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包法利夫人 - 《包法利夫人》书评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大学时曾在校图书馆角落的外国文学一栏看见一本《包法利夫人》,记得是福楼拜的代表作,这类文学名著我大多是在义务制学年被老师推荐看的,但这一本老师只是匆匆略过不带任何评论。
  我于是产生了兴趣——那些教育牺牲者不愿提及的东西肯定有其精彩的一面,我手里还捧着本《欧洲文艺电影解析》,我想没有任何老师会告诉我这类书比你的课本有用的。
  那本书有些年代了,纸页都开始泛黄甚至闻起来有股陈腐的味道,但却是我偏爱的,我想我那时候已经表现出了一些宅男的特点。
  夏尔是个傻忽忽,逆来顺受,懒惰的,老实的家伙。他是那么平平常常,所以他遇见艾玛注定会是个悲剧(他所能给予艾玛的只有单纯的崇拜和爱慕,但在艾玛看来是那么无聊和令人厌恶,甚至曾被用来打消了自己偷情的愧疚感)。
  这是个傻瓜,我毫不怀疑。
  18世纪的法国奢靡腐烂,我当时却对此颇有好感,觉得贵族的生活高贵优雅,钻石皮袄是顶好的衬托人们美的装饰品,虽然我也读了法国大革命相关 材料,却对无辜被处死的贵族们感到可怜,占满血腥的革命者在我眼里更多是野蛮。总的来说我当时理解艾玛对上等生活的渴望,也并认同夏尔活该被骂,恶心其愚 蠢的小富即安,虽然我也知道夏尔绝没有更上一层的能力。但我当时总有些抱负,尤其是想到自己将来工作场景的时候——也对夏尔产生了一丝恨铁不成钢的鄙视。
  同艾玛有些不同的是,我并不认为自己应该站的很高,我明白自己的懒惰对自己的影响,很大程度是自己的努力不对等。事实上我正是自己眼中鄙视的 愚蠢的小富即安的形象,有想法有抱负还不是一样?我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我发现客观的看待自己的行为并不难,真正难以做到的是改变,就是心学中的知行合 一,别人无数的经验并不能代替你尝试的亲身感受,我以为微妙的感觉恰恰是思想和实践碰出的小小星火。
  艾玛的第一次偷情使她的星火开始雄起燃燃大火,是欲|望的大火。
  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只是感觉这是小说顺序的必然,沉默的章节后的高|潮(其实不是),她自以为的爱情来临了。这一段的心理和感受描写手法很是高 明,我差点以为这和普通的偷情有着本质的区别,还好罗多夫先生并不是什么追求浪漫的绅士,他只是纯粹的想找个情妇,享受肉体和偷情带来的快感。艾玛是不会 思考到这上面去的,强烈的追求爱情的欲|望充满了她的思想,她热衷于这改变带来的新感受,她精神饱满,热情四溢,却又小心谨慎,担心受怕,但到底欲|望的思想 占据了上风,夏尔对她的信任和不妒忌使她肆无忌惮,她正如盛开的花蕾般贪婪的吸收着养分。她变的那么充实和美丽(美好的恋爱和自信确实能使人变漂亮),也 使得思想的根部更加的扩张,需要更多的养分来满足。
  艾玛得到的感觉虽然比罗多夫要复杂很多,但实际上我认为也只是新鲜的快感,罗多夫厌倦的比她快,也远没她陷的深,私奔的注意一出罗多夫就已经 察觉到预期带来的麻烦。这些快感不值得他牺牲那么多,他也从没考虑过。做为一名合格的情场老手他正确的对待了他这疯狂的过了头的情妇——迅速抛弃。
  以前我觉得艾玛的要求还算合情合理,不应该被罗多夫如此无情抛弃,现在我看来艾玛的遭遇才是真正的合乎情理。
  罗多夫的家产都在这呢,转移财产是件很麻烦的事而且肯定会造成损失,自己的声誉也会有所损伤。他已经对艾玛没那么兴趣浓厚了,而且偏偏艾玛又 那么主动(大多男的都有不珍惜主动得来的东西的思想)且频频做些出乎他预料的事,关键是艾玛的思想一开始就错了,我之前说感觉是知行合一的产物之一,感觉 要是和思想达成并行那么行动起来会顺利很多。再比如如果一件事物做了多次你自然会有很容易上手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少再会出错,如果事物有所改变感觉也会随 之遇到阻碍并告诉思维应该随之而变,这不是条件反射,而是行动和思维的结合产生的经验。

  艾玛没有经验,最关键的是她的思想一开始就错了,她歪曲了爱情,看错了罗多夫的本意,企图凭错误的思想产生的错误感觉而去改变自身的命运,很显然她必将失败。
  我们再回到书的开头段落,就是描写艾玛修道院生活的那一部分,这应该是全书很重要的一段,因为这是艾玛产生自己人生观的场所和由来,全书下来我们没发现艾玛从这掌握的知识和人生观有什么改变,这便是艾玛的人生悲剧写照的原因了。
  艾玛在修道院接触到了音乐,绘画,经文等一系列艺术,也有许多言情小说,18实际的法国是奢靡腐烂的,流行的言情小说自然要往华丽的物质与优 雅的贵族上靠,。艾玛就认为爱情应该是在豪华的宫殿与英俊的贵族中产生,并且附带了她所接触到的艺术,艺术应该是为高贵的生活和伟大的爱情服务的。这里福 楼拜做了很好好精彩的解释——那些感情是被艺术作品夸张了的。
  即使今天很多80,90后接触不到艺术作品,可满大街滥俗的情歌和偶像剧依然起到了把爱情夸张的作用,由于我们的教育严格禁止我们谈恋爱看课 外书,到大学后又放任不管,刚出校门没多久之前还再二三强调大学也不可以随便谈恋爱的父母又恨不得你立刻找个金龟婿嫁了(男的稍微好一点,毕竟被指望赚 钱),真不知道严格按照这标准执行的学生会是个什么东西。。。
  简单来说艾玛和很多人一样没有或不知道正确的恋爱观。但没人教你不代表你不会学,我觉得这方面很多人天赋比较高,呃,可你学的是什么呢?我自 认为回答不了这答案,因为我自己也没什么成功的爱情,可我知道绝不是傻不拉及的非要爱的死去活来家长不同意,第三者插足,病魔来袭等乱七八糟的事物想阻止 却阻止不了的那“东西”。
  我们大多都是很普通平凡的人,爱情也不是奢侈品,很多人说爱情已死,但也许你可以反位思考一下你说的是什么爱情,你自己站的角度在哪里?我承 认现在的爱情成了人们口中的传说物,成为了人们无聊时的消费品,更是如同谈判般婚姻筹码中虚无的一份子(既然你爱我,为何不多出点彩礼钱?)。
  我猜测人们的欲|望歪曲了自己看爱的眼光,现在甚至不会问你期待怎样的爱情,取而代之的是你理想的伴侣是怎样的?通常下面的回答离不开外貌,拥有财产数,家庭背景等等。偶尔有浪漫的回答也会被鄙夷不切实际。
  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人做了这样一道数学题:外貌条件+物质条件+爱=爱,也可以是物质条件+爱=爱或许是外貌条件+爱=爱,当然甚至是外貌条件+物质条件=爱。
  成功商人代替了古老的贵族,本质依然不变,只是条件的细节变了。
  回到书本,我们的艾玛被罗多夫先生狠狠的放了回鸽子后几乎绝望而死,她的信仰坍塌不再,灵魂枯竭。药物不再起作用,书里写到神甫为其做驱魔 (还是祷告?我不记得细节了)艾玛精神恍惚间感受到了神灵的降临,于是获得暂时的新的信仰(她的旧信仰的起死回生能力和动作片或恐怖片里的BOSS有的一 拼),安顺的做了段天主教信徒。
  西方人似乎十分注重信仰问题,无论你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或多或少(有神论者自然是宗教信仰)都有自己的信仰,你可以是无zheng府主义者,反对 皮革使用者,反对战争者,妇女权利拥护者,这类头衔很多。哪怕没有头衔在总统大选时大多人还是会认真去投上一票的(使用自己的权利)。

  我们的教育的确很失败,打倒了一切牛鬼蛇神,一切神话传说,企图使我们安心的做一个愚民却漏洞百出,连神话主席也躺在水晶棺材好多年了。zheng府从不强调我们应该怎样使用自己的权利而是宣传哪些不该做哪些不可以做,甚至暗示哪些明文标榜的权利你也最好不要去用。
  天呐,你要我相信什么?信领导?信zheng府?我还不如信春哥。。。(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还是选择了封建主义分子朱夫子的命运学——这就是命呀!)
  我以前苦恼自己为什么排满计划又懒得实施,现在明白是没做到知行合一。
  我以前苦恼为什么自己常常感到漫无目的,现在明白是自己没有追求,没有信仰。
  艾玛的“爱情信仰”在歌剧院与莱昂的相遇再度死灰复燃,那种膨胀的欲|望感再次强大起来。夏尔对她全心全意的好完全成为了她偷情幽会成功的秘 诀,她可以随意的用个谎言骗过夏尔,可以毫不在意的签下大笔借条,甚至动用夏尔老爹的遗产,虚荣心和满足感让她真正飘进云层,目空一切。夏尔,可怜的傻瓜 只是被艾玛当成了一种侥幸心理的屏障。
  我当时对勒和先生这一角色*很是反感,彻头彻脑的奸商,无耻的小人。
  在我读了明代历史后我发现没有奸臣和小人的时代是几乎没有的(除了杀人狂朱元璋的统治下,杀光了好人坏人只留下企图保命的人,生存以外你才能 去追求更多的利益吧?),为什么呢?因为利益需要,因为那是人性*的弱点,因为小人们需要利益并且有利用人性*弱点的能力。艾玛的弱点太明显了,不宰你我还算 哪门子奸商!?
  来吧,借条,来吧,票据,来吧,艾玛,让你的欲|望来的更猛烈些吧!你居然蠢到让我帮你算帐,你不是等于把钱全给了我了么,还有什么好说的,全给也不行啊,利息,欠款,嘿嘿,取之不尽。
  很多同学应该有过和我一样的经历:
  明天考试了?抱佛脚吧,哎,还是算了,说不定不难。
  靠,完全不会啊,哎,算了,说不定选择题给我蒙对很多。
  不是吧,真考那么烂?呃,说不定不要家长签字呢。
  日,老师我干你娘咧!这下怎么办才好?
  艾玛基本是同这类情况差不多的,区别是我们顶多挨几顿打或是训骂,她是要命。
  起初我一直偏向艾玛实在太愚蠢这个观念,但第二遍读下来我愈发感觉艾玛是受侥幸心理影响导致自我欺骗麻痹全身。简单来说她第二次偷情让她处于 一种极端亢奋和自我膨胀的怪圈中,莱昂和她聊的来艺术和上等生活的追求并且年轻英俊,公公的遗产让她得已一时间的挥霍购买奢华物品,这都让她产生自己到达 上流社会享受至高爱情的幻觉。
  人一膨胀就容易失去自我,这句话千真万确。艾玛买的不是奢侈的物品而是虚荣心和维持自己满足感的支撑品。
  空洞的膨胀欲|望后面是心虚,就好象一个巨大的气球顶住了一堵摇摇欲坠的墙。现实的一针向来残忍无情,直接戳破气球,击到倒危墙。当然这只是开 始,真正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墙倒之后的压抑无助感。类似你同高手比剑,你还傻忽忽的同人谈君子风度,人家直接一剑刺来,其快无比,你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中剑, 倒地,几乎动弹不得,偏偏这一剑算不得完全致命,你又冷又疼,就在这时你突然发现周围出现了一群吃腐食的野兽!它们似乎等不及了,用摄人的眼光盯着你,小 心翼翼的围着你打转,不时上来在你身上嗅嗅甚至在你脚背舔一下,贪婪的眼神里似乎还带着嘲笑,你还有等待渺茫的别人救你的机会的勇气吗?有吗?没有,那你 便自杀吧。

  不过书里也暗示了另一种可能,艾玛的墙并未塌崩,她依然沉浸在无限的欲|望和骄纵的癫狂中,她不愿意离开这些,不愿去面对夏尔和该死的欠款,选择用死亡逃避。
  不管怎样,艾玛死了,故事似乎应该结束,但如果你细心的话你应该发现故事的开头是以描述夏尔开始的,没有艾玛,我们的结尾也是如此。
  夏尔应该是个很乏味的人,很呆板,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主见。
  书中对他的正面描述基本如此,很简单,一笔带过。可是我发现福楼拜很愿意写他得到艾玛的快乐,对艾玛的言听计从,无条件的对艾玛好。傻小子得到美女并且忘了娘不是么?
  不是的。
  我们仔细看一下夏儿的童年生活,老爹是个混蛋整天喝酒赌|博,包法利奶奶则把爱全都给了他(溺爱)。从小身边也没什么伙伴,书也是12岁才开始读,周围的小孩都嘲笑他。他兢兢业业的读书,可效果不明显,却还是不停的读书,看来是个一条经的家伙。
  后来勉强当了个医生却也知道只是混混日子,还被强迫娶了个年长丑陋的寡妇,他觉得人生无望倒也从不反抗,直到他遇见了艾玛。
  我以为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他可怜的医术居然获得了点赞扬,他讨厌的前妻十分合适的死去了,卢奥老爹如此看的上自己,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艾玛似乎也爱自己。结婚,仿佛获得了新生!
  艾玛贤妻良母的外在表现使他感到生活一切美满,他的事业也开始有起色*,他似乎看到人生的大路两旁开满鲜花,白云饱满,天色*和空气只有纯净的蔚蓝,仙女一般的艾玛在前面冲他招手。
  我说过,他是个一条经的家伙,他不会认为他的生活还会改变,他的艾玛也永远占据他的内心,他准备一条路快快乐乐的走下去。傻瓜,标准的傻瓜。在我看来他已经把艾玛当成了一种信仰,无条件的服从,无理由的崇拜,这种信仰,也称之为爱。
  他可以接受艾玛任何购买物品的要求,可以接受她所有的谎言,可以接受任何对妻子有帮助的建议,可以为了她得罪自己的母亲。你说那傻瓜戴了绿帽 子还被蒙在鼓里去为他老婆的风流帐买单呢!真的吗?你去看艾玛接到24小时内必须得付清欠款的票据后去找勒合的那一段,其中勒合拿出一张欠款对艾玛说:你 真以为那个可怜的老实人什么都不知道?
  我认为莫名其妙的帐单和妻子怪异的行为肯定会引起他的怀疑,我猜他只是不愿意相信,不愿意打破他笔直的人生道路,更不愿意动摇艾玛在他心中的 位置。即使现实摆他眼前他也没有想过去责骂艾玛,他愿意陪她共同承担一切(公务人员来清点财产的时候他表现的很平静,只是默默的在烤火,你不能说这时候他 还什么都不知道,更多的可能是他什么都已经准备好了,除了妻子的自杀)。
  我相信,这是简单,执着,美好的爱。
  对于艾玛服毒死亡的过程夏尔的悲痛可想而之,可是有一个细节却叫我看的真心难过:我要她下葬时穿结婚的礼服,穿白缎鞋,戴花冠。头发披在两肩。要三副棺木:橡木的,桃花心木的,铅的。不要对我讲了,我会挺的住的。她身上要盖一条绿色*丝绒毯子。请照办吧。
  你要知道,这时候夏尔已经差不多破产了。
  但这就是艾玛眼中呆板冒傻气的丈夫对她自己最后的浪漫的爱,最爱自己的人怎么会不了解自己呢?
  只是艾玛说:爱=奢华物品+浪漫+爱
  只是在讲究利益的现在,欲|望膨胀的眼中,我们说:爱≠爱
或许您还会喜欢: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理智与情感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 [点击阅读]
琥珀望远镜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猛兽们从深邃的山谷走来看着熟睡中的少女——威廉?布莱克紧挨着雪线有一个杜鹃花遮蔽的山谷,山谷里哗啦啦地流淌着一条乳白色的雪水融化而成的小溪,鸽子和红雀在巨大的松树间飞翔,在岩石和其下簇拥着的又直又硬的树叶间半遮半掩着一个洞。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生活在别处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吕新雨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点击阅读]
田园交响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 [点击阅读]
男人这东西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对于性,少男们由于难以抑制自己而感到不安;与此同时,他们又抱有尝试性爱的愿望。因此,他们的实情是:置身于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情感的夹缝中苦苦思索,闷闷不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成长为响当当的人是极其不易的。在此,我们所说的“响当当的人”指的是无论在肉体还是在精神方面都健康且成熟的男人和女人。在成人之前,人,无一例外要逾越形形色色的障碍、壁垒。 [点击阅读]
畸形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大战末期,我在埃及认识了苏菲亚-里奥奈兹。她在当地领事馆某部门担任一个相当高的管理职位。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正式场会里,不久我便了解到她那令她登上那个职位的办事效率,尽管她还很年轻(当时她才二十二岁)。除了外貌让人看来极为顺眼之外,她还拥有清晰的头脑和令我觉得非常愉快的一本正经的幽默感。她是一个令人觉得特别容易交谈的对象,我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偶尔跳跳舞,过得非常愉快。 [点击阅读]
癌症楼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0
摘要:肖韦宏瑞典皇家学院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从而使前苏联与西方之间继“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冷战的局面。从那时以来,索尔仁尼琴也由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为“流亡作家”,其创作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引人注目。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点击阅读]
白发鬼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诡怪的开场白此刻,在我面前,这所监狱里的心地善良的囚犯教诲师,正笑容可掬地等待着我开始讲述我的冗长的故事;在我旁边,教诲师委托的熟练的速记员已削好铅笔,正期待我开口。我要从现在起,按照善良的教诲师的劝告,一天讲一点,连日讲述我的不可思议的经历。教诲师说他想让人把我的口述速记下来,以后编成一部书出版。我也希望能那样。因为我的经历怪诞离奇,简直是世人做梦都想不到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