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昂梯菲尔奇遇记 - 第一部 第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吉尔达-特雷哥曼并非总是顺从昂梯菲尔
  “你总算来了,船老板?”
  “招之即来嘛,我的朋友……”
  “未必没拖时间!”
  “就是跑路的时间。”
  “真的!我还以为你是乘‘可爱的阿美丽’号来的呢!”
  与快速的海船相比,“阿美丽”号驳船当然慢得多了。这种带刺的话,吉尔达并不介意,也不觉惊奇。他知道他这位邻居的秉性,他早已习已为常,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昂梯菲尔伸给他一个手指头,他用自己的大手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了捏。
  “唉,别这么使劲,见鬼!你总捏得那么利害!”
  “请原谅……我可不是故意的……”
  “好吧!算我倒楣!”
  昂梯菲尔做了个手势,请他的朋友坐在屋子中间的桌子前。
  驳船船长听命坐到他指的那张椅子上,两腿弯曲,两脚向外撇,宽大的手帕铺在膝盖上,是一块棉织手帕,上边有蓝、红色的小花,每个角上绣着一个锚。
  一看见锚,昂梯菲尔猛的耸了一下肩……一个驳船长的锚!为什么不绣一个驳船的桅杆!
  “喝酒不,船老板?”说着他拿出两只酒杯和一瓶白兰地。
  “我是从不喝酒的,朋友。”
  昂梯菲尔还是斟满了两小高脚杯。按照老习惯,他喝完自己的这杯,又去喝好朋友的那杯。
  “现在咱们谈谈。”
  “谈什么?”驳船主答道,他很清楚为什么找自己来。
  “谈什么,船主?你说呢?还不是……”
  “对!又是纬度。你找到那个方位了?”
  “找到了?开玩笑,你要我怎么找到?……你听那两个妇人嚼舌根就能找到……刚才……”
  “是纳侬和我的可爱的爱诺卡特!”
  “噢!我知道……你总是反对我袒护他俩,但问题不在这儿……我的父亲托马已去世8年了,8年了,这个问题还没有进展一步……总该有个收场吧!”
  “我……”船长挤着眼说,“我认为收场就是不再过问此事……”
  “真的,船老板!我父亲的临终嘱咐,怎么办?……那遗嘱可是神圣的!”
  “糟糕的是你的好父亲没能多说一些!”
  “他没多说是因为他本来知道的就不多!见鬼!是否我也会到临终时仍无进展?”
  吉尔达-特雷哥曼正要回答说那很可能,甚至想说他希望如此。但他没有说出口,为的是不致使他那爱抬杠的朋友火上浇油。
  那是在托马-昂梯菲尔临终前几天,突然发生的事。
  1854年,老水手重病在身,觉得是时候了,是该把他那神秘莫测的故事讲给儿子听了。
  55年前,1799年,拿破仑枪杀雅法战争战俘的那天,托马-昂梯菲尔在近东商船上,正沿巴勒斯坦海岸航行。一个奄奄一息的受难者躲在一块岩石边,死亡在威胁着他。夜里,法国水手发现了他,把他带上船,给他治伤,经过两个月的精心治疗,终于恢复了健康。
  得救的战俘向他的救命恩人自我介绍说,他叫卡米尔克,埃及人。告辞时,他向好心的圣马洛人担保,他不会忘恩,到时一定会报答。
  分手后,托马-昂梯菲尔继续他的航行,或多或少地也想过许诺给他的诺言。后来干脆不去想了。因为,在他看来那个诺言永远也实现不了。
  随着岁月的流失,老水手退休了,回到圣马洛,一心教儿子皮埃尔学航海。1842年6月他突然收到一封信。那时,他已67岁了。
  这封用法文写的信是从哪儿来的呢?……从邮戳上看是从埃及寄来的。里面写些什么?……原来只有几句话:
  “敬请托马-昂梯菲尔船长牢牢记下这个纬度:北纬24°59′。经度暂缺,随后告知。切记勿忘、勿漏,这是一笔巨额财宝,纬度和经度,总有一天将是价值连城的黄金、钻石及珠宝,雅法战俘谨以此报答船长救命之恩。”
  这封信的署名是连写的双K。
  这信勾起好心人托马的遐想。事隔43年,卡米尔克还记得哪?他花了多少时间啊!毫无疑义,各种障碍使他未能如期报答。因为叙利亚的政局,只是在1840年7月15日签订了“轮敦协定”①之后,才终于稳定下来。
  ①1840年英、俄、奥、普四国在轮敦缔结的声称共同保障奥斯曼帝国的“完整与独立”,联合向副国王提出的最后通牒,促使其投降苏丹。

  现在托马-昂梯菲尔是一个纬度的拥有者,它是通过地球上的某一个点,而卡米尔克总督的财富就藏在那里。……或许也只不过是几百万块钱罢了。但信中说要绝对保密。所以他对谁也不说,包括对自己的儿子。他期待着送信人总有一天会给他带来那个经度。
  他等啊等啊,等了20年。
  如果他直到临终时,还不见总督的信使,那么,他就会把这个秘密带往坟墓?……不!他想也不至于吧。他要把此秘密告诉一个能代替他的人——那此人便是他的儿子:皮埃尔-塞尔旺-马洛。所以当1854年81岁高龄的老水手,深感自己活不了几天时,便毫不迟疑地把总督的意图告诉了皮埃尔。并让他发誓——就象别人叮嘱过他的那样,永不忘却那个纬度,珍藏签有双K的信,信心十足地等待信使的到来。
  不久,老水手与世长辞了。亲人们哭悼他,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怀念他,他被葬进了自家墓地。
  人们了解昂梯菲尔师傅,这样的秘密透露给他,对他的精神,对他那一点就着的妄想,将会是什么影响,他全身心都燃起了强烈的欲望。在他看来,那财宝价值会比他父亲估计的几百万要扩大10倍。他想象着,卡米尔克总督好比“一千零一夜”里的大富豪。那财宝就象埋在阿里巴巴山洞里的黄金和宝石。然而,他生性浮躁,神经质,根本做不到象他父亲那样守口如瓶,那样12年只字不漏,也不想了解双K签名人到底怎样了?这一切,儿子根本做不到。1858年,在一次地中海的航行中,停在亚历山大港,他想方设法四处打听总督的下落。
  是否真有其人?……这,既然父亲有他亲笔信,那还用疑义吗?
  他现在还活着吗?……这是儿子最为关心的,得到的结果,令其失望,卡米尔克已离家近20年,目前下落不明。
  这对昂梯菲尔是个可怕的打击,但他并不灰心。即使如此,也可断言,1842年他还活着。那封信便是证明。或许出于难以言明的理由,他离开祖国,但只要时机到来,他的信使一定会带来那令人焦盼的经度。既然父亲已故去,儿子出面迎接也是理所当然的。于是,昂梯菲尔回到圣马洛,尽管这次他付出了代价,而他和谁也没说。
  但是,这整天无所事事,总为一个念头所缠绕,又是多么无聊呢?24度59分就像只可恶的苍蝇在绕头乱飞!他终于熬不住了,把秘密告诉了姐姐、外甥女、侄子以及吉尔达-特雷哥曼。因此,这个秘密——至少是一部分,不久便传遍全城,甚至传到了圣塞尔旺和迪纳尔以外。众所周知,一笔巨大的,不可思议的财富,总有一天会落到昂梯菲尔的手中,这本应是十拿九稳的事。然而,总是没有人来告诉他:“这就是你所等待的经度。”
  几年过去了,总督和信使均未露面。根本就没有一个外国人跨过他家的门槛。昂梯菲尔常常大发雷霆,其根源就在于此。家里人已不再相信此事了,那封信只不过是一颗定心丸。吉尔达早就有看法,他只觉得自己的朋友过于天真幼稚罢了。为此,在内河航行的同伴中竟招致难堪。但皮埃尔-塞尔旺-马洛却坚信不疑,谁也动摇不了他的信念。这巨额财宝,好象他已在握,听不得半点不同意见,谁只要稍有异议,便会引起轩然大波。
  因此,这天晚上,驳船长坐在斟满白兰地的酒杯前,决计不想惹怒这位邻居,免得引起火药库的爆炸。
  “嗳,”昂梯菲尔瞧着他说:“你好象不明白?请直截了当回答我!总之,‘阿美丽’号船老板是从未测过方位……在朗斯河两岸之间,没必要测定高度,观察日月星辰……”
  通过例述航海学的种种基本实践,皮埃尔显然想表明,内河航行的驳船长阅历比起他——近海航行的船老大相差十万八千里。
  和善的特雷哥曼只是微笑着,并不争辩,眼瞧着那块铺放在双膝上的花手帕。
  “哎!你听见没有?驳船长?”
  “听着呢,朋友。”
  “好!干脆说吧,你准确知道什么是纬度?”
  “知道点儿。”
  “纬度是和赤道平行的圆周,分为360度,即21660分,相当于100万零280秒,你知道吗?”

  “我怎能不知道呢?”吉尔达-特雷哥曼笑呵呵地答道。
  “15度的弧线相当于一小时,15分的弧度相当于一分钟,15秒的弧度相当于1秒钟……”
  “是不是要我再给你背一遍?”
  “不,那不必。哎!我知道24度59分这个纬度。可在这平行圆周上,有360度——你听见吗?360度!有359度我可以不去理睬!但,有一点我至今还不了解,只有当有人送来与之交叉的经度时,我才真正了解它,就是在那个地方,有……多少多少法郎……你别笑我……”
  “我没笑,朋友!”
  “对,几百万属于我的财宝。知道它的藏处时,我就有权把它们挖出来……”
  “好啊,”驳船长温和地回答道,“必须耐心地等待才是。”
  “耐心,耐心!……你的静脉是什么?”
  “我想是糖分,别无其它。”吉尔达-特雷哥曼答道。
  “我呢!是流动的水银,它活泼,溶在我的血液里是硝酸盐……我无法冷静……我心烦意乱,如坐针毡。”
  “你要镇静些!”
  “镇静?……你忘了,1854年我父亲去世,而现在是1862年,他在1842年就得到这个秘密,快20年啦!我们至今还未解开这个谜。”
  “20年啦!”吉尔达嘟哝着说:“光阴似箭啊!那时我还在指挥着‘可爱的阿美丽’号……”
  “谁跟您说这个?”昂梯菲尔喊叫起来,“是‘阿美丽’号,还是这倒霉的‘纬度’?”
  他在驳船长眨巴着的眼皮下,飞快地晃动着那封有卡米尔克署名的,已经变黄的信。
  “对,……这封信……这该死的信,”他接着说,“这鬼信,我真想把它烧成灰……”
  “那许是明智的……”驳船长大着胆子说。
  “嘿!……特雷哥曼船主,”昂梯菲尔立即反驳道,两眼冒火,声音振耳欲聋,“以后,再不许你这么说。”
  “再也不会了。”
  “要是我一时想不开,忘了对亲人的承诺,真的烧掉了这封意味着领主权的信件,要是您又不阻止我……”
  “我会阻止你的,我的朋友,我会阻止你的……”吉尔达赶忙回答道。
  昂梯菲尔师傅激动不已,用一杯白兰地酒,和驳船长的酒杯碰了一下,然后说:
  “祝你健康,船老板。”
  “祝你健康!”吉尔达回答道,他把酒杯举到齐眉高,随后又放到桌子上。
  “皮埃尔-塞尔旺-马洛陷入沉思,嘴嚼小石头,手乱柔着头发,低声骂着,叹息着。突然,他又双臂交叉着,凝视着他的朋友。”
  “北纬24度59分,你至少知道这个讨厌的家伙该通过什么地方吧?”
  “我怎么不知道?”驳船长答道。这个小小的地理课,他已学过上百次了。
  “那可不见得,船老板,许多事,人们不是真知道!”
  他打开地图册,翻到那页,上面展开着一个地球图形。
  “你瞧!”他说道,语气果断,不容分辨。
  吉尔达-特雷哥曼注视着。
  “你看,这是圣马洛,对吧!”
  “对,这儿有朗斯河……”
  “这和朗斯河无关,别跟我瞎缠!……瞧,顺着巴黎子午线,往下直到24度。”
  “我看着啦!”
  “穿过法国,西班牙……进入非洲……走过阿尔及利亚……到达夏平线,(又称北回归线)……那儿……廷巴克图①上边……”
  ①廷巴克图在马里。
  “我明白。”
  “好,我们到了那个著名的纬度了。”
  “对,我们到了。”
  “现在咱们向东走……欧洲、红海……在梅克上边绕过阿拉伯……此时我们向马斯喀特王国的君主敬礼……然后……印度……,孟买、加尔各答、再沿着中国的南海、台湾、太平洋,夏成夷群岛……你跟上我了没有?”
  “跟着呢!”特雷哥曼一边用他那大花手帕擦汗,一边回答道。
  “好,你现在到了美洲,墨西哥……墨西哥湾,到了哈瓦那附近……你就穿过佛罗里达海峡……漫游大西洋……你再沿加那里群岛航行,到了非洲……顺巴黎子午线北上……在北纬24度上,你环绕地球一周,现在你又回到圣马洛。”
  “喔!”随和的内河船长说。
  “现在,”昂梯菲尔又说,“我们穿过了两个大陆,三个大洋以及成千上万的大小岛屿。船长,你能否告诉我,那亿万财宝到底藏在哪里?”

  “这可不知道……”
  “放心,会知道的……”
  “是的,会知道的,当信使……”
  昂梯菲尔举起“亲爱的阿美丽”号船长没有喝光的那杯酒。
  “祝你健康!”他说道。
  “祝你健康!”吉尔达使空酒杯和他朋友的酒杯碰杯,回答道。
  刚敲过10点钟,街门响起了有力的敲击声。
  “是送经度的人来了吧?”神经过敏的圣马洛人喊了起来。
  “噢!”他的朋友怀疑地发出一声感叹。
  “为什么不是呢?”昂梯菲尔喊道,只见他双颊变成了紫红色。
  “对!为什么不是呢?……”随和的船长回答道,他甚至要摆好姿势,去迎接送来佳音的使者。
  突然楼下传来了喊声。真是纳侬和他女儿的喊声,肯定是在欢呼总督使者的来临!
  “是他……是他!”两个女人重复着。
  “他?……他?……”昂梯菲尔说道。
  他向楼梯走去,忽然,房门打开了。
  “晚安,叔叔,晚安!”
  一个充满快乐而又幸福的声音,却把他叔叔气得不亦乐乎。
  “他”,是朱埃勒。他没有名落孙山,也没误南特的火车。他喊道。
  “录取了,叔叔,取了!”
  “录取了!”她俩又重复道。
  “取了……什么?”那位叔叔问道。
  “远洋船长,最高分录取。”
  由于叔叔没什么反应,他扑到了特雷哥曼的怀里,老者把他紧紧搂住,朱埃勒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要窒息了,吉尔达!”纳侬看了喊道。
  “我刚碰了他一下!”这位“阿美丽”号前任船长笑嘻嘻地答道。
  此刻,朱埃勒喘息了一阵,恢复了理智,转向正在踱来踱去的叔叔:
  “现在,什么时候办婚事,叔叔?”
  “什么婚事?”
  “我和我的爱诺卡特的婚事呗,”朱埃勒答道,“不是已经说定了吗?”
  “对……说定了。”纳侬证实说。
  “除非我当了远洋船长,否则爱诺卡特就不要我……”
  “啊,我的朱埃勒!”姑娘回答道,伸给他一只手。连善良的老头都觉得伸出去的,不只是一只手,而是少女的一颗真诚的心。
  昂梯菲尔默不作声,他还象是在辨别什么。
  “叔叔,您说呢?”年轻人坚持问着。他站在那儿,仪表堂堂,俊俏的脸儿神采奕奕,两眼闪着幸福的光芒。
  “叔叔,”他又说,“您不是说过,等考取之后,才能定这门亲,回来之后,确定婚期?”
  “我认为,你是说过的,朋友!”驳船主冒昧地表了态。
  “我被录取了,”朱埃勒重复道,“现在,我回来了……如果您不反对的话,叔叔,我们就四月初结婚……”
  皮埃尔-塞尔旺-马洛跳了起来。
  “8周后,为什么不是8天……8小时……8分钟?……”
  “哟!我的好叔叔,如果可能的话,那也未尝不可,这可不是我要求的……”
  “嗳!需要时间准备一下,买些东西。”纳侬解释说。
  “对,我也要做些新衣服,好当他们的傧相。”吉尔达老头说道。
  “好吧……4月5日行吗?”朱埃勒问道。
  “就这样吧……”昂梯菲尔无奈地说道。
  “啊!我的好舅舅。”姑娘叫起来,搂住了他的脖子。
  “啊!我亲爱的叔叔。”小伙子也喊道。
  小伙子亲吻叔叔的一个面颊,姑娘亲吻舅舅的另一面颊……
  “就这么定了。”叔叔说,“4月5日结婚。……但是,得有个条件……”
  “不要什么条件……”
  “一个条件?”吉尔达-特雷哥曼喊道,他生怕他的朋友节外生枝。
  “对!一个条件……”
  “快说,叔叔,什么条件?……”朱埃勒问道,眉头开始紧锁起来。
  “那就是,从现在起到4月5日,我没有收到那个经度……”
  大家这才舒了一口气。
  “好!好!”大家异口同声说。
  的确,拒绝这位叔叔、舅舅的要求,是不近情理的。何况,他等信使已等了20年了,怎么可能在两个年轻人结婚日期之前到来呢?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
银河系漫游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书评无法抗拒——《波士顿环球报》科幻小说,却又滑稽风趣到极点……古怪、疯狂,彻底跳出此前所有科幻小说的固有套路。——《华盛顿邮报》主角阿瑟·邓特与库尔特·冯尼格笔下的人物颇为神似,全书充满对人类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芝加哥论坛报》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最滑稽、最古怪的科幻小说,封面和封底之间,奇思妙想随处可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