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把时间当作朋友 - 第七章 真正的解决方案 7.c 成功的核心素质--耐心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早就说过,所谓的坚持不懈的本质是时间的投入。因为人们在做一件事,为了成功坚持不懈的时候,最终会发现大多的努力其实不过是简单而又貌似枯燥的重复。毕淑敏在她的小说《女心理师》里说:“一杯咖啡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水。一杯咖啡里98%都是水”。而那些简单而又貌似枯燥的重复就好像咖啡里的水一样重要。
  所谓的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尽管,前面已经有过相当的篇幅说耐心的重要,现在依然有必要继续啰唆一下关于耐心的方方面面。
  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有多大的耐心,他的成功几率就有多高。反过来,没有耐心的人终将一事无成。不仅现实中如此,连故事中都是如此。仔细注意以下就会发现,所有惊心动魄的精彩故事的主角都是充满了耐心的人,《基督山伯爵》中的爱德蒙·邓蒂斯,《肖恩克的救赎》中的银行家安迪,《越狱》中的迈克尔·斯科菲尔德……这不是编故事的人胡说八道,而是,只有这样才最真实。
  仔细观察一下,所有不利于成功的负面的品质都是缺乏耐心的体现,或者说是缺乏耐心的结果。“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几乎是所有人的本能,“速成” 是几乎是所有人的愿望。《圣经》里说上帝创造了人类,而事实上应该是人类创造了上帝才对。所以,上帝才有了人的最基本特征,做什么事都“速成”--创造这个世界仅仅用了六天时间就搞定,然后他就跟所有人一样迫不及待地休息去了。今天,中学课本中就印着:“据推测,地球已经存活了46亿年。”
  懒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任何事情。短视,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去展望未来。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认真地调查研究。肤浅,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深入思考。夜郎自大,是因为缺乏耐心而拒绝观察外面的世界,而所有的成见与偏见,都是因为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认真分辨每个个体的特征而宁愿用粗暴简单的分类方法替代思考。
  我个人真正清醒地体会到耐心的好出,是做老师这个行当两年之后。由于课堂上常常几百人,学生的年龄层次跨越太大--十六岁的、二十六岁的,一直到三十六岁的,并且知识背景有着天壤之别,所以,自己在台上说出来的每句话都可能被理解为许多个版本。

  讲的课多了,就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在课间或者课后来电邮与我讨论一些我在课堂上提到的话题。偶尔,我发现我的一些话被理解到格外扭曲的地步。这样的时候,没有经验的我往往火冒三丈,暗恨并且暗骂那些人实在是“智力低下”。少数的时候,遇到曲解我的学生一些纠缠,甚至需要克制才可以不发火,但估计表情早就扭曲了。有次,在网上看到某个blogger签名是这么写的:“我按我的想法写,你用你的智力读,千万别认为我有误导你的兴趣。非要认为自己被误导了的智力半残者,对不住您了。”觉得太有道理了,觉得自己没机会与那些曲解我的人这样说,实在是太可惜了。
  有些道理是突然醒悟的,在此之前,需要时间。突然有一天我惊醒了,发现自己原本的态度和想法是不对的。就算是我的某些话被曲解了,并且确实是那些少数学生自己的问题,那也不意味着说,我不可以多做一些工作,提前想办法避免那些话再次出现如此被曲解的情况。我只要多一点点的耐心就好--分析一下他们为什么会那么想,而后做出相应的修正和补充就好。有时候多一点点的耐心并不意味着要多花费太多的时间,甚至可能是举手之劳而已。
  于是,我的想法改变了我的态度。每当我的话被曲解的时候,我就尝试着把自己的不耐烦先放到一边--没过多久,就开始没有任何不耐烦的感觉了--然后冷静想想。想法改变了态度,而态度反过来会改变看法。耐心一点一点地投入,最终的结果是,我发现过去是我太过肤浅,太过粗暴。我发现过去的一些想法不再像过去想得那样完整全面,那我就去补充;过去的一些想法不再像过去认为得那样逻辑清晰,那我就去修正。再次体会到,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我多对学生一点耐心,最终竟然是自己获得的更多。
  两年前,我读到一本书,《The Tipping Point: 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作者是Malcolm Gladwell20。在这本讨论“口碑--病毒性传播”的书里,Malcolm提到两位人脉超常强健的人物。
  第一位是来自达拉斯的叫Roger Horchow的成功商人。他像别人收集邮票一样搜集朋友。他记得六十年前与自己玩的小朋友;记得他的好朋友小时候的住址;记得他大学时的女朋友在三年级时留学海外期间迷恋的男人的名字……在Horchow的电脑里,有一个名册,里面有1600个人名、地址,以及相应的备忘,备忘里写着第一次遇到这个人时的详细情况。“如果我在跟你聊天的时候,偶尔提及了你的生日或者结婚纪念日,那么我就会把日期记到这个小本子里。而后在那个日子,你就会收到我的礼物。”

  另外一位是叫Lois Weisberg的女人。Lois的惊人之处在于她觉得每个人都很有趣。Lois的朋友谈起Lois的时候说,“Lois天天说的话都是这样的:‘噢,你知道吗?我刚刚遇到一个特棒的人!你甚至会爱上他!’”Lois的另外一个朋友说,“Lois总是能在你身上看到连你自己都没有看到的东西。”Lois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离奇的本性,可以使她与她遇到的每个人都成为好朋友。
  记下所有见过的人,需要很大的耐心;发现每个人的优点,更需要耐心。最近读得另外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21,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提到所谓的真爱,就是耐心,而所谓的耐心,本质就是时间的投入。无论是谁都起码应该对自己更耐心一点。任何与我们共享了某段时间的人,不论我们喜欢也好讨厌也罢,都已经成了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对他们还是多点耐心罢。我们做的每件事情,都因为时间这位朋友的存在,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无法剔除,对它们也还是多点耐心罢。
  耐心究竟从何而来呢?首先,所有的耐心都来自于了解。有个马拉松运动员,叫山田本一(1984年和1986年的世界冠军),似乎能够告诉我们答案。他在自传中如此说道: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四十几公里处的终点线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我在写作课上,反复强调最重要的一件事是“You’d better know exactly what you want”其实也是这个意思。耐心不是凭空来的,是需要了解支撑的。但是这里已经出现了一个死循环:了解本身也是需要耐心的,没有耐心的人是没耐心深入了解任何事情的,于是,最终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没有耐心。
  关于耐心,还有另外一个故事。
  早年美国有专家做了这么一个实验,把一些只有四岁的孩子各自单独留在屋子里面并给他一块棉花糖,告诉他大人要离开十五分钟,在这段时间如果他不把那块棉花糖吃掉,等大人回来的时候将给他另一块棉花糖。而对于一个只有四岁的孩子来讲,把他关在一间什么也没有的屋子里,他的所有注意力都在那块棉花糖上了,十五分钟的时间是那么漫长,那块棉花糖的引诱是如此的大。研究发现,可以忍着不把棉花糖吃掉的孩子长大以后大多数人都成为了成功的人士;而急着把棉花糖吃掉的孩子长大以后大都平平无奇。
  这个故事的关键并不在于最后有多少孩子最终长成成功人士,关键在于告诉我们,四岁的时候,每个人的耐心程度竟然就已经大不相同了。也许耐心是天生的 --尽管我个人并不相信。更可能的解释是,每个人天生的耐心程度大致相同,只不过,来自于周遭环境以及身边成年人的行为模式等等的因素短短四年的影响,已经使孩子们的耐心程度千差万别。如果说,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那么,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四岁的时候就有了明显的不同。
  我自己就不是个天生耐心很好的人。但,多多少少,在一些方面显得比周围的人有更多的耐心,也因此收益颇多。仔细回想,这跟我很小的时候学弹吉他有相当大的关系--感谢我的父亲在我11岁的生日那天送我一把木吉他。尽管最终弹得也不是很好,但是,那样的练琴经历告诉我,哪怕为了弹会弹好一个小节,都可能要练上几十遍,再加上后来的自我欣赏几百遍才行。多多少少,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我做事的时候不怕重复。如果说,天分是那2%的“咖啡粉末”,也需要那 98%重复作为“水”,才可以成为一杯清香的咖啡。
或许您还会喜欢:
邪恶催眠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01深秋时分,龙州街头已经有了三分寒意。不过这点寒意并不能阻止都市男女们上街消遣的兴致,尤其是在周末的傍晚。文汇路是老城区的商业中心。和新区的商业中心相比,这里的大楼多半矮旧,不够摩登气派。但老区也有老区的特色,比如说城内很多老字号都在此处聚集,这对本地市民的吸引力巨大。所以每到营业高峰段,文汇路上总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罗飞坐在路边的一个台阶上,看似在无聊发呆,可他的眼神和思绪却没有一刻停歇。 [点击阅读]
部落的崛起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那个陌生人身上散发出色彩斑斓的能量,它们华丽地旋转着,飞舞在他背后,好似一件斗篷;环绕在他强壮的头颅上,如一顶皇冠般闪耀着光芒。他的声音在耳中和脑中都能听得真真切切,这声音在血液中流淌,就像一首遗忘已久而又突然忆起的甜美的歌。他承诺的东西很诱人,令他激动,让他的心止不住地渴望。但是,但是……什么地方仍然有些……当他离开之后,艾瑞达的三位领袖转向彼此,轻柔地开口说出仅在三人之间分享的话语。 [点击阅读]
人生是一场修行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修行。正如圣人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就是说,无论是谁,要想实现梦想,改变命运,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修行。我们在成长与学习的过程当中,必定会遭遇到种种风霜雨露的淬炼。 [点击阅读]
六顶思考帽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概要六顶思维帽方法六顶思维帽的目的是避免思维混杂,按这种方式,思考者在某一个时间里就可以只按照一种模式思考——而不是在某一时刻做全部的事。对此最好的类比是彩色印图。每一种颜色被印刷上去,最后它们就拼到了一起。设计六种思维帽方法,是为了使我们从通常的争辩型思维向制图型思维转化。这使得思维过程成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绘制地图;第二阶段是在地图上选择路线。 [点击阅读]
冬日最灿烂的阳光2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1圣诞节前夜,一大早便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雪。这场雪越下越大,傍晚明晓溪和牧流冰来到东宅的时候,雪已经厚厚地覆盖了整个大地。明晓溪用手不停搓着冻得通红的脸蛋,好冷啊。不过当她的脚刚踏进主屋的大门,一股暖洋洋的热流就把她包围了。好、好温暖啊,明晓溪幸福地叹息。 [点击阅读]
十年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楔子十年等待的尽头是什么?有些人,是拥抱真爱;有些人,是云淡风轻,尽付笑谈中。而他——守着一段早已死去、埋入黄土的情感,过不去,也醒不来,直到——那道深镂脑海的倩影,再次出现眼前。她身边那个人,早已不是他,午夜梦回,他却还记得她说爱他时的姿态、音韵、神情。蓦然回首,一身寂寥。 [点击阅读]
原来你非不快乐
作者:佚名
章节:83 人气:2
摘要:致内地读者得怀着感恩的心情,在因缘际会下,我第一本在内地发行的书,是关于快乐/不快乐的课题,跟内地朋友分享自己这几年的体会。当前大势。不失为反思“拥有与失去”的黄金机会,能借此想到拥有的代价、失去的回报,内心得以从外在环境与际遇中释放,堪称千金不换。过去写下不少勾引别人眼泪的歌词,有时会反省自己是不是美化了伤感,有时又觉得让人落泪,可得到发泄,但愿也不算是作孽、遗害人间。 [点击阅读]
奔奔族理财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理财观念误区一:我没财可理许多朋友在谈到理财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说一句:“我没有钱可以理。”这句话的“出镜率”甚高。我几乎遇到过的80%以上的年轻朋友都会这么说,尤其刚毕业工作不久的年轻朋友更是如此。你真的无财可理吗?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也许从中你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小王,22岁,本科毕业,工作刚半年,未婚,月收入2600元左右;小刘,25岁,专科毕业,工作3年,未婚,月收入1500左右。 [点击阅读]
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事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陆琪内地首席励志作家说职场是“老板公敌”说情感是“男人公敌”说成功是“所有成功者的公敌”在任何时候,都只为小人物说话简介:著有畅销职场书《潜伏在办公室》系列、《上班奴》职场、情感、人文等跨界专栏名家博客点击过千万,作品网络转载过亿国内顶级编剧之一,浙江省作家协会类型文学委员会互联网首期创业者, [点击阅读]
思考致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思考与财富》你的意志力量,是决定你成败的力量。要想成功,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你思想所要的,都可以实现。■"思想"使一个人走上与爱迪生的合作之路"思想决定一切",这话一点不假。当思想与目标、毅力以及获取物质财富的炽烈欲望结合在一起时,思想更具有强有力的力量。几年前,艾德温·巴尼斯发现,人们只要去思想就可致富,这是千真万确的事。 [点击阅读]