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安迪密恩的觉醒 - 第1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01
  你不应读此。
  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
  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更加深入地了解“宣教的那个人”所传授的信息,那你也将大失所望。我承认,我喜欢她,但更多是把她看作一个女子,而非导师,或者弥赛亚。
  最后,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获悉她的命运,甚至是我本人的命运,那你也选错东西了。虽然我俩的命运似乎比任何人的都要确凿无疑,但是,在她的命运了尽的那刻,我并没有陪伴在她的身旁,而现在,就在我写下这些文字之时,我自己的命运也在等待着它最后一幕的落下。
  如果你依然想读下去,我会感到十分惊奇。但我已经不是头一遭遇见吃惊的事了。最近的几年不可能之事一件接一件发生,一件比一件不可思议,一件比一件无可避免。我之所以写下这些,就是要分享这些记忆。也许我真正的动机并非是要分享——我几乎肯定,我写的这些东西不会被人发现——而是要一五一十地记载下事件的经过以及原委,理清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在我明白自己说的话之前,我如何知道我是怎么想的?”某个大流亡前的作家曾这样写过[2]。完全正确。我必须明白事情的准确经过,才能知道该如何去看待它们。我必须亲眼见到整个事件跃然纸上,所有的感情从笔端流淌而下,这样,我才能相信这一切真的发生在我身上,并将我感动。
  如果你读这本书的理由和我写这本书的理由一样——为了将过去几年的混沌整理出一点模式,将这基本上杂乱无章的事件强制性地理出一点头绪(在过去几十年中,这些事统治了我们的生命)——那么,你到底是读对东西了。
  从何讲起呢?也许,该从死刑说起。但说谁的死刑呢——我的还是她的?如果是我的,又是哪一次?我面前摆着好几个选择。也许,最后一次比较合适。以结局为开篇。
  写下这些东西的此时,我正被关在一个薛定谔猫箱中,它正沿着高空轨道环绕着孤星世界阿马加斯特。猫箱其实不是什么箱子,它仅仅是个壳体光滑的椭圆体,长仅六米,宽仅三米。这寸方之地,便是我度过余生的地方。我这寸方之地的内部陈设像是间极其简朴的单人房,里面有个黑匣式空气废物循环器、一张床、食物合成器。最后就是马桶、水槽、淋浴间,但后面这些东西被安置在一张纤维塑料的隔膜后,我不清楚它们被放入隔间的理由。永远也不会有人来这拜访我。隐私就像是一个空洞的笑话。

  我有块写字板,还有一支触笔。我每写完一页,就会把它转印成皮纸的硬拷贝,那些皮纸是循环器造出来的。在我这寸方之地中,每一天的可见变化,便仅仅是糯米纸般薄的书页在一点点地堆高。
  我看不见毒气瓶的存在。那东西被安在猫箱的静动外壳中,并连接到空气过滤单元,只要谁企图动动瓶子,或是打算在壳体上凿个洞,就会触发氰化物。辐射探测器,其定时器,以及同位素元件都安装在壳体的静态能量场中。我不知道随机的定时器什么时候会激活探测器,也不知道同样的随机计时单元什么时候会打开屏蔽微量同位素的铅质防辐射屏障。我永远也不会知道同位素会在什么时刻放射出粒子。
  但是,只要那同位素一放射出粒子,我就能知道探测器什么时候会被激活。我首先会闻到苦杏仁的味道,一两秒钟后,毒气将杀死我。
  我希望,那仅仅是一两秒钟就能完成的事。
  理论上,根据那个古老的量子物理谜题,我现在正处于一种半死不活的迭加态中。在薛定谔本来以猫为主角的想象实验中,现在我成了那只猫,被置于概率波迭加的悬搁状态。猫箱的外壳恰恰就是一种位置融合能量,一有小侵小扰,就会发生爆炸,所以永远也不会有人打开箱子看看我是死是活。理论上说,并没有人直接负责执行我的死刑,因为每一微秒,量子理论的永恒定律都在掷骰子,要么赦免我,要么将我处以极刑。没有任何观测者。

  但我本人就是观测者。我本人正带着某种超然物外的兴趣,等待着那个粒子概率波的塌陷。一旦氰化物气体开始嘶嘶鸣叫,但只要它还没进入我的两肺、心脏和大脑,我本人就知道宇宙选择了哪一条路,来恢复其自身的正常。
  至少,只要我还关心,我就会知道。从各方面考虑来看,我们大多数人最关心的便是宇宙的这一决心。
  与此同时,我吃,睡,拉,撒,呼吸,每天开展被人遗忘的不变仪式。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到现在我还活着——如果可以说这是“活着”的话——而且活着仅仅是为了回忆,为了写下我所铭记的事。
  如果你正在读这本书,那你几乎肯定是读错东西了。但是就像我们生命中的许多事一样,行为背后的理由并非那么重要,只有行动本身才会长存。到最后,唯有这永恒的事实——我已经写下了这一切,而你现在正在阅读——才是最为重要的。
  从何处讲起呢?从她的故事?她是你想了解的人,也是我最想铭记的人,为了她,我宁愿忘却我一生中其余的任何事、任何人。但也许,我该从那件事说起,正是那次事件,将我带到了她身边,然后又来到了这,历经了银河和远方的千山万水。
  我想,我该从头说起——那是我的第一次死刑。
或许您还会喜欢:
质数的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爱丽丝·德拉·罗卡讨厌滑雪学校。她讨厌在圣诞假期也要一大早七点半就起床,她讨厌在吃早餐时父亲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同时一条腿在餐桌下面焦躁地抖个不停,仿佛在催促她说:“快吃!”她讨厌那条会扎她大腿的羊毛连裤袜,讨厌那双让她手指不能动弹的滑雪手套,讨厌那顶勒住她的面颊、同时又用铁带扣卡住她下巴的头盔,也讨厌那双特别挤脚、让她走起路来像只大猩猩的滑雪靴。“你到底喝不喝这杯奶?”父亲再一次逼问她。 [点击阅读]
青鸟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郑克鲁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出生于公证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毕业后随即到巴黎小住,结识了一些崇尚象征派诗歌的朋友,从此决定了他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倾向。他的第一部作品《温室》(1889)是象征派诗歌集。同年发表的剧本《玛莱娜公主》得到了法国评论界的重视,这个剧本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 [点击阅读]
魔都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以文字构筑的人生舞台──久生十兰曲辰先想一下,1902年的时候,《莫格街谋杀案》现世满一甲子,《血字的研究》刚出版十五年,推理小说正处在我们所谓的“光荣时代”;而即便《科学怪人》与H?G?威尔斯的眾多作品早已出现,但科幻(SF)这一个名词,却还要等到十几年后,才会开张营业,正式成为一个可以标识的文类;尽管爱丽丝当时已经追著兔子跑到了几十年, [点击阅读]
H庄园的一次午餐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埃莉诺·凯瑟琳·卡莱尔,您被指控于本年七月二十七日杀害了玛丽·杰勒德。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埃莉诺·卡莱尔笔直地站立着。她那傲然高昂的头、生气勃勃的蓝色眼睛使人惊讶。她的头发像煤炭一样乌黑。修剪应时的眉毛形成两条细线。法庭笼罩在一片沉闷而紧张的寂静中。 [点击阅读]
且听风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1“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这是大学时代偶然结识的一位作家对我说的活。但对其含义的真正理解——至少能用以自慰——则是在很久很久以后。的确,所谓十全十美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尽管如此,每当我提笔写东西的时候,还是经常陷入绝望的情绪之中。因为我所能够写的范围实在过于狭小。譬如,我或许可以就大象本身写一点什么,但对象的驯化却不知何从写起。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
人生的智慧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出版说明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着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于年写了《附录与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一举成名。 [点击阅读]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结局(1)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字叫爱迪的人,故事从结尾处爱迪死在阳光下开始。从结尾开始讲一个故事,似乎颇为奇怪。但是,所有的结尾亦是开端。我们只是当时不知道而已。爱迪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小时,像大部分其它时间一样,是在“红宝石码头”——壮观的灰色大海边上的一个游乐场里度过的。 [点击阅读]
你好忧愁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这种感情以烦恼而又甘甜的滋味在我心头索绕不去,对于它,我犹豫不决,不知冠之以忧愁这个庄重而优美的名字是否合适。这是一种如此全面,如此利己的感觉,以至我几乎为它感到羞耻,而忧愁在我看来总显得可敬。我不熟悉这种感觉,不过我还熟悉烦恼,遗憾,还稍稍地感受过内疚。今日,有什么东西像一层轻柔的、使人难受的丝绸在我身上围拢,把我与别人隔开。那年夏天,我对岁。我非常快乐。“别人”指的是我父亲和他的情妇艾尔莎。 [点击阅读]
假戏成真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接听电话的是波洛的能干秘书李蒙小姐。她把速记簿摆到一边去,拎起话筒,平淡的说,“屈拉法加8137。”赫邱里-波洛躺回直立的椅背上,闭起双眼。他的手指在桌缘上轻敲着,脑子里继续构思着原先正在口述的信文的优美段落。李蒙小姐手掩话筒,低声问说:“你要不要接听德文郡纳瑟坎伯打来的叫人电话?”波洛皱起眉头。这个地名对他毫无意义。“打电话的人叫什么名字?”他谨慎地问。李蒙小姐对着话筒讲话。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