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巴黎圣母院 -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美与丑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用心灵创作的,其中饱含了他的爱与恨,寄托与希望,倾注了他自己深切而真挚的感情。他用自己奇特的想象力勾勒了一个个夸张但令人深思的场面,把美与丑的涵义表达的动人而悠长。
  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诗人用“爱”这个主题词牵引着书中的人物,并用对照的手法把美与丑展现的淋漓尽致。
  人家想把他和他抱着的那具尸骨分开,他就倒下化作了灰尘
  诗人用灵魂铸造了加西莫多。在众多所谓深爱着爱斯梅拉达的男人中,他是最后一个出场,然而是最震撼我心灵的一个,正是由于与前面那些内心丑陋 的人的对比,他对爱斯梅拉达的爱才尤其的崇高与伟大。最初,也许是耻辱柱上的一口水,让他流下了他一生中第一滴眼泪,从此他对这个吉普赛姑娘心存感激。加 西莫多是一个忠诚懂得感恩的人,诗人形容他与克洛德是狗与其主人。尽管这个比喻有些讽刺,但我们就不难理解,最初的一口水换来了他绞刑架上对爱斯梅拉达的 舍身相救。后来,最初的感恩变成了崇拜,他与其他男人一样沉醉与她的美丽,然而,这种沉醉是爱的崇拜,并不是肉欲与占有。他为自己的相貌与爱斯梅拉达的美 丽感到深深的遗憾,却在无声之处,为她做着一切他能做到的事情。他是个聋子,却能听到爱斯梅拉达的吹哨声;他因为她害怕,而不惜危险攀高去削平钟楼对面的 怪兽石像;他在每个深夜去为她换上新鲜的食物与水,因为担心自己的相貌吓到她;他夜夜守在她房前冰冷的地板上,守着他心中不可亵渎的天使。有一个细节令我 尤其感动,姑娘日日心系她的爱人腓比斯,他便替她去找他,在广场等了整整一天在午夜才看到腓比斯,最终却没能劝动腓比斯来见爱斯梅拉达,以挨了一鞭子而告 终。他在见到爱斯梅拉达时满心愧疚,一声“滚开”的背后,我难以想象这个原本就自卑却全心全意爱着的人是怎样的落寞与受伤。他是丑的,文字的描写足以让人 不忍想象,但是他的心是如此的美,也许他的身世、相貌让他在畸形的环境中成长,他自卑,凶残,行为怪癖,然而心灵却是光明而善良的。他为爱斯梅拉达放置了 两个花瓶,一个是精美的水晶却有裂缝不能滋育花朵,一个是粗糙的陶罐,却使花朵芬芳清香。这是加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的心灵展示,这样的精心设计,暗含了他 内心的痛苦、深情、理想与希望。那颗纯净而深情的心牵引着我的心起起伏伏。让我至今回想着他的行为,他从绞刑架上抢过爱斯梅拉达后兴奋狂喜的在钟楼上庆祝 凯旋的吼叫,他一个人用种种残忍血腥的手段击溃几千流浪汉围攻钟楼的坚毅,他望着自己心爱的姑娘绞死在广场上的疯狂,那种无尚的爱打破他二十年来对养父的 忠诚感恩,化作仇恨悲愤的冲动。这一切夸张近乎疯狂的行为都是那颗纯净的心灵对爱对美最好的诠释,大美大爱却在这个丑陋的敲钟人身上。

  绞刑架还没有你使我害怕
  很多文学评论家都认为克洛德副主教是道貌岸然、肉欲纵横的衣冠禽兽。我不这么认为,他是一个宗教的牺牲品,是雨果表达反封建反宗教的重要角色*。他是加西莫 多的养父,他养了加西莫多二十年,他自己说:我收养他,给他吃穿,我也爱他,他几乎成了我的一切。他有一个弟弟,他在父母双亡之后把照顾弟弟当成第一要 务,于是选择做主教,选择责任,把所有的爱给了弟弟以至把弟弟溺爱成一个无赖痞子。他尊重学问,深刻的了解知识对自己是何等的重要。这样的人可以说他是道 德低下、没有人性*的人吗?然而,毋庸置疑,书中所有的-阴-谋都是他设计,他操作的。这是一种被扭曲了的激*情,三十几年宗教教育让他不得已压制着自己的人欲还 要伪装出君子的模样,他一直在苦苦的内心挣扎,他的道德、教义与爱欲、肉欲的矛盾时时刻刻在折磨着他的心灵。他也曾幻想,与爱斯梅拉达去一个世外桃源过着 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也在误以为爱斯梅拉达死后,发出痛苦的呻吟,但是他又不得不屈服于ANATKH(命运)中,于是由爱生恨,越是爱越是恨,他由此认为他 的痛苦他的失败全是爱斯梅拉达造成的,便一次次采取卑劣-阴-险的手段,这是一个可怜又可憎的人最终的选择。但是,与加西莫多的光辉形象相比,克洛德显得尤其 的丑陋。他嫉妒,在爱斯梅拉达裸着身体押上绞刑架时,他的恨居然是由于觉得爱斯梅拉达的身体被众人看了,他不能容忍别人的分享,更何况这种分享真是无稽之 谈!相反,加西莫多抢回爱斯梅拉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扔给她一包衣服,并躲得远远的。克洛德看到爱斯梅拉达没有死,并没有开心,而是觉得她有可能与她的爱人 在一起而咬牙切齿。他自私,他每次向爱斯梅拉达表达爱,都长篇大论,看似真挚却是私心的体现,他丝毫没有顾及爱斯梅拉达的感受,只想占有。而加西莫多用两 个花瓶传递他的爱,他宁愿受爱的折磨也不愿见她痛苦。他对爱斯梅拉达说:如果你愿意我从钟楼上摔下去,甚至不须将一个字,只要一霎眼就够了。

  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相互融合成一个天使,进入天堂
  这是爱斯梅拉达对爱的解释,显然,腓比斯辜负了这句话。爱斯梅拉达以为的真爱,只不过是这个花花公子的逢场作戏。然而天真、纯朴、善良、热情的爱斯梅拉达 却根本无法自拔,她甚至愿意做腓比斯的情妇,被人轻贱、蔑视。直到最后,她依然对腓比斯坚贞不渝、无法忘怀。这种纯粹的爱虽然让我觉得有些无奈,但是却是 一种伟大的不平凡!然而,外表华丽俊朗的腓比斯却只是一个花心、充满兽欲的人,他可以在爱斯梅拉达接受绞刑的时候还无动于衷与自己的未婚妻调情,丝毫没有 为这个愿意为他付出生命的女子留有一丝的爱怜。 这种人比克洛德还不如!
  诗人在书中还描绘别的爱,巴格特对女儿的爱,她在苦苦守候十五年后与女儿重逢的狂喜,之前的疯癫瞬间化作了保护女儿的理智。还有格兰古瓦,这个典型意义的 贪生怕死的懦弱之徒,爱斯梅拉达对他有救命之恩,他却将她陷于虎穴。他体现了雨果对中世纪所谓的哲人、诗人的鄙夷。还有,兄弟之爱,爱斯梅拉达说友谊就是 一只手上的两根手指,灵魂沟通却不融合。当那些被称为暴民、流氓的吉普赛流浪汉得知他们的爱斯梅拉达被困钟楼时,义无反顾的冒死去搭救他们的姐妹,即使血 流成河。
  雨果描绘了教会统治下的中世纪,《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无辜善良的人在封建专制下遭到迫害和璀璨的悲歌,爱斯梅拉达与加西莫多这两个正直美好的灵魂也是被教 会和专制王朝逼迫而死。但同时,他也在他爱的人物身上寄予了理想。书中处处都有对比,几乎每两个人、每两件事都可以拿来对比。不仅仅是对爱斯梅拉达的爱的 对比,美与丑,善与恶,忠诚与背叛,理智与情|欲,民主与专制,诗人用极尽夸张之势表达着对立面而使人内心受着强烈的撞击。

  尽管这是一个悲剧,但是,诗人并没有用严肃正经的口吻来描述,相反,很多话语妙趣横生。他描述外交官威廉“靠挖墙脚过活”,可喜的是欧洲最能 挖墙脚的专家路易十一很欣赏他。看,连君王他都不放过连带戏谑一番。格兰古瓦在连连遇到倒霉事时说:如果河水稍微暖和一点,我投河自尽得了!这一句话,把 一个懦弱虚伪的伪哲人形象表达的淋漓尽致。当加西莫多被绑在耻辱柱上时遭到百姓的侮辱,俏皮的你一言我一语看似幽默实则悲哀。难道这是中世纪独有的百姓麻 木缺乏人性*的表现吗?我们现在社会中这种无缘无故的恨又何尝少呢?我以为这种讽刺的场面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依然数不胜数!更有趣的是,很多我以为是现当代 作家的哲思的话,在《巴黎圣母院》中处处体现:学问这姐妹起码不会当面讽刺你,你要是对她好,她总会报答你,即使有时报答的不够;每个驼子都雄赳赳气昂 昂,每个结巴都口若悬河,每个聋子都小声细语,他最多觉得自己有点重听。这些话是多么完美啊,在让人笑过之后在书的结尾感到无尽的悲凉。
  书名为《巴黎圣母院》,尽管此书的重点并不是这座著名建筑,但诗人对建筑的眼光却折射了一个时代,这让我在这本书里才真正明白,为什么我在故 宫博物院会有那么深的震撼与落寞,每一个建筑有饱含它虔诚的平静思想。一个王朝没有用言语和文字才体现,却就在这一砖一瓦中了,这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关于《巴黎圣母院》,我想说的太多太多,这其中每一个小主题都可以拿来展述几千字,我相信,每读一遍一定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最重要的是,让我懂得了如何辨别美与丑,感受爱与恨。这曲宗教王朝的悲歌伴随着加西莫多的钟声和爱斯梅拉达的舞姿将永远响彻人类的历史。
或许您还会喜欢:
等待野蛮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两个圆圆的小玻璃片架在他眼睛前的环形金属丝上。他是瞎子吗?如果他是个盲人想要掩饰这一点,我倒可以理解。但他并不瞎。那小圆玻璃片是暗色的,从里面看出来并不透明,但他就是能透过这样的玻璃片看过来。他告诉我,这是一种新发明的玩意儿:“它能保护眼睛,不受阳光的炫照,戴上它就不必成天眯缝着眼。也可减少头痛。 [点击阅读]
精灵宝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创新之书一九五一年末,在《魔戒》与《精灵宝钻》已经完稿多时,而大西洋两岸仍迟迟不肯按托尔金的要求将两书同时出版:心焦的托尔金於是写了一封长达万言的信给美国出版商,阐明他创作这整个神话世界的缘起与故事始末:我从早年就对自己所爱之乡土没有属於自己的故事感到悲伤。 [点击阅读]
红与黑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2
摘要:维里埃算得弗朗什-孔泰最漂亮的小城之一。一幢幢房子,白墙,红瓦,尖顶,展布在一座小山的斜坡上。茁壮的栗树密密匝匝,画出了小山最细微的凹凸。城墙下数百步外,有杜河流过。这城墙早年为西班牙人所建,如今已残破不堪。维里埃北面有高山荫护,那是汝拉山脉的一支。十月乍寒,破碎的威拉峰顶便已盖满了雪,从山上下来的一股激流,穿过小城注入杜河,使大量的木锯转动起来。 [点击阅读]
罗杰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弗拉尔斯太太于16日晚(星期四)离世而去。17日(星期五)早晨八点就有人来请我去。我也帮不了什么忙,因为她已死了好几个小时了。九点过几分我就回到了家。我取出钥匙打开了前门,故意在大厅里磨蹭了一会,不慌不忙地把帽子和风衣挂好,这些都是我用来抵御初秋晨寒的东西。说老实话,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沮丧忧愁。我并不想装模作样地认为,我能够预料今后几周将要发生的事。 [点击阅读]
美索不达米亚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本书记载的是大约四年前发生的事。本人以为目前的情况已经发展到必须将实情公诸于世的阶段,曾经有一些最狂妄、最可笑的谣传,都说重要的证据已经让人扣留了。另外还有诸如此类很无聊的话。那些曲解的报道尤其在美国报纸上出现得更多。实际情况的记述最好不是出自考察团团员的手笔。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大家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假定他的记述是有偏见的。因此,我便建议爱咪-列瑟兰小姐担任这项任务。她显然是担任这工作的适当人选。 [点击阅读]
芥川龙之介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懂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 [点击阅读]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战争爆发前十年,我有一回在里维耶拉度假期,住在一所小公寓里。一天,饭桌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渐渐转变成忿怒的争吵,几乎闹到结怨动武的地步,这真是万没料到的。世上的人大多数幻想能力十分迟钝,不论什么事情,若不直接牵涉到自己,若不象尖刺般狼狠地扎迸头脑里,他们决不会昂奋激动的,可是,一旦有点什么,哪怕十分微不足道,只要是明摆在眼前,直截了当地触动感觉,便立刻会使他们大动感情,往往超出应有的限度。 [点击阅读]
荒岛夺命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不仅应明白晓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而且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窗口,使读者可以从中管窥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美国小说家内尔森-德米勒于一九九七年写出的《荒岛夺命案》正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其超凡的叙事才能,将金钱、法律、谋杀、爱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融为一炉,演释出一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又发人深思的侦探小说。 [点击阅读]
葬礼之后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老蓝斯坎伯拖着蹒跚的脚步,一个房间接一个房间地,逐一拉起房里的百叶窗。他那粘湿的双眼,不时地望向窗外,挤出了满脸的皱纹。他们就快要从火葬场回来了。他老迈的脚步加快了些。窗子这么多。“思德比府邸”是一幢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哥德式大建筑。每个房间的窗帘都是豪华锦缎或天鹅绒,有些墙面上仍旧系挂着丝绸,尽管这些都已年久褪色。 [点击阅读]
质数的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爱丽丝·德拉·罗卡讨厌滑雪学校。她讨厌在圣诞假期也要一大早七点半就起床,她讨厌在吃早餐时父亲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同时一条腿在餐桌下面焦躁地抖个不停,仿佛在催促她说:“快吃!”她讨厌那条会扎她大腿的羊毛连裤袜,讨厌那双让她手指不能动弹的滑雪手套,讨厌那顶勒住她的面颊、同时又用铁带扣卡住她下巴的头盔,也讨厌那双特别挤脚、让她走起路来像只大猩猩的滑雪靴。“你到底喝不喝这杯奶?”父亲再一次逼问她。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