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傲慢与偏见 -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理智且聪明的爱情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记得多年前在上海电台听到这样一档节目;谈谈文学名著中你最喜欢的女性*。有不少听众打去了电话。有一个年轻男性*在电话中说他最喜欢《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当主持人询问理由时,他想了一会儿,回答说喜欢她的聪明幽默。显然主持人不太满意他的回答,想自己补充几句,可沉吟了一会儿,终想不出除了聪明幽默还能说些什么,只得作罢。
  我想起这件事是因为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伊丽莎白到底是个怎样的女性*,为什么我对她如此熟悉却没有亲切感?
  无疑她是聪明的。幽默也是她聪明的表现之一。
  她知趣识大体。她能敏锐地感觉到母亲妹妹言行中有辱斯文之处并为此焦虑。
  她追求纯粹的爱情,多少有些蔑视权贵,当她认定达西看不起她时,不管他多么有钱,她亦一口回绝他的求婚。
  她与姐姐感情笃厚。
  除此以外还有什么?
  这是一部描写婚恋的小说,不妨来看看我们的女主人公的感情历程。
  一开始,她对韦翰产生了好感。文中是这样描写的:“韦翰是当晚最得意的男子,所有女子的目光都注视着他;而伊丽莎白是当晚最得意的女子,韦翰终于在她的身边坐下。”“得意”就是伊丽莎白最初的感觉。其后,当韦翰缺席尼日斐花园的舞会,她只是为丧失了与一个有些许好感的男子跳舞的机会而觉得失望,甚至还接受了当时尚是冤家对头而直接导致韦翰缺席的肇事者——达西的邀舞,若说她对韦翰有多么深厚的感情我们是不能奢望的。当闻说他的斑斑劣迹,她对他的这么一点点可怜的好感也烟消云散了,所以当韦翰向其他女子求婚,伊丽莎白心中几乎是波澜不惊了。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

  再来看看她与最终修得正果的男主人公的感情走向。起初,伊丽莎白对达西仅仅是厌恶,其程度达到了全天下男人都死光也不会嫁给他的地步。后来由于她发现错怪了他而觉得愧疚,又由于受到他彬彬有礼的接待而受宠若惊。这时,这个彭伯里的男主人就弄得她千头万绪辗转难眠了。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我们可以看到她有点陷入恋爱的痕迹了。可是让我们猜想一下,如果达西接下来不再次向她求婚,伊丽莎白会怎样?首先她决不会寻死觅活日子过不下去,最大的可能是她将一切事情包皮括自己的内心感受隐瞒家人然后若无其事好好活着,也许,在某一个阶段她的容颜或许会因此显得有些憔悴,可是不多久她会一如往昔活泼开朗以幽默的谈吐穿梭于舞会和社交圈……
  当然书中的情节是朝着人们乐于见到的方向发展的。当他们终于确定了爱情,她也立刻恢复了她一贯的调皮。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伊丽莎白叫达西讲讲到底爱她什么。(这个问题相信很多恋爱中的女性*都问过,但不知她们得到的是什么答案。)达西答,爱她聪明有趣,爱她幽默的谈吐……(爱可以这样清清爽爽地剖析出来,这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很少见。)确实伊丽莎白最大的特色*就是聪明,她的聪明让她避险趋吉,她的聪明使她的情感隐忍不发,她的聪明让她始终将自己的感情控制在收放自如的阶段,这样她永远是安全的,而且这一生都将无惊无怖!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
  这种聪明其实就是理智。
  纵观奥斯丁的全部作品就会发现“理智”是作者最为赞赏的品格,仔细阅读她的六部小说,不难发现得到她赞扬偏爱的女子无不是优雅大方克制谨慎的性*格,如《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范妮温柔善良天生理性*,在婚姻问题上取温情表哥舍激*情浪子而成典范。《劝导》中安妮冷静理智处惊不变,虽多年前的理智使她错失前缘,而终是这理智让她赢得了尊敬兼赢得了爱情。《理智与情感》中的爱玛聪慧明理一再克制,也终得正果……

  一直为诗人或其他作者赞颂的热情似火激*情迸发的品性*,在奥斯丁眼中却是任性*纵欲的行为不值得提倡。在《理智与情感》中,这个严厉的作者让激*情如火不拘小节的二小姐玛丽安为自己的放纵的情感吃足了苦头,只有当她激*情不再并学会了冷静克制地处世时,奥斯丁才宽容地赐她以理想夫婿过起优渥生活。在其他书中,古板的作者对于那些热情而任性*的小姐们的处罚则要更严厉得多。【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
  奥斯丁就是这样密切注视着她的这些“女弟子”,不容许她们多愁多颦,亦不许热情四射,时时克制,处处提防,不叫人笑话了去,输却了感情这一仗。
  奥斯丁的这些婚恋小说还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她的门第观念。在她的书中,贵族配贵族,平民嫁平民,等级森严,决不容僭越。
  相当典型的是《爱玛》一书,当好事的爱玛小姐乱点鸳鸯谱,将身份不明的私生子赫蕊埃特与牧师先生配对时,牧师先生当即大怒,视为对自己的侮辱;而赫蕊埃特妄想嫁给贵族典范南特利先生又是不守本分不容宽恕的忘恩负义,所以温柔美貌的她兜了一个圈子只得重拾旧爱嫁给家境清白的农夫马丁。 《理智与情感》中虚荣自私的平民女子露西费尽心计嫁入了“豪门”,可是也只能嫁给蠢笨傲慢的罗伯特,离真正的幸福相去甚远。一丝不苟的奥斯丁女士严格估算了等级地位的落差和幸福的比例,决不容许野心勃勃的平民女子攀龙附凤飞上枝头的事发生!

  从我学美术的人的角度来看,奥斯丁的小说如同一页页铅笔速写,轻快活泼,没有沉重的笔触,没有感情*色*彩的渲染铺垫。我看到作者笔下终日有这样一群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喝茶聊天舞会聚餐,他们整日饱食无忧只需谈情说爱,而他们害怕伤筋动骨亦不敢花太大力气来谈恋爱,为了维持优雅形象他们更不敢爱得死去活来。因此,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显得缺乏热情缺乏生气而有些冷漠,然而这一点都不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他们恋爱也罢,结婚也罢,都和读者没有太大关系。他们是贵族一圈,我们无法在那里找到归属感,当然奥斯丁女士除外。【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
  我推测奥斯丁女士正是一位真正的贵族女子,优雅而理性*,聪明而风趣。我几乎可以想象她在她的贵族圈里冷静地观察众生,看到人性*的虚伪自私可笑,她不惊动亦不得罪,只是不动声色*勾画一下,三言两语将其特征夸张描摹,留待众人评说,她就从容不迫站一旁,笑抿着嘴,扇着扇子,没事人似的和旁人聊开了……
  这样聪明的一个女子啊!
  因为聪明,过于聪明,笨人只能敬而远之了。
  …………
  这是我始终不太喜欢《傲慢与偏见》的原因。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使与魔鬼
作者:丹·布朗
章节:86 人气:2
摘要:清晨五点,哈佛大学的宗教艺术史教授罗伯特.兰登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里的人自称是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首领,名叫马克西米利安.科勒,他是在互联网上找到兰登的电话号码的。科勒急欲向他了解一个名为“光照派”的神秘组织。他告诉兰登他们那里刚刚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他把死者的照片传真给兰登,照片把兰登惊得目瞪口呆。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的觉醒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悬崖上的谋杀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博比·琼斯把球放在球座上,击球前球杆简单地轻摆一下,然后慢慢收回球杆,接着以闪电般的速度向下一击。在五号铁头球棒的随便一击下,球会呼啸腾起,越过障碍,又直又准地落到球场的第十四穴处吗?不,远非如此,结果太糟了,球掠过地面,稳稳地陷入了障碍坑洼。没有热心的观众发出沮丧的哼哼声,惟一的目击者也显得一点不吃惊。 [点击阅读]
悲惨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米里哀先生是法国南部的地区狄涅的主教。他是个七十五岁的老人,原出身于贵族,法国大革命后破落了。他学问渊博,生活俭朴,好善乐施。他把每年从zheng府那里领得的一万五千法郎薪俸,都捐献给当地的慈善事业。被人们称为卞福汝(意为“欢迎”)主教。米里哀先生认为自己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是来保护世人心灵的”。 [点击阅读]
燕尾蝶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韦迪·卫斯特韦特之墓韦迪·卫斯特韦特是位出生于新泽西州的海军军官。他从越南战场上生还后,深深地为佛教的精神所折服,因此在退役后移居日本。虽然不能舍弃带血的牛排和打猎的爱好,但他尽可能对佛教教义加以部分独特的解释,努力使两者并存。当韦迪正在享受他最喜爱的打猎时,死神来临了。当看到爱犬得林伽已经把受伤的野鸭追得无路可逃时,他扣动扳机准备打死野鸭。 [点击阅读]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美索不达米亚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本书记载的是大约四年前发生的事。本人以为目前的情况已经发展到必须将实情公诸于世的阶段,曾经有一些最狂妄、最可笑的谣传,都说重要的证据已经让人扣留了。另外还有诸如此类很无聊的话。那些曲解的报道尤其在美国报纸上出现得更多。实际情况的记述最好不是出自考察团团员的手笔。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大家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假定他的记述是有偏见的。因此,我便建议爱咪-列瑟兰小姐担任这项任务。她显然是担任这工作的适当人选。 [点击阅读]
好兵帅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哈谢克生于布拉格一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病故,上中学时因参加反对奥匈帝国的示威游行,多次遭拘留和逮捕。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