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傲慢与偏见 -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理智且聪明的爱情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记得多年前在上海电台听到这样一档节目;谈谈文学名著中你最喜欢的女性*。有不少听众打去了电话。有一个年轻男性*在电话中说他最喜欢《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当主持人询问理由时,他想了一会儿,回答说喜欢她的聪明幽默。显然主持人不太满意他的回答,想自己补充几句,可沉吟了一会儿,终想不出除了聪明幽默还能说些什么,只得作罢。
  我想起这件事是因为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伊丽莎白到底是个怎样的女性*,为什么我对她如此熟悉却没有亲切感?
  无疑她是聪明的。幽默也是她聪明的表现之一。
  她知趣识大体。她能敏锐地感觉到母亲妹妹言行中有辱斯文之处并为此焦虑。
  她追求纯粹的爱情,多少有些蔑视权贵,当她认定达西看不起她时,不管他多么有钱,她亦一口回绝他的求婚。
  她与姐姐感情笃厚。
  除此以外还有什么?
  这是一部描写婚恋的小说,不妨来看看我们的女主人公的感情历程。
  一开始,她对韦翰产生了好感。文中是这样描写的:“韦翰是当晚最得意的男子,所有女子的目光都注视着他;而伊丽莎白是当晚最得意的女子,韦翰终于在她的身边坐下。”“得意”就是伊丽莎白最初的感觉。其后,当韦翰缺席尼日斐花园的舞会,她只是为丧失了与一个有些许好感的男子跳舞的机会而觉得失望,甚至还接受了当时尚是冤家对头而直接导致韦翰缺席的肇事者——达西的邀舞,若说她对韦翰有多么深厚的感情我们是不能奢望的。当闻说他的斑斑劣迹,她对他的这么一点点可怜的好感也烟消云散了,所以当韦翰向其他女子求婚,伊丽莎白心中几乎是波澜不惊了。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

  再来看看她与最终修得正果的男主人公的感情走向。起初,伊丽莎白对达西仅仅是厌恶,其程度达到了全天下男人都死光也不会嫁给他的地步。后来由于她发现错怪了他而觉得愧疚,又由于受到他彬彬有礼的接待而受宠若惊。这时,这个彭伯里的男主人就弄得她千头万绪辗转难眠了。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我们可以看到她有点陷入恋爱的痕迹了。可是让我们猜想一下,如果达西接下来不再次向她求婚,伊丽莎白会怎样?首先她决不会寻死觅活日子过不下去,最大的可能是她将一切事情包皮括自己的内心感受隐瞒家人然后若无其事好好活着,也许,在某一个阶段她的容颜或许会因此显得有些憔悴,可是不多久她会一如往昔活泼开朗以幽默的谈吐穿梭于舞会和社交圈……
  当然书中的情节是朝着人们乐于见到的方向发展的。当他们终于确定了爱情,她也立刻恢复了她一贯的调皮。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伊丽莎白叫达西讲讲到底爱她什么。(这个问题相信很多恋爱中的女性*都问过,但不知她们得到的是什么答案。)达西答,爱她聪明有趣,爱她幽默的谈吐……(爱可以这样清清爽爽地剖析出来,这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很少见。)确实伊丽莎白最大的特色*就是聪明,她的聪明让她避险趋吉,她的聪明使她的情感隐忍不发,她的聪明让她始终将自己的感情控制在收放自如的阶段,这样她永远是安全的,而且这一生都将无惊无怖!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
  这种聪明其实就是理智。
  纵观奥斯丁的全部作品就会发现“理智”是作者最为赞赏的品格,仔细阅读她的六部小说,不难发现得到她赞扬偏爱的女子无不是优雅大方克制谨慎的性*格,如《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范妮温柔善良天生理性*,在婚姻问题上取温情表哥舍激*情浪子而成典范。《劝导》中安妮冷静理智处惊不变,虽多年前的理智使她错失前缘,而终是这理智让她赢得了尊敬兼赢得了爱情。《理智与情感》中的爱玛聪慧明理一再克制,也终得正果……

  一直为诗人或其他作者赞颂的热情似火激*情迸发的品性*,在奥斯丁眼中却是任性*纵欲的行为不值得提倡。在《理智与情感》中,这个严厉的作者让激*情如火不拘小节的二小姐玛丽安为自己的放纵的情感吃足了苦头,只有当她激*情不再并学会了冷静克制地处世时,奥斯丁才宽容地赐她以理想夫婿过起优渥生活。在其他书中,古板的作者对于那些热情而任性*的小姐们的处罚则要更严厉得多。【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
  奥斯丁就是这样密切注视着她的这些“女弟子”,不容许她们多愁多颦,亦不许热情四射,时时克制,处处提防,不叫人笑话了去,输却了感情这一仗。
  奥斯丁的这些婚恋小说还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她的门第观念。在她的书中,贵族配贵族,平民嫁平民,等级森严,决不容僭越。
  相当典型的是《爱玛》一书,当好事的爱玛小姐乱点鸳鸯谱,将身份不明的私生子赫蕊埃特与牧师先生配对时,牧师先生当即大怒,视为对自己的侮辱;而赫蕊埃特妄想嫁给贵族典范南特利先生又是不守本分不容宽恕的忘恩负义,所以温柔美貌的她兜了一个圈子只得重拾旧爱嫁给家境清白的农夫马丁。 《理智与情感》中虚荣自私的平民女子露西费尽心计嫁入了“豪门”,可是也只能嫁给蠢笨傲慢的罗伯特,离真正的幸福相去甚远。一丝不苟的奥斯丁女士严格估算了等级地位的落差和幸福的比例,决不容许野心勃勃的平民女子攀龙附凤飞上枝头的事发生!

  从我学美术的人的角度来看,奥斯丁的小说如同一页页铅笔速写,轻快活泼,没有沉重的笔触,没有感情*色*彩的渲染铺垫。我看到作者笔下终日有这样一群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喝茶聊天舞会聚餐,他们整日饱食无忧只需谈情说爱,而他们害怕伤筋动骨亦不敢花太大力气来谈恋爱,为了维持优雅形象他们更不敢爱得死去活来。因此,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显得缺乏热情缺乏生气而有些冷漠,然而这一点都不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他们恋爱也罢,结婚也罢,都和读者没有太大关系。他们是贵族一圈,我们无法在那里找到归属感,当然奥斯丁女士除外。【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
  我推测奥斯丁女士正是一位真正的贵族女子,优雅而理性*,聪明而风趣。我几乎可以想象她在她的贵族圈里冷静地观察众生,看到人性*的虚伪自私可笑,她不惊动亦不得罪,只是不动声色*勾画一下,三言两语将其特征夸张描摹,留待众人评说,她就从容不迫站一旁,笑抿着嘴,扇着扇子,没事人似的和旁人聊开了……
  这样聪明的一个女子啊!
  因为聪明,过于聪明,笨人只能敬而远之了。
  …………
  这是我始终不太喜欢《傲慢与偏见》的原因。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小逻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为了适应我的哲学讲演的听众对一种教本的需要起见,我愿意让这个对于哲学全部轮廓的提纲,比我原来所预计的更早一些出版问世。本书因限于纲要的性质,不仅未能依照理念的内容予以详尽发挥,而且又特别紧缩了关于理念的系统推演的发挥。而系统的推演必定包皮含有我们在别的科学里所了解的证明,而且这种证明是一个够得上称为科学的哲学所必不可缺少的。 [点击阅读]
局外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人道主义思想加缪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西西弗斯神话》和《局外人》构成了加缪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加缪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书中,西西弗斯的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荒诞既不能告诉我们幸福,也不能告诉我们不幸,之所以加缪假设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 [点击阅读]
布登勃洛克一家
作者:佚名
章节:98 人气:2
摘要:(上)在!”9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中期德国北部的商业城市吕贝克。这一家人的老一代祖父老约翰·布登洛克,年轻的时候正值反对拿破仑的战争,靠为普鲁士军队供应粮食发了财。他建立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此外,他还拥有许多粮栈、轮船和地产,儿子小约翰又获得了尼德兰政府赠予的参议员荣誉头衔,因而他和他的一家在吕贝克享有很高的声望。这一家人最近在孟街买下了一所大邸宅,布置得既富丽又典雅。 [点击阅读]
广岛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一九五七年夏天,八月,广岛。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法国女子在这座城市里。她是来参加拍摄一部关于和平的影片,她在影片中扮演一个角色。故事发生在这个法国女人回国的前夕。她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这部影片实际上已近完成。只剩下一组镜头要拍摄。就在她回法国的前夕,这个在影片中始终未提及名字的法国女人——这个无名妇女——将遇到一个日本人(工程师或建筑师),他们之间产生了一段过眼云烟的恋情。 [点击阅读]
心灵鸡汤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上帝造人因为他喜爱听故事。——爱尼·维赛尔我们满怀欣悦地将这本《心灵鸡汤珍藏本》奉献在读者面前。我们知道,本书中的300多个故事会使你们爱得博大深沉,活得充满激|情;会使你们更有信心地去追求梦想与憧憬。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和感到无望之时,这本书会给您以力量;在惶惑、痛苦和失落之际,这本书会给您以慰藉。毫无疑问,它会成为您的终生益友,持续不断地为您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深沉的理解和智慧。 [点击阅读]
怪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九月九日的下午,一如平常的下午,没有两样。任何人对于那天即将发生的不幸,毫无一丝预感。(除了一人例外,那就是住在威尔布朗姆胡同四十七号的巴克太太,她对于预感特别有一套,每次她心头觉得一阵怪异之后,总要将那种不安的感觉,详详细细地描述一番。但是巴克太太住在四十七号,离开十九号甚远,那儿会发生什么事,与她无干,所以她觉得似乎没有必要去做什么预感)。“加文狄希秘书打字社”社长K-玛汀戴小姐。 [点击阅读]
恐怖的大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雷诺被绑架非洲!我向你致意,你这神秘的大地!让我骑在骏马上穿越你那一望无际的空旷草原;让我骑在矫健的骆驼上穿越你那布满了炙热的石头的沙漠;让我在你的棕榈树下漫步,观看你的海市蜃楼美景;让我在你生机盎然的绿洲上思念你的过去,感叹你的现在,梦想你的未来。 [点击阅读]
愤怒的葡萄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具结释放的汤姆·约德和因对圣灵产生怀疑而不再做牧师的凯绥结伴,回到了被垄断资本与严重干旱吞食了的家乡。他们和约德一家挤进一辆破卡车,各自抱着美好的幻想向“黄金西部”进发。一路上,他们受尽折磨与欺凌,有的死去,有的中途离散。 [点击阅读]
推销员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前言阿瑟·米勒,美国剧作家,1915年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时装商人,他在哈莱姆上小学,布鲁克林上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工作了两年,后来进入密执根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戏剧创作,写了4部剧本,并两次获奖。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作是《鸿运高照的人》(1944),成名作是1947年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作品获当年度的纽约剧评界奖。 [点击阅读]
摩尔弗兰德斯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近来,世人颇感兴趣于长篇小说和浪漫故事,而对个人经历很难信以为真,以致对此人的真名及其它情况都予以隐瞒;鉴于此,对于后面的文字,读者如何看待均随其所愿。可以认为,笔者在本书中写出了她自身的经历,从一开始她就讲述自己为何认为最好隐瞒自己的真名,对此我们毋须多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