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八百万种死法 - 第三十四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走向电话,丢进去,拨了简的号码。
  没人接。
  很好,我想。我已经遵守诺言。当然,我可能拨错号码,或者电话公司失误。
  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听说过。
  我把铜板投回投币孔,再拨一次。我让它响了十二下。
  没人接。
  我已尽到责任。我拿回铜板,回到吧台。我的零钱还堆在那里,两个杯子也还立在原处。波本跟水。
  我想着,为什么?
  这案子已经结束了,破案了,可以放手了。凶手永远不可能再杀人了。我做了很多正确的事情,对自己在办案过程中的表现非常满意。我不紧张,不焦虑,不沮丧。我很好啊,看在老天的份上。
  而现在的吧台上,我的正前方,却摆着杯双份波本威士忌。
  我不想喝酒,我连念头都没动过,而我面前却摆着酒,我也打算一饮而尽。
  为什么?我他妈的到底是哪里不对?
  如果喝下这杯该死的酒,我就算不死,也得送医急救。也许要一天,一个礼拜,或者一个月,反正该来的一定会来。我知道而我并不想死,也不想住院,但我现在却坐在酒吧,面前摆着一杯酒。
  因为——
  因为什么?
  因为——
  我把酒留在吧台。我把零钱留在酒吧。我走了出去。
  八点半时,我踩着地下室的楼梯,踏进圣保罗教堂的会议室。我拿杯咖啡和一些饼干,找个位置坐下。
  我暗想,你差点喝了。你十一天滴酒不沾,然后走进一家你没理由进去的酒吧,点了一杯你没有理由要喝的波本。你差点举杯,就差那么一点,你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捱过了十一天却差点前功尽弃。你他妈的到底是哪儿出了毛病?
  主席致词后,介绍今天的演讲者。我坐在那儿,努力想听他的故事,但我做不到。我的脑子不断回到那杯恼人的波本。我并不想喝,我连念头都没动过,却像铁屑一样被它的磁力深深吸住。
  我想着:我的名字叫马修,我看我就要发疯了。
  讲演人已在结尾。我和众人一起鼓掌。中场休息时我走进洗手间,不是因为需要,只是想避开和人谈话。我回到会场,又拿了一杯我不需要也不想要的咖啡。我考虑放下咖啡,回到旅馆。妈的,我已经两天一夜没有休息,睡个觉对我更好,跑到这个我根本听不进去的聚会干嘛?
  我端着咖啡,回到座椅坐下。
  讨论时间我坐着没动。其他人的话像波浪一样卷来卷去。我只是坐在那里,一个字也听不见。
  轮到我发言了。
  “我的名字叫马修。”我说,然后顿一下,从头开始。“我的名字叫马修。”我说,“我是酒鬼。”
  然后最他妈的要命的事情发生了。我开始哭起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道德情操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自从很久以前即1759年初《道德情操论》第一版问世以来,我想到了其中可作的一些修改,以及有关该学说的种种很好的说明。但是,我一生中的种种偶然事件必然使我全神贯注于各种工作,直到现在都妨碍我常想以小心谨慎和专心致志的态度进行的修订这一著作的工作。读者将在这一新版中,在第一卷第三篇的最末一章中,以及在第三卷第四篇的第一章中,看到我已作出的主要改动。第六卷,正如它在新版中呈现的那样,完全是新写的。 [点击阅读]
人豹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神谷芳雄还只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公司职员。他逍遥自在,只是在父亲担任董事的商事公司的调查科里当个科员,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工作,所以难怪他忘了不了刚学会的酒的味道和替他端上这酒的美人的勉力,不由得频繁出入那家离京桥不远、坐落在一条小巷里的名叫阿佛洛狄忒的咖啡店。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生于英国汉普郡,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的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活泼风趣的文字著称。有6个兄弟和一个姐姐,家境尚可。她的父亲乔治·奥斯汀(GeorgeAusten,1731年—1805年)是一名牧师,母亲名卡桑德拉(1739年—1827年)。 [点击阅读]
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亨利·米勒(HenryMiller,1891年12月26日-1980年6月7日)男,美国“垮掉派”作家,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和业余画家,其阅历相当丰富,从事过多种职业,并潜心研究过禅宗、犹太教苦修派、星相学、浮世绘等稀奇古怪的学问,被公推为美国文坛“前无古人, [点击阅读]
名士风流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柳鸣九文学的作用在于向别人展示作家自己所看待的世界。这部小说的一个人物曾经这样认为:“为什么不动笔创作一部时间与地点明确、而且具有一定意义的小说呢?叙述一个当今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忧虑,发现自己的问题,既不去揭示什么,也不去鼓动什么,仅仅作为一个见证。”这个人物这样思忖着。 [点击阅读]
呼啸山庄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夏洛蒂和传记作者告诉我们,爱米丽生性*独立、豁达、纯真、刚毅、热情而又内向。她颇有男儿气概,酷爱自己生长其间的荒原,平素在离群索居中,除去手足情谊,最喜与大自然为友,从她的诗和一生行为,都可见她天人合一宇宙观与人生观的表现,有人因此而将她视为神秘主义者。 [点击阅读]
堂吉诃德
作者:佚名
章节:134 人气:2
摘要:【一】乍看似乎荒诞不经.实则隐含作者对西班牙现实深刻的理解.作者采用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表达他对时代的见解.现实主义的描写在中占主导地位.在环境描写方面.与旧骑士小说的装饰性*风景描写截然不同.作者以史诗般的宏伟规模.以农村为主要舞台.出场以平民为主.人数近700多人.在这广阔的社会背景中.绘出一幅幅各具特色*又互相联系的社会画面.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虚实结合的. [点击阅读]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点击阅读]
好兵帅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哈谢克生于布拉格一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病故,上中学时因参加反对奥匈帝国的示威游行,多次遭拘留和逮捕。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的觉醒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