只红盒子。
  “我把这些照片全部送给您。”
  “但是……我……”
  “拿着吧。”
  他的口吻是命令式的,我只得照办了。当我们一起离开套间的时候,我的腋下已经夹着一个大盒子了。

  到了楼下,我们沿着柯尼格将军码头走着。
  我们又顺着一道石头台阶走下去,到了塞纳河边,那里有一幢砖砌的建筑物。大门上方一块招牌,上书:“岛上酒家”。我们踱了进去。大厅里,天花板很低,桌上铺着白色的纸台布,座位是些柳条椅。从窗口看出去,可以看到寨纳河以及皮托桥上的灯火。我们在大厅的深处坐下。此时此地的顾客,唯我们两人而已。
  斯蒂奥巴往口袋里模了摸,然后把我看到他在食品杂货店里买的那个小包皮放在桌子的中央。
  “象往常一样吗?”侍者问他。
  “象往常一样。”
  “还有这位先生呢?”侍者指着我问。
  “这位先生也同我一样。”
  侍者很快给我们端来两盘波罗的海鲱鱼,在我们的只有小酒杯那么大的玻璃杯里倒上了矿泉水。从放在桌子中央的小包皮里,斯巷奥巴拿出黄瓜,我们两人一起吃。
  “您吃得来吗?”他问我。
  “吃得来的。”
  我把那只红盒子放在我身旁的一张椅子上。
  “您真的不想保存这些纪念品了吗?”我问他。
  “不保存了。它们现在归您了。我把它们转给您了。”
  我们默默地吃着,一条驳船在水面上滑行,它离我们如此之近,以致我可以优哉游哉地从窗口看清船上的人,他们也正在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呢。
  “那么这个……嘉·奥尔罗夫呢?”我问他,“您知道她后来怎样了吗?”
  “嘉·奥尔罗夫吗?我想她已经死了。”
  “死了吗?”
  “好象死了。我大概遇到过她两三次……我和她只是点头之交……我的母亲是老吉奥尔吉亚奇的一个朋友。——要不要再来点黄瓜?”
  “不啦。”
  “我想她在美国的生活一定是流高颠沛的……”
  “您不知道促能够给我谈谈这个……嘉·奥尔罗夫吗?”
  他同情地看了我一眼。
  “我可怜的朋友……没有人可以给您谈……也许在美国有人……”
  又有一条驳船驶过水面,它是黑色的,走得很慢,好象被人抛弃了似的。
  “我总是吃一只香蕉作为餐后水果,”他对我说,“您呢?”
  “我也一样。”
  我们吃了香蕉。
  “那么这个……嘉·奥尔罗夫的父母呢?”我问。
  “他们大概是死在美国了。青山处处地尸骨,您知道……”
  “在法国,吉奥尔吉亚奇没有其他的家眷吗?”
  他耸耸肩膀。
  “不过您为什么对嘉·奥尔罗夫这样感兴趣呢?她是您的姐妹吗?”
  他对我亲切地笑着。
  “来杯咖啡好吗?”他问我。
  “不了,谢谢。”
  “我也不要了。”
  他想付钱,但被我抢了先。我们走出“岛上酒家”,他挽着我的胳膊,顺着码头的台阶拾级而上。起雾了,人们的肺腑里充满了柔和而清凉的雾气,觉得特别的爽快,就好象飘浮在空气中一般。在码头的人行道上,我几乎连几米以外的建筑群也看不清了。
  我象领着一个盲人一样,把他一直领到街心公园广场上。广场周围房屋楼下有着台阶的那些入口处,一个个都亮着黄色的灯光。此时,们是仅有的方位标了。他捏了握我的手。
  “您还是要尽可能找到嘉·奥尔罗夫,”对我说,“既然您这样想要……”
  我目送着他走道楼房里明亮的大厅。他停住脚步,朝我招了招手。我象一个孩子吃完生日点心回来时那样,腋下挟着一只红色的大盒子,木然站在那里。我敢断定,他当时还冲着我说了些什么,但是大雾把他的声音闷灭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白牙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黑鸦鸦的丛林,肃立在冰河的两岸。不久前的一阵大风,已经将树体上的冰雪一掠而去。现在,它们依偎在沉沉暮霭之中,抑郁寡欢。无垠的原野死一般沉寂,除了寒冷和荒凉,没有任何生命和运动的含义。但这一切绝不仅仅意味着悲哀,而是蕴含着比悲哀更可怕的、远超过冰雪之冷冽的残酷。那是永恒用他的专横和难以言传的智慧,嘲笑着生命和生命的奋斗。那是“荒原”,是充满了野蛮,寒冷彻骨的“北国的荒原”。 [点击阅读]
白衣怪圈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1月4日星期一上午7时5分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冬夜一片漆黑。海伦·卡伯特在拂晓时醒了过来。她躺在路易斯伯格广场她父母的家中,一缕缕暗淡的晨曦刺破了笼罩这间三楼卧室的黑暗。她睡在一张有顶篷装饰的床上,懒得睁开眼睛,依然沉浸在鸭绒被赐予的舒适温暖之中。她称心如意,全然不知她的脑组织已出了大毛病。这次假期海伦并不很愉快。她是普林斯顿大学3年级学生,为了不影响功课,她预约了在圣诞和新年假期中做刮子宫手术。 [点击阅读]
白马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一)我身后的磨咖啡器像只愤怒的毒蛇一样,发出嘶嘶怪响,带着一种邪恶、不祥的意味。我想,或许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声音都带有这种味道:喷射机从我们头上呼啸而过时,带着使人畏惧的震耳欲聋声音;地下铁迫近隧道时,也有缓慢吓人的隆隆巨响;而地面上那些笨重的往来车辆,更是连人住的屋子都给动摇了……此外,目前家庭中所用的许多器具,虽然也许使用起来颇为方便, [点击阅读]
盆景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从港口往市区方向走500米就到了宫岛市政府,其位于山脚下。该市政府是一座豪华的四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只有观光科是单独租用了宫岛港大厦的二楼作为办公地点。所有的外地游客都要通过这里才能进入宫岛,所以在这里办公是非常便捷的。当迁谷友里子走进观光科时,那里的职员们正心神不宁地担心着窗外的天气。“照这样下去,天气恐怕会大变。”野崎科长担心地说着,转过身来,看到友里子后挥挥手,“呀,你好。 [点击阅读]
盖特露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倘若从外表来看我的生活,我似乎并不特别幸福。然而我尽管犯过许多错误,却也谈不上特别不幸。说到底,追究何谓幸福,何谓不幸,实在是愚蠢透顶,因为我常常感到,我对自己生活中不幸日子的眷恋远远超过了那些快活的日子。也许一个人命中注定必须自觉地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必须备尝甜酸苦辣,必须克服潜藏于外在之内的内在的、真正的、非偶然性的命运,这么说来我的生活实在是既不穷也不坏。 [点击阅读]
盛夏的方程式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0
摘要:1只需一眼,就能看到从新干线转乘在来线的换乘口。沿着楼梯上到月台,只见电车已经进站,车门也已经打开。车里传出了嘈杂声。柄崎恭平不由得皱起眉头,从最近的车门上了车。盂兰盆节已经结束,父母也说过应该不会太挤,可电车里却几乎是座无虚席。车里那一排排四人合坐的包厢座位上,几乎全都坐了三个以上的人。恭平在车厢过道里走过,想要找一处只有一两个人坐的座位。合坐在座位上的,大部分都是一家人。 [点击阅读]
目的地不明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个人把一个厚厚的玻璃压纸器向右移动了一点,他的脸与其说显得沉思或心不在焉,倒不如说是无表情的。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光线下,他的面色苍白。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一个经常坐办公室的人。要到他的办公室,必须经过一条长而弯弯曲曲的地下走廊。这种安排虽然颇有点不可思议,却与他的身份相适应。很难猜出他有多大年纪。他看起来既不老,也不年轻。 [点击阅读]
直捣蜂窝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四月八日至十二日据估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约有六百名妇女参战。她们女扮男装投身军旅。在这方面,好莱坞错过了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又或者就意识形态而言,这段历史太难处理?历史学者经常努力研究那些不遵守性别分际的女性,然而没有其他议题比武装战斗更清楚地画出这条分际线。(直至今日,女性参与瑞典传统的麋鹿狩猎活动仍会引发争议。 [点击阅读]
相约星期二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余秋雨一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 [点击阅读]
真假亨特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我决定侦察悬崖上的城堡,救出被囚禁的德国同胞。我们要带的东西分量不轻,至少要带足三到四天的用品,包括干粮、马饲料、灯泡和长火炬。我们还给三个大油箱加足了燃油。所有这些用品,都是梅尔顿在同庄园主的买卖成交之前,向乌里斯商人订购的。事先,他还与尤马部落进行过谈判,把所有急需的东西交给他们运输。海格立斯对我说过,城堡周围的尤马部落有三百来人,四百多匹马。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