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昂梯菲尔奇遇记 - 第二部 第七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七章从达喀尔,到卢安戈港途中的种种议论和遭遇
  特雷哥曼从未想到过有一天,同朱埃勒散步会在戈雷埃诺共和国的古老首都达喀尔的码头。可是,这一天却到来了,他们正在观赏用两道花岗岩引桥加固的码头。此时,像形影不离的勃-奥马尔和萨伍克一样,昂梯菲尔师傅和银行家赞布哥,正向法国航海办事处走去。
  一天时间足以游览全城。这里没有什么引人入胜的东西——一座较为漂亮的花园,一所教堂作了驻军的营房,一处叫做贝尔埃尔的高地,当局把得了黄热病的居民安顿在上面的一所建筑内。戈雷是这里的首府,达喀尔是主要都市,如果我们的旅行家在此逗留几天的话,时间会显得太长。
  总之,困难面前不气馁,这是吉尔达-特雷哥曼和朱埃勒常说的一句话。在启程前,他们在洒满阳光的大街上闲逛,或漫步在码头上。街道颇为整洁,由在严密监视下的犯人负责打扫。
  实际上,较为引起他们兴趣的还是那些船只——有由法国波尔多开往里约热内卢的航船,有皇家邮轮,1862年是这样称谓的。当时达喀尔没有后来那么大的规模,该市当时只有9千居民。尽管塞内加尔贸易额已达2500万法郎,其中2000万是法国的贸易额。自从港口修建工程开始后,人口有增长的趋势。
  达喀尔大街小巷都是些土著黑人。他好注格冷漠,神经质,脑壳宽厚,长着鬈曲短平的羊毛头发。他们对塞内加尔的炽热阳光有着非凡的抵抗能力。至于驳船长特雷哥曼,则必须把他宽大的花格手帕放在头上.当阳伞使用。
  “上帝呀!天可真热!”他叫道,“我生来就不能在热带生存!”
  “这算不了什么,”朱埃勒答道。“特雷哥曼先生,等我们到了几内亚湾的深处,离赤道只有几公里的地方……”
  “我肯定会融化的,”驳船长说,“回到家乡时,只剩下皮和骨头了!”再说,他一边擦着脸上的汗水,一边微笑着,继续说道:“不是吗?回到家只剩下皮包骨头了。”
  “唉!特雷哥曼先生,您已经消瘦了。”青年船长提醒他。
  “您觉得我瘦了?——没啥!成为骨架前,我还有油水可刮!依我看,特别是在人吃人的地方探险,人还是瘦点好。譬如说在几内亚湾沿岸,真的有吃人肉的人吗?……”
  “但愿已经绝迹了!”朱埃勒回答。
  “唉,小伙子,尽可能别让我们肥胖的身躯引起野人的食欲。再说,在2号小岛之后,谁敢说不会去寻找3号小岛呢!……一旦到了自家人彼此残食的地方……”
  “比如,在太平洋群岛上或在澳大利亚等,特雷哥曼先生!”
  “是呀!那里住的是古猿人!”
  可敬的驳船长本想说“原始人”,倘若他能选出这个词的话。因为,在那些地方,人吃人纯粹是为了解馋。
  但是,想到昂梯菲尔师傅还会一意孤行,对亿化财富的强烈欲望会把他带到那些遥远的水域,这是不能同意的。即使他被关进疯人院,他的侄子和他的朋友也不会跟他跑了,甚至将阻止这次远征。
  当吉尔达-特雷哥曼和朱埃勒回到饭店时,又见到了昂梯菲尔师傅和银行家。
  法国代理人对他的同胞给予了热情的接待。然而,当同胞问道在达喀尔是否有开往卢安戈港的船只时,得到的回答却令人十分丧气。这条航线,最多每月有一次去达喀尔的定期邮轮,在塞拉勒窝内和大巴萨姆之间,每周倒有一次航班。可是从那儿到卢安戈的航程还相当远。在达喀尔要乘定期邮轮,至少也得8天以后再见了。这样一来,就得在此呆上一周。这需要多么大的耐心呢?皮埃尔能有这般耐心吗?他的牙齿现在每天要嚼碎一个小石子。好在,非洲海岸的沙滩上不缺小石子,他随时都可以找到更新的。

  说实话,在达喀尔待上一周,实在太长了。到白城东流去的小河两岸逛逛,去码头上散散步,又何须用得上一整天的时间呢!只有那些具有哲理思维的人才有这种耐心。但是,这一行人中除了吉尔达-特雷哥曼在这方面有特殊天赋外,其他人员既不耐心也不是哲学家,他们都在给把自己选作继承人的卡米尔克总督祝福,但又埋怨他不该把遗产埋得如此遥远。到阿曼湾已经够远了,现在又得奔向几内亚湾!那位埃及人不能在地中海、在波罗的海和黑海、北海,大西洋的海面上,在欧洲海域选一个称心如意的地方,找一个隐蔽的小岛吗?难道就找不到更合适的小岛作他的保险箱吗?总督大人未免太谨慎了!既然,生米已煮成熟饭,也只好如此了,除非放弃这次考察……能放弃吗?……是昂梯菲尔师傅,还是银行家赞布哥,甚至向被萨伍克牵着鼻子走的公证人勃-奥马尔,倘若您提出这样的建议,他们会热情回敬您的。
  还有,这些人物彼此越来越疏远了,他们分成三伙:一伙是朱埃勒和特雷哥曼;一伙是昂梯菲尔和赞布哥;另一伙是奥马尔和萨伍克。他们只是吃饭时见面,分开住,散步时彼此回避,从不商量要事。老是二重唱,似乎永远也不能表演六重唱,——即使同时登台,也只能是一场不搭调的演出。
  众所周知,由朱埃勒和特雷哥曼组成的第一组的话题是:旅行不定期的延长,两位未婚男女相离越来越远,担心经过千辛万苦之后,其结果还可能是个谜;昂梯菲尔师傅那与日俱增的过度兴奋和快要失去理智的精神状态等等。驳船长和朱埃勒忧心忡忡,但又得忍耐着,奉陪到底,免得触犯了他。
  关于第二组,昂梯菲尔和赞布哥,这两位未来的妹丈和妻兄,一位住在宁静的外省,过着无所嗜好,安定的日子,恪守退休海员所特有的哲理,如今却被金钱勾起的欲望所折磨,被涉及到亿万财富的婚姻搞得眼花缭乱,晕头转向。另一位已相当富有,但一心想富上加富,发一笔大财,哪怕历尽千辛万苦,也在所不惜!
  “在这么个小地方得待8天,”昂梯菲尔师傅一再重复着,“谁知道那艘该死的邮轮会不会晚到!”
  “还有,”银行家说道,“厄运或许把我们带到卢安戈,可能从那儿到马永巴①海湾还有50多海里呢!”
  ①加篷的港口。
  “这段路程真叫我担心。”怒不可遏的圣马洛人喊叫起来。
  “确实叫人担心。”赞布哥附和着。
  “好吧!……晚到一些时候……见鬼!……船停之前,总不能抛锚!先去卢安戈,然后走着瞧!”
  “是否要求船长在马永巴停一下……这会使邮轮离开原来的航道吗?”
  “这不符合航海规则,我想他不会同意的。”
  “不错,是绕点路,我们可给他一笔补偿费……”银行家想出了这个主意。
  “试试看吧,赞布哥,您脑子里想的总不是我所关切的东西!主要是卢安戈,从那儿总有办法去马永巴,车到山前必有路!如果没办法离开达喀尔,我们还可以沿海岸走嘛!”
  “步行嘛!”
  “步行。”
  皮埃尔说得多轻松!沿途有种种危险,障碍和不可逾越的困难咧!在利比利亚,象牙海岸,加纳,达荷美和大巴萨姆①的土地上步行800里!不行!就是搭邮轮也得碰上好运气,才能避开风险啊!踏上这条征途的人没有一个能活着回来!再说,塔莉丝玛-赞布哥小姐正在马耳他等待着他那勇敢的未婚夫呢!

  ①今尼日利亚,喀麦隆等国。
  尽管8天之内没有邮轮,他们也只好耐心等待。在达喀尔熬过的这段时光,对他们说来,真是度日如年呀!
  萨伍克和奥马尔这一对谈的则是另一个话题。倒不是姆哈德的儿子不急于找到小岛,不急于把卡米尔克的财富抢到手。不!绝非如此!他也在搜肠刮肚,想叫两位继承人一无所获,把全部金钱塞进他个人的腰包,致使奥马尔也感到惶恐已极。他早就密谋收买一伙歹徒,准备从苏哈尔返回马斯喀特时下毒手。这回,他试图用同样的手段,从马永巴回卢安戈时,实现这个阴谋。成功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在这些土人中,那些从事非法活动的公务员中,会找到一些亡命之徒。只要出一笔钱,他们甚至肯去卖命,参与他的罪恶计划。
  怯懦的勃-奥马尔被这个阴谋吓破了胆,也许是出于谨慎,至少是怕这桩罪恶的勾当牵连了自己——这一切叫他心神不定。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一些看法。他首先十分肯定地说,昂梯菲尔及其同伴非等闲之辈。他特别指出,只能出大价钱,雇佣一些无赖之徒。不过,这些人,早晚会说出去,谋杀案会传遍全国。在非洲这偏僻、野蛮的疆土上,探险家被杀害,这秘密是包不住的……很明显,只有上述的理由或许还能阻止萨伍克这种人付诸行动。
  实际上,他的决心丝毫未动摇……这种事他见多了,自己也曾干过!……他向勃-奥马尔瞥了一眼,公证人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萨伍克说:
  “我只知道有一个混蛋会背叛我!”
  “是谁,大人?”
  “是你,勃-奥马尔!”
  “我?”
  “是的,你得小心点,我有办法叫人保持沉默!”
  勃-奥马尔全身发抖,低下头。从马永巴到卢安戈的路上又多一具死尸,萨伍克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的。这一点他心里一清二楚。
  5月12日晨,等待已久的邮轮终于驶进了达喀尔港口。一些旅客在此下了船。这是一艘葡萄牙航船,叫“辛特拉”号,专门向热带非洲葡萄牙殖民地安哥拉的圣保罗运载货物及旅客。明早天一亮,它就要启航,所以我们的旅行家赶忙去订座位。船的航速平均每小时9~10海里。整个航程要一周时间。这期间,勃-奥马尔又得忍受晕船的痛苦了。
  第二天,天气晴朗,“辛特拉”号迎着陆地上吹来的清风驶出港口。昂梯菲尔师傅和银行家满意地舒了一口长气,他们的肺脏恐怕有一星期不活动了。这是踏上2号小岛并从它的脏腑中掏出财宝之前的最后一程了。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它的反定理,他们越接近小岛,吸引力就越大。“辛特拉”号的机桨每转动一次,这段距离就缩短一点……
  唉!对朱埃勒来讲,正相反,此距离越增加,他就越远离法国,远离他一筹莫展的未婚妻居住的家园——布列塔尼。他一到达喀尔就给她写了一封信,可怜的少女很快就会知道他的未婚夫要奔赴离她更远的地方去……他说不准何时可以归来!
  然而,萨伍克首先想了解一下“辛特拉”号的乘客中是否有在卢安戈下船的。想去这遥远的地方发财的冒险家们往往都是丧尽天良,又不知内疚的家伙,他们当中有的人,或许会成为他的同谋。结果大失所望,他本应在卢安戈搜罗无赖之徒。不幸,他不会讲葡萄牙语,奥马尔也一宿不通。他的处境相当困难。谈这种事很棘手,语言要绝对过硬。还有,昂梯菲尔、赞布哥、吉尔达以及朱埃勒只是在他们之间彼此交谈,船上的人没人懂法语。

  应该承认,也只有勃-奥马尔的法语讲得让人感到吃惊,又让人感到满意。此次旅行,他声称没有什么不舒服,从前遭受的巨大痛苦,这次乘“辛特拉”总算全幸免了。因为,“辛特拉”凭借陆上吹来的清风,始终保持离岸2~3海里的距离航行,海面显得十分平静,似乎感觉不到有什么波浪的冲击,自然航行就一帆风顺了。
  当邮轮越过几内亚湾顶端的帕尔马斯角时,仍然是好天气。通常情况下,风总是顺着海湾移动。因此,来到海岸像在大洋上一样,亦未受到大风的袭击。不过向卢安戈方向行进时,“辛特拉”号看不见大陆的高地。无论是加纳、达荷美的大地,还是海拔3960米,矗立在费尔南多波岛①的后边和几内亚上边界线上面的喀麦隆山峰,都从未看到。
  ①在赤道几内亚。
  5月19日下午,吉尔达-特雷哥曼心情十分激动。朱埃勒告诉他就要穿过赤道线了。“可爱的阿美丽”号的前船长是第一次,无疑也是最后一次,进入南半球。对他这个航行在朗斯河上的老水手来说,真是了不起的一次探险呀!因此,为祝贺这次航行,像其它乘客一样,他把一块银元送给了“辛特拉”号的水手。
  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辛特拉”号已经进入马永巴海湾所在的纬度带,距离港口100海里左右。如果邮轮船长同意向那个方向驶去,并在卢安戈管辖的这个海港抛锚的话,昂梯菲尔和他的同伴会避开多少危险,减少多少疲劳啊!在那儿停泊一下,他们就少走一段艰难的路程。
  在叔叔的鼓动下,朱埃勒试图让“辛特拉”号船长明白他们的意图。这位葡萄牙人能懂得几个法文字母?不过,就我们所知,朱埃勒英语讲得十分流利,在和马斯喀特那位“翻译官”打交道时,他就曾大显身手了。又哪有海员不熟悉英语的呢?于是,他向船长讲了希望在马永巴停泊的想法。绕这段路大概需要多花48小时……耽误的时间,额外的开销——燃料,海员的伙食,船舶的耗费等都照价补偿。
  船长会采纳朱埃勒的建议吗?无疑,会同意的,尤其是这个建议的提出是有根据的,看看几内亚湾的海图就知道了。海员之间谈话,一开口彼此就心领神会了。实际上,再简单不过了,航道只须往东偏一点,就把这半打旅客送到马永巴港;何况,他们还肯出一笔好价钱。
  然而,船长还是拒绝了。他是卢安戈港口的雇佣人员,是航海规章的奴隶,他只能把船开往卢安戈。从卢安戈再驶向安哥拉的圣保罗,这绝对不能——即使用黄金买下他的船,他也不会奔赴别处。船长的答复,朱埃勒如实地转达给了他叔叔。
  昂梯菲尔师傅听后大发雷霆,连吐脏话,大骂船长一通,也无济于事。如果吉尔达-特雷哥曼和朱埃勒不劝解,他很可能一气之下钻进舱底不出来了。
  这就是为什么第三天,也就是5月21日的夜里,“辛特拉”号最终还是在环绕卢安戈港的长长的沙滩前抛了锚,用小船送走了6位旅客。9小时后,船又继续向葡属殖民地的首府圣保罗驶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因为坊间出现了好几种《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偷印版,所以我现在决意在法国印行这种六十法郎的廉价的大众版,我希望这一来定可满足欧洲大陆读者的要求了。但是,偷印家们——至少在美国——是猖厥的。真版的第一版书从佛罗伦斯寄到美国不到一月,在纽约业已有第一版的偷印版出卖了。这种偷印版与原版第一版,拿来卖给不存疑心的读者。 [点击阅读]
沉默的羔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沉默的羔羊》还不能算是经典,可“名著”的殊荣它还是当之无愧的。一部书,印到四百万册以上,无论如何其影响力不能低估。《纽约时报》一九九二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沉默的羔羊》稳稳地坐着第一把交椅,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又在本年度一下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来更是推波助澜,使这部以悬念及恐怖著称的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我大约三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中看到了《沉默的羔羊》。那是原版录像。 [点击阅读]
荆棘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考琳·麦卡洛,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旅游业、图书馆、教书;后来终于成了一名神经病理学家,曾就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她的第一部小说是《蒂姆》,而《荆棘鸟》则构思了四年,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方始动笔。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作者是位多才多艺的人,喜欢摄影、音乐、绘画、服装裁剪等。她现定居于美国。 [点击阅读]
西方哲学史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 [点击阅读]
道德情操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自从很久以前即1759年初《道德情操论》第一版问世以来,我想到了其中可作的一些修改,以及有关该学说的种种很好的说明。但是,我一生中的种种偶然事件必然使我全神贯注于各种工作,直到现在都妨碍我常想以小心谨慎和专心致志的态度进行的修订这一著作的工作。读者将在这一新版中,在第一卷第三篇的最末一章中,以及在第三卷第四篇的第一章中,看到我已作出的主要改动。第六卷,正如它在新版中呈现的那样,完全是新写的。 [点击阅读]
闪灵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记不得哪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对艺术而言,人类的两种基本欲望只需极小的代价便可以挑动起来,那就是恐惧与性欲。对后者,非本文所涉及的话题,姑且略去。但是把恐惧带进我们的生活,却真的不难。最简单的方法:你可以躲在暗处,出奇不意地向某个路过此地的人大吼一声,你的目的就能达到。当然,前提是他不知道你要玩这个游戏。换句话说,就是对他要保证两个字——悬念。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
1408幻影凶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一迈克·恩斯林还站在旋转门里面的时候就看到了奥林——多尔芬旅馆的经理——正坐在大堂里厚厚的椅子上。迈克心里一沉。要是我让律师一块儿来就好了,他想。哎,可现在为时已晚。即使奥林已经决定设置重重障碍,想办法不让迈克进入1408房间,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总有办法对付他的。迈克走出旋转门后,奥林伸出又短又粗的手走了过来。 [点击阅读]
丰饶之海
作者:佚名
章节:170 人气:2
摘要:同学们在学校里议论日俄战争的时候,松枝清显询问他的最要好的朋友本多繁邦是否还记得当年的事情。繁邦也是往事依稀,只是模模糊糊还记得被人带到门外看过庆祝胜利的提灯游行。战争结束那一年,他们都已经十一岁,清显觉得理应有更加鲜明的记忆。同学们津津乐道当年的情景,大抵都是从大人那里听来的,再添加一些自己隐约含糊的记忆罢了。松枝家族中,清显的两个叔叔就是在那场战争中阵亡的。祖母因此至今还享受遗属抚恤金。 [点击阅读]
修道院纪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王室名录上第五位叫唐·若奥的国王今天晚上要去妻子的卧室。唐娜·马丽娅·安娜·若泽珐来到这里已经两年有余,为的是给葡萄牙王室生下王子,但至今尚未怀孕。宫廷内外早已议论纷纷,说王后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但这仅限于关系亲密者之间的隐隐低语,以免隔墙有耳,遭到告发。要说过错在国王身上,那简直难以想象,这首先是因为,无生育能力不是男人们的病症,而是女人们的缺陷,所以女人被抛弃的事屡见不鲜。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